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1318章

马前卒-第1318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呀!”他狂呼着向着冲去。

    这已经是他们攻打螃蟹湾钳臂的第三天了,三天的时间,一队队的明军士兵攻上了山顶,然后又全部倒在了这里,或者跌到了崖下。今天,战斗终于来到了临界点。

    整整半天的浴血奋战,无数先驱者的鲜血并没有白白地浪费,一张张绳网从崖顶垂了下去,更多的明军正源源不绝地顺着绳网爬上来,而守住崖顶这一小块地方并且向前推进,为后来者拓展出更多的地方,便成了先驱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双方都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成了这一场战役的关键,谁都没有退路,齐军一败,他们必然会失去螃蟹湾,而明军一退,短时间内,他们将再也无力发起这样一次强悍的进攻。每一次孤独一掷的进攻背后,都代表着下一次的进攻无力。

    大海之上的周立,此刻只能沉默地看着崖顶的搏斗,看着敌人的或者自己的人不停地从崖顶跌落,还有更多的人倒在了崖顶之上。他的大炮此刻只能沉默,敌我双方此刻完全搅杀在了一起,开炮,便会不分敌我的一起杀死。

    飞艇在空中默默地看着这一场惨烈之极的搏杀,此刻的他们,也只能作旁观了。

    一小队攻上来的明军,向前推进了数十步,艰难地给成了一个盾阵,石光荣带着他麾下的百余名战士到了盾阵之后,盾阵不大,只能勉强掩护大约二十名战士在盾阵之后举枪射击。

    虽然他们并不属于一个战斗序列,组成盾阵的是宿迁的西军,而装备着大明1式的石光荣的部队则属于水师陆战队,但此刻,不需要有人指挥,他们自然而然地便默契地配合了起来。

    石光荣双腿夹开,将大明1式夹在盾阵之上,丝毫不顾面前的弩箭如蝗虫一般的飞来,只是稳定地勾动着扳机。五枪打完,立即便将手里的枪丢到后头,一支装满子弹的枪立时便会递到他的手中。

    二十名枪手,不时有人倒下,每倒下一人,马上便会有另外一人补上去。更后面一点的,则是掏出了腰中的手雷,奋力地向着蜂涌而至的齐军扔去。

    很快,这个组合便将对面的齐军压得凹陷了进去,,越来越多的大盾加入到了盾阵的行列之中,更多的枪手加入到了射击的行列当中。

    零星的射击和齐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乱战之中,即便你一枪撂倒一个,在混乱的战场之上也并不显眼,但当上百支枪组成了枪阵,同时发射,每一声响都会让整排整排的齐军倒下去的时候,这种威吓的效果,立时便显现了出来。

    当在盾阵之后,十余架迫击炮也稳稳地架起来,开始向着远处的齐军的弩箭阵地发射炮弹的时候,一直坚持向前进攻,想将明军重新压到崖下去的齐军,终于顶不住了。

    他们开始缓缓后退,因为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道防线,有着城墙,有着堡垒,他们还有退路,他们想退回到堡塞之中再与明军决一死战。

    但祝若凡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很清楚,一旦让明军在山顶之上立住了脚,就是他覆灭的始端,只有趁着他们立足不稳的时候将他们推下崖去,他才能守得住螃蟹湾。

    激励士兵猛攻的鼓声,始终在堡寨的顶端疯狂地敲击着。

    但很显然,他的命令,此时已经有些失去效用了。更多的齐军地士兵并不能理解祝若凡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既然身后还有一道坚固的防线,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惨烈的白刃格杀,他们完全可以退回到堡寨之中对明军进行有效的杀伤。

    当一方有退路而萌生退意,另一方背后却是悬崖,退就是死的时候,双方爆发出来的战斗意志,便是截然不同的。

    战斗,就是这样,心思不坚定者,总是先败退的那一方。其实此刻的战斗,明军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只不过他们的决心更坚决。

    宿迁的西军,是一支打过无数苦战的部队,见识过的比眼前更惨烈的战斗,对于眼前的这种局面,他们视若无睹,齐军则大不一样了,在以前的战斗之中,基本上他们都是以一种碾压式的态势击败对手,真正势均力敌,惨烈之极的战斗打得并不多,真正碰上一次的时候,他们终于开始动摇了。

    一方退,自然就是一方进,一方心思在动摇,另一方自然就更加坚决。

    祝若凡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部队在前一刻还在拼命地抵挡,在下一刻,便突然崩了,他们转身逃向了身后的堡寨。

    明军在向前推进了百余米之后,便停了下来,并没有再向前追击,而是就地开始建立阵地。越来越多的明军爬上了崖顶。看着这一切的祝若凡,神色黯淡。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克敌制胜的机会。即便是他再一次地组织反攻,也不可能再将明军迫退了。接下来的时间,他只能成为被动地防守的一方。

    看着布置在山顶的那八门火炮,看着后山那一门门精心设计布置的霹雳火,他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感觉,这些,都是为了对付海面以及海湾,沙滩之上的敌人而设计的,当敌人攻上了山崖之后,这些便都成为了摆设。

    “传令下去,放弃炮房,将所有剩下的火药,炮弹全都运到城墙上去,霹雳火那边的石弹也全部转运到城墙上去。”他意兴阑珊地下达命令道。

    “是,祝将军。”一名刚刚退下来的将领有些羞愧,但祝若凡看着浑身血迹斑斑,多处受伤的将领,实在是不好再指责他了。

    “将军,我们还有坚固的堡寨,我们能守住螃蟹湾!”或者是察觉到了祝若凡那饱含无奈地眼光,将领轻声道。

    “当然,我们一定能守住的。”祝若凡用肯定地语气回答道:”我要去睡一会儿,今天,明军应当不会进攻了,不管是他们,还是我们,都需要喘一口气儿了。”

    宿迁也上了崖顶,随同他来的,还有从大楚号上拆下来的十门火炮。炮兵们上得崖来,便开始寻找最好的安放火炮的地点,宿迁带来的火炮,就是为了轰炸这些城墙,西军配备的迫击炮,能有效地杀伤敌人,但想要破坏城墙,力道还是不够的。

    “将军,齐人的这些火炮还真是大啊!”一名将领看着被齐人放弃的一间炮房里那巨大的青铜火炮,抚摸着还微微发热的炮身,感叹地道:”这得有我们大楚号上的主炮大了吧?”

    “大而无当。”宿迁冷笑着道:”比起大楚号上的主炮,他的威力小多了。”

    “宿将军,海湾里边水师陆战队还在苦战,我看这火炮的位置不错,如果我们的炮手能用的话,能不能调转炮口,打一打海湾里的那些齐军堡垒,给水师陆战队一些支持?”将领指了指远处正在休整的马光荣一行人,这一次攻上崖顶,这些水师陆战队的士兵可是居功甚伟。

    宿迁爬上了炮房的屋顶,瞅了几眼,一拍大腿,”好小子,有你的啊!还有几个炮房,能不能用?”

    将领笑着摇摇头,”末将都去看了,其它的位置都不合适,就是一门,刚好够得着海湾内一侧,这炮管这么长,这么粗,打出去效果应当还是不错的。这玩意儿笨重是笨重,打咱们移动的战船不行,但打那些死靶子,应当还是有些把握的吧!”

    “就是这样,来人,把炮组给我叫来。”宿迁大笑着道:”你马上带人,给我把这间炮房的四壁扒了,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把大炮转过来。”

    水师陆战队的关震在用三天的时间完全控制了水寨之后,战斗随即陷入到了僵局当中,他想要拿下的海湾两侧的敌人工事,轻一色地钢筋水泥结构,类似于王筠等在临城碰到的那种碉堡郡,没有重火力的他,在进攻这些堡垒的时候,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进展甚微,兵力不足的他们,甚至数次遭到了对手的反扑而一度被逼回到了水寨之中。好在他们武器犀利,一旦敌人大规模地反扑,他们反而能利用这样的机会重重地给予敌人杀伤,如是反复数次之后,齐军便学乖了,再也不出来,这让陈铮想利用这个小花招诱杀敌军主力,给敌以最大杀伤的想法也宣告破产。双方一时之间僵持了下来。

    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1988:人心离散() 
丁声明站在莱州城头,神情忧郁地看着城外正在忙碌着修建防御阵地的衣裳褴褛的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所有人都神情麻木地挥舞着锄头,铁镐,艰难地刨着因为上冻而变得分外坚硬的土地。

    红河在经过莱州城的时候,拐了一个大弯从而使自己来了一个大转向,也正是这一个拐弯,造就了莱州城这样一块冲积平原出来,但也将莱州城分成了两半。

    莱州郡城实则上是分成了江南江北两块的,江南是平坦的冲积平原,不论是自身的富庶还是交通的便利,自然是远超江北,基本上郡府等朝廷各类衙门都设置在江南,相应的,江南城区的房价,生活成本也要比江北高出不少,所以在江南生活的基本上都是小康以上的人群,大量的穷人则聚居在江北。

    以前虽然同处一城,但两岸的往来基本上都是靠着渡船,这便使得交流并不通畅,许多在江北生活了一辈子的人,甚至都没有到过江南来看一次。

    直到明齐两国签定了和平条约,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技术开始传入齐国,这才改变了这一状况,莱州斥巨资,聘请了一支来自明国的施工队伍,在红河之上架设大桥。

    那时的情况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作为莱州郡守,丁声明自然想让莱州为得更好,那么开发江北便是一件足以让他载名史册的大事情。

    一桥通架南北,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南北两岸经济之上的大流通,大便捷,他同时还觊觎着明国人的技术,当时这样的架桥技术,只有大明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修建这样一座桥梁,除了给本地能带来巨大的好处之外,自己也可以派出人手,学习明国人的这一技术,一旦技术到手,那么便会成为一个抓钱手。

    与明国人合同中,丁声明极其大方,唯一的要求就是大桥修建完工之后,所有的技术要转让给他派出的队伍。

    当然,在这一合作之中,丁声明也是有私心的,因为这支他派出的协助队伍,就是他丁氏家族的人。

    不得不说,明国人很守信用,架设的桥梁不但极其坚固,而且非常美观,而历时两年完成了这一宏伟的工程之后,他丁氏一族,也的确学会了如何构建这样的桥梁。

    明国商人怀揣着大笔的银钱满意的离去,而丁声一族也在这些年中,利用这一技术先是在莱州大肆建设桥梁,然后再慢慢地扩展了出去。亦是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已然成为了大齐建造桥梁的专家。

    从最初在一些小河之上试着施工,到现在能横跨大江大河,丁声明一度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欣喜不已,这是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现在,他突然发现,太过于便利的交通,在战争年代,方便的似乎只是更加强悍的敌人。他的府衙以及更多的朝廷衙门,现在正在向着江北搬迁,相对于平坦的江南平原,江北的地形更易于防守,大桥之上,源源不断地人流及物资正在向着江北流动。

    官府的搬迁,在江南城区里自然是哗然一片,无数的人也在跟着他们向着江北逃亡。徐俊生原本是计划要在明军抵达这里的时候,直接炸掉这座桥梁的,但在丁声明的强烈反对之下最终放弃了。

    丁声明的理由很充分,如果明军当真抵达了这里,以对方在水上的优势,有没有这座桥,有很大的区别吗?

    明人是无所谓的,但对于齐国人来说,就很有所谓了,一旦炸了这座桥,便等于彻底放弃了江南,放弃了在哪里抵抗的军队,在那里生活的百姓,要知道,在江南地区生活的莱州人,可是在江北生活的十倍之多。难道把这些人都撤到江北去,先不说江北撑不撑得住如此庞大的人口涌入,单是江南的那些百姓,他们就愿意跑到江北去吗?

    徐俊生掘开红河的两条支流,造成了两个县的滩涂区,这两个县的十几万百姓,绝大部分都逃到了郡城,这已经给丁声明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压力。你总得给人一口饭吃吧,要是连渡命都做不到的话,只怕这十几万难民,立马就会便成不稳定的源头。

    为了安抚这些人,丁声明不得大量征集这些人来修建江南的防御工事,事实上,那里修得如何,修得牢固不牢固,修得速度快不快,他是毫不在乎的,他只是要摆出这个架式用来安抚江南百姓,也是稳住这些难民。

    有事儿干,有一碗热粥喝,与无事可干,游手好闲自然是有绝大不同的,作为亲民官,他太知道这里头绝大的区别了。

    等到明人真的打到了这里,那这些人也就与他无关了。

    这座桥必然是不能炸的,一炸,大家就会绝望,他矗在那里,江南的人,便会看到希望,看到朝廷并没有放弃他们。

    丁声明看着城外麻木的百姓,看着大桥之上惶急的人流,渭然长叹一声,转身下了城墙,回到了他那已经空荡荡的府衙之中,府衙里绝大部分的人已经率先转移到了江北,他将是最后一批离开江南的人。

    而这一切,这是因为螃蟹湾祝若凡二天之前快马加鞭送回来的一份报告。

    螃蟹湾守不住了。

    不管是徐俊生还是丁声明,都曾以为以螃蟹湾固若金汤的防守,明军再厉害,守个几个月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整饬莱州的城防,调集更多的物资,军械,编练更多的民团来协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十天,螃蟹湾便已经顶不住了。

    祝若凡是徐俊生的心腹将领,本身也是极其骁勇善战,百折不挠的人物,对于这一点,丁声明还是很认同的,当这样一个人在报告之中露出那样悲观而且绝望的情绪之时,由不得丁声明不忧心忡忡。

    可问题是,螃蟹湾那样程度的防守都守不住,那莱州又如何守得住呢?莱州一丢,整个红河入海口便落到了明军的手中,以明军在水上的实力,自然可以溯江而上,控制整个红河流域。如果真成了这副模样,大齐帝国基本上就是被从中间一切为二,左右不得相顾了。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