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435章

马前卒-第435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吏治改革,这是在节流,发行新币,这是在开源,相比于陛下的大手笔,我们大冶城这里,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金圣南不露痕迹的拍着马屁。

    “冗官冗吏太多,光拿钱不干活,我们大明可容不下。”秦风笑道:“吏治改革,虽然还在进行当中,但统计下来,全国已经裁撤了大约数万人,每年节约下来的银子你知道有多少吗?数百万两银子啊!你说说,国库里要有这数百两银子,可以修多少路,建多少桥?开办多少学堂?”

    “陛下说得是。以前下官在长阳郡来是一个落魄秀才的时候,咱们那里一个小小的县,穷得叮当响,可吃官粮的就有数百人,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那里盘剥而来,可现在我们大冶城,每年帐上的流水便是数百万两银子,但除开军队之外,真正拿俸实禄的官吏,也不到一百人。”

    “金圣南,你觉得这些官员累吗?”秦风突然问道。

    金圣南沉吟了片刻:“陛下,说不累那是欺君,但却累得充实啊!人活着为了什么?下官过去的一位老师说过,人活着,那就得有志向,人要是连远大的志向都没有,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还不如早点挖个坑将自己埋了算了。我们大冶城的官吏选用升迁,除了有才能之外,还有一条,那就得有志向,我告诉他们,不想当城主的官儿,你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儿。想要当城主,做上我这个位置,那就得卯足了劲儿干活,做出成绩,拿出功劳,用吃当当的功劳把与你竞争的人比下去。”

    秦风大笑:“你这位老师说得有趣,人没了志向,那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呢?乐公公,这句话要记下来,回头我要刻在书房里,提醒自己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完成一个,就再树立一个。”

    “是,陛下,奴才记着了。”乐公公弯腰道。

    金圣南的这番话着实是将秦风逗乐了,一边与众人往工坊外走,一边拍着金圣南的肩膀:“你这里官,是不想当城主的官就不是好官,那对你来说,岂不就是不想当首辅的城主,就不算是一个好城主?不想当首辅的郡守,也不算是一个好郡守?”

    金圣南与秦风身边的方大治都笑了起来。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方大冶略年长一些,但也还不到四十,金圣南更是只有三十出头,两人一个是大冶城的城主,一个是沙阳郡的郡守,做为邻居,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但在官场之上,两人却又都视对方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首辅权云,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也只能再做上十年首辅,当然,也不排除中间会有其它的什么变故,而十年过后,他们两人绝对会成为官场的中坚力量,朝廷的中流邸柱,首辅,必然会在他们这一批官员之中产生。而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中,至少到现在为止,还只有他们两个最为出挑。

    秦风这话看似无意,但皇帝的话,即便是无意而发,那肯定也是平常便有所考虑,说者或许无意,听者那就有心了。

    从这句话中,他们两个几乎便可以断定,在陛下的心目之中,下一任首辅的人选,多半会在他们两人之中产生。

    “吏治改革,是我们大明区别于前越,甚至是秦楚齐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想要富国强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必须的一步。而新货币的发行,牵涉也极大,但也是奠定我大明富强的重要步骤,这两件事,不管是在大冶城,还是在沙阳郡,你们两个都做得不错。”秦风看着两个年轻的封疆大吏,缓缓地道。“你们两个,有很多相同之处,做事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巧的是你们两个又是邻居,接下来你们更是要通力合作,做好轨道车的试点工作,如果成功,必然又会让我们大明多了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我拭目以待。”

    这便是出考题了,两人的治理地方,发展经济等才能,在皇帝的面前,已经展示的淋漓尽致,接下来皇帝要考察的却是两人的合作能力了。

    用金圣南的话来说,不想当首辅的官儿,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好官儿,但首辅却只有一个。作为朝廷的高官,不但要有竞争,更要有合作。如果单单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恶意竞争,导致该做成的事情做不成,只怕便会被皇帝打入另册。

    这是一个绝大的题目,既考察二人的能力,又考察二人的德行,皇帝的意图是要在全国都推广这种轨道车,沙阳一旦试点成功,便会推行开来,到时候,必然会有人去负责这一项全国行的工作,谁能坐上这个位置,只怕便会铁定是下一任的首辅人选了。

    两人互视一眼,同时微笑着点头示意,双双抱拳拱手:“陛下放心,我等二人必然通力合作,把这件事情做好。”

    “好,好!”秦风微笑着道:“这一趟出来,我是大有所获啊,金圣南,晚上好好地安排一顿吧,我们尽情地喝几杯,明天,我就要离开大冶城了。”

第六百九十五章:人才之别() 


    脚泡在温水之中,秦风舒适地靠在软椅之上,眼睛半眯着看着屋顶,屋外,兵工坊那边铁毡冲击的巨大声音仍然清晰可闻,只要一想到那一击之下,一块明光铠的部件便能成形,秦风便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阵的兴奋。这一次来大冶城,的确不虚此行,看到了不少的新事物,新发明。不得不说,金圣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所治定的一系列刺激发明,重奖发明,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的作法,值得朝廷大力推广。

    这不由得让秦风想起了舒疯子,为了讨得美人欢心,他也是挖空心思发明一些小物事,恐怕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他发明的这些东西,如今成了大明国重要的财赋来源。而在大冶城,这里的那些匠人,却是为了赏银,为了官帽子,也在挖空心思的发明着新器械,产生着新念头,而这些,却无一例外,最终全部转化成了大明国的生产力。

    对于这些人,大明朝廷既不会吝啬赏银,也不会吝啬官帽子,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

    或者朝廷应该出台一部这样的相关法令来激赏全国范围内的聪明人投入到新事物的发明创造中来。嗯,还可以更推广一些,不管是哪一国人,只要你能带着你发明的新东西到大明来,只要你的东西能够让大明从中受益,那就可以重到重赏。

    不能让读书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那怕现在网罗读书人仍然是朝廷的重要正策之一,应当让那些具备一定专业技能,能刺激某个产业大步往前发展的人,也成为大明体系中的一员。哪怕这些人大字也不识一个。

    小小的大冶城,只要政策对路了,便能涌现出如此多的人才,放眼整个大明,还有多少明珠蒙尘呢?

    他啪的一击掌,发出清脆的声音,“就是这样了,回去之后,马上便让权云来办。”

    他兴奋得有些忘形,倒是让正半跪在地上为他轻轻按摩脚步的乐公公被吓了一跳,抬头看了一眼满脸笑容的秦风。

    “乐公公,你说金圣南与方大治,谁的才能更突出一些?”他笑咪咪地问道。

    乐公公一愕,“陛下,奴才只是一个太监,对朝中大事一点也不了解,不敢乱说,更不敢妄议朝政。”

    秦风眨了眨眼,笑道:“此时屋里只有你我两人,再者,你也不是一般的太监,就说说你的想法而已,难道你还担心我会被你的想法所左右吗?”

    “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定见。”乐公公敢紧拍了拍马屁,却也不再推托不知:“金大人与冯大人两人都是朝廷的股肱,也都是极有才能之人,他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就看陛下如何用他们了。”

    “嗯,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你在宫中多年,见多识广,你说说,该如何用他们呢?”秦风问道。

    “陛下,金大人锐意进取,大刀阔斧,敢想前人之不敢想,敢做前人之不敢做,如果陛下需要一柄利刃在前扫荡,那么金大人就比方大人要强。”乐公公舀了一瓢热水加进盆里,道。

    “你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

    “这些天随着陛下一起巡视各地,看到金大人的言行,再观察到大冶城的一系列做法,奴才便对金大人有了这个看法,奴才想,这也与金大人的出身有关。金大人本身是一个落魄秀才,身世飘零,又有从匪的经历,一朝得到陛下重用,感激涕零,一心想报答陛下,报效朝廷,做事便不顾己身,猛打猛冲,只求效果,不看过程。这是一柄双刃剑,能做事,但也有可能伤身。”

    “你说得伤身,是伤到他自己?”秦风问道。

    “是,陛下,奴才在前朝也曾见过这样的人,最终他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乐公公低声道。

    秦风嘿的笑了一声:“现在是大明,我不会让做事的人没了下场。”

    “是,陛下自然不是前朝伪皇可比的。”乐公公连连点头。

    “方大治呢?”

    “方大治与金圣南在做事方法之上截然不同,方郡守出身大家,但却是庶子,从一出生便主定不可能继承方家大业,但其才能有极其突出,想来小时候在方家定然是极受人注目的,这样的人,必然会受到大房警惕,所以方大人做人做事,一向是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力图让所有人都满意,即便一件事能单刀直入,方大人也会迂一个小圈子,让所有人都无可指摘。方大人协调能力极强,奴才认为与权首辅倒真是极像。”乐公公道。

    “你看人很准!”秦风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两人的最大特点,金圣南锋芒太露,方大治却是藏拙太深,如果将这两人各自的特点融为一体,那就完美了。”

    乐公公笑着又加了一瓢热水:“陛下,完美的人只能是陛下您,而不可能是臣子。”

    “瞧你这话说得,我可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人,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得很。知己才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我现在正在学着如何用人,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之上,放对了,便是助力,放错了,便会坏事。”秦风道:“这两个人,从目前看来,是未来朝廷的辅的人选,他们两人如能联手,一主一次,倒是珠联璧合,但这二人其实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就是不知他们能不能彼此相容,此次合作在沙阳郡试点轨道车,便可以一看究竟。”

    “陛下,如依奴才所见,金大人只可为主,不可为辅。”乐公公小心翼翼的瞅了一眼秦风:“此人作风锐利,适合冲锋在前,方大人珠圆玉润,正好弥补金大人大刀阔斧所带来的后遗症。”

    “嗯,这个提法不错,先看看吧,培养主政朝廷的左右相,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又或者在将来,会有更突出的人冒出来呢!”秦风笑道。

    “陛下说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十年。在陛下治理之下,大明必然人才辈出,现在金方二位大人看起来极其出挑,但过上些许年,说不定便会有比他们更厉害的人才涌现出来为陛下所用。”

    “人才,自然是愈多愈好的。”秦风微微点头,将脚**的提了出来,从乐公公手中接过毛巾,揩干了脚,看着乐公公,突然道:“你有没人兴趣出宫去做事?鹰巢郭九龄一直在说他哪里缺少顶级的武道人才,你九级上的修为,在宫中服侍我,未免太过于屈才了。”

    “陛下,奴才不愿意。”乐公公一惊:“奴才自幼便长在深宫,实在不适合官场。”

    “你虽然长在深宫,但武功高,读书也多,也深谙人情世故,如果能出去做事,必然能大展拳脚,倒比现在要强得太多。这件事,你考虑一下吧!宫中太监还要继续裁撤,以后我们大明,不会再允许用太监了,这等绝人欲,灭人伦的事情,秦风不屑为也。现在宫中的这一批,将是大明的最后一批太监了。”

    “陛下,后宫还是需要人的,此事体大,还请陛下三思。”乐公公惊道。

    秦风摇了摇头:“这事儿我与皇后娘娘已经商议过了,以后宫中需要的人手,都用宫女吧,到了一定年岁,便放出去,加上警卫,足够用了。”

    乐公公不再多话,弯腰端起了脚盆,“陛下,先前陆一帆将军希望能拜见陛下,他们说捉住了吴昕旧部吴岭,此人现在正关在大冶城中呢。”

    “吴岭?”秦风大感诧异,“大柱不是说此人已经被剿灭了吗?怎么还活着?哈,此人倒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生命力着实顽强。陆一帆,嗯,你去宣他进来。”

    膘肥体壮的陆一帆大步走进房内,推金山,倒玉柱的拜倒在地,几个头叩在地上,砰砰直响。看着那二年不见便肥了一大圈的陆一帆,秦风不由得有些好笑。

    “陆将军,听说你抓住了吴岭?”秦风笑问道。

    “陛下,末将只是辅助而已,真正主持此事的是徐望山徐将军。”陆一帆满脸堆满了笑容:“这吴岭潜到大冶城,目的是想杀了末将,可他运气不好,撞上了陛下要来巡视大冶城,他一头便撞见了这张大网之中,臣真是运气好啊,要不是托陛下的洪福,臣说不定便给这躲在暗处的老鼠给早害了。谢陛下隆恩。”

    “你倒是真会说话。”秦风摇头无语,这陆一帆你说他无才吧,但偏生却是一个福将,往往阴差阳错的便能将事情办成。“陆一帆,吴岭之事,呆会儿再说,我会见见这个人。倒是你,瞧瞧现在的模样,都快胖成什么样子呢?你是将军,这个模样,岂不让人笑话,如果有一天朕需要你再上阵杀敌,你还抡得动刀,骑得成马吗?”

    被秦风一说,陆一帆立时汗如雨下,“陛下,臣知错了,下去之后,臣马上就减肥。”

第六百九十六章:小恩与大义() 


    看着陆一帆那诚惶诚恐的模样,秦风又有些好笑,这人没啥大本事,但好在听话,没啥野心,却也可以放心使用。这样的人,成不了啥大事,但至少不会坏事。

    “你看看你,再看看陆丰,你们两个是一批的人,在太平军中,也算是老人儿了。追根溯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