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664章

马前卒-第664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秦风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沙阳郡的郡守方大治,另一个,则是太平郡的郡守金圣南,两人各有千秋,各有擅长,也各有支持他们的盘口。

    太平郡,沙阳郡都是大明王朝的重镇,是秦风的起家之始,这两地的郡守,必将得到朝廷大用是所有人的共识,这一次吏部的任命,便是一个风向标,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件事情。

    王厚支持的是太平郡的金圣南,而权云支持的却是沙阳郡的方大治。

    王厚支持金圣南,倒不是认为金圣南的才具就一定比方大治高,而是认为金圣南是一个孤臣,此人最初始时,是被顺天军裹协的一个秀才,顺天军败后,他被俘虏,成了太平铁矿的一个矿工,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太平铁矿之中脱颖而出,一步一步的走上南,如今太平郡成为整个大明的军事重镇,不可或缺的一环,此人功莫大焉,而且此人没有后台,没有依仗,能有今日,全靠自己才具过人,兼之上头的赏识,正如无根浮萍,只能依附于皇权之下。在王厚看来,这就是金圣南最大的优势。

    方大治之才,不下于金圣南,但其北后,却有着庞大的沙阳系集团,在外人看来,这是方大治的优势,殊不知在王厚看来,这却是方大治最大的不足。

    而权云支持方大治,原因就不用说了。权云本身就是出身沙阳郡,任过沙阳郡的郡守,与沙阳一系的关系,就是权云想切割,也是切割不开的。

    再看了一遍王厚的折子,秦风心中却是另有想法,这两个人,他还要看一看。两人各有优势,各有千秋,在郡治之上时,两人就互别苗头,那么,是不是将两人都弄到朝廷里来,让他们两个继续别苗头呢?或者谁更胜一筹,就在这种互别苗头的过程之中,展现出来了。

    一个来任吏部尚书,另一个,就让他来当户部尚书吧!秦风在心里道,苏开荣的年纪大了,也该退下来休息了,而且他的儿子苏灿主政的大明中央银行,现在权利与日俱增,在大明政坛之上举足轻重,父子两人,都执掌大明财政之牛耳,这不是一件好事,老子给儿子让让路,也是理所应当的。

第九百六十四章:这个家伙不一般() 
如何用人,永远是上位者最为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君王,用错一个人,便极有可能带来很大的祸患,而用对了一个人,却可以事半而功倍。

    就像楚国先皇闵威在世的时候,用程务本为东部边军统帅,历经二十年,不管其它人如何攻击都不为所动,程务本才有了楚国铁壁之称,让齐国不能越雷池半步,要知道,楚国的东部,可是无险可守,而程务本在东部二十年,生生的以昆凌关为中心,将东部六郡联成一体,便是齐国的天才统帅曹云,也在程务本的面前无法可施。而一旦换了罗良,二十年才建起来的防线,三四年之间,便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殷鉴不远,对于如何任命下一任的吏部尚书,秦风就不得不更谨慎。权云能在首辅的位置之上做得很好,其实他最大的能力,就是善于和稀泥,能很好的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将不同意见的人之间的对抗,降低到最低的程度,然后再去寻找各人的共同利益点,从而达到各方共赢。不得不说,到现在为止,他干得很不错,不仅是让秦风,也让其它方方面面很是满意。

    但现在的方大治也好,金圣南也好,在秦风看来,并没有权云的这个本事,他们都很年轻,都很锐意进取,但正因为这个特质,反而让他们锋芒太锐。主政一方,这种锋芒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主政一国的之内政,这种特质,就说不清是好是坏了,这是一柄又刃剑,能办事,但也能坏事啊。

    所以秦风准备将这两人统统调入朝廷中枢,一个负责吏部,一个负责户部,这是两个大部,一个管钱,一个管人,都是头等大衙门,现在吏部压着户部一头,那是因为王厚身身的原因,苏开荣那里敢跟王厚较劲争个上下呢?但王厚既去,吏部这个老大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个优势,那以后谁能压谁一头,还真是很难说呢?

    只是让谁出任吏部尚书,谁出任户部尚书的问题,让秦风有些挠头,毕竟吏部才是朝廷第一部,放谁在这个位置之上,便会被其它人视为天然的首辅继承人,对另一个来说,不免便有些不公平了,哪怕秦风心中并没有这个意思,但却无法阻止人去这么想。

    秦风总不能公开的说,自己对这两个人没有任何的偏见,完全让他们自由竞争这种话。

    这是一个难题,总得还要好好的斟酌一番,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出来。

    “陛下,郭统领过来了。”马猴走进了书房,向秦风禀报道。

    丢开手中的折子,秦风抬起了头,郭九龄向来是无事不登硬三宝殿,他既然来了,那就说明楚齐的事情,终是有了一个结果了。

    “请郭统领进来。”秦风吩咐道。

    郭九龄稳步走了进来,行了礼,自行拖了一把椅子在秦风面前坐下,私下奏对,郭九龄知道秦风很不耐那些礼节,越是随意,反而越是会让秦风高兴。这种作风,说实话郭九龄还是挺喜欢的,毕竟他也是出自军中。

    “郭老,昨日宁则远去看了他哥哥吗?有什么动作?”没有等郭九龄汇报工作,秦风反而抢先问了一个问题。

    郭九龄道:“陛下,昨日宴会散后,宁大人的确去了宁大公子的住所,只带了两个护卫,轻车简从去的。”

    “哦?两兄弟相见可还愉快?”在秦风看来,自然是不愉快的。宁则枫说起来,也并不是无能之辈,只不过宁则远更符合秦风的需要。

    “哪有什么愉快不愉快的!”郭九龄却是摇了摇头,“宁大人根本没有进门去,只是在大门外站了一会儿,长叹了几口气,便自转身走了。”

    “是这样啊!”秦风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色彩,“想不到这宁则远的心胸还是颇为宽广的啊!我本以为,至不济他会闯进宅子去揍他哥哥一顿呢!”

    秦风这个话,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兄弟两人竞争宁氏族长这个位子,已经到了相当白热化的程度,宁则枫为了打击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在最后下了死手,将宁则远卖给了海盗,这是**裸的要人命了。兄弟相斗到了这个程度,已是没有了丝毫兄弟情义了,而事在事情反转,宁则枫一把好牌,在大明掺合进来之后,打得惨不忍睹,最终沦为阶下囚,而宁则远却是春风得意,一跃而成为大明的高官显贵,这一上一下之间,便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宁则远如果想出出气,那的确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宁则远现在这个做派,可就非同寻常了。

    “宁则远的确是一位人杰。”郭九龄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易地而处,只怕我真是做不到这一步。不过此人有如此心胸,臣倒是要恭喜陛下得一良臣了。”

    “这倒说得是,这家伙,我还是很看好的。接下来宁氏船厂的搬迁工作,你哪边也要关注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们的造船业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拔高一个档次的重要事情。”秦风道:“我希望能尽快看到成效。”

    “这个陛下放心,这个宁则远的手脚也不慢,今天一大早就去了户部,您猜他干什么去了?”郭九龄笑道:“我猜这个时候,苏开荣应当还没有来得及向您禀报。”

    “这还要我猜吗?”秦风大笑起来,“他必然是将此次海贸所得,尽数上缴给了户部。”

    “陛下圣明。宁则远说,这一次海贸所得,陛下原本是让他拿着这笔财富回去与宁则枫相争族长之位的,现在却是用不着了,那这笔钱,自然是上缴国库。”

    “这些东西,可都是他自己凑出来的本钱。”秦风微笑道,“回头让苏开荣将本钱折算了还人他。”

    “苏开荣倒是一个拎得清的人,当真就这么说了,但宁则远很是光棍,说他当初遭了海盗,什么都被夺走了,按照海上的规矩,这些东西已经不属于他了,后来是陛下抢回来的,所以这些东西,自然都是陛下的。如何拿这些钱回去争宁氏族长之职,那算是公干,但现在既然不需要了,自然要上缴国库。”

    “这个宁则远,倒的确有一点意思。”秦风笑了笑:“既然他这么说了,就由他去吧。这个人的理想,不在钱财之上。马猴,你回头记着给苏户部说一声,就说是我的意思,这笔钱的一半,拨付回宝清船厂。”

    “陛下,何不直接拨付给海事署?”马猴有些不解地问道。

    “海事署现在还算是一个秘密部门,不公开的,拨给海事署,你让户部如何走帐?”秦风笑道,“要是走公帐,那就什么也瞒不住了。虽然这件事,迟早也是瞒不住的,但瞒得一时是一时,我可不想齐国知道我正在干什么!”

    “是,陛下。”马猴恍然大悟的点点头:“等齐国知道了,咱们的舰队已经形成战斗力了,那时候他们再想与我们放对,可就不是对手了,咱们就可以好好收拾他们,让他们在海上永远也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哈哈,齐国千里海岸,到时候,咱们想在哪里登陆敲打他们,就在哪里登陆敲打他们。”

    “看来你这段时间还是读了不少书的嘛!”秦风笑了起来,“脑子也见长了,懂得思考了。是不是想着出去独挡一面了啊?”

    马猴嘿嘿的笑了起来。

    “再过两年吧!”秦风却冲他摆了摆手,“你还年轻着呢,这两年也没有什么仗打。再沉淀沉淀。多学一点东西。”

    “陛下,我可不小了,我都已经二十岁了。”

    “二十岁很大吗?我二十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校尉,带着你们两千人,你现在二十岁,可已经带着五千人的烈火敢死营了。打仗,你要学得还很多呢!没事儿的时候,多去找小猫讨教讨教,嗯,还有越京城中,有不少的前越退下来的老将领,你也可以去拜师学艺嘛。你要是上门,保管他们是倾囊相授。”

    “那些手下败将,有什么资格教我?”马猴不屑一顾。

    “手下败将?”秦风眼中露出一丝奇异的神色:“小猴子,越国之败,不在将无能,而在君无道。前越将领之中,像洛一水,陈慈,还有死了的吴昕,你与他们放对,你觉得是他们的对手吗?就说吴岭,你觉得自己与他对垒,打得赢吗?”

    马猴不由一僵。

    “别说是你了,便是我,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也是极度缺乏精验的。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倒还是很自负的,但临阵指挥,我就有自知这明了。打横甸,实是在冒险,而正阳之战,是小猫,吴岭他们在指挥,后来的战事,你看我插手将军们的指挥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些将领们,肚子里都是有货的。”

    “臣明白了。”马猴若有所思地道。

第九百六十五章:保全他几年() 
教训完了马猴,秦风回过头来看着郭九龄,笑道:“说着说着就说岔了,郭老,今日入宫,是齐楚之事已经有了结果了吗?”

    郭九龄点了点头:“陛下,各方面的消息都已经汇总过了,大体上,我们已经可以判断,齐楚之事已了。”

    “怎么说?”秦风身子往后靠了靠,单看郭九龄的脸色,便知事情的发展必然是在大明事先的预估和判断当中,甚至更有了不得的好处在里头。

    “程务本这个人,陛下看得真准,直如陛下所料,在发现事不可为之后,他当机立断,大踏步后撤,如今已经到了荆湖郡,开始了楚国第二条防线的构建。”

    “这是应有之理,程务本这个人,脑子里就是这么一根筋,只可惜了,这样的人,竟然不能为我所用。”秦风叹息道。

    郭九龄微笑道:“陛下,天下人才辈出,总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来投我们大明,程务本是出色,但我大明人才,却也不至于差了他。”

    “这倒是。”秦风笑道:“接着说吧!”

    “陛下,按照事先的计划,我们的安排已经到位,程务本仓惶撤到了荆湖郡,但荆湖水师却不堪用,但未来的荆湖之战,水军的作用举足轻重,宁知文此时的投效,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宁家的底子,程务本那有不晓得的。现在,程务本已经将整个荆湖的水师都交给了宁知文。”

    秦风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交给了宁知文,就等于交给了大明,在大明未来需要他动一动的时候,自然就能得心应手。

    “这个差使,办得好。”

    “陛下这么说,老臣可就要脸红了,这件事,却是皇后娘娘一手操持的。”郭九龄微笑道:“不过我们鹰巢也不是一无所的的。我派人去见了杨致,而杨致现在就在荆湖郡。”

    “你是说荆湖郡守曾琳。”秦风有些疑惑地道。

    “正是如此!”郭九龄满脸皆是佩服之色:“我们鹰巢,打得就是曾琳的主意,单是宁知文一人,势单力薄啊。”

    “可我记得曾琳当初可是第一个上折子表示对打倒杨一和的支持的啊!”秦风道:“杨致此去,能有效果?”

    “陛下也知道,我早前是楚国内卫副统领,对于有些事情,了解得更要多一些,总而言之,我对于当时曾琳这么快跳出来是有些疑惑的,因为曾琳与杨一和有些别人不知道的关系,而我却是知道的。但曾琳到底是为了保全自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第一个跳出来与杨家决裂,我也是说不清的,这一次请了杨致过去,也是存着试一试的心思。”郭九龄笑道:“可是这一试的结果,却是惊喜之至。”

    “曾琳拿下了?”秦风亦是坐直了身子。

    “虽未明确表态,但内里含着的意思,却已是明了。”郭九龄喜气洋洋的道。“在荆湖郡,有了曾琳,有了宁知文,即便未来没有了程务本去了一个新统帅,又动得了他们吗?其势已成也。”

    “闵若英那边如何了?”

    “说起闵若英的归国之路,这可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郭九龄吸了一口气:“以十几万东部边军为伐,闵若英带着约四万火凤军突围而出,归国之路上,与齐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