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673章

马前卒-第673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也要就这件事情咨询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的。”秦风淡淡地道:“不止他一人,还有金景南。他们两人比较,老马觉得谁更合适?”

    马向南瞅了一眼皇帝,“陛下心中应当已有成算了吧?”

    “我有成算那是我的,但一人计穷,众人计长,这样的大事,终是涉及到大明的未来,总得集思广益才好。你不要耍滑头,我这是私下咨询,不会将你的态度透露出去的。”秦风笑道。

    马向南一笑:“陛下即便透露出去,我也是不担心的。我这一辈子呢,也就是想着将长阳郡弄起来就很满足了,陛下可不要想着把我调走,我在哪里再干十年,为陛下建设起一颗山中明珠。”

    秦风笑了起来:“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马向南点了点头:“乱世用景南,治世用大治。这便是我的回答。”

    “倒是英雄所见略同。”秦风道:“那老马,现在是乱世呢还是治世呢?”

    “内有忧患外有袭扰,陛下不会以为这天下已经太平了吧?”马向南鼓起眼睛看着秦风,却又马上反应了过来:“还有谁跟老马是一样的想法吗?”

    “王公!”秦风沉声答道。“王公说,前十年用景南严刑峻法,后十年用大治抚平创伤。”

    “王公此言,正是老成谋国之言。”马向南道:“深得我心。”

    “说你胖,你倒是喘上了,也不见你脸皮如此厚,倒是自吹自擂起来了!”秦风笑道。

    “脸皮倒不是厚,而是已经风雨不侵了。”马向南揪了揪自己黝黑的脸皮,这让秦风倒不由得想起初见马向南的时候,那时的马向南可还是一个富富态态的书生,这些年为了长阳郡辛苦劳累,竟是苍老成这般模样了。

    “海事署那边如何了?”秦风换了一个话题问道。

    “有了早前那五十万两银子打底,葫芦岛的军港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周立帆的长阳号与十几艘其它战船现在都泊在哪里,宁则远已经回了泉州,算算日子,恐怕也快回来了,走之前与我见了一面,他说他回来的时候,会将另外三艘主力战舰都带回来,但也就是这些了,因为他老子已经将大部分的人员和战船都带去了泉州。”

    “跟他回来的还有他们船厂的很多大匠,你要安排好。”

    “这个自然没问题,其实宝清船厂的第三个船坞都已经修好了,只是没有人进驻,他们一来,马上就可以开工!”马向南笑道:“我现在就等着靠海贸发财,怎么能不上心呢?”

第九百七十八章:送归() 
准备运送王厚回丰县的轨道车厢比起普通的车厢要长很多,也要宽很多,因为这一趟,没有什么太大的速度要求,反而对舒适度的要求最高,所以沙阳郡这边特地定制了两截这样的车厢,而在他们的后方,倒是挂了一些普通的车厢。

    陛下和官员们自然是舒适一些,至于那些护卫,嗯,那就要委屈一点点了。而至于随行的烈火敢死营,他们是骑兵,用不着替他们操心。

    抬着王厚的软榻走进了第二截车厢之中,将王厚安置在靠窗的床上,窗户是活动的,挡板向两边拉开,外面的景色就一览无余。

    舒畅盘膝坐在床上,王厚就半靠在他的胸前,王月瑶两眼红肿,侧坐一侧照应,床的对面,有几把椅子,且是被固定在地面上的。

    整个车厢,就像是一个被装潢得异常豪华的小房子一般,应有尽有,所不同的是,很多东西,都是被固定在那里。

    自从进了车厢之后,一直都萎靡不振的王厚,精神竟然莫名的好了起来,脸郏之上,浮现出两团异样的红晕,眼神儿也显得锐利起来。

    对于舒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他很清楚,这是一个人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之后的最后的回光返照。

    其它人自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无论如何,看到王厚精神好了些,众人心中也还是感到欣慰的。

    “王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你这一辈子,值了呐!”在场的人,除了王厚,也就数马向南年纪最大了,而且与王厚一样,也是最早的那一批跟着太平军奋斗的人,自然说话也就不用顾忌太多。

    “当然值了!”声音很低,但却很清晰。王厚看着众人道:“昔日姜子牙八十尚在蹉跎,我六十便得遇明主,哈哈,可比他幸运得多了。”

    他溺爱地看了一眼床榻边坐着的王月瑶:“老夫这身子骨是不成了,月瑶流泪伤心,却不知我心中却很满足,老天爷已经很眷顾我了,前半辈子,我作孽甚多,想来老天爷也是看在眼里的,这最后十余年,却是给了我机会让我赎罪,这十年来,我自问还是为天下苍生做了不少事,想来在阎王老子的功劳薄上留下了重重几笔。能有现在这个寿数,我已经很满足了。对了,陛下常常说,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能无限拓宽我们生命的宽度,我自问,做得还不错。”

    他得意地笑着。

    马向南连连点头:“王公之名,如雷贯耳,名垂青史,那是一定的。”

    车厢的门被拉开,方大治走了进来,向着诸人一躬身:“陛下,都已准备好了,是不是发车?”

    “走吧!”秦风点了点头。

    方大治探头出了门外,对外面挥了挥手,然后拉上了车门。

    旋即,车外响起了嘹亮悠长的喇叭之声。

    “陛下,王公,各位大人,这是准备发车的信号。长声之后,便是急促的三个短声,那就是启动了。”方大治介绍道。

    果然,长声之后,三声短促的喇叭再度响起,车厢微微一震,缓缓向前移动起来,王厚转头看着窗外,车站已是经慢慢的向后逸去。

    “大治,你过来,给王公细细的讲讲这轨道车吧!”秦风吩咐道。

    “是,陛下。”方大治走了过来,看着王厚,道:“王公,我们这列轨道车,一共搭载了五截车厢,共运送了三百余人。由十匹挽马拉动。预计着,两个时辰后便能抵达目的地丰县。”

    “两个时辰啊?”王厚眯起眼睛,看着方大治,眼中却有些诧异之色。

    “王公,是这样的,一列轨道车,理论上可以挂上十二节车厢,但为了安全其见,我们一般只挂十节,每五十里,我们设有一处驿站,用以更换挽马,当然,那是在全力奔驰的情况之下,如果速度不快,倒也不必更换。”

    此时,轨道车早已驶出了车站,速度自然也是越来越快,窗外的景色不住的倒退。“大治,眼下速度如何?”

    方大治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如实说:“王公,眼下不过正常速度的一半而已。如今轨道车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速度太快的话,不免摇晃,颠簸。”

    “我明白了,主要是照顾我这个病人。”王厚笑着点头,他是念头通达的人物,方大治一开口,他已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大治,你接着说吧,我很喜欢听。”

    “是,王公。如果全力奔驰,五十里一换马,则只需一个时辰,我们就能抵达丰县。一趟轨道车,我们便可以运送二十万斤粮食或者两千名以上的士兵。”方大治神色有些亢奋。“而放在以往,这需要数天的时间。轨道车的出现,让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更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啊!”王厚闭上眼睛,半晌睁开,笑道:“以往大军作战,总是要粮草先现,运送十斤粮食,倒是有三四斤要在路上消耗掉,现在有了这轨道车,这些可都省下了,陛下,如果这轨道车遍布我大明,则我大明的千里疆域可就变得小了,王命一下,顷刻之间便能抵达疆域各地,此幸事也!”

    “王公睿智,正是这个道理。”秦风笑道。“只是目前轨道车刚刚完成这一条,还是实验性质,想要大面积铺开,还需时日,更需资金,这玩意儿,也是一个吃钱的货。这一条百余里长的沙丰线,便花费了一百五十万两,每一里路平均下来,要花费一万五千两银子。”

    “的确是很贵,但很值得。”王厚道:“我听月瑶说,其实朝廷并没有真正投入多少钱,都是商人们出的?这样的军国重器,由商人们把持好吗?”

    秦风微微一笑,车厢内都是大明的重臣,他也不虞有泄密之危,直截了当的对王厚道:“王公,相对于大地主而言,我觉得商人,更有利于朝廷控制。商人有钱,可如无根浮萍,生死荣辱皆于朝廷之手,不像大地主,有地为根,地上又拴着无数的百姓。”

    虽然说得有些隐讳,但车厢内诸人都是听得清楚明白,自然也懂秦风话里的意思。大地主是有资本,有能力,有人手起来造反的,但商人,可就困难了,纵然有钱,也很难成事。大明从还是太平军开始,便大力的遏制土地的兼并,甚至强行规定了文臣武将每一级最多只能拥有多少土地,而以土地的多寡来制定的累进税率,也让大地主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兼并大量土地已经不是赚钱的买卖而是赔钱的生意,自然就没有多少人在这个上头去打主意,大量累积下来的钱财,便投入到了商业之中。

    而太平银行的成立,又将国内的私人钱庄打击得根本就无法生存,现如今世面之上,流动的黄金白银愈来愈少,更多的是以一种储备货币存在着,大明纸币在市场之上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国营的太平银行与私立的昌隆银行把持着国内的金融,大商人们拥有的资本,很难逃过这些银行的监管。

    换而言之,货币的改革,又往这些大商人们的头上套上了一条绞索。

    “而且,这些铁路的运营权虽然交人了商人们组成的运营司,不过所有权,却是归朝廷的,五十年后,他们就得交还给朝廷。那时候,他们如果还想接着运营的话,那就只能再给朝廷交钱。”秦风接着道,“所以王公便放心吧,没有人能掐着朝廷的脖子。”

    “如此说来,只要所有的技术一旦成熟,轨道车便能在全国铺开了,既然沙阳郡的商人们能造出一条轨道车来,那其它各郡的商人们,自然也能造出来。”王厚道。

    “的确如此,不过总需要让他们看到这轨道车的前景与钱景才好。”秦风笑道:“王公,正如你所说,轨道车的开通,将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此以后,这天下可是变得小了,货物流通的速度将加快,人员的流动将更频繁,彼此之间的距离,可是离得更近了。”

    “好,好。”王厚咭咭的笑了起来:“我大明,一统天下可期耳。舒畅,月瑶啊,你们可要好好记着,大明一统天下的那一天,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啊。我在下头,巴巴地等着呢!”

    “是,爹爹!”王月瑶强忍眼泪道。

    “前几天你跟我说的要辞去官职的事情,不用再说了。”王厚伸出枯瘦的双手,抚摸着王月瑶如云乌发,“大明百废待兴,如今有多少事情要做?你是大明重臣,岂能因私废公?孝不在死而在生。你的孝心,我已经是知道了。”

    “爹……”王月瑶抬头,泪眼朦胧。

    “我死之后,只允你戴孝四十九日,七七过后,摘去孝帕,穿上朝服,走进衙署,大明现在内忧未平,外患仍在,需争每时每刻。你为大明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尽孝,你清楚了吗?”王厚的声音渐渐的严厉了起来。

    王月瑶呜咽着跪了下来:“女儿知道了。”

    车厢之内,以秦风为首,所有人都是向着王厚一揖到地。

    天下为公,唯王厚耳。

    “陛下,能将这轨道车的速度跑到最快吗?”王厚脸上的红晕之色在渐渐的褪去,他看着秦风,露出恳求的神色。

    “全速前进!”秦风断然挥手。

第九百七十九章:丰县之蜕变() 
毅国公王厚是在飞驰的轨道车上闭上的眼睛,脸上兀自带着满意的笑容,他这一辈子,从来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感觉,风驰电挚的速度,让他感觉自己已经飞了起来,愈飞愈高,飘飘然如上九天,在他的眼前,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世外桃园一般的大明,这里面,当然有他的故乡王家庄,他看到了王氏的祖先们,一个个乐呵呵的站在老宅子的大门前迎接着他,众星捧月一般的拥着他走向宅子的深处,王氏,以前只不过是乡下的一个小门小户,而他现在,让王氏一门名满天下,他回来了,功成名就,名垂史册。

    他心满意足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车厢里响起了王月瑶伤心欲绝的哭泣声。

    秦风站起身来,深深的弯下腰去,向平静的如同睡过去的王厚致意,既代表他,也代表着整个大明。

    在他身后,车厢之中所有的臣子们都跪了下来。

    “王公,一路走好!”马向南以额触地,叩了一个头,泪流满面。

    “一路走好!”车厢里,众人齐声呼喊道。

    悲凉的军号之声开始响起,将所有人的悲痛,通过宛转的军号,一点一点的传播开去。

    秦风亲自将王厚送到了王家庄老宅,在那里替王厚守了一夜灵之后,便启程前往太平城和大冶城视察,头七之时,他将返回王家庄,再次祭奠王厚之后,再返回越京城。而王月瑶和舒畅夫妇,按照王厚遗嘱,四十九天之后,也将返回越京城。

    大队人马到了丰县车站之后,便分成了两路,方大治,马向南要返回自己的郡治,野狗也要回到越京城继续羽林军的整编和训练,陪同秦风去太平郡的便只有兵部尚书小猫章孝正以及太平郡守金景南了。

    随着大明收复了益阳,武陵,桃园三郡,太平郡便彻彻底底从一个边境郡治变成了大明的腹地,在战火之中被摧毁的丰县县城城墙,也没有重建,而是在旧址之上,重新规划起了新的城市,只是这座城市,再也没有了城墙。

    重新规划后的丰县横平竖直,宽敞的街道将一模一样的一间间庭院分隔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块,宛如军队队列,倒极符合金景南的性子。

    距离丰县大战不过大半年时间,当初被摧殆尽的丰县,并没有完全的恢复元气,作为以前的一个极其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