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699章

马前卒-第699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他忍不下这口气真打来了呢?”霍铮不放心地道。

    “你这小子,话真多!”于超哼了一声:“那就打呗,你们大将军恐怕就惦着这事儿呢,上一次他们捞到什么,一直耿耿于怀呢。”

    霍铮张了张嘴,没有再说话,但于超却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青州卢一定麾下号称十万兵马,将水份挤一挤,真正能拉上战场的大概有五万左右,而这五万人中,算得上精锐的不会超过一半,也就两万出头。霍铮担心开平郡的明军人数不足,却不知光是单凭巨木营与追风营,便足以与秦军抗衡,更何况在他们身后,中部战区的大将军野狗带着虎贲与羽林两卫战兵,正在以拉练的名义向这里靠近,现在有了这个借口,更是可以正大光明的跑到开平来。

    很多事情,霍铮这个小军官不可能知道,但于超可是清楚,自从知道了邓姝这个意外情况之后,朝廷之上便开始防着卢一定,这一次,算是一次警告罢了。

    于超相信,自己这边杀鸡骇猴,大将军陈志华那边更是会有后续的动作,军事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压力会让卢一定手足无措,皇帝的本意,是要逼迫卢一定认清形式,不要闹什么幺蛾子。

    “后退五里,扎营!”于超策马转身,“不许放大新城里一人逃走。”

    于超在大新县大开杀戒,斩杀秦将肖楞子,并驻营将大新城围住,而在开平郡,大将军陈志华也在得知了明商在青州境内被秦军劫杀的消息。

    有人活着逃回来,而且还抓住了几个秦人的俘虏,这一下子人证物证齐全了,陈志华不由大笑出声,皇帝陛下正要给卢一定一点颜色看看,自己还想着从哪里下手呢?必竟这几年来,卢一定对大明可是客气规纪得很,大明办事,要讲究有理有利有节嘛,不能无中生有。这一下子,理由可是正大光明的来了。

    这肖楞子的运气当真是极端的不好,居然碰上了于超的追风营正好去接防,以于超的性子,陈志华用屁股也能想出来这家伙会做什么。

    “传令下去,所有运往青州郡的物资,不管是什么,就算是一枚针,也不行,都给我停下来。什么,这个月的最大的一笔粮食已经进入青州境内了,可我追回来。”陈志华道。“马上派人去青州郡,带着这些家伙的供词,要卢一定给我一个说法,不然,别想再从我开平郡买到了粒粮食。”

    “遵命!”

    “传令巨木营,进入一级战备,拔营向青州方向靠近。”

    “是!”

    “在开平郡内贴出布告,告诉所有的百姓,青州军队杀人劫粮的事情。以开平郡府的名义下令全郡进入战时状态,所有预备役,以县为单位,开始集结。”

    :。: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青州见闻录() 
?就在肖楞子悍然下令劫夺明商粮队的时候,邓姝,戴叔伦带着十余名护卫,刚刚进入青州郡。

    整个青州境内,几乎是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十分的破败,在田间耕作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差不多都被卢一定强征入伍了。但进入到郡城之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给邓姝的第一映象,则是无比的繁胜。

    摩肩擦锺的人群里,绝大部分是身穿着土黄色衣物的军人,看他们的气色和面容,显然待遇还是不错的,这让邓姝比较满意,在她未来的计划之中,需要的可不是一群连肚子都吃不饱,面黄肌瘦的人马。

    当然,除开军人,同样人数众多的还有流浪汉,乞丐。这样的景况,邓姝并不陌生,在雍都,也差不多是这样,其它地方的百姓一旦生活艰基维持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拖儿带女的向着都市涌来。因为哪里,会有更多的一些工作的机会,也有一些善者会在流浪者到来之后,建起粥棚,施舍粥粮。

    邓氏以前也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当然,做这些事,不仅仅是一种善行,更重要的是给这些流浪者一个活下去的希望,以维持本地最基本的秩序。一个人饿急了,是能做出他平时想都想不出来的事情的。而只要有一碗度命的稀粥,就足以让他们打消铤而走险的念头。

    刚刚在城外,邓姝就看到了不少的粥棚子,在外头准备喝粥的人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过这些粥棚子上面打起的旗号,却让邓姝有些惊讶,没有青州郡的官储粥棚,反而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是一些商人的粥棚。

    “戴叔,青州郡的商人,不仅有钱,看起来还是很有善心的嘛!”邓姝兴致勃勃的对着戴叔伦道。

    深悉内情的戴叔伦却是苦笑一声:“小姐,那些粥棚子,都不是青州本地的商人搭建的,施粥的也不是青州本地商人富户,而是来自明国的商人,甚至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

    邓姝一下子站住了脚步,一双妙目盯着戴叔伦,“都是明人?”

    戴叔伦点了点头:“青州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本地商户,即便有,也是与明人合伙吧!卢一定拿不出粮食来喂养这些饥民,这些明人商户便跳了出来,现在他们在青州的名声好得不得了啊,一提起明人,百姓哪一个不是竖起大拇指。”

    邓姝沉默片刻,“不管怎么说,他们施粥,养活的总是我们的人。对了,你刚刚所说的有人居心叵测是什么意思?”

    戴叔伦压低了声音道:“大小姐,这些粥棚里有人借着施舍粥饭之际,在不断的拐带我大秦人口去明国,把他们当作货物一样贩卖,以此赚取钱财。我派人打探过,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在那边能卖到十几两银子,即便是老弱妇孺,也能卖一到五两银子不等。”

    邓姝的脸色立时便变了:“这等丧心病狂的举动,怎么不加以制止?”

    戴叔伦一脸的苦笑:“大小姐,怎么制止?他们在这里,并没有公然买卖,而是以言语诱骗那些难民,把明国说得天花乱坠,承诺只要他们肯去那边,立时便有房子,有土地,有牲畜,那些人,都是自愿跟着他们走的。他们只是不知道,这些明国的商人把他们带到了地头,实是收了银子的。”

    “卢一定也不管吗?”邓姝咬着牙道。

    “起初也管过,明人也不否认,甚至还允许卢一定派人去明国把那些人要回来。”戴叔伦脸色变得有些木然,“但却没有一个人跟着青州的官员回来。”

    “明人从中作梗?”邓姝问道。

    戴叔伦摇头:“不是,是那些被拐卖过去的秦人,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是秦人了。”他停顿了一下,道:“那些贩卖他们过去的明商,有一点没有说谎,那就是他们过去了,当真是有房子,有牲畜,有田地,您说说,那些人怎么还肯回来?”

    邓姝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怎么会这样?”

    “我派人专门去看过,买人的不是别人,根本就是当地官府,比方说长阳郡,他们那里也是历经多年战乱,地多人少,而且那里商业现在逐渐发达起来,更需要大量的人口,而像明人去年收复回来的益阳武陵桃园之地,用十里无人烟来形容亦不为过,大量田地抛荒,明人在想尽一切办法往那些地方移民。只要肯去,当地官府便会替你准备好房子,牲畜。”戴叔伦叹了一口气:“而且,明人的农税,低得令人发指。一个百姓一年的收入所以上缴的赋税,再加上人丁税,不过是总收入的两到三成而已,秦人一去那哪里,知道了这些情况,那里还肯回来?”

    “这些都是要花大钱的,而且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效。都是一些长期举措,为以后着眼,明人自建立以来,连年都在打仗,他们哪里有钱做这些事情?”邓姝有些艰难地问道。邓氏一向都是秦国最顶尖的家族,对于治国理政,邓姝并不陌生。

    “不知道。”戴叔伦叹道:“不过我曾经听说过,明国上至国库,下至地方官府的库房,都是没有什么银子的,他们都欠钱,越往上,欠得越多,像明国的国库,更是四处举债。”

    “一个欠了无数钱的朝廷,居然还没有垮掉?”

    “事情就奇怪在这里了。似乎明国朝廷欠钱越多,他的百姓就越富庶,对朝廷的拥护就越坚定。”戴叔伦道:“反正秦风治国理政的那一套,我是完全不理解,就像他们发行的纸币一样,一张轻飘飘的纸,他们的老百姓,却信之不疑,如今在明国,市场之上已经看不到现银和铜钱的交易了。”

    “纸币?”邓姝一脸的惊诧,“就像是钱庄的银票那样吗?”

    “不,完全不一样。”戴叔伦摇头道:“小姐,也到饭点了,不如咱们找一家店先歇下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卢一定出城去校演军队,恐怕入夜才能回来。”

    “也好,吃完饭,再出去走走看看,青州的情况,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邓姝看着繁华的街道之上迭比鳞次的商铺,里面绝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她不曾见过的。

    “这些货物,都来自明国。”戴叔伦道:“便连他们的纸币,现在在青州郡都已成了通用的钱币,用大秦制钱或者银子的,反而是极少的了。”

    邓姝停下了脚步,脸色显得更是难看了,钱息,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收益之一,明人的渗透,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除了青州郡,其它地方呢?”

    “小姐,我们上一次战败之后,其中有一个条款,便是允许明人的钱庄,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银行在秦国经营,其实不止是青州郡,现在大秦国内,明国纸币都不是稀罕物事了。随着明国商人行走于我大秦各地,他们的纸币便也流通到了我大秦各地。明商,他们只愿意用明币结算。而秦人想要与他们做生意,就只能去明人的银行,当银子折换明币,秦制铜钱,明商是不认的。”

    “难怪大秦的经济一天比一天萧败!”邓姝长叹道:“这是一把无形的刀子,正在不动声色的一刀一刀的割着大秦的肉呢。”

    “谁说不是呢!可是咱们的朝廷,似乎对此还视而不见呢!”戴叔伦讥笑道。

    邓姝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也用不着去操这个心了,这个瓦罐子,终是要被打破的,与其让明人将这个罐子抱回去,还不如我们出手,将他打个稀巴乱,谁也别想得到好。”

    青州第一楼,名字起得极其霸气,戴叔伦带着邓姝一行人,选的就是这一家一看就是高大上的客栈,要了数间上房。

    “戴爷,您又回来了呐!”第一楼的掌柜看起来对戴叔伦是极其的熟悉,一见他,便笑着大声打着招呼。

    “虽说四海为家,但青州终归是我的家嘛,在外漂久了,总得回来闻闻家乡的味儿。”戴叔伦亦是哈哈大笑着与掌柜的说笑。

    “以往都是独来独往,这一次却多了不少同伴啊!”掌柜的眼睛扫过邓姝一行人,笑咪咪地道。

    “都是朋友,想来青州看看。”戴叔伦道:“好了,老田,我也累了,不与你扯皮了,饭菜送到房里,赶你最好最拿手的东西弄。”

    “没问题。”姓田的掌柜连声回应:“那您先去歇着,饭菜一会儿就送到。要酒么?哦,您这还有女客,我们这儿有明国长阳郡刚刚运来的果酒,最适合女客了。”

    “那就要一壶!”

    进了房间,邓姝取下面纱,“这个人知道你身份?”

    戴叔伦摇头:“知道我姓戴,也知道我是吃这碗饭的,但并不晓得我就是戴叔伦,小姐,这青州第一楼的东家姓田,背后的人是明国沙阳田家。”

    “这酒楼是明国的一个情报据点!”邓姝脱口而出,“我们怎么住到了这里?”

    “这是公开的。”戴叔伦道:“这里现在就是青州郡的情报掮客们交易情报的地方,想要什么消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从这里得到,只要你出得起价钱。小姐,住在这里,反而是最安全的。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身份,只在意你手里的货是不是值当,会不会对他们有用?”

    “竟然还有这种地方?”邓姝叹道:“看来我还是对外头了解得太少了。”

    “以后小姐会知道得越来越多的。”戴叔伦道。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打乱计划的意外() 
在外面转悠了大半天的邓姝,回到青州第一楼自己的房间之后,心里却是格外的沉重。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青州被明人渗透的太过于厉害了。

    街上大多的商铺都是明人在经营,几乎所有的货物都来自于明国,他们雇佣大量的青州人替他们干活,假装随意打听几句,便能发现,青州人对他们的东家相当的满意,伙食很好,从不拖欠工钱,而且有急事的进候,还可以预支,似乎所有青州郡城的明商,一个个都是天下最善良的东家。

    明人的纸币是青州郡城里通用的,在邓姝拿出银两来交易的时候,居然还引起了诧异,甚至还有一些好心的人悄悄地告诉邓姝,拿着手里的银两去昌隆银行兑换纸币,会有一定的上浮,也就是说,一两银子换回来的,将不止价值一两银子的纸币,但在市场交易之上,明国纸币的购买力是和银子等价的。

    邓姝不太懂这些,但她有一种直觉,没有那个商人会做亏本的生意,昌隆银行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目的的。

    拿着换来的纸币,打量着这些花花绿绿不同面值的纸张,邓姝突然想起来,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张纸,明人说他是钱,他就是钱,如果有一天,明人说他不是钱了,那这张纸将一文不值。

    但真到了那个时候,秦国人手里还有银子吗?没有了,他们手里有的都是这种纸币。

    当然,邓姝也知道,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明人也都使用的是这种纸币。问题是,秦国现在境内,到处都是他们的银行,不止是昌隆银行,还有太平银行,而且太平银行还是明国朝廷所有。

    当所有的秦人都使用明人的纸币的那一刻会发生什么?邓姝心中不寒而栗。

    明人对秦国的渗透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从横甸之战后,他们就开始了这种悄无声息却对秦国后患极重的渗透。至少在青州郡,邓姝很少听到有青州人说明人很坏,而他们似乎忘了,两年之前的横甸之战,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