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792章

马前卒-第792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不多,算上船只维护的人员,也不过五千人,但却是荆湖不可或缺的一支部队。因为荆湖湖沟纵横,没有水师联结各条防线,那便很难发挥整体防御的功效。

    宁知文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楚人,但却与明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的二儿子宁则远甚至是大明水师的最高长官。现在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明国与楚国的关系,当真是说不清,理还乱,比方说楚国当朝首辅马向东的弟弟马向南,便是明国资格最老的地方郡守,坐镇一方。而江上燕,更是替明国立国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又在楚军之中担挡着重任,而宁知文为楚国效力,他的儿子却又在明国为官。

    现在的明楚正处在蜜月期,荆湖防线上程务本的军队,基本上用得都是明国的武器,而这些武器,正是一船船的运到泉州,然后再送到荆湖。而大量的贷款,更是确保了楚军军饷粮秣的齐备。

    宁知文很可疑,但他却的的确确在为楚国搏命,那一场场的水战,为荆湖防线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齐国周济云千辛万苦在万州设下船厂,一批批调来水师,但在宁知文的攻击之下,惨不堪言。直到勃州周氏的人马出现在荆湖,齐人才一点一点的扳回劣势,现在终于成了势均力敌之局面。

    荆湖郡城在准备过年,最前线也在准备过年,齐军也没有在这个点上进攻的意思,打了整整一年的仗,谁都得放松一下,弦崩得太紧,那是要断的,不管是程务本,还是周济云,都明白这个道理。

    而就在这一片平静当中,一叶扁州悠悠然的划过了水道,向着雾气迷漫的前方驶去,坐在船上的,却是荆湖水师的老大,宁知文。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两蛟密会() 
一船身微微一震,船头已是触及岸边,划船的大汉放下桨片,宁知文也站了起来。眼前仍是迷漫着一片雾气,蒙蒙幢幢当中,却也能依稀辨出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岛。

    宁知文站着没有动,片刻之后,雾气当中,却传来依稀的脚步声,下一刻,这一片的雾气被一扫而空。两个人出现在宁知文的眼前。

    当前一人,身形魁梧,虬须浓密,腿长手长,站在那里,倒似是一柄锋利之极的锐剑,与一介儒生一般的宁知文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在他身后,却是一个貌不惊人,身材瘦小的老汉,怀里抱着一柄剑,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站在哪里。

    宁知文的目光越过了眼前的魁梧老汉,落在了那小老头身上,但小老头儿却没有看他,而是盯着小船之上仍然静静的坐在哪里的划船汉子。

    “勃州周氏,底蕴果然比我泉州宁氏要强,麾下竟然有宗师坐镇,单这一点,便让宁氏自愧不如了。”宁知文叹了一口气,“这些年来,宁氏与周氏在海上分庭抗礼,想来亦是周氏手下留情吧,周曙光。”

    周曙光,当代周氏家主。其治下的周氏家族,在实力上不逊色于泉州宁氏分毫,或者犹有过之,在齐国,周氏亦是当世豪族之下,勃州就在其控制之下。与泉州宁氏隐性控制楚国泉州不同,周氏控制勃州可谓是光明正大。

    “那倒不是手下留情!”周曙光咧嘴一笑:“海战一途,宁氏自有立足之道,即便不归先生出动,在茫茫大海之上,也不见得能讨得了便宜,宗师亦是人,可不是神。”

    听到周曙光这么说,宁知文似乎是松了一口气,抱拳向那小老儿一揖:“见过不归先生。”

    小老头点头为礼,眼光却丝毫没有离开船上仍然静坐在哪里的大汉。

    周曙光的眼光也落在了那大汉身上,看了半晌,终还是叹了一口气:“周某自认为,我周氏家族底蕴还是要比宁氏强上一些的,但奈何你偏生投了一个好主子,竟然能让赫赫声名的贺人屠贺先生为你划船,了不得。”

    划船的大汉终于站了起来,“大明贺人屠。”

    “周氏胡不归!”

    两人目光在空中对撞,火花四溅,空气都似乎凝滞了起来。胡不归怀中宝剑发出阵阵清鸣之声,贺人屠手中提着的桨刀光芒闪烁,明灭不定。

    宁知文以手抚额,满脸都是无奈之色。

    “二位若想切磋一番,不妨去另一边,二位在这里动起手来,我与周家主可要遭池鱼之殃了。”

    周曙光一笑,“正当如此,我与宁家主有要事相商,二位便请换个地方吧。不过此处虽然隐秘,但双方水师哨船却仍离此不远,动静一大,不免引人注目,还请二位稍加节制。”

    贺人屠点了点头,以手指一侧道:“离此不远,有一沙丘,不归先生可有意?”

    胡不归点了点头,向前踏出一步,足下虽是浩渺湖波,他却跳水而行,犹如一片鸿叶,瞬间便飘飞而去。

    贺人屠郎声一笑,踏步跟上,与胡不归的轻灵不同,他一足踩下,便是水花四溅,那溅起的水花,却以恰好托住他的身形,不疾不徐的跟在胡不归身后。

    看着两人远去,宁知文这才离船登岸。

    “请!”周曙光简单地说了一个字,转身便行,而宁知文却也丝毫不疑其它,竟是亦步亦趋,跟着他向着内里走去。

    小岛之上遍生水草,如今大雪漫漫,这个小岛自然也被覆上了一层银装,白色的苇杆之上,根根冰棱或倒垂,便昂首,各自异状。行不片刻,便看到小小的一片被辟出来的地方竟然已经摆上了一张小桌,那桌子显然令有机巧,在这寒冷彻骨之季,上面的菜肴居然还冒着腾腾热气。

    “寒冬腊月,周某准备了薄酒一壶,为君驱驱寒气!”周曙光盘膝坐在小桌之后的一张毡毯之上,伸手请宁知文入席。

    宁知文失笑道:“本是我邀请周家主一会,想不到周家主却反客为主了,不过周氏乃世家豪族,底蕴远胜于我泉州宁氏,我倒也不用客气。”

    “底蕴又有何用?”周曙光叹了一口气,提壶给宁知文倒上一杯温酒,举杯相邀,状却落寞:“如今在大海之上,你宁氏已经将我周氏压得抬不起头,不得不放下头面去乞求你们不要赶尽杀绝,而在内里,皇帝陛下咄咄逼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周氏内外交困,焦头乱额。”

    宁知文点了点头:“宁氏运气好,找了一个好主子投靠。才有今日之局面,周家主现在想必也得到了许多具体的情报了吧?”

    “宝桢已经回来了。”周曙光点了点头。

    “你我本是海中蛟龙,现在却在这条臭水沟之中厮杀恶斗,想来也真令人可笑之极。”宁知文摇头道:“周家主现在可有定策了?”

    周曙光慢慢地喝下了杯中之酒,看着宁知文,缓缓地道:“宝桢回来之后跟我说了很多,但宁家主想必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光听他一面之辞我终究是不放心,所以你一相邀,我便应和,就是想与你见上一面,问一个究竟。”

    “周家主想知道什么?”

    “明皇当真有意大海?”周曙光沉声问道。

    “如非有意,何必一心组建舰队?现在大明舰队是个什么实力,想必周宝桢已经跟你说过了,至少这一片海域,再无对手。”

    “我只是担心,明皇组建舰队,其意不过是为攻打大齐作准备,必竟大齐千里海疆,海上却并不设防,所谓的水师舰队,犹如土鸡瓦狗。而一旦事毕,只怕又会将水师束之高阁。”周曙光道。

    “如果仅仅是为此,那这一次兵发马尼拉,要在那里获得一个军港又所谓何来?”宁知文反问道:“如果仅仅是为了攻打大齐,那有必要建造五层楼船么?你我都是行家,可都很清楚,造一个五层楼船所要耗费的心血,都能赶得上造七八上十艘三层楼船了。难道大明的皇帝陛下发了失心疯,打造这样一个超级战舰,就是为了向齐人示威?”

    周曙光默然片刻:“当真要去打马尼拉?”

    “舰队已经出发了。统帅正是我的小儿子宁则远。两支舰队一支以何鹰为将,一支以周立为将。其实也不是打马尼拉,只是去帮帮洛一水,顺便在马尼拉弄一个立足的军港而已。”宁知文微笑着道。

    “然后以此军港为基地,将影响力覆射到那一片海域,慢慢的蚕食,侵吞,最后的目的,仍然是要走出这一片岛链,将目光投诸深海?”周曙光试探着问道。

    “周家主法眼无矩。”宁知文笑道:“现在大明实力不济,主要精力还只能放在这片大陆之上,水师只不过是顺手为之,而且是自挣自吃。但等到大明一统这片大陆之后,便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周家主,到了那时候,一个统一的大陆国家,实力何等雄厚你当知晓,这片大陆之上没了敌人,便只有去向海外寻找了!”

    “明皇之气魄宏大,眼光之深远,果然非比寻常,比较起来,齐皇反而落了下乘了。”周曙光深吸了一口气,道:“且不知,大明那艘五层楼舰之上,还有没有我周氏一席之地呢?”

    “大海之宽广,外面世界之宏大,别人不知,你我二人难道还不知?大明不会只有一艘五层楼舰,周家主,大海之上,不但容得下你我,甚至还能容得下其它人,只要他们在大明的日月旗下。”宁知文一字一顿地道。“但要走到这一步,我们便先要推着大明一统这片大陆,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才有足够的实力向外。想来周家主也知道,域外那些国家的实力,向来都是不容小觑的,即便是一个不大的岛国,也能集起战舰百艘,纵横海上,我们这里,如果说起陆上实力,或者说可以凌虐天下,但要论起海上实力,眼下,也最多说可以自保吧!如果外部真是全力来攻,海上焉有我们立足之地,说不得只能龟缩大陆了。但你甘心吗?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雄才大略,肯把目光投诸到大海之上的王者,我可是会紧紧地抱着他的朋腿不松手的。”

    “彼此,彼此!”周曙光笑着,向宁知文伸出了手。“不知此次宁家主约我前来,是为了什么具体之事?想来定是有大图谋了。”

    “自然,我们要助卞无双击败周济云。”宁知文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周曙光脑子中泛起了涛天巨浪。

    宁知文是什么人,很明显,他眼下虽然在为楚国战斗,但却结结实实是大明的人,卞无双是秦人,刚刚投了楚国,但宁知文却要相助卞无双击败周济云。这是为了什么?据周曙光所知,程务本在明国为秦风服务数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当好的。而现在明人为了支持程务本,所有的新式军械都是直接发到程务本的军中的。

    “卞无双?”他瞪大眼睛看着宁知文,“这也太让人惊讶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一“有什么好惊讶的!”宁知文撇了撇嘴,”周家主,你可不仅仅是大海盗呢,你还是齐国勃州的实际控制者,对于政治,你应当不陌生吧?”

    周曙光看了一眼宁知文。苦笑道:”不瞒宁兄,周某一族控制勃州,还真不是周某在政治之上有什么天份,而是依仗着周氏一族数百年来在勃州积累的人脉,以及庞大的财富,当然,还有那无数的依靠着周氏讨生活的人。周氏的话,在勃州比皇帝的话还要好用,仗着的就是这一点。”

    听了这话,宁知文不禁笑了起来。”周兄,看来你是在以江湖人的思维来想这一件事情了。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用这种思维来思考问题,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愿闻其详!”周曙光认真地道。

    “大明吃掉秦国已经是毫无疑问的问题了,而下一步,大明的目标便是楚国了。”宁知文毫不避讳地道。”那周兄好好想一想,对于我们大明来说,是程务本威胁大一些,还是卞无双威胁大一些?”

    周曙光认真的想了想:”就军略上而言,两人或者不相上下,说不定卞无双还要更强一些也说不定,但就楚国而言,程务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错!”宁知文用力的点着头:”以大明来说,程务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大明宁愿对上一个年富力强侵略性更强的卞无双,也不愿对上程务本。更何况,程务本还与大明有着很复杂的纠缠,大明的建立可以说程务本是出了大力的。如果有朝一日两边对上,大明皇帝可不想让程务本死在自己手中。”

    “所以借刀杀人?”

    “程务本与楚国皇帝之间,本来就已是不能共存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再添一把火,让锅里的油再沸一些而已。如果楚国皇帝看到卞无双有顶替程务本的能力甚至犹有过之,那他杀起程务本来就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而我们,就是想让卞无双带着胜利的光环接管荆湖,将程务本之死的坏影响降到最低。”

    周曙光沉默了半晌:”程务本难不成就坐以待毙吗?要是他不甘就死,只需振臂一呼,只怕楚国就将大乱!”

    宁知文的眉间浮上一层莫名之情,”程务本是一个痴人。他愿意为了楚国背负起不救君王的骂名,他为了荆湖防线的稳固不惜拿一生清名与皇帝对恃,靠着手里的兵力逼迫着皇帝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所以到了最后,他必然也愿意为了楚国不至于分裂,为了他先前的努力不付之于流水,他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送到闵若英的屠刀之下。”

    “这样的人,真是难以理解!”周曙光感慨地道:”但是这样的人,却又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敬佩。闵若英真是瞎了眼,这样的忠臣居然也容不下?也难怪曾是当世第二的楚国,落到现在的这步田地!”

    “程务本忠于楚国,却不忠于闵若英,这样的人,任何一个皇帝也容不下的。”宁知文叹了一口气:”就像你们齐国的曹云,现在不也是赋闲在家?以他的身份,只怕也是忠于大齐而不见得就忠于曹天成吧?”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端起了酒杯。说起程务本这样的人,总是让人会感到有些无地自容的。在他们两人的脑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像程务本这样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圣人。可是不管是疯子还是圣人,在这个世道之上,那都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啊。

    其实连宁知文也并不知道卞无双的真实身份。当初知道卞无双弃秦投楚的时候,他也同样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