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932章

马前卒-第932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现在是官儿了?真能把大妞找回来吗?”

    “弟弟现在是大明的军官,手下管着上千号人呢!”樊昌用手指了指后方,”大哥,看到了吗?这一片所有当兵的,都是弟弟的手下,所以相信我,我一定能把大妞找回来的,我们一家一定能团聚的。”

    “好,好,阿昌出息了。”老汉又掉下泪来。

    “走,我带你们去登记入藉!”牵着老汉夫妇的手,樊昌径直走向昌渚县那边的棚子,身后的小亮也笑嘻嘻的一手牵了一个半大小子跟在后头。

    重新登记造册入藉的手续极是简单,回来的人,报上自己原来住的地方,姓名,岁数即可,基本的安置原则就是回到他们原先的地方,不过在桃园郡这边有着另外的安排,告近边境线的地方是不安置人丁的,基本上都是向着后方退出了不少的距离,重新建起了一个个村落。像樊昌所在的昌渚,就是这个样子。回来的昌渚人丁,基本上都被安置到县城附近。

    樊昌亲自去给大哥大嫂登记入藉,在文吏那里登记完成之后,领回了四个铁牌牌。他将铁牌牌递给了老汉,道:”大哥,弟弟我现在有军务在身,不能送你们回去,不过会有专门的人手带你们去安置地点,这些铁牌子你收好了,凭着这些铁牌子,便可以在相应的地方领取口粮。小亮,你跟着我大哥他们回去一趟,去找昌渚的冯大人,请他多加照顾。”

    “是,樊哥,我保证让大哥大嫂住上那里最大最宽敞的房子,分到最好的田地。”小亮满口答应。

    樊昌欣慰地拍了拍小亮的肩膀。

    “不用麻烦这位兄弟了!”老汉却是摇头道:”大哥我也不求住最好的房子种最好的地,只需要有一间房子遮风挡雨,有几亩薄田能让我们吃饱肚子就好了,阿昌,这些年,我们在那边,只能住四面漏风茅棚,饥一顿饱一顿的。”

    几句话说得樊昌又掉下泪来。”大哥,这些你不用管了,弟弟我是大明军人,大明朝廷有明令,对军属是有特殊照顾的,这不算是弟弟利用职权徇私。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苦日子过到头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帕子,打开,里面却是一叠花花绿绿的纸钞:”大哥,这些钱给你,等到了地方,需要用钱的地方不要舍不得,弟弟现在有钱。”

    “这是钱?”看着一叠花花绿绿的纸张,老汉瞪大了眼睛。

    “当然是钱,是我们大明的钱!”小亮笑嘻嘻地道。”跟银子一样嘞。”

    “大哥,这是我这几年的军饷,我以前孤身一人,吃住都在军营,也没地儿花钱去,这便攒了几百两呢,你尽管可着花,现在弟弟是副尉,一年有两百两饷银呢。”樊昌自豪地道。

    “这钱我不能要,你留着,还要置地,说媳妇,我不能要你的钱!”老汉赶紧将帕子裹好了往樊昌手里塞。

    樊昌抓住钱塞到一边妇人的手中,”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吃住都在军营,没地花儿去,以前大哥大嫂养我,现在我能挣钱了,就不能养大哥大嫂?再说了,我就是要说媳妇,还不得要大哥大嫂来给我张罗,拿着,都拿着,弟弟每年都有两百两饷银呢!”

    “副尉是两百两,等樊哥再升到校尉,那就是四百两了呢!”小亮探出脑袋,又插了一句。

    “这么多?”老汉惊叹道。”阿昌你真是出息了。”

    “差得远呢!”樊昌略有些得意,伸手拍了小亮一巴掌,”你就话多,快走,把我大哥大嫂他们安置好了再回来。”

    “好嘞,大哥大嫂,这便走吧!”小亮笑嘻嘻地道。

    看着大哥大嫂和两个侄儿渐渐远去的身影,樊昌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了,用力的握了握拳头:”大妞,叔叔一定会把你找回来的。”

    武陵郡,昭关,大将军府。

    持续一个多月的被掳掠民众的归来终于进入到了尾声,这一段时间,整个武陵战区下属的三个郡都被彻底的动员了起来,将这些远离家乡的难民们重新安置了下来,可以说是上上下下都累得够呛,在底层的官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日子的时候,上官们却是没有时间让自己闲下来放松一下的。

    贲宽刚刚结束了自己在昌渚的视察工作之后,就又一路赶到了昭关与大将军吴岭以及武陵郡守陈也,益阳郡守万福共同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小小的会议厅内,武陵战区的四个最高长官,个个都是憔悴不已,人人顶着两人大黑眼圈,贲宽更是又瘦了一圈下去,但四个人的精神却都是极其抖擞,迫使齐国将被掳掠的百姓归还,这不仅仅是大涨国威的事情,对于整个武陵战区而言,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吴岭举起手里薄薄的一本册子,看着三个郡守,道:”过去益阳,武陵,桃园三郡究竟有多少人已经不可考,但据粗略估计,齐人撤退的时候,从这三郡掳掠而去的青壮,孩童多达五十万。他们想要毁掉的不仅是我们的现在,还有我们的未来,不过他们的奸计终究没有得逞,现在这些人回来了,虽然只有三十余万人,但这仍然是我大明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同时,也会使我们武陵战区的实力大大的上一个台阶,要知道,当初被他们掳掠而去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啊,现在过去了这些年,当年的孩童们,现在也可以算是劳力可以干活了。”

    “回来的绝大多数人,身体都很虚弱,他们在齐国的时候,干着最重的活,却吃不饱,穿不暖,好多人的身体已经垮了。”贲宽的语气却有些沉重,作为在第一线亲眼目睹了几乎所有返回的被掳掠者的见证者,他却没有吴岭这样乐观。

    “该死的齐人,肯定将那些最壮的人都给截留了下来,将他们藏起来了,我们应当再向他们提抗议,这才几年功夫,二十万人就没有了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是骨灰,也得给我们还回来。”

    益阳郡守万福军人出身,脾气火暴。

    “这就是气话了,不可能的。”武陵郡守陈也用力地摇着脑袋:”当初到底被掳走了多少人并没有一个实数,你要这样说的话,对方要求你拿出名册来比对,你怎么说?”

    万福大怒:”陈也,你是站那一头的?”

    陈也一摊手:”万兄,就事论事而已,这样的事情,齐人不捣鬼,那才是咄咄怪事了,就算还有,以后也只能采取其它的办法将他们弄回来,想通过正常途径肯定是不可能的了。现在不是考虑那些人的问题了,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回来的人安置好的问题。”

    “陈郡守说得有道理,万郡守,这事儿就不要再提了,徒增烦恼,你真要跟齐人提出来,不过是让人笑话罢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安置() 
    吴岭看着三位郡守,缓缓地道:”虽然只有三十万人归来,但要养活三十万人也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人在齐国饱受折磨,尝尽了人尽苦痛,是带着希望归来的,渴望着能回到故土过上好日子,前期我们给他们准备了房子,越冬的口粮,不免将他们把希望又提高了一层,如果接下来不能将安置位题做好,只怕便会生出许多事端来。首要的问题,就是在越冬过后,要想办法让这些人都能吃饱肚子,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武陵战区稳定的大事。”

    吴岭曾经饿过肚子,他在与皇帝秦风对抗期间,曾在山林间游荡了近三年之久,人饿急了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他可是一清二楚。

    武陵郡守陈也摊了摊手:”说实话,我对盘活商业赚钱还是有些办法的,但这些事情,就不太精通了,还是请贲郡守出出主意吧,贲郡守经验更加丰富。”

    益阳郡守万富连连点头,他出身军队,益阳作为连接大明大本营与武陵战区的咽喉,军事色彩更加浓厚,所以他才出任了益阳郡守。

    而贲宽,是从小吏做起,从最底层一点一点的爬上来,最早在长阳跟随着马向南,干的就是如何让百姓吃饱肚子的活计。

    贲宽清了清嗓子,看着几双充满期盼的眼睛,道:”诸位,虽然有了朝廷的资助,我们度过这个冬天完全不成问题,但未雨绸谬,却是必须的。咱们大明在处理这样的事情之上,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先例可以效仿,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让那些已民安置好了的百姓忙碌起来。”

    “以工代赈!”陈也眼睛一亮,脱口而出,这是大明以往在处理那些新征服的土地之后,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不不,这个还不忙!”贲宽摇头道:”回归百姓在这个冬天的口粮是不用愁的,而且据我的估计,这些在齐地过惯了苦日的人,一定会很勤俭节约的,我们按照大明的标准给他们配备的口粮,说不定还能帮着他们越春。”

    “不是以工代赈,那是干什么?”万富皱眉问道。

    “第一步,要把土地分配下去。”贲宽不慌不忙地道:”对于农民来说,有了地,就有了希望,看到了希望,心思就稳定。”

    “不错,现在各地不正在做这项工作吗?”陈也道。

    “第二步,这个冬天要组织各地的百姓,好好的整治这些地了,他们都抛荒得太久了,先放火烧,再深耕一番,这样等冬天一过,大量的田地里的虫子也就被冻死了,土地的墒情便会变得极好,为来年的春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这个道理,可这也用不了一个冬天啊,其余的时间,怎么办?”吴岭在心中盘算了一下时间,接着问道。

    “我问过司农寺的官员,这两天,在越京城的种子基地,他们已经培育出了不少在冬季里适合种植的疏菜,我们要大力鼓励回归的百姓种植这些疏菜。”贲宽胸有成竹地道:”这些菜种植周期短,成本也不高,不需要太大的人力物力,最适合他们现在这个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回归百姓们能挣到他们自己靠双手挣来的第一笔钱,这就是希望。”

    “这是一个办法。”吴岭连连点头:”我们上一个联名折子,据我所知,不少这样的种子数量并不多,请朝廷先优先供给我们。到时候我下达命令武陵军区的所属军队都必须购买他们的菜,也就解决了销路问题。”

    陈也附和道:”这样一来,这个冬天也就差不多了,回归流民手里有了第一笔钱可以支用,据我所知,这些人回来的时候,可真是两手空空,朝廷虽然配备了口粮,但也只能用以度命,但人活着,总还有别的需要花费,有了钱,心里便不慌了。”

    贲宽笑道:”陈郡守是赚钱的大行家,到时候再运作运作,让他们能靠着这些菜赚更多的钱,不是更好吗?大将军,我可不赞同军队来买这些菜,军队的军费也是有限的,采购物资都有价格限定,能卖出多少钱来?陈郡守,你来说说办法。”

    陈也哈哈一笑:”办法多得很嘛。现在交通如此便捷,我们三郡种植的这些疏菜,可以通过轨道车以极快的速度涌到沙阳,正阳,长阳,越京城等繁华之地,首先,我们要四处宣扬这些回归百姓的惨状,让这些地方的大明百姓知道,他们的同袍这些年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啊!现在他们回来了,一无所有,需要帮助。我想,是可以激起很大的同情心的。”

    “这样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万富有些疑惑地道。

    “当然。”陈也得意地道:”到时候咱们包装包装,这些出自回归流民之手的疏菜,可以称之为爱心菜嘛,价格可以定得高高的,大家买的可不是菜,那是同情,是对同袍的爱护之情。这些地方的百姓都富得流油,不差钱儿,再说了,家里所有疏菜,又能值几何呢?就算出高价买一点,也不会在乎的。贲郡守,你说我们到时候再组织一批看起来极惨的这些回归流民去站台卖菜,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

    “此计甚妙!”贲宽抚掌大笑。

    益阳郡守万富却有些不太赞同:”这,是不是太有损他们的尊严了。”

    “尊严?”贲宽哼了一声:”万郡守,在活着面前,有些尊严并不重要,其实这些人在齐国过得很有尊严吗?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丰而知荣辱,他是有前提的。”

    “这件事情就这样办!”吴岭一锤定音,”不过这只是权益之计,不可长久,重点还是在春播,我们要争取在一年的时间里,至少能做到自己养活自己。”

    “大将军,春播的时候,我不建议大规模的种粮,这些土地荒废太久,都成了生地,种粮,第一年不可能有太好的收成,到时候,还是养不活自己,我建议种番薯,这种东西不挑地,产量大,不管是茎干果实,既能吃到肚子里充饥,还能做别的,又易于伫存。所以我建议第一年,咱们更多的是种植这东西,小规模地种植粮食。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将粮食种植铺开。”

    “番薯?这是什么玩意儿?”吴岭惊讶地问道。

    “大将军,看来你得好好的看看朝廷的邸报了。”陈也笑咪咪地道:”这是一种自西域传来的东西,既可以称之为菜,也可以称之为粮,能上桌做菜,也能充作主食,味甜,性甘,重要的是不挑地,随便一块什么地种下去便能长得极好,更关键的是产量高啊,这是司农司在明年要重点推广的作物,特别是在西地。”

    吴岭嘿嘿一笑,朝廷邸报,他向来只关心军事上面的东西,但凡与这些无关,他都是一掠而过,司农寺的消息在他眼中根本就是他不用关注的玩意儿,怎么会仔细去看?

    “把这一摊子事情忙完,也就差不多又到了农闲时分了,这个时候,才是我们大规模地以工代赈的时间段!”贲宽笑道:”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的将养,这些回归流民的身体大概也养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大规模地修路,修水利,修河道,让他们在农闲季节再赚上一笔钱。”

    陈也笑吟吟地道:”把这些忙完,就到了收秋,粮食虽然不多,但有大量的番薯填肚子不用挨饿,实在吃腻了可以换粮食改改口味,更重要的是,一年的缓冲下来,他们手里也都有了一些积蓄了啊。想来到时候,咱们这荒凉的边地三郡,也就有了一点点繁胜的意味了。”

    “来年秋收过后,咱们就可以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