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975章

马前卒-第975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云明白了。”

    “这层意思,你以后慢慢的说给岳开山听,他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他们岳家已经不存了,这肯定会让他有些别的心思,如果你能让他与你一条心的话,那么以后的路便会走得更顺一些。”乌宿道。

    “这一次,老大人的谋算,到底是几成成功的把握?”

    “老大人说五成,但在我看来,至少也有六成吧!”乌宿道。“但就算有九成的把握,这些安排仍然会被执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我明白了,我会在接下来集中力量攻击潞州,老大人是希望我能将龙镶军引来一部分吧?”周济云低声道。

    “你果然聪慧。”乌宿嘿嘿一笑:“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现在我的主力集中在沧州,想要调往潞州方向还需要时间,另外,也需要与明人的那支部队协调,与他们调防,这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你慢慢来,不着急,老大人这一次,也并没有指望你。”乌宿嘿嘿的笑道。“你是作为后手安排的。”

    周济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另外,你要小心卞无双。”乌宿道:“我们的人发现,曹辉又出现在了荆湖,他的目的,无外乎便是要联络卞无双来攻击昆凌郡,昆凌郡是你现在的立身之本,是你到时候投奔明国的投名状,万万不可有失。”

    “长老,从蛛丝马迹之上,济云判断,卞无双只怕与明人也有勾结,这个时候,明人不会允许他来攻击我吧?”周济云道。

    “就怕你有这个想法,卞无双是什么人?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是被逼到了死路,不得不拼死一搏,而他,还有很厚的本钱,他岂甘最后落得一无所有?我们有蜇伏百年再雄起的打算,他却只想在他手上打造一个声威赫赫的卞氏。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下去,他将会成为夹在你与明人之间的一点馅料,以卞无双的心性,必然会搞出点什么事来,所以,你要小心他在背后给你一击。”

    周济云悚然心惊。

    “我晓得了,会安排人手防备着他。”

    “按老大人的想法,卞无双如果真敢动,你只需要挡住一段时间,明人就会出手,所以也不会有太大的关碍,关键是一开始要顶住,如果卞无双要动手,必然会在你大举用兵对付潞州的时候。”

    “我会让他明白,周济云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打仗,你比我懂,我就不多言了。济云,这一次别过之后,或者就相会无期了。”乌宿突然笑了起来:“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的脑袋就会挂在长安城头,尸体也许会成为野狗的餐食,等你将来打到长安城的时候,可别忘了去乱葬岗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几块剩下的骨头。”

    “长老,不是说有一半的胜机嘛。”周济云有些难过。

    “我也就是说说,我们这一大把年纪了,该享受的也都享受过了,后事也都安排妥当,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乌宿大笑着道:“弄点好菜好酒,让乌宿大醉一场,明日,老夫便会回到洛阳去,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返乡() 
    五十出头的黄一山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袄子,缩着肩膀从风雨之中走进了篱笆扎成的小院子里,将肩上的扁担,腰里的镰刀搁在了院子一角,大叫了一声我回来了。紧闭着的屋门马上被打开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瑟瑟发抖地站在门槛内,眼巴巴地看着他。

    黄一山大步走进屋内,屋里的温度与外面的也相差不了多少,虽然燃着一堆火,但这房子,实在是四面漏风。

    “今儿个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担心了半天的老伴此时才放下心来,不满地瞅着黄一山,“家里还等着你买来面才能做馍,两个孙孙可都饿坏了。”

    “公公!”两个身材瘦弱,面带菜色的儿媳妇站了起来,低声叫道。

    “买回来了,买回来了。”黄一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破棉袄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口袋,递给了老伴。

    “你喝酒了?”走近的老伴突然吸了一口气,立时便瞪大了眼睛瞅着他:“家里没有隔夜粮,你竟然还拿着辛苦挣来的一点钱去买酒喝?你知道不知道,你一顿酒的钱,家里便又可以多出一天的粮来。”

    “是喝酒了,不过不是我掏的钱。是碰到了一个老乡,他出的钱。”黄一山搔了搔脑袋,赶紧解释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口袋,打开,拿出两个油纸包,一股香气顿时在层里弥漫开来,“喏,这里头有一只烧鸡,还有一些猪头肉,都是我那个老乡买了送给我的。”

    两个小娃娃站在黄一山的左右,揪着他的衣服下摆,不住地咕嘟咕嘟咽着口水,便连站在一边的两个儿媳妇,喉头也不禁上下吞咽着。

    黄一山宠溺的摸了摸两个孙儿的脑袋,“今天让你们吃饱,大媳妇儿,你和老二去做馍,别惜粮,今儿个家里吃顿饱饭。我和你婆婆有话说。”

    “哎!”两个媳妇答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粮袋,风也似的向着伙房走去。

    一家伙,都等着黄一山将昨天打来的柴禾挑到镇子上卖了,才能买回晚上和明天半天的粮食,今儿个黄一山无缘无故地回来的晚了,一家人便只能饿着肚子等米下锅了。

    黄一山做到火边,老伴用木盆装了半盆热水来,蹲在哪里替他解开冻得硬梆梆的鞋子,再将脚按在温水里,一边替黄一山揉着冰凉的脚板,一边不解地问道:“咱们的老乡,哪一个不是穷得叮当响,怎么这个人还能有钱请你吃酒,还买肉送给你?哎哎,别乱动,多泡一会儿,我再给你揉揉。”

    老伴半蹲在地上,用力地替黄一山揉着脚,两个儿子都去当兵打仗,跟着卞大帅去了遥远的楚国江南,黄老汉便成了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他的身板可是系着一家老小的饭碗,要是他身体有什么毛病,这个家,可就真要垮了。

    “不是和我们一起跑到安阳来的老乡,是当初没有来安阳,现在仍在青河郡的一位老乡。”黄一山叹气道:“以前我们一起当过兵,和我差不多年纪,现在过得可是有滋有味。”

    “那他现在怎么又到了安阳啦?”

    “他和我一样,都是老把式了,一个老板雇佣他赶马车,每个月给他五两银子呐。”黄一山艳羡地道:“他请我吃酒,跟我聊起了他现在的日子,别提有多美滋滋的啦。他不是没有儿子嘛,只有几个姑娘,现在他的女婿和姑娘都从山里搬出去了,家里有上百亩田,一家人吃喝不愁,这不是到了冬天在屋里闲得慌吗,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便跑到城里头打事做,便被一个车马行的老板给雇佣下来了,专门跑安阳,包吃包住,还另发五两银子。”

    “有这么好的事情?老头子,你也是老把式,能不能请这位老乡去说合说合,也去赶马车,一个月挣五两银子,一家人就能吃饱还有节余了,你看看两个小孙孙,正长个儿的时候,却瘦得跟棵豆芽菜似的。”

    “我当然说了,老乡也满口答应了。”黄一山道:“不过老婆子,老乡跟我说了一个事儿。”

    “什么事儿?”

    “老乡跟我说,现在青河郡人太少了,当年卞大帅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了那么多人吗?现在青河郡就没人了,所以啊,现在哪边为了吸引人丁,可是下了狠手,只要有人去,便每丁分十亩地,还说有房子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该不会是骗人的吧?”老伴怀疑地看着黄一山。

    黄一山晒然一笑:“你看看我们家,家徒四壁,有什么让别人骗的,我就想着,咱们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搏一把,跑回去,如果真如这个老乡说的,咱们不就是一跤跌到蜜罐罐里了。”

    “好是好,可是上头,许我们走吗?”老伴问道。

    黄一山哼哼道:“那些当官的,当然不会让我们走。不过我跟那个老乡也说了一节了,他说他们的老板是明人,路子广,有门路,只要咱们愿意回去,他就能把咱们弄回去。”

    “这事儿,需得好好的合计合计,跟两个儿媳妇儿也要商量商量。”老伴犹豫了片刻,“咱们的熟人都在这儿,这要是跑回去了,虽说是回故乡,但却没有一个认得的人了,也不知那边现在到底怎么样?”

    “是得商量商量。”黄一山撮着牙花子。

    今儿个黄家的晚饭虽然弄得晚,但却是很长时间以内最为丰盛的一顿了,桌上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萝卜咸菜,烧鸡和猪头肉的香味,在屋里弥漫,两个小孙子只吃得小肚子滚滚的,便是两个儿媳妇儿,脸上也终于见到了一丝血色。

    坐在火堆边瞅着这一切的黄一山,欢喜之余,终是下定了决心。在这里,终是异乡异客,受人欺负,即便是大家伙抱成一团,还是寡不敌众,安阳人仇恨他们得紧,还不如跑回老家去,落叶归根,那边儿才是自己的家呢。

    一夜没有睡着,两个儿媳妇儿一向是没有主意的,黄一山一说,她们便只说让公公拿主意,这让在床上辗转反侧了半宿的黄一山,天还没有亮便爬了起来直奔镇子上,去寻他的老乡。

    一天之后,一大家子人便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背着几个小包袱便出了门,包袱里只有几件干净的衣物。

    黄一山是豁出去了。再在这里呆下去,指不定什么时候一家人就会饿死,那老乡没有道理骗自己的。

    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镇子外,几辆马车早就等候在了哪里,老乡笑咪咪地迎了上来,“老黄,这就对了嘛,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等你回到了青河郡,得了好处,别忘了请我喝酒。”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黄一山连连点着头,又不无担心地道:“兄弟,我们是逃出来的,要是上面发现我们跑了?”

    “放心吧,有我们老板在,没人敢把你们怎么样!”老乡哈哈大笑地说着,同行的那些人也一个个蛮不在乎,将黄一山一家人安置在马车之上,呼哨一声,便启程而行。

    让黄一山大开眼界的是,沿途的卡子,根本就没有检查过他们这一行人,即便是在井径关,他们也是畅通无阻的走了出去。

    五天过后,他们走出了落英山脉,七天过后,一个漂亮的村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是一个大约有二三幢小院子组成的村庄,但让黄一山一家人感到惊讶的是,整个村子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儿。

    “老乡,这是?”黄一山不解地问着送他们的老乡。

    “黄兄弟,这个村子,就是专门为你们这样想要回来的人建起来的,恭喜你了,你是第一个回来的,来来来,我们去看看你的新居。”

    黄一山如同在梦里一般,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这位老乡走进了村子里,老伴也是茫然四顾,两个儿媳妇背着包袱,牵着儿子,满心欢喜却又掩饰不住内心的担忧之色,便是他们原来在青河郡,也没有住过这样好的房子啊。

    在村子的正中央,老乡带着黄一山走进了一个硕大的院子里,院子里居然站着不少的人,看身上的服色,居然是当官的。

    黄一山有脸色顿时变了。

    “这便是黄一山大哥吧?”一个令吏模样的人笑咪咪地走了过来,在黄一山不敢置信的眼光之中道:“黄大哥,瞧瞧,这便是你的新家,来来来,这是房契,名字已经给你填好了。这是地契,等黄大哥安置好了,我们就带你去瞧瞧给你分的地,不过现在雪大,也只能看个大概,你们回来了六个人,便是六十亩,黄大哥你看清楚了啊。”

    黄一山茫然地接过了房契和地契。

    “黄大哥,过来看,这是配给你家的牲畜啊,不多,就一头牛。这两天的草料我们是已经备好了,往后可得你自己去打草了。来来来,来屋里瞧瞧,这几袋子米面呢,够你们吃上一个月了,你点验一下。”

    “黄大哥,都没问题吧,那好,帮我签个名字,啊,您不识字啊,不要紧不要紧,按个手印也成啊!”

    “告辞了黄大哥啊,这儿以后就是你的家了,我们还得回去复命,以后有事,尽管去镇子上找吏员。”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回流大潮() 
    黄一山做梦一般在堂屋里转来转去,嘴里喃喃自语,转了几圈,又一头冲进院子里,看着拴在一边牲口圈里的那匹壮实的大黄牛,嘿嘿的傻笑起来。他的老伴手足无搓地站在屋里,呆了半晌,这才有些艰难地移动着脚步,小心地摸摸正中间的八仙桌,又摸摸那些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椅子,板凳,摸到最后,竟然是伸手在大腿之上狠狠地掐了一把,一下子疼得叫了出来。

    “原来这不是梦!”她不敢置信地道。

    两个儿媳各自牵着自己的孩子,飞跑进了两边的厢房,不大一会儿便传来了她们和孩子快活的笑声。

    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但偏偏一切就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他们的面前。

    “兄弟,这些真都是我的了?”被黄一山抚摸得有些不耐烦的老黄牛仰天一声长叫,将黄一山从恍惚之中惊醒过来,他转过身,看着院子里的一角,倚着一副石磨正在微笑地看着他的老乡。

    “当然是你的。”老乡大笑着,”房契,地契都在你的手里,那上面盖着的可是大明青河郡青河县的大印,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摊开手里的那些契书,看着那鲜红的大印,黄一山咧开大嘴笑了起来,向着老乡深深的鞠了一躬,”兄弟,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在安阳挣命呢,现在不但回到了家乡,还得到了这些东西,都是拜你所赐。”

    “可别谢我。”老乡大笑:”我可没这副家当,要谢,你就谢大明的皇帝陛下吧。大明皇帝陛下仁慈无双,知道你们这些当年被迫离开青河的人,在异国他乡过得异常艰苦,这才特别吩咐青河郡建起这些村子,等待你们这些无奈离乡的人归家。”

    听了这话,黄一山当即跪了下来,连连叩头,”多谢仁慈的皇帝陛下。”

    看着黄一山叩头的方向,老乡忍住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