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27章

红色脊梁-第127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昭随口回答,端起酒杯向董宗卓和吴耀杰表示祝贺。

    郑毅也端起杯子和大家碰杯,喝完之后笑着说今天纯属破例,但谁也不能喝醉,弟兄们一听立刻放下杯子盖好酒瓶,没有一个敢提出要求再喝一杯。

    “师长,政委,参谋长,咱们的武器装备好像不够用吧?”

    吴耀杰是和赵景庭一起投诚过来的老兄弟,历任师部作战参谋、二团机炮营副营长、教导团副总教官等职务,性格沉稳,话语不多,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都很优秀。

    郑毅点了点头:“原来是够用的,打下赣州之后,师部军需小组把两个月来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做了归类,从中挑出一千四百多支七点九二口径的汉阳步枪和毛瑟步枪,以及五百多支曰本三八步枪。”

    “其他元年式步枪、俄制步枪和磨平膛线的汉阳造等共九百多支长短枪,师里全部送给了此次参战的兴国和宁都两县赤卫队。”

    “你们到来之前,段煨的三团因为有一个营装备了三八步枪,所以经过我们讨论同意,三团把四百五十支汉阳步枪送了过来,换走五百支日本三八步枪。”

    “目前条件有限,你们先对付着用吧,再打两仗估计就什么都不缺了。”

    吴耀杰深知后勤供应的重要性,赞成三团更换三八步枪的做法,董宗卓也没什么意见,一心想率领自己的教导团参加战斗,于是捧起饭碗大吃起来。

    众弟兄说说笑笑,气氛非常融洽愉快。

    **************

    ps:第一更到!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依旧是三更!请大家多多订阅支持,小火在这里拜托了!(。)

第二二二章 意外的来信(第二更)() 
二十二日上午,由新兵组成的两个团列队于城中大营的操场上,郑毅、李昭和王虎臣分别发表讲话,对两个团的将士寄予厚望,最后由师政委李昭和参谋长王虎臣向两个团的团长授予战旗。

    三个主力团的正副主官均出席两个团的成立仪式。

    午饭过后,赵景庭的二团和董宗卓的教导团开赴东面江口镇驻防,段煨的三团接管城南大码头和赣江上下游十公里江段的防务,新成立的第五团在团长黄国兴的率领下,担负起赣县县城的防务。

    傍晚时分,郑毅和王虎臣登上西城墙,巡视一团的防务,听取一团警通连的侦查汇报,得知杨池生在赣州南门和北门外新增三道防御线,却不禁止城中民众和往来商队自由通行,都觉得不太对劲,不知道杨池生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连山说出自己的看法:“我感觉这很正常,连日来,赣州守敌派出的侦查小队从未离开城墙两公里范围,每次远远看到我团侦查小队就主动退后,弄得我想抓俘虏探听情报都无处着手。”

    “打开城门允许通行是今天才开始的,出入人员中的大多是本地民众和过往商人,至于明天是否打开城门允许通行,还要看过明天的情况才可以知道,也许明天就能看出些名堂来。”

    王虎臣想了想:“也许连山说得对,杨池生打开城门允许通行,能大大缓和城中军民的心理压力,而且他非常清楚,咱们一时半会儿拿他没办法,要是发起进攻的话,恐怕还没跑到渡口他就关闭城门。”

    “如果咱们的情报人员能够及时通报消息,咱们就不用在这儿伤脑筋了。”

    郑毅摆摆手:“赣州站的情报人员刚刚站住脚,短时间内不能动。。。。。。”

    “当初出发时,我就郑重地告诫过他们,到了赣州城里就不要再挂念根据地和教导师,必须像个正常人那样老老实实过日子,半年之内不允许展开任何活动,不是极其特殊的紧急情况,不允许动用无线电台。”

    “所以啊,大家别指望他们了,更不能让党委委员以外的人知道这一机密,你们俩平时说话要小心些。”

    王虎臣和李连山立刻点头,三人一起在暖和的夕阳下信步而行,低声交谈。

    “于都恐怕不好打啊!只有老赵的二团恐怕不够,董宗卓的教导团都是新兵蛋子,在一旁敲敲边鼓喊喊口号还行,打起来根本派不上用场,还不如把咱们一团调过去呢。”李连山对留守赣县颇有意见。

    王虎臣笑道:“要调也只会调段煨的三团,没有最善于防守的一团坐镇赣县,谁也不放心。”

    郑毅接着解释道:“这也是我把刚训练一个多月的六个营调过来的主要原因……”

    “咱们的兵力打游击搞突袭基本够用,打攻城战和阻击战就不行了,兵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军发展的最大障碍。”

    “有鉴于此,明知道把新兵调上战场要冒极大的风险,咱们仍然不得不这么做,希望两个新组建的新兵团能够迅速成熟起来。”

    “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咱们的新兵训练非常严格,至少这两个团的新兵都掌握了射击技术和武器维护技术,队列也不错,只要不遇到敌人的决死冲锋,应该能顶得住。”王虎臣乐观地笑道。

    李连山频频点头:“不知道杨池生还剩下多少人马?”

    郑毅想了想:“他麾下的正规部队应该还有三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连和一个特务连,官兵总人数不会超过四千人。”

    “但是,赣州是个大城市,长期拥有一个一千五百人左右的保安团,紧急动员的话,至少能发动五千以上的青壮上城墙或者搬运弹药,所以赣州很难打下来,至少在数月之内,我毫无办法,唉!”

    郑毅的叹息尚未结束,一团警通连连长谢志华匆匆而至:“报告师长,城中守敌给你送来封信,说是他们的主帅杨池生亲笔写给你的。”

    一众将校面面相觑,郑毅同样惊愕不已,想了想,接过信函,反复观看正反两面,在王虎臣和李连山的惊讶目光中,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函的封口,从里面掏出信纸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等看完杨池生的亲笔信,郑毅随手将信递给王虎臣,沉思良久,低声询问等候在一旁的警通连长:“小谢,送信的人走了没有?”

    皮肤黝黑、体型偏瘦的谢志华连忙回答:“走了,送完信立刻调转马头跑回渡口,看他一直举着杆白旗,规规矩矩的,我也没拦他。”

    “干得好,回去之后告诉弟兄们,密切注意杨梅渡口和西北方向,不能放松警惕。”郑毅吩咐道。

    谢志华敬了个礼,再向自己的团长李连山低声请示,看到低头信函的李连山摆摆手,立即翻身上马,赶赴城外。

    王虎臣左后看了看,移动半步,靠近郑毅:“没想到杨池生竟然愿意用现大洋赎回俘虏。。。。。。”

    “之前在赣县俘虏的七百多滇军官兵已经释放,咱们手上只剩下攻打宁都时俘虏的五百三十多名俘虏,如今还在兴国北面的大山里开荒种地,修建木楼。”

    “哪怕咱们同意杨池生的要求,至少也要五天之后才能押解过来。”

    “这么说来,你同意杨池生的要求了?”郑毅似笑非笑地问道。

    王虎臣嘿嘿一笑,挤眉弄眼道:“你不是经常对弟兄们说有钱不赚是傻子吗?每个俘虏二十个大洋,五百多个俘虏就是一万多块大洋,这样的好生意怎么能不干呢?”

    “对对对!”

    李连山连声附和:“卖了吧,那些滇军俘虏留着没什么大用,都是些滑头的痞子兵,不能打不能骂,还白白耗费咱们的粮食。”

    郑毅想了想,微微点头:“既然你俩都同意,那咱们干脆把缴获的五百多斤大烟一起卖给他。”

    “连山,你写封回信,署上你我的名字即可,告诉杨池生,五天之后的上午九点,在东岸渡口完成交接,完了让小谢送到渡口去。”

    “现在我得和虎臣到城南的大码头去看看,到底是哪个国家的记者胆子这么大,竟敢在这个时候跑来采访。”

    ************

    ps:第二更到!

    小火努力码字,晚一点应该还有第三更!诚挚地求订阅和月票支持!(。)

第二二三章 故人重逢(第三更)() 
南门外的大码头上,徐徐靠泊的小火轮尚未停稳,就被守卫码头的三团将士看管起来。

    甲板上的菡子旭、凯文和罗东源三人看到数十支长短枪指向自己,码头侧上方工事里的重机枪口也转了过来,立即大声高呼“我们是记者,是获得赣省省政府和各地驻军批准的战地采访记者”。

    匆匆到来的三团长段煨看到三人中有个牛高马大的洋人非常惊讶,但也只是略微发愣,便大声发出命令:

    “船上的人听着,把所有武器交出来,谁敢拒绝服从命令,或者隐藏武器弹药,必将遭到严惩!”

    一路护送三名记者的吉安保安团官兵这会儿早已换上便装,带来的步枪也留在赣州城中,但其中有三人为了安全起见,把三支驳壳枪藏在了腰间。

    没想到**军官的眼睛这么厉害,距离十余米就看出了异常。

    无可奈何之下,三人只能老老实实掏出藏在衣服里面的手枪,交给端着花机关枪、快速逼来的五名教导师官兵。

    在教导师官兵的严厉警告声中,三名记者以及护送他们的吉安保安团官兵举起双手,与所有船工和来自赣州的五名保安团团丁一起登上跳板,走上戒备森严码头。

    菡子旭和凯文非常担心有人走火,登上码头之后仍然大声重复刚才的话,表明自己的记者身份。

    罗东源硬着头皮紧跟在菡子旭和凯文身后,虽然他全身上下早已从军装变成了西装革履,脑袋上戴着顶西式礼帽,脸部和身上的皮肤经过数月的调养已经变得白皙,上唇还有意蓄起了漂亮的小胡子,整个人的气质变化很大,但他还是担心被某个熟悉的官兵认出来。

    段煨并没有为难任何人,也没有认出曾经在他手下训练三个月的罗东源,等麾下弟兄登船搜查完毕,郑毅和王虎臣正好策马到来。

    马蹄撞击青石板的声音清脆悦耳,段煨晃眼一看,立即下达命令:“收起武器,原地待命,立正——”

    郑毅勒马停住,细细打量停止解释望向自己的凯文,以及躲在凯文身后眨了眨眼睛继续装孙子的罗东源。

    这个时候,凯文却已然认不出分别四年之后气质大变的郑毅,看到郑毅骑在马上含笑望着自己,只好收起脾气,停止抗议。

    凯文身边的菡子旭在郑萱家里做客时,看到过郑毅身穿军装的照片,所以一眼就认出了郑毅,当即笑了笑,礼貌地鞠躬敬礼。

    在数百军民的注视下,郑毅翻身下马,大步迎上前,来到满脸不快的凯文跟前,用流利的英语致以问候:

    “亲爱的凯文,真没想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让我非常惊讶,也非常高兴,伊琳妮还好吗?”

    凯文顿时懵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拍着胸口道:“噢,我的上帝啊。。。。。。”

    “老朋友分别四年,再次见面是不是应该拥抱一下?”郑毅边说边张开双臂,走向激动万分的凯文。

    凯文立即扑上去,与郑毅紧紧拥抱:“太令我震惊了!赞美上帝,让我再次见到你。。。。。。”

    “亲爱的郑,你不知道我和伊琳妮多么想念你,回到比利时的家乡之后,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不止一次谈起你,按照你留给我们的地址写了几封信,却从未收到你的回信。”

    “这次要不是伊琳妮刚刚生下我们的第一个宝贝,哦对了,和她母亲一样是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伊琳妮一定会和我一起再次返回东方来的!”

    郑毅哈哈一笑,轻轻推开激动得脸色发红、喋喋不休的凯文:“等会儿我请你喝酒,不过先让我见一见其他两位记者先生。”

    “请原谅,我实在太激动了。”

    凯文连忙后退一步,向郑毅介绍一同前来的菡子旭和罗东源:“这位是著名的时政记者,来自新加坡的菡子旭先生,他是个独行侠,同时兼任《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专栏记者,在记者这一行中名气很大。”

    “至于这一位,他是沪海东方新闻社的采访记者罗东源先生,他是南昌人,一路上为我们联系车船,指明道路,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历史典故和本地民风民俗,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非常优秀。”

    郑毅与菡子旭握手问候:“欢迎你,来自南洋的朋友!”

    菡子旭笑着说道:“谢谢将军!请多多关照。”

    郑毅点了点头,转到罗东源面前,伸出大手:“《东方新闻》报是一份不错的报纸,欢迎罗先生前来采访。”

    罗东源强忍心中的激动,伸出双手与郑毅紧紧一握:“谢谢您,将军!能见到将军和这么多优秀将士,是本人的最大荣幸!”

    王虎臣这个时候终于认出罗东源,紧绷的扑克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在郑毅的介绍下上前与凯文和菡子旭相互问候,郑毅又把段煨介绍给客人们,随后将客人迎进城门,边走边谈,一同返回城中的县衙。

    回到县衙大堂,彼此谦让地坐下后,郑毅如实回答菡子旭在路上提出的问题:“没错,杨池生将军确实给我送来封信,正是因为看到这封信,我才会赶到码头迎接你们。”

    “至于菡先生询问的战俘问题,我们已经给杨池生将军做出回应,同意释放所有俘虏的滇军官兵。”

    “由于这五百三十余名滇军官兵是我军攻打宁都县城的时候俘虏的,目前关押在北面一百多公里的兴国县,所以需要三五天时间才能押送过来。”

    菡子旭略一沉吟,继续询问:“根据杨池生将军所言,驻守宁都的滇军有两个团共三千二百余名官兵,我能不能这么认为,除了被贵军俘虏的五百三十余名滇军官兵之外,其余官兵已经全部战死?”

    赶回来不久的教导师政委李昭和参谋长王虎臣立即望向郑毅,周边的参谋人员也很紧张。

    大家都知道宁都之战打得很是惨烈,因为是夜战,为了减少自身伤亡,各团各营都没有留情,几乎是见人就打,导致近千负隅顽抗的敌军绝望之下纷纷跳入江水之中,火攻的时候也烧死了上百人。

    如果郑毅回答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