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35章

红色脊梁-第135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邀请我和他一起沿江散步,委托我代他向你问安。。。。。。”

    随后罗东源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木盒子,送到郑萱面前:“这里面装着的双色翡翠玉牌是郑毅将军托我交给你的,说是送给即将出生的外甥的小礼物。”

    郑萱惊愕过后,忍不住露出笑容,接过红木盒子迅速打开,取出精美的双色翡翠玉牌,细细端详,美丽的眼睛里很快蓄满泪花:

    “辛苦你了,小罗。。。。。。你先下去吧,下班之前我会看完你的新闻采访稿件,如无意外,明天开始连续刊登于《东方新闻》报头版显著位置。”

    “谢谢社长的信任。”

    罗东源微微鞠躬,悄然离去,出门后顺手把门带上。

    刘瑜伏在频频擦泪的郑萱身边,接过双色翡翠玉牌,看了又看:“哇,这龙凤图案太漂亮了!看这难得一见的翡翠品质和古朴雕工,必定是出自明清时期哪位大师之手,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得来的。”

    “哼!肯定是从赣南某个世家豪门抢来的,这无法无天的家伙,也不怕我扔出去。”郑萱故作生气地骂道。

    “不能扔,又不是给你的,是送给即将出世的宝宝。。。。。。难得他有这份心,萱姐,你就饶了他吧。”

    刘瑜的温柔劝慰掩不住她眼里的丝丝伤感与失落。

    郑萱接过玉牌,小心翼翼地放入盒子里:“南北两路大军正在开赴赣南,不知道他会如何应付。。。。。。眼看大难临头了,他竟然还有这份闲情逸致送来玉牌,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

    刘瑜沉思良久:“我相信小毅哥一定能逢凶化吉,这世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谁也不能打垮他!”

    “你啊!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才好,唉,算了,帮我一起审阅小罗的新闻稿件吧,这篇专访先放一放,优先审核战事报道和战场见闻。”

    郑萱把木盒子收进抽屉里,分出两份文稿,递给一脸期待的刘瑜,随后拿起那份专访稿件开始。

    数分钟后,刘瑜的惊呼声突然响起:“我的天啊!兴国、宁都、赣县、于都和瑞金,全是小毅哥率领独立师打下来的!”

    “什么。。。。。。这怎么可能?”

    郑萱放下专访文稿,抢过刘瑜手里的战事报道,细细,嘴里同时吩咐:“快给小罗打电话,叫他立即上来,我要好好问问他。。。。。。”

    “如果这份报道是真实的,郑毅和他的教导师必定震惊天下!”

    **************

    ps:第三更!

    家中有点儿琐事,小火忙完了再码字,没想到转眼过零点了,请大家谅解!好歹完成了三更的承诺,小火厚颜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票!求月票!

    谢谢您!(。)

第二三九章 应对() 
三分钟不到,罗东源再次到来,向送上咖啡的刘瑜礼貌致谢后,坐在了郑萱对面的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回答郑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最后非常郑重地说道:

    “社长请放心,我撰写的所有内容都是客观事实,没有半点儿夸大和捏造,菡子旭和凯文二位先生获得的消息和写下的稿件并不比我少。”

    “而且我们是从赣县开始跟随郑毅将军,直到郑毅将军率领教导师占领于都、攻下瑞金之后,我们才在郑毅将军的送别下返回赣州,仅在赣州停留一夜便乘坐小火轮返回南昌,当日傍晚乘坐招商局的客轮赶回来。”

    这下郑萱终于放心了:“菡子旭和凯文的稿件是交给《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发表的,哪怕英国人的《字林西报》获得转载,也要延迟几天才能见报。”

    “只要我们动作快一点,就能率先付印,公之于众,几乎等同于独家报道了。”

    “香港总部那边也需要予以考虑。”刘瑜提醒道。

    郑萱点了点头:“小罗,除了这篇专访和对安福钨矿区的采访之外,其余稿件均予以通过。。。。。。”

    “我现在就给你签字,等会儿你拿到两位报社主编那里,尽快编辑拿出报样,然后发给香港总部,我们这边明天上午一定要见报。。。。。。这么多内容,足够连续刊登三期了。”

    罗东源非常兴奋:“谢谢社长信任,我马上去办。”

    刘瑜送走罗东源,关上门回到郑萱身边:“快下班了,要不咱们先回去吧?趁着大哥还没走,把消息告诉大哥和姐夫,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

    “也好,你陪我一起回去吧。”

    郑萱捧着明显隆起的腹部,缓缓站了起来,走到窗前,俯瞰人来车往的繁华街道。

    刘瑜给值班室的司机打完电话,麻利地收拾桌面,背上坤包,搀扶郑萱,缓缓走出办公室,锁上大门之后径直走向宽阔的楼梯:“萱姐,你说小毅哥是否知道安福钨矿的情况?”

    “他当然知道!”

    郑萱笑着说道:“你不明白,其实安福两个钨矿区是他最先发现的,他把钨矿的大致地点、股份制矿业公司的组建和经营管理方式写成书面报告,交给义弟徐茂富送到香港,我爸审核同意之后才交给大哥去办理。”

    “完成联合勘查之后,大哥和你姐夫一共占有三成股份,怀特先生和太古公司也占有三成股份,杨如轩将军和德国鲁麟公司各占两成股份,这才组建起安福钨矿公司,并在南京中央政府和赣省省政府备案。”

    “可以说,安福钨矿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南京中央政府和地方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合资公司,上个月投产后就开始按照有关规定,向赣省省财政厅交税,目前仍在不断扩建之中。”

    “虽然当前盈利不多,并没有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与重视,但半年之后必定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钨矿开采和贸易公司。”

    刘瑜听完敬佩不已:“萱姐,你说小毅哥怎么拥有那么多知识?连地质勘探他都知道,还有什么不会的?”

    郑萱摇头苦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他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我爸不止一次感慨地说,要是他不参加**,退出军旅专心经营实业,必定能成为名震天下的实业巨子。。。。。。唉!到现在我仍然看不透这个弟弟。”

    刘瑜扶着郑萱来到楼下,在司机和几名员工的小心迎送下登上汽车。关上车门之后,刘瑜忽然问道:“萱姐,你说小毅哥会不会回来看望我们?”

    郑萱连连摇头:“难啊!明天我们的报纸一经面世,郑毅和**领导的教导师必将成为轰动天下的新闻焦点,进而成为南京国民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今后的日子恐怕更不好过了。”

    “哪怕他能逃过眼前这一劫,等到蒋总司令完成北伐,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必将调转枪口对付**。”

    “可是。。。。。。我总感觉很快就会见到他。”刘瑜低声说道。

    郑萱搂住刘瑜日渐消瘦的身躯:“傻丫头,值得吗?”

    刘瑜咬了咬发白的嘴唇,强忍着不让眼眶中打转的泪珠落下:“要是再见到小毅哥,我一定嫁给他,哪怕只能拥有他一天时间,我也在所不惜。。。。。。”

    ……

    ……

    五月六日,新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在南昌城举行盛大誓师仪式,三个新编师中的第一、第二师在仪式结束之后便浩浩荡荡开出南昌城,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扑向赣南。

    潜伏南昌城中数月之久的教导师情报站站长覃树德万分焦急,打入赣省省府民政厅的副站长刘自盛及时来到覃树德开设于南昌城东门内的杂货铺。

    两人简单商量过后,立刻将滇军第三十九军的详细情况和第一、第二师开赴赣南的时间、线路、装备情况和官兵人数转为密码,提前启用无线电台发往井冈山根据地。

    留守井冈山根据地的前委委员韩守仁收到情报,担忧不已,立即转发给身在赣南前线的教导师副参谋长张尧,最后再将情报发给身在酃县、指挥部队反击湘军进攻的毛委员和朱玉阶将军。

    郑毅收到情报时,粤军新编第三师刚刚开出韶关,缓慢北上,至少四天之后才能抵达赣粤边境重镇大余县。

    郑毅与王虎臣等教导师将领反复分析,再三推演,一致认为从南昌出发兵分两路的滇军三十九军两个师,很可能会先于粤军进入赣南战场,分别攻向东面的宁都和西面的兴国两县。

    困守赣州的杨池生部也很可能会突然出动,攻打赣县,牵制教导师兵力,以达到三路围歼教导师的目的。

    对各路敌军进行详细分析后,如何应对当前危局成为了首要问题,当务之急是对占领的四个县城做出取舍,最先被放弃的自然是距离赣州城只有十公里的赣县。

    但是,在兵力调度和对敌作战方面,师部参谋小组、各团正副团长的意见分歧很大。(。)

第二四〇章 取舍(求订阅)()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参谋长王虎臣首先定下调子:“诸位,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咱们已经形成三点共识:

    “第一,北面开来的滇军第三十九军两个师将会率先进入战场,最迟不会超过五月十日;第二、我军将在两日之内,主动撤离看似安全其实最危险的赣县,将镇守赣县至江口镇一线的一团和教导团撤回兴国;第三,镇守于都的二团和三团分批撤离,北上宁都,以便集中兵力与敌作战。”

    “目前存在的分歧是:到底是主动出击寻敌作战,还是以防御为主,诱敌深入?下面,诸位应该围绕这两个不同的作战方式展开讨论。”

    “好!我先说。”

    与政委李昭、教导团团长董宗卓一同赶来于都出席紧急会议的一团长李连山率先发表意见:

    “根据获得的情报分析,滇军第三十九军第一师经抚州、南城、广昌南下,兵锋直指宁都城,而第三十九军第二师从西面的樟树、吉安南下,驻扎樟树的敌独立第一旅很可能跟随第二师一同开来。”

    “不管我军是主动出击、集中兵力攻敌一路,还是步步抵抗,诱敌深入,都无法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一个方向!”

    众弟兄齐齐点头,对此均没有任何异议。

    李连山接着说道:“如果决定主动出击,抢先击溃东路的滇军三十九军第一师,我军就必须派出不低于两个团的兵力,布置于兴国北面的老营盘关隘和南面的龙口镇,以防西路的滇军第二师和南面的杨池生部攻入兴国,断我后路,再从侧后包围宁都。”

    “如此一来,能够迎击东路滇军第一师的兵力只剩下三个团,兵力与敌军一个师大致相当,还必须尽快击溃敌军,才能迅速回援兴国,再与西路的滇军第二师和南路的杨池生部作战。”

    “可是,咱们没有把握以三个团的兵力迅速击溃东路的滇军第一师,一旦战事呈胶着状态,西面的兴国战场两个团必将陷入苦战之中,最后的结局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若是粤军加入战场,兴国很难守住,我军也要不了多久就会陷入合围之中。”

    “不是还有警卫营和师部直属三个连吗?到时候完全可以拉上东路战场。”董宗卓大声说道。

    五团长黄国兴立即反对:“不行!警卫营需要策应两边战场,必要时可以作为预备队使用,但师部直属各连必须留守宁都,以防不测!”

    “没错!宁都城不能放空,这是整个战场的重心所在,绝不能出现半点问题。”二团长赵景庭随声附和。

    众弟兄沉默下来。

    政委李昭环视一圈,最后望向盯着地图沉默不语的郑毅:“能不能把东华山的四团调过来?进过近三个月的苦练,四团一千八百官兵应该可以使用了。”

    郑毅摇摇头:“四团暂时不能动,这是咱们手里唯一的一张王牌,只要动用,就要用到决定战场局势的关键点上。”

    三团长段煨与副团长李良德商议片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能不能暂时放弃兴国县城,如果。。。。。。”

    “不行!”

    段煨话未说完,李昭、董宗卓等五名正副主官齐声反对。

    李昭严肃地说道:“兴国是群众基础最好的革命根据地,如果不战而撤,数十万父老乡亲怎么想?党和军队的威信还要不要?一旦民党军队向兴国的父老乡亲展开报复,像马日事变那样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咱们如何向中央和地方党组织交代?如何向兴国数十万父老乡亲交代?”

    与会者听了这话,有的频频点头,有的无可奈何,有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明知道即将遭到三面围攻的兴国难以守住,撤离兴国之后在运动中寻敌作战、消灭敌人不失为一招好棋,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再敢提出撤离兴国。

    长时间的沉默后,参谋长王虎臣在郑毅的眼神示意下,巧妙地转移话题,迂回前进:

    “目前最难预测的,是从韶关北上的粤军新编第三师。。。。。。”

    “该部的选择很多,可以在抵达大余之后停步观望,可以绕过赣州直扑于都,也可以直接开到赣州城,然后再与杨池生部合兵一处,进攻兴国。”

    “所以,咱们不能只盯着从北向南的敌军第三十九军,还应该盯着由南向北的粤军新编第三师。该师刚刚完成整编,所有武器装备都很先进,还有一个装备了六门七五山炮的炮兵连,一旦进入战场,必将是个劲敌。”

    一团副团长魏秀全担忧地说道:“我们最多只剩下三天的备战时间,无论是攻失守,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便于各部迅速调动兵力,做好迎战的准备。”

    “是啊!从赣县撤回兴国至少需要一天一夜,快作决定吧。”

    教导团副团长吴耀杰不愿意继续拖延下去,教导团三个营此刻还在赣县至江口镇驻守,距离北面的兴国县城足足有六十多公里路程,如果采取防御对策的话,还需要挖掘战壕,修筑工事,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满堂弟兄紧张期待的目光下,郑毅终于开口了:“刘参谋,未来半个月的天气如何?”

    肃立在郑毅身后的作战参谋连忙回答:“根据各小组对本地民众和商人的走访,以及过去五年的同期天气统计,一周之内整个赣南将会进入持续多雨的季节,与江南的梅雨季节非常相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