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44章

红色脊梁-第144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整过后,迅速成熟的教导师三团同样收获巨大。

    在保持原有建制的基础上,团长段煨和副团长李良德、政委覃柏君通过据理力争、死缠烂打、撒泼耍赖等手段,迫使师长郑毅和参谋长王虎臣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将原计划配属给李连山一团的七门迫击炮、八挺崭新的马克沁重机枪弄到手,并以此为本钱,组建了与二团相同的机炮营,同样获得两千一百五十人的主力团编制。

    黄国兴的第五团由于是新组建的主力团,在昨天夜里和今天清晨的战斗中伤亡不大,减员不多,因此,除了装备较差的二营、三营全部换上了缴获的曰制三八步枪之外,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扩编,全团仍旧保持一千六百五十人的编制。

    至于陈敏先的第四团,由于要在明天上午率先开拔,返回东华山根据地,作为一支奇兵,随时保持对周边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的威胁,所以并没有进行任何调整。

    考虑到四团装备的步枪和轻重机枪大多为七点九二口径,当初留在东华山的武器装备还有富余,郑毅与王虎臣简单商量过后,再征求陈敏先等人的意见,最后决定留下四团的百余名轻重伤员,将携带缴获的三百支日制三八步枪、一百五十支精挑细选的汉阳七九步枪拨给四团,并让四团从缴获的弹药和物资中,带走六十万发七点九二口径的通用子弹、一百二十箱手榴弹和六百匹马。

    此次调整,宁都县委和属下三个赤卫大队同样收获巨大。

    已经增加到三千五百余人的赤卫队,原本只有教导师赠送的四百多支杂牌步枪,就连县委正副书记、委员和各部部长等十二名同志,也只有四支驳壳枪。

    在晚上召开的军政会议中,宁都县委的同志早已做好将一半赤卫队员送入军队的思想准备,但教导师最终确只是要求从中挑选一千人入伍,而且要从接受教导师五十名教官训练三个月的第一、第二赤卫大队中挑选。

    县委的同志们二话不说,当即痛快地答应下来。

    为了支援地方发展,扶持地方武装,郑毅代表教导师党委会做出承诺:

    继续留下五十名军事教官,为宁都县委招收和训练赤卫队员,一次性拨给宁都县委十五支勃朗宁手枪、一千二百多支换装下来的俄制步枪、两百五十支八成新的汉阳七九步枪、十二挺比利时造轻机枪和二十五万发子弹,以及八万现大洋!

    至此,宁都县委所有干部和两千五百余名赤卫队员,全部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战斗力猛增数倍,一跃而成为湘赣两省最强大的地方武装。

    ……

    ……

    晚上十点,香港。

    情报站副站长宋子卿硬着头皮,进入了豪华气派的郑家府邸大门,在门房郑五叔的热情引领下,穿过平整精致的草坪,登上三级花岗岩石阶,在门口向拿着个烟斗含笑迎出来的郑兰亭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

    郑兰亭上下打量宋子卿一番,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小宋,你可是第一次登门,来来来,别客气,坐下说话!”

    “我记得你是从黄州来的,和茂富同一个村子,对吧?”

    宋子卿哪里敢坐下?恭恭敬敬地向大太太和四太太鞠躬致礼:“郑伯伯说的是,晚辈和茂富是一个村的人,家中父母和爷爷、奶奶以及三个弟妹,都是去年八月从黄州老家迁来香港定居的。”

    “晚辈于去年年初跟随茂富投到郑师长麾下,之后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进修,去年年底才离开军队来到香港。”

    郑兰亭双眉微震,哈哈一笑再次请宋子卿坐下。

    宋子卿连忙从公文包里拿出两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电文,双手送到郑兰亭面前,仔细介绍道:

    “郑伯伯,这是傍晚时分我们刚刚收到的电文。。。。。。共军教导师在赣南的宁都城北,一举歼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第一师,俘虏该师少将师长杨育涵、上校参谋长李思溯等五千二百余名官兵,刚刚完成换装、拥有一万一千八百余名官兵的第三十九军第一师全军覆没。”

    “另外,在宁都之战爆发的前一天,攻打兴国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第二师遭到共军小股部队袭击,弹药库和指挥部被炸毁,死伤官兵上千人,第二师师长李文彬少将身负重伤,师参谋长和数十名将校身亡,第三十九军中将军长朱世贵将军不得不急令各路军队迅速后撤。”

    郑兰亭听完后无比震惊,安坐一旁的大太太和四太太惊得目瞪口呆,刚刚走下门前台阶的郑五叔猛然停下脚步,握紧拳头抖了抖,满脸笑容地返回前面门房。

    郑兰亭连忙放下烟斗,接过电文放到腿上,迅速从一旁的茶几上拿起老花镜戴上,再次拿起电文细细。

    数分钟后,郑兰亭缓缓靠在真皮椅背上,手抚着下颔,眼里的深色非常复杂:“很好,很及时,等会儿我就打电话给报社主编,把这个惊人的重大消息刊登在明天的头版上。”

    “谢谢郑伯伯!如果没有别的吩咐,晚辈告辞了。”宋子卿站起身来,恭敬地笑道。

    郑兰亭叹了口气:“去吧,我就不送你了。”

    宋子卿鞠躬离去,四太太立即坐到郑兰亭身边,好奇地问道:“老爷,这个小宋是老二留在香港的联络人员吧?”

    郑兰亭点了点头:“你知道就行了,千万别声张。。。。。。茂富临走前和我提起过小宋,他和茂富一样,做过毅儿几个月的警卫员,听他刚才的自我介绍,估计深受毅儿的器重和信任,否则绝对不会忽然登门,还送来毅儿率领军队全歼民党军队一个师的惊人消息,而且这场战事就发生在今天早晨,太不可思议了!”

    四姨太惊愕不已,妩媚的眼睛睁得更大了:“我的天哪!消息见报之后,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震动。。。。。。”

    郑兰亭沉吟一下,立即站了起来:“不行,我得去打个电话,立即重新排版,把这个消息刊登在头版头条,同时电告沪海方面,让萱儿的《东方新闻》报同时予以报道。”

    “前一段时间《东方新闻》报的战地纪实连载,引发中外各界巨大反响,报纸销量迅速增长,如今已达到每天五万份,年初创刊的市政与财经杂志也越来越受到各界欢迎。”

    “只要能继续保持下去,我们郑家名下的传媒就能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新闻权威,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

    ps:第一更到!

    今天小火会尽量多更,大家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什么的,多多益善。。。。。。么么哒!(。)

第二五八章 人各有志(第二更)() 
深夜十点四十分,沪海法租界,冯府。

    肚子越来越大的郑萱送走了紧急请示的报社主编,在丈夫冯敬斋的搀扶下回到卧室,脸上全都是无法掩饰的担忧之色,坐下之后仍然呆呆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不解地说道:

    “不知道消息是怎么传到香港去的。。。。。。实在太快了,死伤上万人的大战才刚刚过去半天时间啊!不会是《东方日报》也学我们,派遣记者深入赣南战场报道吧?”

    冯敬斋坐到郑萱身旁,捧起爱妻的手轻轻吻了一下,笑着安慰道:“你明天给你爸去个电报不就什么都明白了,想那多干什么?二弟是什么样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那种人从来不会吃亏的!”

    郑萱打了丈夫一下,佯嗔道:“你一点儿也不关心二弟,亏你还受了他那么多好处。”

    冯敬斋哈哈一笑:“我这不是一直在还他人情吗?上一周我已经按照茂富的请求,把上百箱特效药发到了安福矿区,其中一半是给杨如轩将军,另一半肯定会落到二弟手里,以后咱们每两个月都会发一批货过去,一分钱我也不收,算是送给二弟的礼物。”

    “哼,这还差不多。”

    郑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想了想又不无担心地问道:“二弟也太狠了,一下子就收拾了滇军一个师,他难道不怕引发南京政府的愤怒,进而导致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行动吗?”

    冯敬斋又是一笑:“嗨,你瞎担心什么?要是他害怕,就不会参加共产党了!好了好了,别替你二弟担心了,行吗?我儿子可是在你肚子里。。。。。。”

    ……

    ……

    李连山率领教导师二团即将离开兴国县城,开赴江口镇的时候,郑毅派来的电讯小组在一个班的警卫护送下,匆匆赶到兴国城南。

    随同电讯小组一道过来的师部情报参谋,直接赶往政委李昭所在的大圣寺,其余人员纷纷下马,向匆匆而来的李连山和一团政委严频敬礼。

    相貌文弱、看起来像个学生摸样的电讯小组组长上前一步,大声报告:“报告李团长,严政委,原师部直属通信连副连长何秉文率领三人小组以及贝尔电台一部前来报到,这是师部签发的调令。”

    李连山大喜过望,接过调令随便瞥了一眼便递给自己的政委严频,上前两步,亲切地拍拍何秉文的肩膀,笑着说道:

    “秉文,我认识你好久了,武汉兵站时你就加入我师,老曹的徒弟,哈哈!既然你愿意放弃师直属连副连长的身份加入我团,我和弟兄们就不会亏待你。。。。。。老严,团部各参谋小组已经组建,唯独缺少情报组,你看让小何担任团部情报参谋组组长怎么样啊?”

    “同意!”

    严频立刻点头,看向何秉文的目光中满是欣赏:“别看小何文绉绉的,他可是咱们的老兄弟,还是老曹和张尧的高徒。。。。。。哈哈,师长这回总算是重视咱们一团了。”

    “谢谢团长、政委!秉文决不辜负二位首长的信任。”

    何秉文兴奋不已,眼睛都快笑成了一条缝。。。。。。这个团部参谋小组的组长职务听起来官不大,其实级别很高,享受的乃是营级待遇,一旦调到作战部队去,最低也能当个副营长,因此情报组长的任命等于是让何秉文连升两级了。

    李连山哈哈大笑,快步走向何秉文身后,与两名年轻的电讯组成员热情握手,完了来到驮着无线电台和手摇发电机的健马面前,好奇地打量无线电装置,问道:“我记得贝尔电台是美国佬制造的,好不好用?”

    何秉文连忙回答:“除了重量比起德国西门子新型电台重个十公斤,其他方面都还不错。。。。。。这部电台是敌三十九军第一师刚刚配发的,谁想没用上几回就被咱们给缴获了,几个团长争着要拿走,最后师长发火了,明确表示这是配属一团的,谁都别想,这才没有被几位团长抢走。”

    能得到郑毅的重视,李连山和严频大为满意,乐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拉着何秉文的手返回队伍,边走边介绍团里的情况,最后马背上的电台也没解下,直接跟随各营,开赴南面的江口镇。

    ……

    ……

    隔着条河的大圣寺里,政委李昭和教导团团长董宗卓还在与师部派来的参谋们热烈交谈。

    一直到师部警卫班长前来报告,谈话这才结束,李昭和董宗卓将师部和警卫班十余名弟兄送到浮桥头,看着他们翻身上马向东而去,这才返回屋里。

    董宗卓端起茶杯,坐到了李昭对面,指指刚送来的全师各团调整计划,蹙眉低声问道:“这次调整,又没有咱们教导团的份儿?”

    李昭点点头:“师长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把你们教导团调整为主力团,我一时半会儿没想好,觉得教导团应该保留下来!”

    “你们早就是两千人的大团了,武器装备都是新的,如果调整为主力团,基本上用不着再做补充,换个新番号就行了。”

    “当然,要是你愿意返回城岗基地,用不了三个月就能再组建一个新的教导团。”

    “不不!我先声明,我可不回城岗去了啊!好不容易才带出个步兵团来,就等机会到来打一场像样的大战了,教导团还是让师长和你来伤脑筋吧。”

    董宗卓连忙表明态度,此次率领教导团参战,让董宗卓有了诸多崭新的体会,再也不愿意去干整天不是训练就是政治学习的教导团长。

    李昭考虑片刻:“目前的形势仍然非常紧张,退回去的敌人很可能再度逼来。。。。。。”

    “师长那边粉碎敌军的东路进攻后,四团为了策应咱们兴国战场,已经返回东华山休整,严密监视退到东固的滇军独立第一旅。”

    “二团和五团目前正在补充兵员,马上就要南下于都,与开赴江口的二团一起,寻机攻打北上的粤军第三师,宁都县城只剩下段煨的三团和两个赤卫大队镇守。”

    “师长要求我们,再从兴国赤卫队中挑选五百人补充三团,可见三团在围歼敌一师的战斗中损失不小。”

    ************

    ps:第二更!

    利用午休的时候码出一章,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五九章 说服(第三更,求月票)() 
“政委,师里准备给我个什么新番号?”

    董宗卓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部队上,再也不愿考虑其他事务,对于李昭介绍的师里的情况充耳不闻。

    董宗卓的表现让李昭心里颇为不悦,但脸上并未表露出来:“你们就更名为第六团吧。。。。。。不过,你回去之后要把原来隶属于教导师编制内的八十名军事教官给送回来,回头我找地方党委的同志们商量一下,争取在兴国和宁都两县各村镇再招募五百新兵,重新把教导团给组建起来。”

    只要不再干教导团,其他一切好说,董宗卓非常痛快地答应下来:“好吧,回去之后我立即办理。。。。。。说实话,那八十名教官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残,不应该再上前线,留在后方训练新兵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李昭叹了口气:“那就这么定了,回去之后你抓紧训练,千万不能有半点儿放松。。。。。。”

    “警卫团两个营明天就要调往老营盘,把两个赤卫大队换下来休整几天,师长已经派遣宁都第二赤卫大队押送一批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过来,我打算全部拨给兴国县委和赤卫大队,五龙岗阵地就全靠你们了。”

    “你放心吧,回去之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