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224章

红色脊梁-第224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大批量制造。”

    “小毅为两款自动步枪设计的中间弹目前只有德国和英国几家工厂在进行实验,所以想从德国订购两条自动步枪子弹生产线,不过这事恐怕要半年之后才进行,他没有细说,我也就没仔细询问。”

    俞飞鹏考虑片刻,侧头问道:“你们相信郑毅的兵工厂每月能够制造五千支步枪吗?”

    杨继成心中也没底,心想明天去实地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周均若老实本分,略微犹豫还是选择相信郑毅的话:“小毅的性格我了解,做不到的事情他不会说,既然他说能够办到,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虽然我不了解武器设计和军工生产方面的知识,但我相信小毅比谁都了解,许多在我看来难以办到的事,在小毅那里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否则他不会有如今的成绩,更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专利证书。”

    俞飞鹏和宋继尧相视一眼,接着向周均若和杨继成挥挥手:“回去好好休息吧,从明天上午开始的参观考察非常重要,估计要持续一周时间,你们都要打起精神来!”

    周均若和杨继成恭敬地告辞离去。

    俞飞鹏和宋继尧却没有半点儿睡意,他俩身上的担子很重,除了带回郑氏家族友情赠送的m1929型冲锋枪和毛瑟1924步枪的相关资料,还要详细评估郑氏家族旗下兵工厂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然后写出报告,提交蒋校长决断。

    因此,他们俩的这次考察不但影响到南京政府的军工发展计划,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其中包括他们自身的利益。

    ……

    ……

    郑毅在酒宴中所说的话,在次日的参观考察中尽数体现。

    南京政府军事技术考察团五十余名成员在宽大的厂房、先进的机器和井然有序的武器生产面前无比动容,惊叹声和赞扬声贯穿整个参观过程,以至于竟如宽敞明亮的工人食堂就餐时,仍然三三两两热议不已。

    精通机械和武器加工技术的副团长宋继尧和技术主管杨继成等人收获更大,他们终于看到了世界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加工车间是什么样子。

    在武器组装车间,考察组一行体会到流传已久却从未见过的流水线生产,在热处理车间了解到武器关键部件的精密加工程序和优异质量,许多困扰多年的难题在参观过程中真切地看到了解决办法,倍感震撼之余,对于郑氏家族的慷慨满怀感激。

    除了负责军工技术考察的成员之外,考察团中其他成员同样收获巨大,仅是花园般的厂区和干净整洁的车间,就让众人感慨不已。

    大门内外和厂区内一队队身穿笔挺制服、装备冲锋枪和手枪的保安人员,以及一只只高大威猛的德国警犬,同样令众人印象深刻。

    虽然陪同考察的郑毅没有对此作介绍,但大家都能从中看到不同一般的安全保卫措施。

    工人食堂的午餐非常实在,五种荤菜两种素菜和免费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单独为考察团成员开辟的窗口供应同样的食物,只需空着手前去排队领取即可。

    俞飞鹏和郑毅一样没有享受任何优待,与其它窗口的工人一样排队,轮到自己时只需向里面的厨师说清楚,或者用手指向自己需要的品种,乐呵呵的厨师就会为你装好,然后将分成四格盛满饭菜的托盘递出窗口。

    领取饭菜的郑毅刚要走向周均若那一桌,就被俞飞鹏叫住了。

    上午的参观尚未完成计划的一半,制造轻机枪、钢盔和迫击炮的三大车间尚未走到,满怀感触的俞飞鹏心里已经有很多问题,需要郑毅给他解答。

    两人来到靠窗的干净大桌子旁坐下,郑毅请俞飞鹏先吃饭,然后前往摆放在中央位置的几个保温桶,为俞飞鹏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骨头汤端过来。

    郑毅看到宋继尧和金陵兵工厂的陈副经理已经坐到俞飞鹏边上,于是在放下汤碗之后,再去给两人端来两碗热汤。

    “条件有限,招呼不周,还请长官们多多包涵!”郑毅客气地把热汤放到宋继尧和陈副经理面前。

    陈副经理连忙起身致谢,宋继尧看着面前香味四溢的热汤好一会儿,抬起头好奇地问道:“小郑,你们的工人每天都是这样的用餐标准吗?”

    郑毅坐到俞飞鹏的另一边:“都这样,每个月给工人发放五元港币的饭菜票,每餐的标准是两荤一素,供应免费汤水,米饭随便吃,收费相当于十个铜板,想多吃自己掏钱,饭菜票不够可以到总务处花钱购买,家属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

    **********

    ps:第一更!

    小火加班才回来,好在第二章已经码了大半章了,估计半小时后就可以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四二一章 制度() 
陈副经理看了看饭菜和热汤,好奇地问道:“你们的工人每月薪水有多少?”

    郑毅如实回答:“学徒工每月十二元,一年后考核合格可转为正式工人,每月薪水二十五元,加班另算;初级技工月薪三十八元到五十元,中级技工月薪八十元至一百二十元,高级技工月薪两百八十元,额外补助二十元车马费;普通管理人员月薪一百四十元,高级管理人员月薪一百八十元;工程师和设计师最低月薪一千五百元,最高五千元,我们目前只有十五名工程师和设计师,除我之外均来自欧洲各国,只有我本人和来自英国的技术总管布兰森先生有资格领取五千元月薪。”

    陈副经理几个听得眼睛都瞪大了,相视片刻,接着摇头唏嘘,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低头吃饭。

    俞飞鹏看到郑毅开始大口大口吃饭,只能把心中的诸多疑问暂时放下,拿起筷子,默默吃起来,却感觉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勉强吃下一半的米饭,便端起热汤一口口喝起来。

    郑毅吃饭的速度很快,五分钟不到便将盘中饭菜一扫而空,掏出手帕擦嘴的同时,看了看坐满大半的食堂,非常自然地收起折叠好的手帕,顺手掏出包三五香烟和精美的打火机,掏出一支点燃之后把香烟和火机送到俞飞鹏面前,周到地把桌子中间的烟灰缸放到两人中间。

    俞飞鹏不声不响地抽出一支香烟点上,好一会儿才低声说道:“参观完你们的零部件加工车间和组装车间,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动,估计其他人也一样。”

    “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机床我就不说了,想问你一下,这么高的生产效率你们是怎么办到的?与英国的兵工厂相比,你们的生产效益是高了还是低了?”

    郑毅考虑良久,才郑重回答说:“世叔,如果这话是别人问起,我会有很多托词,但我不敢瞒你,得和你说实话。”

    “我们的工程师和几大股东一致认为,我们的生产效益要比英国兵工厂高很多,如果用数字量化,大约高出百分之五十。”

    “其中的奥妙是,我们拥有一整套先进的生产程序和质量管理标准,内容比较多,大到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考核措施,这些程序和标准是我制定的,去年底已经归纳成书,估计五月份会在英国出版发行。”

    俞飞鹏频频点头:“你们实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能不能用到国内的兵工厂和其他军工企业?”

    在一双双关切的目光注视下,郑毅露出了苦笑:“世叔,你觉得国内兵工厂的领导班子有这样的魄力吗?”

    “据我所知,国内兵工厂的人事关系非常之复杂,就连个小小的车间主管或者办公室人员,都拥有自己的后台,贪污腐化和监守自盗暂且不说,仅是无处不在的内斗就要耗费巨大精力,一旦实施我这套近乎严苛的管理制度,恐怕立马就要出大乱子!”

    “唯独底层的工人还算老实本分,可是,一旦工人们觉得待遇不公闹起来,谁还能逼迫工人必须达到某某标准的技术水平,每天必须加工出超过他们原来数倍的成品,还必须达到九成以上的合格率?”

    俞飞鹏沉默了。

    宋继尧和陈副经理等人满脸苦涩,大家都知道郑毅说的是大实话,可谁也无法解决长久以来形成的惰性和体制上的弊端。

    郑毅想了想继续说道:“上午参观手枪组装车间时,大家对我们生产的仿柯尔特军用手枪赞不绝口,认为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质量,都不逊于美国货,改进后的握把和八发弹匣优于美国柯尔特手枪,更适合我们东方人使用。”

    “陈经理曾经悄悄问我生产成本是多少,当时我笑了笑没有说话,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每支手枪的生产成本不到六美元,相当于二十七块大洋,销售价格为四十五块大洋,就这个价格比起金陵厂仿制的勃朗宁1920型手枪的成本还低两块。”

    “而美国柯尔特1911型手枪在国内的最低销售价也得五十六块大洋,试想一下,金陵厂在手枪这一块如何与我们竞争?”

    “说句不敬的话,如果我们的兵工厂也生产勃朗宁1920手枪,成本最多也就五美元,哪怕卖四十块大洋一支也有得赚,金陵厂却要面临巨额的亏损啊!”

    “是啊是啊!我们的产量实在太低了,供给自己的军队基本不指望赚钱,要是不能把成本降下来,能不能坚持下去我都没有信心啊!”金陵厂的陈副经理非常难过。

    宋继尧叹了口气,一脸沉重地向郑毅请教道:“小郑,国内兵工厂非常需要你的帮助,你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郑毅望向满脸苦涩的陈副经理:“其实,我知道金陵厂的难处。。。。。。”

    “金陵厂是个老厂,虽然蒋校长主政之后得到一定改善,但总体来说好不到哪儿去,设备陈旧不说,人事关系比起北洋时期更为复杂,去年好不容易从美国购买一批机床,却是翻新的二手货。”

    “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这批购自美国的所谓先进机床仍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金陵厂还在使用原来的老机器仿制汉阳步枪、勃朗宁手枪、毛瑟驳壳枪和法国迫击炮,这样的局面如何能向金陵厂提出更高的要求?”

    听了郑毅的一席话,俞飞鹏和宋继尧等人沉思不已,陈副经理对郑毅的仗义执言非常感慨,一张老脸竟然泛起了红晕。

    围拢过来倾听的人越来越多,郑毅却视而不见:“解决的办法并不是没有,而是从上到下能否下得了决心,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其次才是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提高。”

    “否则的话,哪怕我把自己的m1929型冲锋枪和毛瑟1924式步枪的所有资料交给你们,也起不到多少作用,根本就无法满足近百万军队的需要,最后还得拿出一笔笔巨资从外面采购,任由列强宰割的同时,还得看列强的心情好不好。”

    场面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每一张脸上都露出痛苦之色,满腹的幽怨和耻辱越来越浓,怎么也挥之不去。

第四二二章 败家() 
郑毅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对整个军事技术考察团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人人心情沉重,下午的参观匆匆走了个过场,便集体返回花园酒店闭门开会。

    南京政府军事技术考察团的诸般反应,不但对郑毅毫无影响,反而有更多的好处,俞飞鹏等人触动越大,需要郑毅帮助的事情就越多,郑毅就能借此机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与此同时,郑毅对于戴笠等人的监视毫不放松,上午参观的时候,藏在暗处的二叔和临时抽调来的宋家雄,已经记住了监视的目标,这个时候至少有四名年龄各异、身份隐蔽的弟兄蹲守在花园酒店周围。

    晚饭的时候,郑毅仍旧代表郑氏家族陪伴在俞飞鹏身边,并爽快地答应俞飞鹏和宋继尧提出的请求,答应明天上午的考察结束后,将m1929型冲锋枪和毛瑟1924式步枪的设计图纸等全部交给考察团一行。

    为了答谢郑氏家族的慷慨相助,俞飞鹏正式交给郑毅一张价值八十五万大洋的武器装备采购订单,其中包括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五百门八一迫击炮和五万发炮弹,三千支m1929型冲锋枪、一千支仿柯尔特军用手枪和两万顶钢盔,外加一百万发九毫米巴拉贝姆弹。

    晚餐结束后,郑毅立即返回郑氏府邸,将考察情况和军火订单内容向父亲郑兰亭详细汇报。

    郑兰亭听完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发表评论,反而询问郑毅是否向俞飞鹏提起粮食生意?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郑兰亭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只要走出这一步,彼此间的合作才算是走上正轨。”

    “以国内的情况看,至少五年内粮食不愁卖,改装好的三艘五千吨货轮已经开往棉兰老岛和泗水,最迟下月中旬就能将一万吨稻米运到沪海去。”

    “船坞里的两艘八千吨货轮再有半个月时间就能完成改装,到时候会分别前往加尔各答和旧金山,六月底之前就能给国内运去上万吨面粉,在此期间,前面三艘五千吨级货轮至少还能在南洋与上海之间跑一个来回。”郑毅非常乐观地笑着介绍。

    郑兰亭也露出开心的笑容:“你俞世叔是否透露些国内的形势?”

    郑毅摇了摇头:“我没问,他也没说,倒是周世兄悄悄对我说预计很快就会和桂系打起来,具体情况我觉得你问我大姐或许更清楚一些,她的东方通讯社至少有十名记者长期待在南京和武汉,黄埔系和桂系军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某些情报估计比俞世叔知道的还要早。”

    郑兰亭哈哈一笑,转向一旁的郑恒吩咐道:“你二弟恐怕一时半会儿走不开,看来你得先回武汉,一旦打起来,使领馆那些英国人需要你出面斡旋。。。。。。你要趁此机会积累点儿资本,然后我再通过总督大人把你调到香港来,在总督府或者其他机构兼个职,对你今后的事业更有帮助。”

    “好的,我这就给船运公司打电话。”

    郑恒不敢打扰父亲与郑毅的谈话,说完立即走出书房,前往楼上的小客厅安排事情。

    郑兰亭熄灭雪茄烟头,含笑望向坐在对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