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233章

红色脊梁-第233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文和莫里斯眼前一亮,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餐厅里遇到国民政府的高官,当即热情地与俞济时两人握手。

    可惜俞济时和郑介民都不会英语,没办法交流。凯文看到两名侍者轮番端上丰盛的早餐,立即让出位置,又向郑毅提出请求:

    “亲爱的郑,请原谅打扰你用餐了,可我非常激动,希望你能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可以吗?”

    郑毅摇摇头:“我不再接受采访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晚上我请你喝一杯,我住在顶层的六号客房,估计要在南京这边停留一周时间。”

    凯文非常高兴:“太好了!今晚我就去拜访你,再为你介绍一位老朋友,哈哈!我就不打扰你了,晚上见!”

    凯文两人离去之后,俞济时感兴趣地询问郑毅:“听说那位叫凯文的英国记者很有名气,多次采访蒋校长和中央要员,他的文章在欧美各国领事官员中很有影响力……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郑毅敷衍地回答道:“难道你忘了我大姐是干什么的?”

    俞济时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我差点儿忘了你们老郑家的东方新闻社,你大姐真厉害,她手下的东方新闻社已经超越了中央通讯社,在全国各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听说连西北军中也有东方新闻社的常驻记者,简直是无孔不入啊!”

    “回头还请世兄多多关照东方新闻社的记者,这年头赚两个钱不容易啊!”郑毅说完,也不管俞济时和郑介民怎么想,拿起块燕麦面包,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用完早餐,俞济时才不紧不慢地告诉郑毅他叔叔有请,郑毅略作考虑,吩咐迟来用餐的二叔留下休息,如果有兴致就出去逛逛,南京城有很多风景名胜,非常值得游览。

    随后,郑毅便乘坐俞济时开来的福特轿车,前往蟠龙路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经过南京政府近两年的苦心经营,南京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几座城门纷纷改名不说,城中几条主要街道纷纷拓宽延长,沿途随处可见道路施工的热闹场面,临近总司令部的时候,新铺设的柏油道路变得更加宽敞整洁,两旁刚栽下不久的树苗也吐出了点点嫩芽。

    悬挂总司令部车牌的福特轿车,在守卫森严的大门口减速慢行。

    军装整齐、全副披挂的卫兵挺胸肃立,目送轿车缓缓开进升起标志杆的大门,郑毅侧头看到卫兵头戴自家制造的新型钢盔,肩挎自家制造的m1929型冲锋枪,不由得露出几许笑容。

    轿车进入大院,一路直行,掠过中心花坛,转向东侧的林***一路经过三座竣工不久的别墅式办公楼,转而向南,开进军需部的独立院子,来到两层高的西式办公楼前徐徐停下,郑毅尚未下车,就已经看到两名在广州时期的同事匆匆走过车窗外,感慨之余,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

    “走吧,我陪你上去,部长办公室在二楼东头。”俞济时略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从另一侧开门下车。

    坐在前面副驾驶位上的郑介民没有动,只是回过头来,冲着郑毅友善地笑了笑,没有半点儿下车的意思。

    郑毅向郑介民点了点头,推开车门钻出车厢,望了一眼经过轿车旁惊讶打量自己的几名年轻尉官,跟随俞济时,并肩走上楼梯……他知道上去就会见到俞飞鹏,所以也就懒得询问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俞飞鹏的副官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位武艺高强、性格直率的徐副官,换成了三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熊副官,晃眼一看笑容可掬,斯文儒雅,可在经历过战火洗礼又从小跟随名师练过功夫的郑毅眼里,这位被俞济时称为“经略兄”的中校副官不但上过战场杀过人,而且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技击高手,因此,面对熊副官的热情问候,郑毅表现得非常客气。

    郑毅跟随熊副官和俞济时,进入了宽阔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俞飞鹏坐在里侧靠近窗台的硕大办公桌后批阅文件。

    俞飞鹏听到熊副官的低声禀报,并没有立即抬起头来招呼,而是继续用毛笔书写一行字。

    熊副官笑了笑,低声请郑毅暂且坐下,然后走到一旁为郑毅斟茶。

    郑毅看了一眼身边乐呵呵的俞济时,摇摇头,轻轻走到俞飞鹏对面的空椅子旁,细细观看俞飞鹏批注的两行漂亮行楷字体。

第四四〇章 满腹韬略()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大院。

    军需部办公楼二楼的部长办公室中,俞飞鹏终于把毛笔架到砚台上,抬起头向俞济时挥挥手,这才望向郑毅,不悦地说道:“想坐就坐吧,看你站着我都感觉别扭。”

    俞济时哈哈大笑,大步离去。

    满脸笑容的熊副官把热茶放到郑毅前方的桌面上也退下了,郑毅低声致谢完毕,徐徐坐下来,含笑望向神色不善的俞飞鹏:

    “昨晚到南京城里已经太晚,没敢打扰您老人家,本以为周世兄今早会带我去您老府上的,没想到俞世兄出现了,见面就把我吓了一大跳,到现在我这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问心有愧了?”俞飞鹏满含深意地问道。

    郑毅睁大了眼睛:“怎么会呢?真要说心有愧疚也只是对您老而言,对其他人小侄可从未觉得有何亏欠。”

    “唉!”

    俞飞鹏无奈地叹了口气:“你还是那副臭脾气说吧,你真的不愿意回来帮我?”

    郑毅摇头苦笑道:“世叔,难道我不在军中就帮不上您半点儿忙吗?我的情况您老比谁都清楚,好不容易才脱下这身军装,回到家父身边尽孝分忧,要是再回到军中,家里那一大摊子谁来接手?”

    “而且我那儿子刚出生不到一个月,我怎么离得开?还是您老在校长面前为小侄美言几句吧!”

    这下俞飞鹏彻底没辙了,他考虑良久,最后还是如实道来:“这次把你叫过来,是蒋校长的意思他对你军事才华非常器重,再三吩咐我和你好好谈谈,说服你重新回到军中。”

    “虽然我知道这件事很困难,但我还是想你回来,哪怕不出去带兵,继续留在我身边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可你倒好,刚见面就一口回绝了,这让我怎么和蒋校长说去啊!?”

    郑毅沉思片刻:“世叔,还是让小侄亲自对蒋校长解释吧我相信校长能够理解我的,哪怕不在军中,不也一样能为党国效力吗?比如前几天刚刚运到九江的一船面粉,校长一句话我就照做了,还为此主动降低了一成价格,还有此前贡献的武器设计图纸,技术支持等等,小侄可从未提起一个‘钱’字,难道这一切还不够吗?”

    “我想不管是军中将士还是政府官员,有多少人能够做得比小侄更好的?”

    俞飞鹏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只能默默看着郑毅好一会儿,最后摇头幽幽叹息:“你应该知道的,我央中军目前的处境非常的艰难,说不定很快就要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要是打赢了一切都好说,可要是打输了,恐怕就会天地变色,国将不国啊!”

    郑毅微微一笑:“世叔,您老可别吓我,目前央中军的处境虽然非常艰难,但再难也比黄埔军校初期好上百倍而且我深信,不管是李宗仁,还是冯焕章,哪怕再加上个阎百川,也绝对不是蒋校长的对手,最后的赢家注定是蒋校长。”

    俞飞鹏皱起了眉头,盯着郑毅的眼睛:“这不会是你的托词吧?”

    郑毅不悦地翻了个白眼:“嗨,您老要是真想考教我,直说不就行了吗?”

    “那好,你且说说,我倒想听听你有何高论!”俞飞鹏笑了起来,悠闲地靠在了办公椅后背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郑毅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那我就献丑了!”

    “目前桂系已经被校长打得连连后退,在央中军和湘军的联合攻击之下,只能龟缩老巢不出,还要防备杀红眼的粤军攻入桂东一线,再加上叛出桂系的李明瑞师,伤筋动骨数面受敌的桂系已经成了半残废,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出来逐鹿天下。”

    “占据中原和甘陕地区的西北军,看起来兵强马壮,实则将校相互猜疑,内讧不断,说不定韩复榘或者别的什么西北军猛将已经在暗中与蒋校长暗通曲款了。”

    “就算冯焕章拥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也难以和多年来相互防备、相互算计的阎百川抛弃分歧,真诚携手合作,如此四分五裂、内耗不断的军队,哪怕再多也不足为惧,蒋校长总有办法摆平他们。”

    “退一步讲,哪怕冯焕章和阎百川携起手来,孤注一掷,也不得不顾忌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率部入关的东北军啊!在这样的大局面前,兵强马壮、团结一心的央中军有什么好担心的?”

    “要是您老不信,不妨想想北伐初期蒋校长手里有多少军队?现在又有多少军队?论政治能力,李德邻、白崇禧、冯焕章、阎百川加起来都是校长的对手,胜利只是早晚的问题!”

    俞飞鹏瞪大眼睛,一时间震惊不已:“这是你的看法,还是你父亲或者英国人的分析?”

    “是我的看法,我父亲哪里有时间琢磨国内的事情?英国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在华利益,哪管国内各方势力打得你死我活,顶多在中间做个搅屎棍,根本就没有能力左右各大势力,否则也不会丢了九江丢汉口,还被曰本人挤兑得恼羞成怒。”

    郑毅满不在乎地回答。

    俞飞鹏长出口大气:“如果我把你的这番分析如实转告蒋校长,你知道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郑毅哈哈一笑:“尽管告诉他吧,能有什么严重后果?难道会治我个妄言之罪?”

    一个小时后,等郑毅离去,俞飞鹏连忙收拾好东西,乘车来到三元巷的总司令官邸,觐见蒋校长。

    蒋校长听完俞飞鹏的汇报,整个人呆滞良久,心中如同惊涛骇浪,翻涌个不停。

    别的暂且不说,郑毅提起的西北军猛将韩复渠确实已经与他达成密约,可如此机密之事,除了他蒋某人之外,天底下只有他亲自派出去策反利诱的一名心腹和韩复渠夫妇心知肚明。

    此事若是传播出去,他蒋某人半年多来的心血和近百万大洋的投入付之东流不说,指不定还会引发西北军统帅冯焕章的激烈反应,本来就名声不好的蒋校长恐怕又要成为全国大小军阀的众矢之的。

    至于郑毅提到的目前局势、各势力的优劣对比,乃至盘踞东北蠢蠢欲动的张少帅五十万大军可能的破关而入,全都是蒋校长日夜权衡、忧心忡忡的重要问题,怎么能不让他对郑毅的远见卓识深感震惊?

    在此之前,蒋校长自认为已经足够重视郑毅的才华了,可如今听了俞飞鹏的一番话,他才知道郑毅的满腹韬略,绝对不在自己器重有加的首席幕僚杨永泰之下。

第四四一章 非同一般() 
俞飞鹏看到蒋校长全身紧绷、目光炯炯的样子,心里不由得暗暗担忧起来,直到蒋校长一步步回到座位坐下,神色逐渐趋于缓和,他悬着的心才悄悄放下来。

    “郑毅真不愿再回来了?”蒋校长的声音非常低沉。

    俞飞鹏连忙上前一步,用惋惜的口吻道:“是的,他确实不愿回来了,正因为他决心已定,属下才没有把他带来拜见校长。”

    “嗯!”

    蒋校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缓缓地靠在椅背上:“你做的对,如果他真的当面对我说出刚才那一席话,恐怕我都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不得不承认,此子确实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

    “校长言重了,郑毅依然很尊重你,依然愿意为党国效劳的!”

    俞飞鹏不得不为世侄郑毅分辩:“窃以为,他之所以不愿意重回军中,恐怕是前几年的军旅生涯对他打击太大,心灰意冷之下,一时间难以转过弯来;其次是目前他已经有了事业基础,有了家庭,上个月还添了个儿子,一时半会儿实在难以做出割舍,但他仍然可以在自己的事业中,不断为校长、为党国做出贡献,他本人也对此作出了保证。”

    蒋光头满脸苦涩地望向俞飞鹏:“你不用为他说好话我知道你在担心些什么,放心吧,哪怕只是看在他出身黄埔的份儿上,我也不会为难他,更何况他还是兰亭兄的儿子,是你和大兄关爱有加的后辈!”

    “唉罢了,罢了,我也不见他了,你有什么事交给他办尽管去做吧,另外,你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在两个月内把浦口和武汉两座军需仓库的粮仓给我堆满”

    “这两个月来,粮食价格已经连番上涨,比去年的这个时候足足高出两倍有余,再加上今年两湖以及江南大部分地区因战乱大幅度减产,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囤积粮食,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明白!回去我就和郑毅落实下来他和他的家族拥有庞大的远洋船队,有遍布南洋地区的深厚关系,为我们运回十几万吨粮食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不但质量方面有保障,价格还比市面上低得多。”

    俞飞鹏立即答应下来。

    蒋校长叫住想要告辞的俞飞鹏:“对了,不能这么轻松放郑毅走你想办法让他到金陵兵工厂去干几天活,再从军政部和兵工署抽调几名干实事的青年才俊,组成一个工作指导小组,配合郑毅把全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干不完就不让他离开,明白了吗?”

    俞飞鹏咧嘴一笑:“属下知道怎么做了。”

    俞飞鹏的工作效率出奇地高,乘车回到总司令部大院的军需部办公室后,立即落实蒋校长的指示精神,指导各部门迅速找来需要的人,再到金陵饭店截人,当天下午就把懵懵懂懂的郑毅送到金陵兵工厂。

    郑毅见到一群熟悉的将领和金陵厂的负责人,再听到俞飞鹏转达的蒋总司令指示,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为了不让俞飞鹏为难,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次日一早,郑毅就被周均若和兵工署的专门人员接到金陵兵工厂,与一群各有所想的老家伙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郑毅口干舌燥地介绍国外各大企业的先进经验,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