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59章

红色脊梁-第59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卫在四号码头上下的两组哨兵骂骂咧咧地进行换岗,隐藏在码头上方阴暗处的徐茂富带着三名精锐开始出动,悄然无声摸到哨位侧后方突然发动,八只大手捂嘴锁喉,迅速捆绑起来。

    两名哨兵哼都没来得及哼上一声,就被抬进后方一堆货物深处隐藏起来,另外两名警卫排弟兄站到了哨位上,警惕地打量四周。

    郑毅很快率领十余名弟兄列队走向灯光明亮的码头下方,在两名哨兵惊讶的注视下,大大方方地迎面而上。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两名哨兵意识到不好,立即解下肩上的汉阳步枪,但郑毅的兄弟们比他们动作更快,两名哨兵还没有端好枪,四支勃朗宁手枪已经顶在他们脑门上。

    “别乱动,我们是军委会直属警卫团的,怀疑你们与共产党有勾结,绑了!”

    郑毅话音未落,几名弟兄一拥而上,把两名倒霉的哨兵按到地上,半分钟不到,就捆成两个粽子塞入木板搭成的哨位里,让不远处正在卸货的码头工人们看呆了。

    没等船上船下的人反应过来,郑毅和十余弟兄已经分成两组,一面高喊“搜捕共产党”,一面冲向排列停泊的两艘船。

    码头上的徐茂富很快率领数十弟兄策马而来,将乱成一团的码头工人和港务人员团团围住,很快控制了两艘货船和所有人员。

    随着郑毅一声令下,所有码头工人和港务人员被赶上卸下大半货物的“沪江号”货船,徐茂富率领一个班的弟兄赶到“新洲号”货船旁,在船长和八名船员惊恐地注视下搭起四块大跳板,将五十余匹战马牵上货船。

    率先登船的徐茂富掏出柯尔特手枪晃了晃,非常客气地对船长和船员们说道:

    “别害怕,你们的船被中央军委直属警卫团征用了,千万不要企图反抗,否则我有权当场格杀,至于诸位的损失,回头政府会补偿你们的……好了,去开船吧,跟着前面的‘沪江号’就行。”

    十分钟不到,“沪江号”和“新洲号”驶离码头,逆流上行,开往上游的白沙码头,郑毅坐在满是异味的“沪江号”驾驶舱里,向冷静下来的中年船长和气地问道:“你这艘船是江南厂造的吧?装的是哪个型号的柴油机组?”

    船长连忙回答:“美国造的道依茨机组,共两台,单机最大功率880马力。。。。。。长官,你也懂这个?”

    郑毅点点头:“入伍前我在船厂干过,修过几台船用柴油机。”

    船长愣了愣,想了想还是问道:“长官,你要征用我们的船多长时间?准备开去哪里?”

    郑毅笑道:“别担心,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们除了征用你们这两艘船之外,白沙码头那边的两艘四百吨货船也要一并征用,到了白沙码头你就明白了。”

    “放心吧,只要你按照我的命令去做,没人会伤害你,等事情办完,我们恭恭敬敬送你们离开,还要发给你和所有船员每人一百大洋的辛苦费。”

    ……

    ……

    九点四十五分,武昌南郊六公里,白沙码头。

    细雨初停,江涛拍岸,白沙码头灯火通明,一片忙碌,以夜间训练为名开出兵站大营的两个营官兵,此刻已是全身湿透,仍在不停地将一箱箱弹药和补给物资装上两艘陈旧的四百吨级蒸汽货船。

    副团长韩守仁和三营长赵景庭站在码头上方的土包上,不停遥望下游方向是否有船过来,恨不得划条小船赶到汉口码头看个究竟。

    “他大爷的,这鬼天气,下完雨江面迷糊一片,百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楚。”韩守仁低声抱怨。

    赵景庭刚要讽刺两句,猛然看到江面上隐隐约约的夜航灯光,没一会儿,薄雾中显出两艘货船的轮廓,赵景庭不用多想,就知道偏离主航道徐徐驶来的两艘船是怎么回事,精神大振:

    “来了来了!两艘大船,老大一定是从他大哥那里借到船了,差不多十点整,还算准时,哈哈!”

    数分钟后,两艘大货轮停泊在码头外沿水域。

    郑毅乘坐船上放下的小艇,迅速登岸,见到兴奋的韩守仁和赵景庭,第一句话就是问营中情况。

    韩守仁连忙回答:“李昭那家伙没按照你吩咐的来,他悄悄调回暗中警戒的特务连,以过生日为借口摆下宴席,把徐志林长官和几个股长都请来,说你进城买贺礼晚点儿回来,然后和董宗卓、李连山几个合伙把徐志林长官他们灌醉了。”

    “兵站辎重营的弟兄估计见惯我们经常展开夜间训练,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任何异动,但再过几个小时就不敢保证了。”

    郑毅点点头:“守仁,你和二营长李丰留下看着,派两个排的弟兄上船,共产党员带头,把徐茂富带领监视船员的警卫排换下来,严密看管船上的人!”

    “老赵,你跟我返回大营,你的机炮营家当多,需要立即赶来码头装船,尽快登上最大那艘‘沪江号’货轮。”

    “遵命!”

    韩守仁沉声回答。

    赵景庭跟随郑毅走向一群战马,两人随意挑选一匹,抬腿就上,打马绕过堆放整齐的物资,快速赶回西面两公里的兵站大营。

    ……

    ……

    深夜十一点三十五分,汉口港四号码头。

    湿漉漉的码头上脚步声声,喊声不绝,匆匆跑来的第八军数百官兵经过十多分钟紧张搜索,终于在货物堆里找到两名失踪哨兵。

    赶来调查的师部参谋面对迷迷糊糊一问三不知的两名倒霉蛋,气得脑门上青筋鼓起,上去一个巴掌再踹出一脚打翻两名倒霉蛋,翻身上马,赶回设在海关大楼的师部。

    在酒桌上被叫回来的师长李品仙正在向两个团长发脾气,责怪他们手下麻痹大意,这时湿漉漉的师部参谋快步进来:

    “失踪哨兵找到了,被人捆成粽子似地塞进货堆里,问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连偷袭者的脸都没看清楚,建议师座还是联系一下军委会直属警卫团。”

    李品仙扶了扶玳瑁眼镜:“你们说,会不会是共产党干的?”

    “很有可能,这段日子我们没少抓捕共产党,各团仅公开枪毙的共产党员就不下五十个,共产党方面怎么肯善罢甘休?他们明的干不过我们,只能来暗的。”身材敦实的团长立刻说出自己的猜测。

    年轻的师部参谋看到李品仙望向自己,当即说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不管是谁干的,我们都要及时往上报,同时与军委会警卫团联系一下,把事情说明就行,毕竟一艘千吨大船被劫,不管谁干的都是件大事。”

    李品仙微微点头:“唐参谋,由你负责联系军委警卫团,我向司令部副官处报告一下,唉!军座正和汪主席一起,与冯焕章和上海那帮元勋派来的和事佬举行会议,这时候我哪里敢拿这点儿小事去烦他,说出来面子也不好看呐。。。。。。”

    ***************

    ps:第五更了!

    今天到这会儿打赏已经破50人了,加上昨晚更新后的20多个打赏,差不多有80人打赏,这是要逆天啊!

    具体感谢名单小火会在下一章的作者感言里送上,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作为小众书,能有今天的成绩殊为不易,小火保证一定会把书写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最后,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八十八章 一往无前下南昌(第六更)() 
七月二十九日,凌晨一点,武汉兵站大营。

    守备团最后一批官兵开出营门,宽阔的兵站大营恢复了平静,徐茂富率领的警卫排仍然肃立在团部西面的小院门口。

    小院正堂东面的卧室里,灯光幽暗,一片寂静,郑毅从腰间公文包中拿出三封书信,轻轻地放在了枕头边,颇为愧疚地端详酒醉不醒的徐志林好一会儿,这才慢慢退出卧室门外,对神色紧张的年轻副官吩咐道:

    “小李,今晚辛苦你多看着点儿,还有兵站安全也要留意,别让外人有机可乘。。。。。。接下去整个兵站全靠你们了!等我徐世兄醒来,你让他看信,然后催促他立即给俞长官发电报,记住了吗?”

    “记住了。。。。。。郑大哥,你真的是共产党?”

    双目发红的小李眼巴巴看着郑毅。

    郑毅拍拍他的肩膀:“是的,虽然主义不同,但我忘不了我们在一起的难忘岁月,唉!你多保重,别忘了我吩咐你的事。”

    ……

    ……

    七月二十九日,凌晨一点三十分,白沙码头。

    十几站高悬的马灯在夜风中摇摇荡荡,明亮的灯光将码头上下照得一片通明,所有武器弹药均已装船,三个营又五个直属连官兵也分别登上四艘大小货船。

    数百名获得大洋补偿的码头工人和港务人员聚在一旁,惊恐观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选择留下的五个连八百余名官兵列队于码头上方,不少人眼里蓄满泪水,更多的官兵则是紧张地四处张望。

    密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最后离开大营的郑毅在警卫排弟兄护卫下策马赶来,船上、岸上四千七百余弟兄齐齐把目光投到郑毅身上。

    郑毅不紧不慢地下马,和平常一样来到八百余名弟兄面前,徐徐扫视一遍神色不同、心情各异的弟兄后,饱含深情地大声说道:

    “弟兄们,虽然你们选择留下来,但你们依然是最优秀的中国军人,虽然彼此的主义不同,但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理想是相同的!”

    “临别在即,我代表守备团五百五十五名共产党员和所有弟兄祝福你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衷心希望留下的弟兄牢记中国军人的历史使命!”

    “弟兄们,多多保重!”

    郑毅说完猛然抬手,昂首挺胸庄重地敬个军礼。

    八百余弟兄一片躁动,所有人都向即将别去的团长举手敬礼,压抑已久的哭声和挽留声响声一片,船上三千多弟兄纷纷起立回礼,一双双通红的眼睛里全是浓浓的不舍之情。

    ……

    ……

    七月二十九日,清晨六点五十分,赣省南昌,起义军前敌委员会。

    连续七个多小时的军事准备会议刚刚结束,双目红肿的委员们先后回去休息,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只剩下周主任、朱玉阶和刘明昭等五名军事负责人。

    “报告周主任,密电译出来了。”

    情报参谋大步来到周主任面前,脸上全是兴奋之色。

    周主任精神一振,接过电文细细,半分钟后高兴地向大家通报:“诸位,郑毅同志率领三千六百余将士和大批武器弹药,乘坐四艘货轮,于凌晨五点顺利通过武汉至鄂州航段,预计三十六个小时后抵达南昌!”

    “这么快?这个郑毅了不起啊!”刘明昭由衷赞叹。

    朱玉阶也很高兴:“鄂州到南昌约三百公里航程,郑毅同志他们乘坐四艘货轮顺流而下,三十六个小时走三百公里不算快,估计他留有余地了……如果准时的话,就是明天傍晚时分即可抵达。”

    周主任心情大好:“之前我就猜到郑毅同志会走水路,只是没想到他动作这么快,过了鄂州江段就安全了,驻扎湖口的海军几艘炮舰担心被我们扣下,一周前已经起锚东下,投奔老蒋去了。”

    “如今老蒋的军队还在江北没撤回来,九江和湖口都是我们的人,郑毅同志他们不会有什么危险。”

    “郑毅同志不是在船上吗?怎么能给我们发电报?”靠在沙发上打盹的恽代英不知何时醒了过来。

    周主任含笑解释:“郑毅同志的守备团有个通信连,这个连的正副连长全都是共产党员……我记得第二次东征结束没多久,郑毅同志就把三名基础较好的同志送到香港,进入英国人开办的电讯培训班学习半年!”

    “三名同志学成归来后便开始组建通信排,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如今变成拥有七十五名专业官兵的通信连,可以说,郑毅同志在军队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已经走在民党正规军的前面。”

    刘明昭立即提出建议:“如果这样,能不让郑毅同志支援我们前敌委员会几个通信人才?现在只有三名靠得住的收发报员和译电员,忙不过来啊!”

    恽代英连声附和:“这是个大问题啊!别说我们前敌委员会了,就是贺胡子的二十军和其他各师,至今也还没有无线电台,彼此通信很不方便,万一有什么紧急事情得跑死马,还不安全。”

    “先别说郑毅同志愿不愿意,他那里有这么多电台吗?”朱玉阶问道。

    周主任微微点头:“据我所知,郑毅的通信连拥有四台最先进的无线电台,都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其中两台是五十瓦的大功率电台,我估计他在船上给我们发报用的,就是五十瓦大功率电台。”

    “至于郑毅同志是否舍得,我想这不是什么问题,他是个很有大局观的人,还是个大富翁,第一次交党费就交了一千英镑,兑换成大洋足有上万块,所以他不会舍不得一两台电台的。”

    众人全都露出了笑容。

    朱玉阶提议道:“是不是举行个小规模的欢迎仪式,也好让我们这些人和各军将领和郑毅认识一下?”

    “我同意!”

    刘明昭第一个赞成。

    恽代英想了想:“时间完全来得及,只要郑毅同志能在明天傍晚之前抵达,我也要去欢迎他,不过,为了不引起城中敌人的警觉,我建议让郑毅同志在城北十五公里的瓜洲码头登岸。”

    “同意!别忘了郑毅同志电报上说,他带来大批武器弹药,联系到他武汉兵站少将站监的身份,估计数量不会少,对缺少武器弹药的各部无疑是及时雨啊!”周主任补充道。

    ……

    ……

    七月三十日,下午三点五十分。

    郑毅率领的三千多精锐将士乘坐四艘货轮,顺利抵达南昌城北十五公里的瓜洲码头,当看到码头上鲜艳的战旗和数百名挥手欢迎的人群时,郑毅和他的弟兄们情不自禁发出阵阵欢呼声。

    ************

    ps:第六更到!

    写完这章小火都快虚脱了,不过能让大家享受到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