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74章

红色脊梁-第74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枪,恐怕连一粒毛瑟步枪弹都没有。”

    “有鉴于此,子弹只能为贵部补充五万发,外加一百箱手榴弹,二十箱81mm迫击炮弹,再多就恕我方无能为力了!至于贵部一个月的军饷,我方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众弟兄再次望向郑毅,素来忠厚老实的副师长韩守仁这个时候发话了:“要不,咱们多驻扎几天吧?”

    “这吉安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三省的商贸重地,咱们辛苦一点儿,尽量说服城里城外的士绅贤达和过往富商,踊跃捐资助饷,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凑齐全体弟兄一个月的军饷。”

    “嘿,你还别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以前咱们又不是没干过。”王虎臣立即出言附和。

    正气凛然的李昭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确实可行!虽然这么做有点损害名誉,但目前看来,也只能取此下策了,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下不为例就行了。”

    “同意!”

    赵景庭和董宗卓几个连声表态,脸上全是惟恐天下不乱的笑容。

    唐子焕顿时急了,郑毅见状连忙摆摆手,沉思片刻,向唐子焕提出个建议:“要不,请唐兄暂且回去,与数日前率部北上袁州的朱师长联系一下吧!”

    “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湘省代主席周澜将军早在一周前,便与长沙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张翼鹏将军同时下达命令,责令张国威将军的留守师、罗定上校的独立团等四支精锐部队,共计两万八千余精锐,兵分三路扑向共产党聚集的醴陵、浏阳和酃县。”

    “我估计这个时候,湘赣边境这几个地区已经基本恢复秩序,但是,大量漏网的共产党武装很可能已逃到赣西边境,特别是兵力空虚的萍乡至莲花一线。”

    “所以,还请唐兄和贵部弟兄以大局为重,尽快为我部补充弹药物资,以便能第一时间向西开拔,彻底清剿干净各地的共产党武装。”

    唐子焕哪里不知道形势紧迫?但他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我师只有一部电台,已被我们朱师长带去剿匪前线了,唉!要不这样吧,在下立刻回去向长官禀报,尽量为贵部多补充一些弹药和部分军饷,但是数量肯定不多,还请诸位多多体谅!”

    “有劳唐兄了!请唐兄回去之后,替我禀报贵部唐团长,我部驻扎期间,绝对不会有任何容易引起误会的举动,如果贵方需要,随时可以使用我们的电台,与前线的朱士桂将军取得联系。”

    郑毅说完,领着众弟兄热情相送,直到唐子焕和两名侍卫骑马远去,才嘿嘿一笑返回茶馆大厅。

    李昭疑惑地询问郑毅:“就这样结束了?”

    郑毅随口就答:“怎么可能?老赵——”

    “到!”

    赵景庭乐呵呵地走过来。

    郑毅吩咐道:“天快黑了,赶紧到两岸渡口的店铺里征用些粮食和肉类,记得打上欠条,要是不够,你让对岸的李连山带人去西岸几个村镇走一遭,弟兄们辛辛苦苦走了几百里路,平均负重高达二十公斤,要是没有肉吃,接下去如何能保证行军速度?”

    “为了党国的剿匪大业,我们这支出自黄埔嫡系的精锐部队,不得不忍痛刮一回地皮啰……唉,只希望蒋校长和方鼎英军长能够体谅我们的苦衷,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明白!我这就去渡口,哈哈。。。。。。”

    “哈哈、哈哈哈。。。。。。”

    ……

    ……

    民国十六年的吉安治所,正是后世吉安县城所在地,而后世的吉安市城区在此时却是庐陵县城,两县之间以禾泸水交界。

    夜幕降临,星月璀璨。

    吉安城里气氛异常的紧张,三千余人的本地保安团和民团武装尽数出动,在滇军官兵的指挥下,慌慌张张地登上东、南两面城墙展开防御,一队队紧急征发的青壮,肩背手抬,将一个个沉重的沙包送上城头。

    南门大街宽阔的军营里,滇军团长唐玉甫冷冷看了一眼刚被放回来的百余官兵,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唐子焕摇头叹了口气,吩咐两名神色紧张的营长去安抚倒霉的百余弟兄,快步追上唐玉甫,一同进入团部院门。

    唐玉甫挥退两位殷勤上茶的参谋,靠在红木官帽椅上叹了口气:“对方态度如何?”

    唐子焕苦笑道:“傲得很,特别是那个何浩若,相貌堂堂,深不可测,言谈举止貌似文雅豁达,实则锦里藏针,颇为阴损,非常之狡诈……说实话,小弟从未遇到过这么难对付的人。”

    “是啊!”

    唐玉甫也非常头疼,摇头道:“我早就听说过这人的作派,有个留美博士的头衔也就罢了,偏偏还弄到个美国军校的文凭,这种人极为少有,也非常讨厌。”

    唐子焕深有同感,附和几句便转达对方开列出的条件,最后无可奈何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出渡口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黄埔军教导师确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匆匆设置的两道防御线因地制宜,非常巧妙,拥有大量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虽然他们的军官极为傲慢,甚至有点儿粗鄙,但他们的士兵精神饱满,走动中均是两人成排,三人成行,步调一致,整齐划一,非常的了不起,没有长期而严格的正规军事训练,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

    “由此看来,何浩若、高霁等人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并非是那种夸夸其谈的花架子。”

    唐玉甫心里很不是滋味:“兵练得再好,也要拉上战场打上几仗才知道是否徒有其表,唉!罢了罢了,还是想办法把这些瘟神送走,让他们尽快开到西面去和共产党武装拼命,否则就算师座率部赶回来也没辙。”

    唐子焕连连点头:“是啊,在渡口等待他们把三连弟兄送回来的时候,我特意和他们那位姓段的上尉连长略作交谈,他说,他们的军座方鼎英很快就会率领其余两个师开赴湘南郴州,然后北上武汉,所以他们也想尽快剿灭湘赣边境的共产党,然后赶去和主力会合。”

    “我略一琢磨,便知道张发奎的两个军已返回粤省老巢,恐怕不能继续容忍蒋总司令的嫡系部队留在卧榻之侧,所以下野的蒋总司令才会通过南京的总司令部,把方鼎英的这个教导师调到赣西来剿匪……”

    “当然,名为剿匪,其实不过是走个过场,或者是借机锻炼队伍,还能在各军中博得个好名声。”

    “你的推测有道理,其实我军上下素来与黄埔一系相处融洽,北伐初期一起携手共进打南昌,蒋总司令在军饷和武器装备方面,给予我军不少照顾,彼此之间经常是一张白条,就能换取急需的物资,事后再由军需部门相互计算,相互补充。”

    “直到上月中旬,蒋总司令被迫下野,益帅迫于形势采取观望态度,暗中扩军的同时,与黄埔一系也有所疏远,或许才导致出现目前的情况,唉!”

    唐玉甫提起旧事非常感慨:“现在看来,何浩若他们提出的要求不算出格,之前也有过先例,除了军饷和高达两百箱迫击炮弹这两项之外,其他条件勉强可以接受。”

    “用不用先请示一下师座?”唐子焕小心提醒。

    唐玉甫考虑片刻,断然摇头:“要是请示师座,哪怕派出快马连夜赶赴袁州,一来一回至少三天,要是让眼高于顶桀傲自大的何浩若等人错以为我们在拖延敷衍,不知道会弄出什么乱子来……”

    “算了!事急从权吧,回头我会向师座详细汇报,有机会再找黄埔军补回来。”

    唐子焕不再有何意见,重新把话题转到军饷和迫击炮弹上面。

    两人反复权衡,细细斟酌,最后决定:

    一次性给予教导师两万大洋开拔费,迫击炮弹由于库存较少,一时半会儿很难采购补充,只能给予教导师五十箱,明天一早交付,要求教导师打张收条盖上大印,立即离开吉安,开往西面剿匪战场。

    ***************

    ps:第二更到!小火求订阅和月票支持,谢谢!(。)

第一一七章 鸠占鹊巢(第三更,求订阅)() 
民国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一大早,唐子焕率领一个营的官兵,把粮食、弹药和两万现大洋送往张家渡口。

    没一会儿,本地十余名富商和数十乡绅手捧上百张盖上新编第十三军军需处大印的白条,汇聚于吉安大营营门口,告状伸冤,控诉驻扎东西渡口的国民政府军队纵兵劫掠。

    唐玉甫被缠得头大如斗,恼火之下,当即取消了为教导师举行的送行酒宴,不去和“何浩若”等人相见,吩咐手下参谋把群情激愤的富商士绅们领进大营,详细统计新编第十三军名为征用、实为抢劫的欠条,逐笔造册登记,连同唐玉甫亲笔书写的诉状一起,紧急送往省城南昌。

    两个小时后,满脸憔悴的唐子焕回到城中大营,茶都来不及喝上一口就向唐玉甫诉苦:

    “马戈壁的何浩若,这假洋鬼子实在太难伺候了,我好说歹说百般解释,他才不情不愿命令下面人打收条,最后又要我们提供十辆大马车才肯出发,而且并不是向北,而是向西开进。”

    “在我的质问下,他给出的理由是袁州和萍乡一线有我们师座亲率的两个主力团足够了,他们只需一路向西,到永新再掉头北上,与我军两个主力团实现南北夹击,定能让赣西一带的共产党武装无可遁形!”

    “我觉得有些道理,也就由他去了。”

    唐玉甫大吃一惊,瞪大眼睛说道:“这怎么行?他们分明是要去永新继续搜刮啊!”

    “不会吧?他们已经带走足够的物资了,何况夷斋前辈刚率领两个团返回永新休整,何浩若几个胆子再大,也不敢得罪我们滇军的老前辈吧?”

    “要知道夷斋将军不但是我们益帅敬重的同窗学友,还是中山先生极为重视的军中前辈,就连他们黄埔军的老大蒋总司令见了他老人家也要客客气气的,何浩若胆子再大也不敢得罪。”

    唐子焕所说的夷斋将军,就是在广昌以北被郑毅打得抱头鼠窜的杨如轩,乃是滇省宾川人,字夷斋,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毕业,先后参加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算得上是革命元勋。

    唐玉甫彻底没辙了,颓然坐下,耐心解释道:“何浩若或许不敢得罪夷斋前辈,可他完全可以避开县城劫掠乡镇啊!要是他们抢一把之后什么也不干,直接开赴湘东重镇茶陵,经攸县、醴陵然后北上长沙,谁能拿他怎么样?”

    唐子焕大骇:“不会这么卑鄙吧?怎么说他们也是蒋总司令最喜欢标榜的黄埔党军啊!难道连这张脸皮都不要了?”

    唐玉甫差点儿气结,用力敲敲桌面大声说道:“你醒醒吧!看看他们在吉安干的这些个破事,才半个白天一个晚上,就劫掠十八家店铺和五个乡镇,弄得整个吉安怨声载道,哪里还要什么狗屁面子?比我军当初开进江西时的所作所为还要过分啊!”

    “我看正是因为将总司令下野后,黄埔军失去了约束,他们才变得如此胆大妄为……不行不行,我得立刻派快马赶赴永新,通知夷斋前辈一声,请他早做准备,严加防范,否则要是发生点什么意外,你我长一百张嘴都说不清啊!”

    唐玉甫的反应不可谓不快,然而,派出去的三名传令兵策马跑到西面二十公里的必经之路永阳镇时,就被教导师的后卫警戒小队给拦了下来,很快被带到正在镇中小铺子品尝酸辣米粉的郑毅面前。

    在特务连一群老油条的盘问下,三名传令兵中的少尉排长不得不如实告知实情,但他就是不愿把藏在贴身口袋里的信件拿出来。

    郑毅也没为难他,询问几句就让特务连弟兄暂时看管,等到了永新再放人。

    三名传令兵刚被带下去,郑毅立即放下饭碗返回军中,召集众弟兄商议对策。

    众人得知杨如轩已率部返回永新驻扎,顿时面面相觑,感到难以置信。

    郑毅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冤家路窄啊!要不是刚才那三个传令兵对我说,没打下南昌之前,整个吉安地区就被划为杨如轩部的防区,我还真想不通杨如轩怎么会舍弃富裕的抚州,跑到偏僻贫穷的赣西边城过苦日子……”

    “由此看来,朱培德对待他这位同窗师弟很不够意思啊!”

    王虎臣问道:“会不会是因为南昌起义之后,杨如轩不愿得罪老同学朱玉阶将军,奉命赶到南昌之后却主动让开道路,所以得罪了另一个师兄朱培德?”

    “我看这事儿很有可能!我们教导师是最后撤出南昌的,到达抚州又因整编停留了几天,直到我们离开抚州两天后,杨如轩才率部进驻抚州,此后他一直尾随我们缓慢前进,要不是我们为了突围,忽然调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他仍然不会和我们有什么接触。”韩守仁说出自己的分析。

    弟兄们频频点头,纷纷同意韩守仁的分析,唯一搞不清楚状况的是,杨如轩如今到底有多少人马,是否得到了补充?

    郑毅沉思了好一会儿,反复在心中计算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杨如轩部尾随我们到南丰的时候,手下有三个步兵团,根据我们向他发起突袭之后的缴获物资分析,他没有火炮和迫击炮,在那一战中,他至少损失了两个营,算起来他带回永新的部队最多也就两个团。”

    “再一个,原本属于他镇守的吉安城,如今已被朱培德的新编守备师占据,由此可见他如今的境况不是太好,就算他在永新留有看家人马,也绝对不会超过一个团……这么一算,如今他手底下最多有三个团的兵力。”

    众弟兄听了精神大振,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此时郑毅却有自己的想法。

    为了尽快与秋收起义失败后的起义部队汇合,获得尽可能多的整编和发展时间,郑毅并不愿意用强攻的方式打下永新,而是想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兵不血刃地拿下永新,对杨如轩部实施缴械之后尽数遣散,如此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才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物资补充。

    *************

    ps:第三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