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86章

红色脊梁-第86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覃树明顿时热泪盈眶,紧紧地抓住郑毅的手臂,想说句感谢的话,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止不住的热泪滚滚流淌。

    郑毅见状一阵心酸,用力地拍了拍覃树明的肩膀,安慰道:“别这样,老覃,你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困难能压倒你?振作起来,和我好好面对这座村子,好好议一议,看看把几十户人家建在哪个地方合适?需要在哪个山头建起军营和坚固的关卡?”

    “然后咱们再好好地估算一下,这个冬天我们能开垦出多少水田和山地?需要修整哪段小河、哪段溪流,以便开春之后能够用于灌溉!”

    “这么多的麻烦事,恐怕都要你和老韩带领留守官兵、师属各部和即将重建的教导团一起干,哪怕花上两三万大洋我们也出得起!”

    “至于我呢,随时可能带领两个主力团出去打仗,所以这些事我顾不上了。”

    覃树明用袖子擦去脸上的泪水,重重点头接过重担:“放心吧,我会拼老命去做的,另外,你看要不要我跑一趟茨坪?王佐和袁文才和我一样都是客家人,之前也一起并肩战斗过,同志和兄弟情谊兼而有之,应该能够说服他们。”

    “不!不用!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不能去,否则只会使矛盾激化。明天早上你就离开这里,到山下接新兵、接家眷,千万别掺合进这事来,否则今后你不好和袁文才、王佐几个见面。”

    郑毅想得很细,也很长远。

    覃树明听了非常感动:“好吧,明早天一亮我就带人下山,争取十天之内处理完所有手尾,把征召的新兵数量增加到五百人。”

    “行啊,我可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记住走之前多带几百大洋,贫苦人家养大个孩子不容易,而且都是家中的壮劳力,我们不能凭着几句口号就办事,该补偿的还是要补偿,尽量解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也能让新兵安心留在部队。”郑毅细心叮嘱道。

    覃树明又是一叹:“恐怕我们所有队伍里,只有你领导的这支部队才这么有人情味……唉!打死我也不会再离开教导师了。”

    郑毅哈哈一笑,不轻不重地给了覃树明一拳:“这话放在肚子里就行,绝对不能说出去,否则连我恐怕都要犯错误,记住了吗?”

    “记住了,绝不会说出去的,只会去做。”

    覃树明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

第一三九章 千钧一发(第二更,求订阅)() 
这天晚饭的时候,教导师二团几个政治教导员高高兴兴地前来告诉郑毅,村里的乡亲们看到官兵们买卖公平,不欺负老百姓还帮忙修好了村子北面垮塌的木桥,纷纷转变态度,陆续开口和官兵们交谈,也愿意把家里的山货、豆子和姜葱等物拿出来卖了。

    郑毅当即表扬了政治干部们的做法,吩咐师部参谋把政治干部们的工作成绩一一记录下来。

    此举大大提高了政治干部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一个个满怀感激,因为这样的成绩记录,在教导师就是重要的晋升依据。

    次日清晨,旭日尚未升上东面的山巅,特务连副连长徐茂富率领的三个分队已踏着白霜,悄然南去。

    二团机炮营两个机枪连整齐列队于小庙前方的高台下,默默等候出发命令,三百余官兵前方整齐摆放着一排排轻重机枪和弹药箱,加起来不下八十挺。

    其他各营、连将士,继续拿起钢铲和砍刀,砍伐竹木,修建营房,村子里的数百乡亲也被发动起来,为教导师搭建营房割茅草,锯木头,剥下一张张宽大的松柏树皮。

    高台上面,师长郑毅、二团长赵景庭、刚刚赶回来的政委李昭和副师长韩守仁围坐在一起,反复商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行动步骤,最后全部同意郑毅的分析,一致决定不再带上迫击炮连和二团二营三个步兵连。

    与此同时,距离夏坪只有十九公里路程的茨坪热闹非凡。

    两百余名头缠青巾、腰扎皮带的彪悍汉子排成了十排,他们背着步枪、猎枪和大砍刀,身边插着绑上红缨的梭标,在上千名父老乡亲和孩子们担忧的注视下,无比豪迈地端起一碗碗烧酒,面向高坎上慷慨陈词的王佐仰头就喝,完了随手一甩,在“噼里啪啦”的陶瓷破碎声中齐声怒吼。

    意气风发的王佐虎目炯炯,精神焕发,猛然擦去胡子上散落的酒渍,飞身一跃稳稳地落到马背上,大手一挥高喊出发,整个队伍立刻举起刀枪跟随而上,朝着村子北面的山口迅速前进。

    半个小时不到,五匹快马在滚滚烟尘中冲到村口,一马当先的袁文才高喊“停下”,调转马头跑向大树底下频频擦泪的一群婆娘,大声问道:“四姐,二弟他们走了?”

    站在前方的中年婆娘当即坐到地上,一面拍大腿一面哭嚎起来:“他大哥,你怎么才来啊?那些急着投胎的背时鬼都走了几炷香了!”

    “我的天王老爷啊。。。。。。也不好好想想,就他们那两百号人,五十多条火枪,怎么打得过上千人的大军?是不是想让全村老老少少去给他们收尸啊!我的天老爷啊,接下去这日子怎么过啊。。。。。。”

    袁文才急得哇哇大叫,勒转马头猛甩一鞭,一下子冲上北面的斜坡,三名随从立刻打马追了上去,落在最后那位英姿飒爽的姑娘来不及下马,对大树下的一群婆娘高声喊道:

    “四姐,各位姐妹,你们放心,毛委员昨天已经派人去夏坪下命令了,夏坪的大军绝对不会和我二哥他们开战的,我要去追二哥他们了。你们别哭了,快回家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驾——”

    四姐连忙爬起来跑出几步,对着策马越过坡顶的矫健姑娘大声喊道:“子珍,你慢点儿啊,千万别伤着了。。。。。。”

    ……

    ……

    茨坪至夏坪只有二十公里路程,看似不远,可大多是上上下下起伏不断的盘山道,本地人按正常速度行走,需要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才能走完。

    若是骑马,时间能节省一半,原因是哪怕骑马也只能小跑而不能快跑,否则就会人马失控翻落山下。

    王佐的两百人马不知道是训练有素,还是人多势众胆气壮,在山道上的行进速度非常之快,落后半小时的袁文才等五人骑马追赶一个小时,跑了将近十公里路程,仍未见到前方队伍的人影,急得袁文才满头是汗,心焦如焚。

    来到最为险要的桐木岭时,有段坡度很大曲折盘旋的山道不能骑马,心急如焚的袁文才抬腿下马,顾不上喝口水就牵着浑身是汗的战马往前走,其他人也急忙牵马跟了上去,落在最后的贺子珍娇喘吁吁地大声提醒:

    “袁大哥,我们人不歇息没关系,得让马歇口气啊,否则马儿就要跑废了!”

    “是啊,大哥,从茅坪一直跑到现在没歇口气,我的马快要吐白沫了!”袁文才的得力干将朱友庭也大叫起来。

    袁文才回头瞥了一眼,然后回过头继续一言不发地向前走,走完曲折倾斜的一里长山道到达山下,他才停下脚步,频频擦汗:

    “南斗(王佐的字号)那个暴烈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哪怕郑师长那边能够克制,我也不敢担保南斗能沉得住气,万一有个擦枪走火什么的,说不定真要血流成河啊!”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停下来休息,就是把腿跑断也要继续追!上马吧,我估计离他们已经很近了,或许翻过前面的山坳,就能追上他们。”

    贺子珍大声问道:“大哥,昨天下午你不是在大仓和毛委员见过面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正要上马的袁文才叹了口气:“妹子啊,我现在才知道,毛委员和郑师长不是一个婆婆管的,虽然都是共产党的队伍,可毛委员要听湘省省委的,而郑师长是南昌起义部队的直属教导师,由那个不知在哪儿的党中央直接管辖,湘省省委可管不了他。”

    “要不是毛委员和郑师长是多年的老交情,还有个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镇着,说不定郑师长早就拍拍屁股单干了……”

    “远的不说,你看那姓郑的连招呼都不打一个、直接率领部队霸占夏坪的跋扈举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贺子珍听完不由急了:“等会儿见到那个郑师长我要好好问问他,凭什么不和我们当地党委打招呼?凭什么欺负自己同志?他还是不是共产党员?”

    袁文才连连摇头,翻上马背大声说道:“那就快走吧,我也想见见这个名声鹊起威震四方的郑毅,看看到底长成什么模样,驾。。。。。。”(。)

第一四〇章 先声夺人(第三更,求订阅)() 
五人五马再次跑起来,翻过罗家坳,越过坡下的木桥,终于看到前方两里之外停下歇息的大队人马。

    王佐正蹲在最前方的山包上遥望北面的旗罗垇,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接到喽啰的急报连忙跑下山包,看了看来到大樟树下歇气的大哥袁文才,连忙一阵小跑过去。

    袁文才大步迎了上来:“听说郑师长的队伍堵在前面的旗罗垇上了,情况怎么样?”

    王佐气馁地摇摇头:“别说了,我带你去看看吧,我估计再来一千弟兄也打不过他,唉!”

    袁文才一阵愕然,连忙跟随王佐登上前方的山包,停下一看,顿时全身僵硬,如坠冰窟:“我的天哪。。。。。。上上下下全是机枪,数量恐怕比我们的人还多。。。。。。太过分了!真要打起来别说上千人,就是五千人也只能去送死啊。。。。。。”

    “大哥快看!他们有两个人打着旗子过来了!”

    眼神犀利的老三谢贵彪大声通报。

    众人连忙凝神望去,前方两里半的旗罗垇下出现了一杆鲜艳的红旗,两名身穿灰军装的大汉举着旗帜快步而来,红旗上的黄色五角星在阳光照射下,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醒目,很快看到黄色五角星中间的黄色锤子和镰刀。

    王佐与袁文才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王佐咽了咽干涸的喉咙,喃喃说道:“不会是来下战书吧?”

    “不会,郑师长和我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听说他还做过黄埔军校的教官,北伐之前就已经晋升少将,还是个共产党员,这样的人不可能不讲礼数,加上毛委员昨天就派人给他传话了,所以我估计是前来化敌为友的。”

    袁文才冷静地分析起来。

    王佐暗暗舒了口气,边上的谢贵彪再次惊呼起来:“马戈壁的,举旗的那个大汉我认识,老子的枪就是他搜走的!”

    王佐和袁文才连忙转身,凝望片刻,默契地相互点点头,刚爬上来的贺子珍想要说话,就被袁文才抓住胳膊带着往下走。

    “大哥,你这是干嘛呢?”贺子珍不满地埋怨。

    袁文才低声解释:“郑师长派人过来了,准备一下,把你脸上的尘土擦一擦,头发也梳一下,也不怕让人笑话。”

    “我怕什么?哼!”

    贺子珍嘴上说不怕,可没到坡底,她已经悄悄掏出手绢擦脸了。

    袁文才整理好身上的文人长衫,紧了紧腰间穿着皮套的驳壳枪,王佐的两百弟兄也打起了精神,手忙脚乱地排好队,一个个刀枪紧握,挺胸凸肚,消失不久的气势慢慢又回来了。

    举着红色战旗的两位高大军人来到北面五十步外,仍然保持原来的行走速度迎面而来,在距离两百余人排列的队伍前方十步左右停下脚步。

    左边那位军容整洁、高挑英俊的军官上前一步,在两百余双眼睛的紧张注视下,面向站在队伍前方手按枪柄的袁文才和王佐端正敬礼:

    “诸位好!本人郑毅,现任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部队教导师师长,特来拜见自卫军副总指挥袁文才同志和茨坪自卫队队长王佐同志!”

    王佐的弟兄们瞬间惊呼一片,好不容易摆好架势的队伍转眼就乱套了。

    王佐、袁文才和几个头目被震得目瞪口呆,贺子珍手里来不及收起来的小梳子“啪嗒”一声掉到地上,呆呆望着火红战旗下脸带微笑的郑毅。

    郑毅见状,上前几步来到袁文才和王佐面前,非常客气地笑道:“二位兄长估计就是袁文才同志和王佐同志吧?”

    袁文才连忙抬手抱拳,行了个文人的见礼:“在下就是袁文才,您。。。。。。真是郑毅将军?”

    郑毅抱拳回礼:“久仰袁、王两位老哥大名,由于军务繁忙,加上无人引荐,郑毅一直无缘拜见,昨日因军事调动,没有征得二位同意便率先开进夏坪,如今仍是忐忑不安!失礼之处,还请多多包涵,郑毅这就向二位和井冈山的弟兄们陪个不是!”

    “哪来、哪里!郑将军客气了,将军的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啊!兄弟我没尽到地主之谊,还请多多见谅!”

    袁文才被郑毅的胆识和气概折服了,加上郑毅脸带笑容,说话和气,袁文才对他大有好感。

    王佐同样钦佩郑毅的胆量,但这个时候哪里愿意示弱:“请问郑将军,你打算如何赔不是啊?”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连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袁文才也不由暗暗捏了把冷汗。

    郑毅却笑容依旧,似乎对王佐的质问毫不在意,但他并没有和王佐说话,目光转向了忐忑不安的袁文才:

    “袁同志,昨日下午见过毛委员了吗?”

    袁文才松了口气,哈哈一笑大声通报:“见到了,在下和毛委员从傍晚一直谈到天黑,非常投机!”

    “说来惭愧,毛委员临走前,给我留下了一百支长短枪,还开玩笑说,想要更多的,只需要找郑师长要就行了。”

    郑毅忍不住咧嘴一笑:“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气了,称呼你为袁大哥吧!既然见了面,我这位不请自来的弟兄,自然要送上份见面礼的……”

    “这样吧,等会儿就送给袁大哥五挺勃朗宁轻机枪和五箱子弹,恳请袁大哥不要推辞!”

    “什么?你真送五挺轻机枪?”激动的袁文才还没来得及道谢,边上的王佐已经不敢置信地叫起来。

    郑毅严肃地点点头:“没错!等袁大哥的队伍完成整编,我还要送给袁大哥一批军用物资,以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