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全战军阀 >

第20章

全战军阀-第20章

小说: 全战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那位胡管带的建议,找个姑娘。

    “都督,恕我直言,我军兵力并不充足,占领了山东,南北距离太大,战线太长,以都督目前的兵力想要控制住这狭长的地段,有难度啊,况且我们和同盟会的关系并不融洽,除了北洋,周围几省可都有数万军队。”徐应山担心的说道。

    “这个倒是,可一省的地盘终将有限,皖地能养得起多少军队?”地盘多少是和胡志的生命安全紧紧相扣的,清廷距倒台不远,肯定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但对于生命攸关的胡志来说到是希望满清能在多撑一段时间,这样也就有理由在扩大军力后往北边打了。

    “都督,我省税收养个几万军队还是可以的,为何不等上一年半载,增强实力,再作打算,不急于这一时啊。”徐应山装着胆子说道,他现在的言语可是近乎在反对胡志了,和胡志在一块的时间逐渐增加,对胡的性格的认知也越来越多,作为下官怎么不能去琢磨上官的心思呢。徐应山原本就一哨官连长,现在因为各种运气而能有被胡都督重用的机会,他可不希望年轻的都督莽撞突进,葬送了军队和他徐应山的前程。

    “我主要是担心这时间啊,这清廷撑不了几天了,怕兵还没练出来,那边就完蛋了,到时候还拿什么理由打。”胡志这是第一次对着一个这时代的人吐露心声。

    “应该不会吧,清廷的北洋加上其他地方军队,有将近二十万人,撑个一年应该能吧。”徐应山对时事的了解肯定不如胡志的,虽说比胡志年长几岁,但所接触的知识是不能和胡志相比的。在他的印象中,从古到今的起义哪个不是攻陷了旧朝的都城或全部消灭才算结束的。

    “他们连两个月都撑不到喽,还有北洋的那位袁大人,到时候就得称呼他为袁大总统喽。”胡志晃着脑袋说道,说的跟真的似的,其他两位军官也专注的听着,多跟都督学习。这都督虽说年轻,但理论上肯定是比他们懂得要多的,要不怎么能当一省长官,能有此机会怎不好好把握。

    “您是说袁世凯?可这大总统不是孙先生么,又怎么会让给他?就算袁世凯逼宫,迫使清廷退位,这两边不会接着打么?”徐应山是个心向革命者,只是感兴趣。在他的理解中,清廷一旦倒台,有实力的两方不得来个“楚汉之争”么?

    “你想的确实对,但是不合理,你不想想孙大总统能算是有兵么?南方督抚,算上我,有几个会甘心听他调度的?就算有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虚心假意,借用他孙某人的名号,给自己某身家。我胡某人就这么坦诚,我才不会跟他们那样虚伪,这国家乱的很呐……”胡志撇着嘴说道。几人都听着胡志说的纳闷,真不知道这是自夸还是自嘲。

    “都督心胸坦荡乃君子也,我看只有似都督这般人物领导国家,才能使之强盛啊。”徐应山借机拍了下胡志的马屁,也是在祝福自己,胡都督大了他徐应山还能小的了吗?

    “可别乱说,我可没那种才干,我就图过个安稳日子,可你看这如今世道能安稳的了吗?”胡志摇头叹气的说道。徐应山听胡志如此言语就不信了,你有那钱搞军队,怎么就不能过安慰日子了?谁信呢,还不是为了那个最高的位置。不过胡志能有这样的上进心徐应山是非常欢迎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

    “那依都督言,这南方各省不听南京调度,那也没理由听袁世凯的,这袁世凯得到大总统之位后会不会对南方督抚动武,武力平定呢?”徐应山继续主话题,他对胡志谈论天下局势兴趣更大。

    “动武这是肯定的,不过暂时不会,而且也没那么简单。他袁某人的实力倒是称得上雄厚,可这洋人会旁观他把华夏给整合到一块?在他们眼中一个分裂的华夏可比统一的华夏要好的多,他们一定会想办法阻挠,比如资助其他势力,甚至是我方,与袁分庭抗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华夏继续捞取利益,要是坐等华夏强大,他们那不是找打么?”胡志一摊双手,说的颇是那么回事,让几人听着连连点头,除了程崇。

    “我等跟都督学习了。”徐应山带头恭维到。通过胡志的话说明,他们暂时是安全的,徐应山一直担心北洋主力南下进攻他们,毕竟从开始到现在,胡志虽说战绩辉煌,但主要的对手都是巡防营,而不是训练装备双精的北洋。

    “不不不,我就是随便一说,你们可别当真,这乱局谁能理的清楚,我虽说读了很多书,咳,但也就是妄言,妄言。”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胡志确实算是读了确切的说是看了很多书,比如漫画啊,图册啊,难免有点心虚,绝不是这个时候所谓读书人的“读书”。

    “呵呵都督过谦了……那如此说来,等到袁世凯准备对南边动武,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那都督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徐应山不理解胡志为什么要急着扩展自己的地盘,有一省地方不也不错么?

    “额,这个,但愿吧……光说了,都赶紧吃,快煮烂了都……”涉及到胡志最大的秘密,那就不能说了,虽然说胡志在心中憋着难受,几次想对杨翠说来着,不过想想这个时代人对超科技的理解接受能力,还是算了把,那系统之类的就算是现代人也够呛能够接受吧。

第30章 意外收获() 
在徐州滞留了没几天,胡志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是放弃了北进的打算,无他,兵力太少亦或太多。作战的规模越来越大,胡志已经不大可能指挥到具体哪队哪营的作战动向,这对与指挥新手的胡来说心中有些没底,最终理性战胜了开拓地盘的冲动。于是开始带着三千工程兵返回,其他三千兵力被留在了徐州驻守,加上峄县的齐川部有了八千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真是瞎折腾,大老远一路跑来,啥都没干就接着往回走,大股部队行军的消耗可不少。

    随着安徽军政府的渐渐发展,位于皖南的安庆在地理位置上有些不太合适当做省会,相距齐川部距离太远,一旦发生战事,胡志在从安庆过去那黄花菜都凉了,虽说可以把大量兵力驻在泸州随时支援其他方向,但显然胡志对自己的安全更为看重,身边没个几千人那心里是不踏实的,能过万是再好不过的了。泸州在地理位置上作为省城挺合适的,但目前铁路还未建成,还是临江的安庆交通更加便利些,而且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胡志也可随时转移到自己的炮舰上。

    胡志一月底才回到安庆,近一个月从系统兵营中新募的五千六百名士兵,被编为了步兵第三协,其实叫混成协也差不多,其中步兵四千二百人,当做侦察营的骑兵二百,工程兵二百,没有马的骑兵六百和四百正儿八经的炮兵组成了炮营,刚买不久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炮被全派给了第三协,另备三十六挺马克沁水冷式机枪。巡警督练工作即将完成的,担督练的也是历练学习最多的系统克隆人何生调任第三协协统。辎重部队目前还未设立,胡志感觉系统士兵去搬运物资有些浪费,正在考虑大规模的扩招普通人军队。

    徐应山虽学历不高,但在军队的特别是胡志身边的工作中,虽算不上多么出色,但展现出了克隆人很难达到的灵活性,招募大批的普通人官兵有利于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目前,克隆人士兵的思维毕竟有限,战术方面可能比一般人优秀,可到了战略层面就有些不够用。比如所这次单独帅五千士兵深入的齐川,不耗光物资都不会停下,实在是危险的很。其实招普通人没啥考虑头,只不过钱紧。

    克隆人第三协从招兵到买衣服鞋袜、建住的营房,最后全副武装,大量储备弹药,共用去二百万大洋(主要是步枪用银五十六万、大炮七十二万、机枪近十一万、弹药五十万),让军政府第一次一个季度的税收瞬间用去三分之二,剩下的不到一百万要维持政府运作和巡警的编练工作,而原有囤积的几百万要用来支持铁路建设和采矿设备的采买。胡志是打算把系统钢铁厂给弄出来的,那玩意能降低系统军械品的价格。虽说向洋人采购武器更便宜,质量上也不会差多少,但考虑到运输所需的时间,和对军队的迫切需要,还是以购买昂贵系统成品优先。毕竟胡志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对历史走向的影响有多大,以后的变的不可预知,为了避免突发事件以安全为重,系统士兵一出生便马上具备战斗力,成了最优先事务,成本自然很高。

    而且还不仅如此,对于各种工程设施的消耗所预留的几百资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突然少了一百万,是被胡志给挪用可,也不知道干啥用了,也没人会不知趣的去问胡志本人。这一百万全部花到了五级兵营和军械库的升级上。

    不可预知的事件已经在发生了,比如说没有死成的吴谷,现在正在南京散播着胡志的负能量;安徽与浙江的摩擦让受委屈的浙军司令朱瑞心存芥蒂,那个所谓的调查小组成倒是成立了,之后就没之后了,再加上军饷之类的乱七八糟的问题,从而对整个临时政府都颇有成见,让本来就不是很团结矛盾重重的南京临时政府更加不堪。没有被革命党处死的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余大鸿去投靠了北洋,刘启珍、徐应山这样默默无闻的人被胡志硬拽出来并身居高位,没有来安庆抢夺都督宝座的九江黄焕章又参与到了江西的都督争夺中,三四个领兵大将来回斗法,让江西是一团混乱,原本应该执掌一省的李烈钧到现在还没当上都督。然后又出现了一个胡没预料到的事,北边来人了,还是两拨人。

    其中还有个名人,叫章宗祥,虽说是反面名人,但那也是名人,好像是签了什么卖国条约。国家不强大和外国签的条约能挑出几个不卖国的来,签与不签没有北洋一群大佬的首可他章某人敢签吗,或者让他签他敢不签吗?这还得牵扯到北洋内部的权利斗争。可话又不能这么说,此人可以干脆辞职不签嘛!但人都是自私的,在胡志理解就是有专门干脏活的,不怕臭。

    不过见到这么个朗朗上口的人物,胡可是打算好好的观赏一番,颇为激动专门设宴招待,这可是穿越以来见到的第一个在课本上提到过的人物,能不激动么。在安庆一所名叫望江苑的酒楼中,胡志接见了章宗祥,这是个风月餐饮一体的高级娱乐场所,这个是李贤卿给胡志建议的地方。

    “呵呵,章先生,你好你好,敝人胡志……”一进满是脂粉香气的包间,胡志就看到了已经在等待的一身黑洋装的章宗祥,上前与其热情握手,脸上杨怡着灿烂的微笑。胡观此人下巴宽大,鼻梁高挺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一身洋装显得身子笔挺,精神焕发,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啊。两名充当侍从兼保镖的士兵随胡志一同进入,安全为上。

    “章宗祥见过胡都督。”章对于胡志这种如老朋友见面般的热情有些诧异,自己虽说是袁大人派来的特使,可也用不着这样吧,还是说这个年轻的都督有意要讨好袁大人?

    “呵呵,不用客气,来请坐,坐。”胡志热情的把章引入座位,房间宽大而华丽,桌椅梁木上尽是雕刻的花纹,地上是绣着祥云的地毯,屋顶吊着西式的水晶吊灯,一面墙上开一扇大窗,可以看到宽阔的江面,不过现在是冬天比较冷,没有人会闲的蛋疼把它打开。旁边还有一隔间,落着半透明的纱帘,里面两个曼妙的身影正在抚弄琴弦,清吟旋律,格调高雅,消费不低啊。

    “章先生几何动身,一路安好?”胡志热情笑呵呵的问道,二十多岁的脸上还略有青涩,除了身上带着金制肩章的灰色将官军装能显示出胡不同常人的身份外,完全是一副懵懂青年的形象。毕竟不同于其他正常军官的出身,不同于什么速成系、陆士系、保定系,胡志是宅穿系出身,以修身养性居多,经常外出活动那是“野蛮人”干的事情。

    “有劳都督挂念,章某一路安好。”章宗祥也带着笑意答道。虽说来见胡志危险系数不大,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各省群雄门还是挺讲文明的,就是在以后的干架,也都得先通电说一下“喂,那个谁,我要来打你了”,很少干偷袭的勾当。但胡志这种异常的热情让章感觉怪异,反常必为妖,这胡志到底是想做什么?

    “好就好,呵呵,这大冷天章先生大老远的跑来实在不易啊,我先敬章先生一杯。”胡志端起小酒杯一饮而尽。胡志对章的热情出了对名人的好奇外,还有就是身为穿越者的寂寞,根本无交心之人,让他本能的去寻找一些趣事,淡化心中的寂寥。所谓高处不胜寒的意境,胡志是有所体会,就大概这么个意思。章宗祥是读书人对胡志这种大大咧咧的做派并不欢喜,但身为使者,身在官衙,他的意识形态是不能根据他自身而随意转移的,胡志则是比较自由、顾虑很少。

    胡志与章就这么闲聊着,主要是胡志在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问及章的私生活,比如问他有几房妻妾,漂不漂亮,妻妾之间关系可融洽,喜欢吃什么之类的,让章感觉有些难堪。表面上虽一直谈笑风生,但心中对胡志多有鄙夷,默默的评价着胡志的一言一行,总之就是胸无城府、不稳重、心术不正、私德有愧等等,胡志话语中所表现出的直爽在他这个读书人的眼中不是优点。可能是胡志意识到了章的不喜还是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开始询问章此行的目的。

    “袁大人希望胡都督的军队退出山东,这个是作为此次都督军费,望胡都督笑纳。”章一边说着一边充怀里掏出一张票子,让两名卫兵瞬间戒备手都摸到了枪套上,随时准备拔枪。

    “退出山东,呵呵,袁大人好大……方啊!”胡志刚刚想说好大的口气来着,袁世凯你在怎么有名,你让我退我就退么?还军费?不过看到票子上的数字后胡志马上改了口,上面可是写了一百万。

    “呵呵,胡都督,袁大人其实也是心向共和的,只不过满清那群老人、顽固不化、不识大势、败坏国家,袁大人其实和您是顺路的。不过现在形势混乱,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