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国王侯 >

第255章

医国王侯-第255章

小说: 医国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他和刘彻联名报告皇帝说事情已经办妥当了,但是这个家伙现在站在大殿之上信口开河漫天要价,这不就等于他们兄弟两个欺君了嘛。

    “混账,你想谈,那便谈,不过我要求大汉全部大臣都要在场,我们要有很多双眼睛,有很多双耳朵来观察这些条约的内容,并且见证最终条约的诞生!”

    最后侍卫们很快就搬出了一张长桌,刘启挪开步子从殿上走了下来坐在长桌的一头,然后就是大汉的刘岳刘彻坐一边,于阆王和他的助手坐一边。

    接过他的国书,刘岳看也不看,就在上面开始写画,不一会儿一张面目全非的国书就飞回了于阆王的手中,他定睛一看,好家伙,这里面自己提出的那么多要求最后就只剩下一条可以安抚百姓,同时要让全西域都知道于阆国是受大汉保护的。

    刘岳在下面很是清楚的注明,这是大汉的最后底线,不容商议,否则后面点上了一些问号。

    这样的文书让谁看了都会觉得一阵心惊,因为这明显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可是现在是见到了大汉皇帝陛下,所以,于阆王反而不紧张了,而是转而看向了刘启。

    “大汉皇帝陛下,若我余阆归顺,是不是应该保留最基本的军事管理权,毕竟我无权调动大汉的驻军,若国内突发事件,我该如何处理呢?”

    刘岳和刘彻相视一眼,暗道这个家伙果然是十分的油滑,见自己这边打不开出路,就开始打皇帝那边的主意,老皇帝从来都是很心善的,被他这样一说或许又要修改条约稿了。

    “这个恐怕不行,我大汉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看,你和我的两个小辈先前谈的好好的,我只是一个见证人,但是现在,你却当着他们的面越级,恐怕他们已经不信任你了!”

    刘启喝了一口茶,似乎并不决定加入进来,他最近一段时间已经爱上了这种涩中有甜的饮料,每日茶杯都不离手了。

    这一下,于阆王总算是知道了皇帝只是一个见证者,而他真正要对付的还是两个年轻人,忍着心中想要骂人的冲动,他硬着头皮像是菜市场买菜大妈一样开始跟两人讨价还价。

    但是到了最后也没能成功保留下于阆国的军队,就连维持治安的军力也没有超过两万,而且还要分布到全国的各个聚居点。

    由于这个人很是奸猾,刘岳在原来驻守的军队数量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支游骑部队,名义是保护本土治安军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增加兵力,这样一来,在于阆国的驻军达到了八千之数,这也是刘岳最初预选的全部兵力了。

    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于阆王现在苦兮兮的,他已经可以预测到自己以后的傀儡生活了,但是刘岳为了不让他那么紧张,特地给了他一些说明。

    首先即使驻军不入王城,只在城中设立兵备处,常住人数不超过三百,用来沟通城内外的关系。

    其次就是驻军不会经常出动,实际上就跟他们不存在一样,只有大汉商路被阻,或者于阆国发生重大入侵或者暴乱事件之时,守军才会出动。

    这已经是限制了很多的驻军自由,但是刘岳还告诉于阆王,说会邀请他参与驻军纪律的修订工作。

    听到这些之后,于阆王那凉凉的心里总算升起了一丝温暖,这是一个生在大汉保护之下的国度,看起来自己也要当上几日逍遥国王了。

    接下来的谈判就是一些对于于阆国的福利了,首先就是教育上。,每年大汉向于阆国开通十岁以下的幼儿教育通道,招收名额在两百之数,而且还负责培训一些于阆的成熟工匠。

    刘岳猜想,这个条件放出来之后,于阆国王的希望恐怕又要升起来了,同时这个吃货应该会在第一时间派出厨师来大汉学习厨艺。

    不过很出乎刘岳的预料的是,这个家伙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向刘岳寻问可以开放那些技能学习,他回去之后就会安排相应的工匠。

    这样的一个国王若是生而逢时,那必定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但是很不幸,他碰上了刘岳,这就是他的一个克星,让他的百年霸业功亏一篑,可是他还没有办法做出任何的反击。

    这就是刘岳要的效果,这种人原本觉得恐吓一番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人是顽性不改,恐怕没有那容易就能拿下,所以还是要好好的限制一番,免得到时候阴沟里翻了船,可是要让这些见证条约的满朝文武笑话了。

    实际上也就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敢笑话刘岳,现在这朝堂上的武官,除了那些元老级别的老臣,剩下的那些年轻俊才说起来可都是刘岳的门生,他们才不会嘲笑刘岳呢。

    经过了一上午的讨论争夺,最终在过了午饭之后,这个于阆和大汉之间的盟约算是定了下来,由大汉出兵保证商路以及于阆国的安全,然后于阆国向大汉称附庸国,并且由大汉提供一切所需的教育和培训,反正条约很长,看着两方的笑脸,都知道他们各自的心中所想都在这个条约当中了,只是于阆王笑得不是那么开心。

    末了,这家伙还在询问能不能让他的治安军也装备那种火器,这个要求被刘岳一口否决了,并且直接拿起笔在条约中加了那么一条:严禁治安军装备冷兵器之上的武器。

    对此,于阆王是目瞪口呆,就连刘彻和刘启都是有点不解,不知道这货抽什么疯。

    “你们国家的治安军主要是对内维护稳定,所要面临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他们手中最有利的武器也就是锄头镰刀了,你们拿火器干什么,到底是想对付你的人民还是想对付我的驻军呢?”

    刘岳此话引得场上百官纷纷怒目而视,这个于阆王额头上的冷汗唰的一下就飙出了老多,再也不敢提火器这件事情。

    最后,刘岳还告诉于阆王,除了于阆王室,民间禁止私自拥有火器,一经发现与杀人罪同论,这一点的清查工作要求治安军务必全部清查。

    实际上这个时候刘岳作为最大的火器供应者,只要他这里不出问题,哪里还会出问题呢,当然要将那个北方的家伙排出在外,这货后来很好学,在张骞出使的这段时间里,他竟然搭乘货运飞艇来咸阳三次了,每次都是去图书馆,甚至有一次连和刘岳的招呼都没打,等他走了半天了刘岳才知道他来过。

    这个情况让刘岳十分的恼怒,他觉得自己的情报机构不够完善,于是责令幽灵卫牵头开始清查情报机构,事实上是情报机构在苏合坐上飞艇之后就将事情报了上来,并且飞鸽传书送到了这边,随后就被列为急件送到了刘岳的案头,但是他没有看见罢了。

第405章 逢变() 
当然事情办了归事情办了,刘岳不知道这是事实,所以,刘岳准备动手整顿自己的情报机构了。

    在刘岳开始动手整顿自己的情报网络的时候,于阆王也带着自己丰硕的收获准备返程了,看着那一队队装备精良的士兵,于阆王又是喜欢又是惊惧,又是羡慕又是憎恶,这些士兵一旦离开大汉,到了西域,就是无人能敌的铁血战将,但是他们却不属于自己。

    他们装备的火器比自己参观的那些更加的先进,他们身上的铠甲,既轻便又坚固,就连那脸上的蒙罩也是十分的神秘,甚至有点诡异,这让看到他们的人都会觉得非常的忌惮,更不用说是与之战斗了。

    这些士兵会先于于阆王到达于阆国,并且最先到达的一批会携带于阆王的亲笔文书,是解散于阆国军队的文书。

    这样的安排也是刘岳的主意,不过这个安排却是充满恶意的,因为这纸文书到底会不会引得那些士兵们反抗,若是会,这批携带利器的杀才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于阆王的一根心头刺,所以他在文书上再三叮嘱一定不要反抗,还附了一封书信专门给自己的那个智囊严尼罗也就是张骞最憎恨的那个国师。

    一字一句都十分的诚恳,完全就是老友的请求,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在听到刘岳的计划之时他就知道刘岳的想法,这个大汉睿王是想杀鸡儆猴,是想逼出自己国家的那些反抗者。

    这样以来,在最开始的时候杀了,那以后的统治就会更加的方便,但是,这个于阆王却是舍不得那些忠义之士,他想的是要尽可能的完成和平转变,到时候那些战力不俗的士兵转型成为治安军,只要自己一声号令,立刻就会聚集起来,那仍是于阆国的强大力量。

    “于阆王似乎思乡心切,不过这大汉美景颇多,您不会对留您在此小住有什么想法吧?”

    刘岳出现在于阆王的身边,看着第一批总共二十艘飞艇乘风远去,心中很是惬意,因为这一项任务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尾了,到时候大汉在那边就有了长臂,控制起周边自然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至于于阆王的担心,那他自然是不去考虑的,反正二十艘飞艇,四千名士兵,于阆小国,足以用它们完成一次镇压。

    这一次出行分为三批,第一批是运送四千名士兵,第二批是运送士兵给养还有重型装备,第三批是后面的四千名士兵还有于阆王的使团。

    总共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过刘岳是不着急的,只是苦了于阆王这一个月的时间面对美食却食不甘味,面对豪宅却夜不安寝了。

    就在刘岳运筹帷幄的时候,那缓慢行军的张骞使团已经距离蓝氏城只有当前速度两天的时间了,但是这个张骞却并没有加速,而是进一步减了速度,因为他收到消息,说是蓝氏城似乎正在遭遇政变。

    这样的事情再一次被张骞碰上似乎比上一次的还要严重不少,上一次只是在萌芽状态而这一次似乎是在爆发的状态了。

    所以张骞现在就是想多了解一点情报,毕竟大宛国不同于之前的那些小国,他们的政权落入谁的手中,对于大汉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变数。

    张骞是想变中取利,但是他害怕自己的介入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而随军的副使则是建议静中取利,也就是飞艇在此驻扎,等到这一场宫廷事变结束之后,他们再去,此时以大汉使者的身份介入,自然是非常的合理的,而且恭贺新势力的崛起会为这个新国主加上不少外交分,他想必也很是欢迎。

    最终,张骞在这两种思路当中不住的权衡就这样速度慢了下来,最后甚至都有了停下来的迹象。

    一天过后,札克巴也反回了,这是张骞命令传令兵传达的要求,因为他需要知道城中的情况,然后才好对症下药,做出合理的决定。

    “上使,这城里现在是乱遭遭的,大宛国君新丧,但是据说是意外,因为大宛国君的身体还是很不错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探出来他是因为围猎之时坠马而亡的,可是他这一死,群龙无首,顿时整个国朝就乱了。”

    札克巴心有余悸,似乎城中的形势十分的危急,事实也正是如此,他打探这些消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可不仅仅只是金钱上的代价,甚至包括了生命的代价,他带去的四个随从当中有两个已经都回不来了。

    随后,札克巴又说了城中的具体形势,实际上就是三子争位,大宛国王死了,但是他有三个儿子,而且这三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一个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并且还有兵权。

    所以这三个人都想掌控大宛国,关键是这大宛国王死的突然,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就让几人都有可乘之机,而且兄弟三人还互相指责说是因为其他人他们的君父才会殒命。

    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的不可调和了,这其中涉及到了弑杀前任君主,若是后继君主掌权,那么另外的两个王子就没有了任何活路,所以他们争得很激烈,毕竟是你死我活,谁也不肯让步。

    现在张骞总算是搞明白了具体的形势并且知道了城中大王子是前大宛王最中意的继任者,并且这个大王子较其他两个王子更加的智慧,也更加的仁义,这一次要不是被逼无退路,也不会这样爆发的。

    可是正是这个大王子的这些优秀品质,现在却成了他的催命毒药,因为这家伙手上的力量很弱,并且另外的两个小弟隐隐有了要联手的状态。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骞关心的,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大王子似乎更加的亲汉,大宛国之前受到了匈奴的欺压,所以对于匈奴周边的国家都有了解,他们知道大汉强盛,幅员辽阔,所以就给外重视汉朝情报,而负责这方面的正是大王子。

    这样的情况造成了这个大王子属于那种亲汉的一派的,迅速掌握情报的张骞认为,如果由这个大王子掌控了这个国家,那对整个大宛和汉朝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增强,这种增强是符合刘岳的战略构想的。

    所以在听过了所有的汇报之后,张骞这边已经有了一些计较,他是决定要帮助这个大王子的,像这种三虎之争选取弱者进行帮助的,就必须要十分的小心,因为如果一个弄不好不仅会让刘岳的计划陷入困境,很有可能会让大汉的声誉遭受重大的损失,这是张骞所不能承受的代价。

    “李涵,整顿你的兵马,随时准备出击,副使,命令飞艇开动,我们在距离蓝氏城五公里的地方寻址降落!我们进入战时状态!”

    张骞一声令下,所有的人员便开始行动了起来,飞艇突然拔高,开始向着蓝氏城快速的前进,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到达了指定位置,然后在一处山林当中隐蔽了起来,接下来就是派人去和那个大王子接触了。

    只有和他沟通好了,才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获得更有效的情报来源,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精确的打击敌人保全自己的实力。

    这是张骞第二次在境外使用军队,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于上一次,这一次是实战,虽然他带的这两百多名士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手,可是对方的情况尚不明朗,而且他要帮助的那个人现在还处于劣势,形势非常的严峻。

    一开始,张骞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个大王子,但是在札克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