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国王侯 >

第266章

医国王侯-第266章

小说: 医国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化一个蒙昧之人需要的时间太久,要从语言开始,但是这是刘岳同化岛民的重要步骤,所以也不能省去,甚至还让百相对他特殊照顾了。

    “主人,那个地方是个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把仓储基地建在哪里,万一以后发生火山爆发或者说是地震海啸之类的,我们的资源损失那可就大了。”

    百相给刘岳提了一个醒,但是刘岳却笑了笑,将仓储基地设立在这里,他怎么会没有想到这一点,事实上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将基地设立在这里的。

    来自未来,刘岳知道这个地方的危险程度,尤其是一个电影曾经讲述过这个地方的沉没,但是刘岳并不害怕这一点,资源储备本就是消耗性的储备,放在这里也是为了优先取用,以免过度的开采大汉境内的资源,破坏环境。

    另外一点就是即便未来有谁会垂涎这里的东西,那刘岳也可以在极危险的时刻引爆这里的天灾,当然,也不是完全就全部是这种阴谋,使用资源堆积,将使这个地方的地表层升高,更容易抗击地下压力,同时对付海平面上升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

    “所以,你这一次去,选址我是有几个要求的,首先就是要地势高,然后就是要地质活动较为稳定,最后还要便于运输,这里只是一个篮子,一个我们临时存放物品的篮子,等到这里有资源储备的时候,我会全面禁止大汉境内的资源开采活动!”

    刘岳给百相做出了最终的指示,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百相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这个主人对自己的国家实在是太好了,不过就是对待这个岛国实在是太残忍,这里的民众还处于荒昧时期,就被决定了命运,变成了一颗随时可以放弃的棋子,这样的命运等到他们受了足够的教育之后,会不会反抗,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刘岳是不可能想几代人之后的事情了,他只想做现在,当然也会留足后手,所以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编写大汉秘录。

    所谓的大汉秘录是为了让大汉在遇到无法解决危机的时候,按照秘录指引找到救国的办法,和传说中的那些东西不同,大汉秘录上面记载的东西,那是完全可以发挥实际作用的,那是刘岳给大汉注入的国运,是给大汉的后人留下的先手。

    船队行进并不快,毕竟是太上皇出游,重点在于一个游字,所以一路上,刘岳还需要经常停靠,这个刘启当了太上皇之后,就真的跟一个闲人一样,在停泊休息的时候,竟然发出命令,不允许地方官员前来拜会,只和当地的老人们欢宴聚会,询问粮食家事。

    这一路下来,等到他们到达渤海出海口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不过好消息是,刘璇的状态非常的好,而刘启也是越来越精神,这一点,让刘岳很是开心,不过已到了出海口,刘岳就有事情要做了,他要去布置浮箱基地,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又有两批浮箱顺流而下,它们都和刘岳的船队擦肩而过。

    按照数量,现在,那里应该已经有一百八十多个浮箱了,也就是说,刘岳已经可以组建一个将近七千平米的平台了。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所以他让一部分士兵护卫着刘启还有刘璇,先上刘寄那边停留,自己则是转到第一个浮台布置点,准备完成这项工程。

    分道之后,刘岳带着七艘战船开动全部马力赶往那片海域,刘寄已经给出了海图,兵器触动了零一号巨舰来调配那些浮箱,所以只要到了地方,那应该还是很醒目的。

    这次会合完成永乐一天多的时间,主要的时间浪费在寻找上面,最终还是在一个礁盘附近寻找到了目标,一大排的浮箱,在刘寄派出工匠的努力下,已经装成了四个四个一组的大浮箱了。

    这也为刘岳减短工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接下来,就是精细施工的时间了,因为这东西并不是直接连起来就算是好了,他还有一些系统需要连接,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充水和排水系统,当然还有锚固和动力系统。

    这一次,刘岳是带了专门的技师来的,足见他对这个事情的重视,实际上,对于刘岳来说,这是征服大海的第一步,现在,他们可以在礁盘附近建立一小块这样的地方,那么将来,他们要有足够的能力在深海建立一大片这样的东西。

    海洋的养育能力永远要超过陆地,作为一个被宠的象神一样的人,他怎么可能不往这一面想呢,征服世界,最重要的不是掠夺别人的领土,而是开拓那些未知之地,凭借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

    当方箱被一个个组装好,四面下了锚之后,刘岳还特地让动力伞在上面尝试了很多次的起降,最终表明,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稳固的平台之后,才算是完全的放了心。

    不过,对于这个东西只能抗二米高的大浪,刘岳并不是很满意,为了增加它的抗浪能力,刘岳想出了另外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加装围栏。围栏也是浮箱,只不过是比中央浮箱高的浮箱,所以他当即就开始写信,并划出了图纸,准备让岸上的士兵往回传。

第418章 征途() 
组装完毕之后,刘岳就指挥船队向着刘寄的海港行进,一想到刘寄这边,他忽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不过这个决定要和刘寄商量一下,虽然是兄弟,但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是要尊重一下人家的权利。

    所以,刘岳这边,只是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并没有通过任何手段直接向刘寄传讯。

    刘启到达胶东国之后,心里很是开心,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里,虽然只是隔了短短的两三年,但是这里的变化却是惊天动地的,在刘岳的帮助下,这里已经有了一点工业繁华的状态了。

    蒸汽动力已经成为了主流动力,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田让这里的景象看起来比咸阳还要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船坞当中停靠的那些巨大的船只,一个个看起来就是一个字,大。

    它们大得惊心动魄,大得让人忍不住赞美,大得让人觉得这大海在它们的面前也不过是一个小池塘。

    刘启所看得到的这些巨型船只都是刘岳定做的,这些是要出海去运输资源的,所以除了最大载重量和安全性两方面考虑到了之后,剩下的就都不顾及了,最多的是在技能方面采取了风力和蒸汽能双动力。

    实际上,这些东西也是现在才完工的,刘岳之所以跟刘启商量着出发时间放到现在,就是为了能够赶上这些大船下水试航。

    关于造船,刘岳给了刘寄很多的建议,像这种大船能顾制造的如此迅速,除了新材料的使用和新式的机械工作提高了效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新式船箱的使用。

    这种船箱也是刘岳设计浮箱的原型,所以,将那些浮箱送到这边来的时候,刘寄很清楚怎样组装它们。

    这实际上就是模块化组装的应用,现在不用切割钢板和焊接这样繁琐的工序,所以模块化的加工更加的有效率和方便,毕竟主要材料是木头。

    现在,已经有四艘铺上了龙骨准备组装,而还有三艘货运大船已经建成了,未来一年之内,大汉将会拥有这样的船只总计十二艘,再加上一些中小型的护卫舰船,可以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运输船队,一次的运量就可以供给当前条件下大汉两年甚至三年的资源消耗。

    不过,刘岳对这种规模并不是非常的满意,因为他想要的是在十年时间内完成对周边资源的收集,以及对重点稀有资源的垄断,可是这样的运输规模明显是不够用的。

    当然,刘岳现在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的,经过了数天的连续行进,他终于是到达了港口,一下船就跑到了刘寄那里去跟他询问一些事情,具体的就是想要在胶东国扩建一些大的厂子,比如冶金和铸造,以及一些制造的厂矿。

    原本这些东西都是刘岳的私家物品,除了长安。咸阳和雍州有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没有的,但是,作为大汉重要的海洋口岸基地,并且把揽着能够直接通往长安的出海口,刘岳决定这一次就要着重的发展这里。

    可是这毕竟是有主之地,所以要和刘寄商量,原本他以为刘寄会考虑一番之后才答复他,但是没想到刘寄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考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刘岳所说的事情跟他钟爱的造船行业并不一样,但是他现在的眼界也十分开阔了,知道造船这个事情并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在那里瞎琢磨,而是牵涉到了非常多的方面,而刘岳所说的这几个行业,那都是重中之重,将它们建到胶东国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使用资源的效率,更是能够促进造船的进程。

    虽然刘寄不醉心政事,但是他也知道,这些东西来了之后可以让胶东国增加很多技能岗位,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无鱼可打,无地可耕的民众便有了另外的出路,这样就盘活了整个胶东国的经济和其他行业。

    这样多的好处,大概只有傻子才会不接受吧,刘寄当然不是傻子,所以在跟刘岳达成协议之后的第二天,就开始着急自己的官员向他们发布命令,首先就是工厂的选址,和一些基础设备的运输第一时间提上了日程。

    看到刘寄这么上心,刘岳大松了一口气,咸阳和长安已经有挤压的设备了,现在可以说也是找到了消耗的地方,所以他又开始给刘彻和韩安国写信,让他们开始将那些设备封装以待运输,同时还选出一些工匠出来给刘寄这边作指导。

    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这个胶东也会有很多工厂冒出来,到时候,就不用再向长安、咸阳那边等材料了。

    在刘寄这里逗留了不短的日子,刘启和这个庶出的儿子之间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奈何这个儿子是个科技控,对于刘启想要让他将自己的城池修缮一线往咸阳那边靠拢他都没有兴趣,这让刘启很是无奈。

    不过,关于这一点,刘岳也是有想法的,既然不用在陆地上进行防御,那就在海上展现大汉的强大,为以后那些可能跟随运输船到达大汉的外族人展现出大汉的威风。

    所以,刘岳准备说服刘寄在海上建造一个广阔的船只维修基地,样子就仿照他弄过来的那些浮箱进行设计,但是面积要够大,要不然怎么能够称为海上基地呢。

    当然,这种基地是半永固的,而且也在近海使用,考虑风浪的影响是较小的因素,所以刘岳几乎要准备建造半浮式船坞。

    对于大量资源消耗的项目,要想劝说刘寄同意,就必须要和船挂上钩,当刘岳提起这种半浮式船坞的时候,刘寄的眼睛好像是在发光,这表明他对此很有兴趣,而且,刘岳也表示了,所有的经费都由咸阳来承担,而经营和使用权利则是由两国共同负责,面对送上门的好事,他怎么能够不接受呢。

    所以很快,一个新的项目就提上了日程,刘寄甚至整合了一下资源,跟刘岳一起绘制出了船用模块和基地模块。

    为了更好的合作,并且让专人做专事,刘岳这一次花了大手笔,花了四万多功勋值兑换了最够多的造船理论书籍交给了刘寄,让他继续钻研。

    这些书籍打开了刘寄在造船道路上的新征途,而于此通知,刘岳也要开始他的下一段路了,毕竟在胶东国耽误了将近一个月,现在已经是六月了,要知道,进入六月之后,海上就容易有大的台风,这可是不适宜行船的,所以要赶紧去往倭岛,躲开这段飓风高发期。

    他想要快,但是带着一个前皇帝,还有一个大肚子孕妇,显然是快不起来的,不过,因为还带着百相,所以,由他提供了天气预报上面的支持,这也让刘岳不那么捉襟见肘,一路上还算是平安。

    而刘启第一次在海上航行,虽然是曾经帝王有着无与伦比的气度,但是他还是折服于大海的广阔,并且站在船头上,连连感叹,一定要刘彻腾出时间来见识一下。

    对此,刘启的解释是,一个帝王只要看见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才知道自己的心胸究竟应该宽广到何种程度,否则,困于陆地,就像是井底之蛙那样最终会因为自己的眼界,而影响了国家和民族。

    说着这些的时候,刘启深深的看了一眼刘岳,在他的心里,自己的这个侄儿能够有如此的眼光,大多是他的那个神秘师父带他看过这些他今天才看到的景色。

    刘启更加感叹自己的已经有些垂暮,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让刘彻来看一看这大海的决心。

    “岳儿呀,这片大海,可以化作是大汉的领地吗?”刘启沉下心来,最终说了这样一句话,一时间让人觉得豪气丛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刘岳纸回了这八个字,但是却让刘启乐开了怀,可实际上,古往今来,又有谁能够完全控制这变幻无常的大海呢。

    “父皇,您看,那便是小三子曾经送你的那种大鱼骨架的大鱼!”船队正在行驶,一边挺着大肚子的刘璇忽然指着远方,不时的将手上的望远镜拿起又放下。

    “有大鱼?”刘启当即来了兴趣,这对他来说更是一件新鲜事,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要知道,那个庞大骨架的真正面目,现在终于有了机会,看着刘岳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

    “传令兵,吹号,猎鲸!”刘岳想身边的士兵发出了命令,不一会儿,海上便想起了浑厚连续的号音,一开始只有一个,不过紧接着便连成了一片,而且各船的信号旗和信号灯也开始不停地变幻和闪烁。

    这是刘岳研究的新式指挥方式,庞大的船队得以统一调配,非常的有组织的开始开足马力向刘璇说的方向赶了过去。

    由于曲面影响,直到走近了,船队才发现那竟然是鲸群,足足大小十三头鲸在游动。

    刘岳发出了信号,不允许伤头鲸,因为那是领航的,这是一个鲸群在迁徙,也不允许伤母鲸和幼鲸,最终选择了一条,体格硕大,但是移动速度却不怎么样的巨鲸来作为猎杀对象。

    百相还有老船工都说那是一头老鲸,即便是他们不猎杀,他也有可能死于这趟迁徙途中。

    所以对于这个船队来说,捕杀这头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