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96章

汉起-第196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此时才发现董重、董太皇太后的死,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妙,不光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还给自己惹了一身骚。的确,何家控制了整个雒阳的北军、西园军,名义上也扫清了何太后、何进把持朝政的政治障碍。代价亦大,孝道是大道,与忠君等同,违背违孝道的结果是失去人心。

    “陛下仁德!”

    不愿意看到刘辩、刘协兄弟相残的卢植松了一口气,私下评论,何进兄妹没有抓住刘协这个主要矛盾,只要刘协活着一天,何家的反对者就有机会翻盘。刘备自然狂点头,他也不是腹诽一两次了,何进兄妹男的帅、女的靓,可惜,他们的政治智商并未与外貌、身高成正比。

    卢植还怀疑是刘备引导舆论传递出不利于何家、保护刘协的言论。

    何进也追问刘备,刘备自然不承认,将这事推给董卓或其他人。何进满腹狐疑地走了,何进何太后兄妹对刘备的信任又少了一分,隔阂又多了一层,唯一的好处是陈留王刘协总算保住了性命,有得有失。

    。。。

    一次大朝会,在先帝的谥号上,何进、袁家的的发声令人困惑,意图定为恶谥“灵”。

    卢植当然不同意,由于与袁隗的密切关系,只是提出不同意见。

    刘备则更进一步,指出灵帝时期,虽有大错,亦有三大成果:其一,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其二,孝桓帝不能平定的檀石槐,为臧旻大破击毙,刻铭塞外,鲜卑分裂。其三刘备本人击破百济、马韩,皇帝设带方郡。

    刘备建议:“‘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曰悼’,对应先帝中年早夭,志向远大而寿元短浅,按照谥法,应该定为‘悼’。”悼是一个中性的谥号。

    袁绍坚决不同意:“‘任本性,不见贤思齐,不勤成名曰灵’,对应先帝宫女太多,好色无度,买官卖官,大规模党锢不亲近士人,任用宦官、不勤政。

    ‘乱而不损,不能治损乱曰灵’,对应发生黄巾之乱等民乱,却不能完全平定,不能妥善治理国家。”

    先帝一朝的功劳,大多与刘备有关,定下恶谥等于否定刘备的功绩。

    袁绍是党人代表,心知肯定先帝刘宏就是肯定党锢之乱,这是他们绝不可能接受的。

    双方各有支持者,针锋相对争吵从五月一直延续到六月。

    最终,何进、何太后、太傅袁隗同意谥‘灵’,代表着党人和世族的巨大胜利。

    六月,葬孝灵皇帝刘宏于文陵。

    何进因为蹇硕谋害事件与董太皇太后之死,而且对孝灵皇帝有愧,不敢长期呆在宫中守孝,送葬时也不敢去,只是成天呆在大将军府和军营,牢牢把持、消化北军、西园军。

    。。。

    紧接着,袁绍劝告何进招募四方军队入雒阳,召董卓、丁原、王匡、鲍信等人,使将兵诣京师,以威逼宦官与何太后。刘备也被何进命令回东莱招兵买马。

    离别时,刘备单独求见何进:“皇帝有近臣,宦官、侍卫是也,有骨肉之亲,外戚是也,皇帝用三者而治众事、固京师,三者秉皇帝之威而控制军队、制衡外臣世家。”

    何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宦官秉权日久,师徒相继、党徒盘根。你怎知谁忠诚厚道,谁外谦卑而内怀奸?谁能保证蹇硕之事不重演?”

    刘备:“若用郎官替代宦官,必然世家大族侵袭皇权,况且又岂知郎官必然忠诚?”

    何进:“郎官皆统属于外官,为我等之子弟、故吏,当然比宦官忠诚!”

    刘备叹息而退,出来对荀攸说:“大将军以为外臣必忠于他,内宦不可信,可惜可叹。”

    荀攸:“外戚大将军梁冀、窦武等皆被皇帝和宦官杀掉,何大将军怕是担心事情重演。”

    刘备:“大将军以为与外臣站在一起,外臣就一定忠于他?”

    刘备的手指在以陈留郡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比划着。陈留郡的浚仪县,乃是战国七雄魏国的都城大梁,王贲攻魏,引水灌大梁,3个月之后,大梁城墙坍塌,魏王请降,秦国改大梁为浚仪县。位于在之后历史上有大名鼎鼎的名称――汴梁或开封。大名鼎鼎的酸枣也属于陈留,位于浚仪西北,两城之间有阴沟相联。

    如果刘备没有来自后世的知识,知道诸侯讨董于陈留酸枣会盟,绝对没有人能想到张邈这种清流名士竟是起兵响应的关东诸侯之一!

    “这背后策划莫非是袁绍?打着限制刘协的名号,实际为日后起兵做准备?”刘备不由深深地感觉到袁绍在政治斗争中的可怕。

第417章 ‘近’雒?‘进’雒!() 
董卓得‘近’京文书,大喜,过黄河屯弘农渑池,望着东面巍峨的函谷关笑道:“有大将军府文书,雄关易过耳!”

    当时是,东郡太守乔瑁屯河南尹成皋,董卓屯弘农。尤其是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屯河内,烧孟津,火照雒阳城中,皆公开对外宣称欲诛灭宦官。王匡、鲍信率领泰山兵也已赶到陈留,与陈留太守张邈合兵。

    乔瑁、丁原、王匡、鲍信、张邈、董卓,或是袁绍的亲信,或是袁门故吏,在袁绍组织下,用实际行动一同威逼何太后,要求尽数诛杀、辞退宦官。

    此时,对何进相对忠诚之人,几乎都未赶到雒阳附近:距离较远的司马张辽还在雁门募兵,何进部将毋丘毅南下招募的丹阳兵、徐州兵亦未赶到,上军校尉刘备也才回到东莱不久。

    由于袁绍的建议,此时东莱太守已经换成袁遗,任旐担任东莱郡丞。袁遗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一提到粮饷就顾左右而言他,没少给刘备添堵。把刘备恨得牙痒痒的,又不能一刀砍掉,不知不觉便在东莱大耗时间。

    。。。

    “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听闻要让汤不再沸腾,最好的方式是去掉锅下面的材薪。昔日赵鞅兴兵晋阳以清君侧,今日臣鸣钟敲鼓(军队的金鼓之声,即帅兵)入雒阳,请皇帝陛下允许臣收张让等人以清洗奸臣污秽。”

    何太后收到董卓的奏章,吓了一大跳。她虽然性格强韧,始终是个没打过仗的女子,十分畏惧,于是要求诸中常侍宦官暂时停职,只留下职务低或新进宦官。她却没想清楚,董卓一介武夫,怎写的出来如此引经据典的奏章,背后指示的另有其人。

    中常侍们大多贪污受贿数千万到数百万钱,张让、赵忠更是上亿,都相拥哭泣待罪,因为张让是何家姻亲,就一起找他求情。

    张让听众中常侍说大将军何进要不分政治正确与否,把所有人拉出去审判,十分害怕,匍匐于地,向何太后禀告:“诸中常侍确实有些贪财,但当时风气如此,袁家、曹家、不少三公也都经常收贿赂。老臣等宦官皆是皇家鹰犬走狗,死不足惜,但专门审判清除我等,以三署郎充实庭掖实际上是要架空太后与皇帝陛下!”

    何太后深感棘手,招何进入宫商量:“宦官守卫宫禁,从秦代开始就这样,也是汉家故制。先帝才离开不久,妹妹我还在守孝,怎能与士人朝夕相处呢?董卓胆大包天,又姓董,董太后的‘董’,董候的‘董’,岂能让他入雒?”

    何苗说:“昔日,我们兄妹一起从南阳来雒阳,既无钱财,又无权势,多靠张让、郭胜等才获得如今滔天富贵富贵。受人之恩,怎能白刃以向?人死不能复生,请兄长深思,与宦官和好如初。”

    何进深以为然,嘴上却说:“容我仔细思量。”

    。。。

    何进回府,喜道:“原来我妹子惧怕董卓,我偏要让董卓入雒阳,以威逼她、诈她!”

    权力如同毒药,自从灵帝死后,没有了外部压力,内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何家兄妹三人,分成两派,一派何进与袁家代表的士大夫结盟,一派何太后、何苗与宦官结盟,自己争夺起来,都想获得更大的权力。

    何进主簿广陵陈琳谏曰:“招外兵近雒,犹如掩目捕雀、掩耳盗铃,国之大事,重德不重诈,愿大将军三思。

    如今将军总揽皇家权威,手握军队与尚书台,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要是引外兵入雒,如同用锻造钢铁的洪炉来燎毛发,容易烧伤皮肉。

    不如像雷霆一样立即行动,诛除首恶与往日不服从的宦官,余下不再追究,就能上顺天心、下遂人愿,内外安定,总领朝纲。”

    何进:“本公之谋你岂尽知。诸将只是‘近’京,而非‘进’京,又有何惧?”

    陈琳说:“如今委利器于外将,征助力于外兵,众将聚会,强者为雄,这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啊!权柄操持在他人之首,众将来自各地,岂知无人将‘近’京,变为‘进’京?”

    何进大笑:“你是书生,不知兵事,诸将之兵多不过二千,少不过数百,比南北军、西园军或城门校尉任一个都少,何惧之有!”

    陈琳本就无甚治兵经验,稍微琢磨,就发现何进之言有理,便不再进言。

    。。。

    不久,董卓违背何进节度,从弘农渑池越过函谷关天险,进兵河南尹,来到雒阳城以西,距离城门就半日距离。陈琳的担心应验了,有了不成功的开头,局势开始最坏的方向滑落。

    曾经做过大将军掾的郑泰前往大将军府:“董卓能力强而为人残忍,部属精锐而缺乏信义,志向广大而贪得无厌,若给他带兵入朝的名义,必将恣意妄为,危害胁迫朝廷。

    明公作为陛下的亲舅,功劳威望素著,又担任托孤养育重臣,只需按心意独自决断,诛除有罪宦官,朝野内外无不信服。根本不需要假借董卓等外将为援!

    董卓长期滞留雒阳之西绝不妥当,事不宜迟,迟易生变,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应该立即下决心让董卓离开。”

    尚书卢植亦言不宜召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董卓窥测在旁,我恐明公难以安睡!”

    何进便急令部下吴匡帅西园军驻守西城门,又派遣谏议大夫种邵制止董卓。

    董卓以为雒阳发生了变故,并不出面,而是派遣李儒带领士卒将种邵团团围住,威胁他说出雒阳实情。种邵义正言辞将士卒斥退,高举符节来到董卓面前宣读诏书,董卓理屈词穷,这才退后一日距离,到夕阳亭驻兵。

    何进再次令人催促董卓撤退。

    董卓令李儒回复:“臣正在撤退的路上。”却一直屯兵夕阳亭不动,仿佛永远在路上。

    何进这才发现问题大条了,欲派军队将董卓赶走,又担心董卓走后,此事被何太后、宦官党拾起来作为攻讦借口,一时间左右为难,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更害怕的是宦官,张让等遣人守在西门和西门外,日夜轮换,一有风吹草动即报送入宫,诸中常侍没有一人能安睡。

    董卓则枕戈待旦,夜不解甲,以待时机。

    暗流涌动,整个雒阳无数人无法入睡。

    。。。

    在何进、何太后、张让、赵忠忧愁难眠之时,除了董卓,还有一人兴奋地睡不着觉。

第418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非常之人,图谋解决危机以平定变乱,思虑克服灾难以奠定地位!”

    夏秋之季,酷热难当,紫微星暗淡,荧惑星明亮。作为何进最倚重的士族领袖袁绍,在小楼上摊开笔墨,书写着心情与志向:“经者,常也,权者,变也。易曰,反经常而合道者,权变也。我虽平日循经常之道,终究非常之人,面临危局、变乱,自可不拘于经常,只要能以权变克服危局,权变就成了经常,权变就可称为权力!”

    袁绍回想青年事情,二十出头被迫离职,守母孝三年。之后姻亲李膺、李瓒为宦官迫害,被党锢,祸及袁绍,干脆再为养父守孝三年。第二次守孝本是权变之举,哪知道正合了孝之经常大道,成为青年人中的楷模。又因此,名满天下,并成为党人一员:“人生真是奇妙!”

    长期的在野生涯,让他怀着对宦官的巨大仇恨。团结在袁绍周边的士人集团,不少也是被党锢过十几年的士人。

    党人们及其亲属大多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世家豪族的代表,如豫州牧黄琬祖父是太尉黄琼。袁绍、何进的智囊何颙年轻时在太学也是风云人物、学子领袖。陈留相张邈家庭富有,号称八厨。刘表是西汉鲁恭王之后,本身也是大儒。孔融幼年号称神童,留下孔融让梨典故,其兄孔昱与刘表、张俭等号称八及。荀爽、荀锟、荀攸、荀彧,陈寔、陈纪、陈群更不用说。

    党人们或能力,或有家世,或有财富,或兼而有之,因此在中央或地方有很大的影响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他们也是阶级固化的支持者,想尽办法稳固和扩大财富和势力,所代表的世家豪族政治,并非社会发展方向。

    几次党锢,使得不少党人在十几二十年长度内处于低下的政治地位、处于被追捕状态,许多人从青年到中年,许多人从中年到白头。还有许多人的亲属因党锢死去,如李膺被拷打而死,孔融之兄孔褒因窝藏李膺被诛杀。。。

    为了逝去的青春!为了死去的亲朋!为了失去的利益!许多之前相互不认识的党人、士人,在十多年的党锢中被迫相互团结,互相支持,又被袁绍加以组织,成为一群“非常之人”,而这群人的核心,就是以袁绍为核心的“本初俱乐部”!或者‘本初党’。

    袁绍想到:“宦官制度,至少沿袭数百年,可以认为是经纬之道,但毕竟不是亘古就有,我偏要扭转格局,使得后世以无宦官为经常!”

    “外戚执政,前汉即有,后汉尤盛,邓、梁、窦、马、何、宋你放唱罢我登场。唯有我袁氏,拒绝参与联姻,与皇室结亲家的宗族全受到清算,而袁氏填补空白,反而愈发强大。祸福相依,可见一斑。

    只要扫平宦官、外戚两者,任用党人,就是世家天下!而我,就是执牛耳者!”

    。。。

    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