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218章

汉起-第218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你是何人?为何行刺本侯?”

    只见那俘虏头盔已不见踪影,身上多了不少箭矢,脸上有些血色,长发披散开来,天色昏暗,看不清面貌。

    张飞将其头发拉开,凑到火旁,“呀!居然是你!”口中几乎装得下鸡蛋。

    刘备大吃一惊:“没想到,真没想到,万万没想到竟是故人!”

第463章 审讯的艺术() 
这个七尺半的汉子,抿着嘴唇,及时多处受伤,依旧凶横地盯着刘备,像一头择人而噬的雪豹。

    用万万没想到也不能完全说明刘备此时的心情,震惊,疑惑,不信。

    “你为何刺杀本侯?为什么?

    本侯自问,不仅与你无冤无仇,还是同州临郡,有乡里之亲,昔日曾一同作战,有泽胞之义。为什么?”

    那个汉子挺着头颅说:“董卓,国贼是也,后将军(袁术)、孙刺史讨伐国贼,清君王之侧,为得是兴复汉室,安定天下,此是大义。刘刺史助纣为虐,为自己高升而屡次与关东盟军敌对,我虽不才,岂能不思除灭你等!”

    刘备:“解开束缚,给他点吃的。”

    傅干递过一个饼子,一晚热水:“吃吧你,吃完了好上路!”

    那汉子两三口吃了饼,喝了两口水,伸出双手:“再绑上,要杀要剐随便,要叫一下疼,我程普就不是好汉!”

    刘备更加头疼:“你我相识数年,曾共击鲜卑、乌桓,平定张举、张纯之乱,保卫幽州,立下功勋,你为何要为才认识几个月的孙坚刺杀我?”

    程普:“我与孙刺史已认识数年,一向佩服他勇烈过人,嫉恶如仇。一向不喜欢你这种巴结宦官,歪门邪道钻营之人。”

    刘备:“咦,你何时认识孙坚?”

    程普:“告诉你也无妨。我少为州郡吏,率边郡步骑到雒阳军中服役,恰逢黄巾之乱,跟随朱中郎将(朱俊)讨颍川南阳黄巾,那时孙刺史还是别部司马,我加入其麾下,共同战斗。孙刺史每次都身先士卒、不避刀剑,立下实打实的战功。

    战后来我回到幽州,为幽州刺史刘侯征辟为幽州从事,随同刘和镇压张举、张纯、丘力居叛乱。后来,刘幽州命令我入雒递交奏章,因此留在雒阳军中,为羽林郎。”

    凉州乱起,朝堂派遣三河骑士、幽州突骑支援,程普应募,跟随孙坚讨伐边章、韩遂,自此隶属于孙坚属下。孙坚见程普是故人,有勇力,弓马娴熟,有计谋,善于言辞应对,有文化,为人忠厚,于是极为重视,引为左右亲信。孙坚南下长沙,程普将骑兵相随,亲身陷敌阵,来往冲突,勇不可当,几无一合之将!

    孙坚一路走来,程普屡有功劳,为属下诸将第一。孙坚视程普、朱治、黄盖为军中臂膀,竭诚相待,并让子侄都随同程普学习骑射功夫,尊称为叔父。程普也倾囊相授,视孙坚为兄弟,视孙坚之子侄为己之子侄。

    傅干放下手中笔,悄悄望了望烛火中神情犹豫的刘备,又低头看对程普的笔录有无错漏之处。

    询问程普,并没有费多大劲,程普以为必死,对自身经历、家族不仅并不隐瞒,在得到刘备略加赞扬之后,程普显得很亢奋,滔滔不绝。同时,程普对孙坚军队如何布防,分别多少数量,将领如何安排,兵种如何分配,后勤如何保障却守口如瓶,除了士卒总数,其余一点不说。

    傅干看来,程普所谓的十万人,更多的是虚张声势。

    刘备:“让他签字画押,按上手印!”

    程普:“休想,要杀要剐随便,但要我留下污点我绝不!”

    刘备:“你我既是故人,又是同州临郡人,何必杀你?你有子女部众在南,不愿投靠就罢了,明日一早就放你回去。”

    傅干:“君候,张都尉说抓他废了很大的劲。”

    刘备:“你想想吧,签字画押,就放你归去。不签,我就把你交给董丞相!”

    “你不会骗我吧?”程普本以为必死,实在没想到竟有生机,只觉得太过容易,“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刘备:“当然,你必须答应,日后不许行刺我,不许再与我为敌!”

    程普:“好,我签!”

    程普放下笔,怅然若失,刘备脸上露出温暖和煦的笑容,却让他觉得十分诡异,心想:我也读了不少经书,可就是弄不清楚刘备意图,怪不得他能够当上青州刺史,而我只能做个都尉。

    。。。

    将程普关押在一处偏房,刘备把玩着孙坚的头盔,呵斥道:“挑一名俘虏提上来!”

    除程普之外,还有几名俘虏,由其他亲卫分别审讯,如今已经非常疲倦。

    刘备将将程普的笔录,挑拣几句读了读:“你们程普都尉的父母宗族都在我手上,他已经投降,明天打算回去做间谍,你既然知道了。要么招供,要么死!”

    那俘虏是个二十几岁、瘦弱的青年,杀敌时也算英勇,此刻血冷下来,匍匐在地,连连磕头,用幽州口音道:“小人父母妻儿俱在幽州,求君候念在同州乡亲份上,放小人一条生路,小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你是伍长?要是愿意投靠,我便封你做什长。”刘备将之扶起,让人供应酒食,柔声抚慰,又说送他回幽州,问家住在何处,那青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级别较低,所知有限。

    刘备让傅干休息,另寻个两个俘虏同郡人记录笔录,同时拉扯些家常,一些重要细节,可能就在不经意间问出来。倒不是这青年俘虏不愿意说,而是根本觉得不觉得重要。

    。。。

    几个笔录坐下来,已是夜里。士卒门多已经睡着,刘备挨着转了一圈,加些柴火,给士卒盖上羊毛毯,最重要的是检查火堆通风口,可不能为了暖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走到一间房里,里面灯火依然明亮,推门进去:“祖兄数年不见,风采依旧。”

    祖茂盯着刘备手中孙坚的头盔,眼神猛地一缩:“你是来笑话我?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刘备拿出两袋酒,一些吃食,解开祖茂束缚:“多年不见,先来一个。”

    一口热酒喝下,祖茂吧冰凉的肢体稍微活动,心也热络起来:“多久放我回去?”

    刘备:“你还想回去?你居然想回去?孙坚差点让你送了命,你还想回去?”

    白天孙坚被追甚急,迫祖茂戴了自己头盔,以做诱饵。祖茂逃窜无路,将孙坚头盔放在庙前一废柱上,自己趴在不远处草丛中躲避,被扩大搜索范围的青州军抓了个正着:“要不是遇上贤弟,我这条命怕是交待了。只时既得了刘幽州之命,就应该坚守职责,岂能弃公子刘和并三千幽州骑兵而独自奔前程?”

    “再喝一个!”刘备大笑,“你休要骗我,刘和与你早就被公孙越、程普等人架空,你名为骑兵裨将,其实脱离了部队,除了几个亲卫,谁也指挥不了!”

    啪!酒囊掉在地上,祖茂指着刘备:“你,你怎知道?!”

第464章 皇宫里的哭泣() 
雒阳,德阳殿

    秦汉继承了自从石峁、陶寺以来夯土、高台建筑传统,雒阳南北宫地基皆以夯土抬高,高于雒阳地面,而南北宫的主殿德阳殿,又高于南北宫,气势恢宏,气象万千。

    德阳殿最高处,比雒阳高数十米,仿佛后世摩天大楼。

    俯仰之间,地上的灯火在千家万户展开,天上的星光在眼中明灭,一种包容宇内,气吞八荒的气息油然而生。

    蔡邕:“这,就是大汉帝国的标志,权力的象征,伟大的建筑,伟大的帝国中枢!”

    刘备:“雒阳为六九城,东西六里,南北九里。城内有南北宫城,城外无外郭。

    地上的万家灯火,仿佛天上银河,从北邙山南麓,围绕雒阳向南延伸,一直到洛水、伊水南岸,到嵩山、龙门山脉为止;从东方的偃师,一直延伸到西面的白马寺、平乐观、西园、河南县(今洛阳中心)、谷城。”

    这是世界最大规模城市群,巅峰时刻居住百余万户籍人口,超过同时代世界任何文明!

    隐隐约约的哭声,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响起,或许是哭泣的宫人,渐渐传满整个皇宫,萧瑟之意在这冬日之中更显落寞。

    蔡邕的语气从豪迈转为落寞,“可惜,因为迁移,雒阳的灯火,已不如原来灿烂。因为战争,不知道余下的繁华还能持续多久!”

    刘备的痛惜,不比蔡邕少,这些年来,他以雒阳为中心,建立起经雒阳、北到上党、太原,到雁门平城出塞的茶马、煤炭贸易通道,雒阳的百姓,不少就是用的太原之煤、平城之银、草原马驴。这些年来,他更建立起塞外到静海,幽州、青州经黄河雒阳的皮革、马匹、药材、海产、粮食贸易线路。

    而这一切,很可能在战火中毁于一旦。

    苏媚以天上人间为枢纽,长期经营两条线路,十年居住雒阳,早已把此处当成第二故乡,扑入刘备怀中,泪流满面:“就不能不走么?难道大汉连二百年都城也守护不了?我们的心血都要丢掉么?那可是一年数亿的贸易额,数千万源源不断的利润就此中断!”

    “你说的对,可不能不走。”抚着苏媚的秀发,刘备不得不去筹谋克服未来的困境,并提前说服青州、海东、幽州、雒阳的朋友、属下做好应对:“蔡中郎将,董丞相留在雒阳的兵力,已经不足以面对三面围攻,只要一次失败,雒阳就将陷入不可守的境地!据我估计,这次失败可能可在明年收麦之前!”

    蔡邕:“朝廷军队,取得了汴水两次、河内一次大捷,将兖豫、河北叛军主力击溃,如今你与徐荣、胡轸又取得颍川大捷,击溃豫州荆州之师,即使要放弃雒阳,也不用这样快?”

    刘备:“董丞相只知道军事,不通民政,向来有马上打天下,没有马上治天下。军事为经济服务,董丞相不把军队用在打通河东与并州交通上,不把军队用在收复汉中上,却屯兵雒阳,三面受敌,司隶货物无法供应,物价飞涨,岂能长久?”

    蔡邕沉默良久说:“董公长子早逝,侍妾幼子尚在怀抱。我想建议你来朝做尚书令,在董公百年之后扶持朝堂。”

    刘备苦笑,蔡邕还真是理想主义:“我可没能力压服关西骄兵悍将。董丞相还有侄儿、女婿、义子,还有杨彪,不论如何也轮不到你我操心百年后事,还是在商言商为好。”

    蔡邕:“关中与西河通道已经打通,故西河太守崔均已逃亡冀州,与河套的贸易已经恢复,你要的500匹良马,一匹马匹也不会少!”

    刘备:“好,明日马匹到了,50万石粮食,大批器物我们早已在敖仓备好。”

    蔡邕:“守住雒阳,青州与司隶的贸易也才会继续,你不想如此?就一定要撤离?”

    刘备:“董丞相根基浅薄,没有足够的声望,朋党少,可用之人少,名声不好并不被士人所接受。他所举荐任用的人,有不少并非党人,却都起兵反对他。其他素不相识的人,支持的就更少了。雒阳的大臣们,不知多少有着持两端以观望之心!前些日子,蔡中郎写了贺表,不久被人弹劾,罚俸一月!”

    蔡邕:“董公以外戚秉政,掌握朝政有其正统性,当今皇帝陛下也是正儿八经先帝之子,都有记载,袁绍怎能谋立刘虞为帝呢?如果我不走,用我的笔不断为雒阳、长安发声,就会有许多有名望的人辅助汉室,也可以规劝一二,防止董公滥杀无辜,保护很多士人,继而延续大汉正统!”

    蔡昭姬依恋地牵着父亲的手臂和衣袖,眼中的父亲越发佝偻,头发胡须都显出花白:“阿父,我们回家吧,回陈留郡。”

    “回去?”蔡邕脸上泛起苦笑,“为父为董公写了多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流传关东、关西,袁绍会放过为父?”

    蔡昭姬:“父亲可是做过袁绍、袁术等人的老师啊!”

    蔡邕:“正因有过师徒之缘,所以更加了解,袁绍外宽而内嫉,外开朗而内狡诈,外兼容并包而内实刚愎自用。袁术野心难测,胆大包天。要是他两注重宗族之情、长幼之序,袁太傅、袁太仆数十口又如何会死?”

    袁隗、袁基的死,是关东盟军用来攻击董卓的口实,可关东起兵在前,袁绍当盟主在前,董卓杀袁隗、袁基在后,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有着前后次序,因果关系。当然,孰是孰非或许要看谁是胜利者。刘备也始终把袁绍宣传为一个无君无长、无兄之人,以抵消六年为父母守孝带来的孝子名声。

    蔡文姬和妹妹哭着百般挽留,蔡邕只是不许:“我的两个女儿,早已托付给你。”

    刘备指着下面四处张望,手持剑盾警惕防备的陈群:“乐安太守陈纪的儿子,满腹经纶,举动有礼,不会委屈了昭姬。”

    蔡邕只见长女她死死咬着薄薄的嘴唇,脸色发白,就知其意,转头对刘备说:“听说卫仲道已经病入膏肓,不日将死,这事你是对的,可见父母、长者之命有其道理所在。但感情的事勉强不来的。”

    蔡昭姬轻轻地呼出一口气,忍着婆娑的眼泪:“父亲,孩儿和妹妹两个,不嫁人也没关系,织布纺纱也能活下去。”

第465章 燃烧的雒阳() 
“刘青州,昭姬脾气倔强,还要麻烦你多迁就她,多照顾她,多规劝她。”

    “我一生孤苦,茕茕孑立,就这两个女儿。”蔡邕对这个当成儿子养的长女,至始至终放不下,对于二妹蔡璇却不那么上心。

    蔡文姬也的确不负众望,诗文、音乐在同龄人中鲜有敌手,即使是才学如陈群、善辩如郗虑,有时也不是对手。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采风流的同时,也助长了脾气,加上正是十几岁的叛逆期,蔡昭姬始终对嫁给陈群一事没有松口。这也是刘备感觉愧对蔡邕、陈纪之处。

    “父亲,父亲,求求您一起离开。”蔡琰、蔡璇姐妹的拉扯和哭声,换不回来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

    两个少女握着撕扯下来的衣襟,柔弱的哭泣着,让刘备也心有戚戚:“蔡邕还真舍得,还只是两个小女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