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232章

汉起-第232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荆剃挪淮印

    这次曹操一征辟,程昱就大喜而出发,他老家的人都十分疑惑:“为什么刘刺史征辟你不去,曹刺史征辟你立即就走,前后如此相背?”

    程昱大笑:“此非你所知!”

    程昱一到,就与曹操谈论兖州大事,曹操十分高兴,暂时任命为州从事。

    曹操与鲍信共击黄巾于东平郡寿张东。

    戏志才、程昱认为黄巾军杀死刘岱之后一定会骄傲轻敌,共同献诱敌之计,建议屯大兵于后,由曹操、鲍信率轻骑前往诱敌,此地有清水、汶水、大野泽,草木丰茂,小河湖泊众多,十分不利于黄巾军大量兵力展开。

    鲍信不知是计,在诱敌过程中马被射中,跌马被围,力战阵亡,尸(hui)骨(si)不(mie)存(ji)。

    黄巾军被赶来的夏侯惇、夏侯渊、曹洪、乐进等伏击,大为溃败。曹操乘胜追击,黄巾军逃回济北国、鲁国、泰山郡。

    战后,曹操求购鲍信尸首不得,于是刻木为身,取其遗物放入棺木中,哭泣祭拜,三军为之痛哭,鲍信属下泰山兵皆归心。

    皇帝下诏,以京兆金尚为兖州刺史,派数百兵送其入兖州,曹操大怒,以夏侯惇为先锋,率兵击之,金尚南奔袁术。

    作为担任兖州刺史的交换,曹操让出东郡太守印绶和东郡黄河以北的所有土地。袁绍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驻济南国、平原国。

    为了防备袁术、朱俊、金尚、河内太守张杨等,并提防袁绍,曹以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屯白马,私下亦以东郡太守名义发布号令,统领东郡黄河以南的濮阳、白马、燕县、东阿、范县、谷城、临邑7城,以及济阴郡北部的鄄城等4城。

    这些城市都在济水(濮水)、大野泽之北,黄河之南,河流湖泊隔绝周边,十分安全,乃是曹操安生立命的根本。鄄城、东阿、范县也都是曹操之后的核心县城。

    加上豫州掌握在袁术手中,兖州刺史治原所在的南方山阳郡昌邑(河南金乡西北)在山阳太守袁遗手中,既不可能给曹操,又十分容易遭受袁术攻击,曹操遂将治所移动到鄄城。

    曹操又向袁绍声称把济阴郡中南部、山阳郡都交给袁遗,袁绍、袁遗都很高兴,也就不在乎曹操以夏侯惇领东郡太守的小动作,兖州竟然出现了两个东郡太守!

    可怜臧洪入驻东武阳才知道半个郡的利益都被曹操瓜分,他并不清楚袁绍曹操之间的私下协议,急切向袁绍禀告申诉!

第493章 后院起火() 
兖州发生得一系列事件太过迅速,令公孙瓒、渤海太守甄俨然应接不暇。

    刚刚返回青州的刘备忙着向乐浪、带方、夷洲、日本安置流民,士卒们也刚放假归家忙着秋收,只能叹息不凑巧:“不到一个月,两名二千石连续阵亡,奇怪之极!”

    分明他已经改变了历史,为何这事依然发生了?

    青徐黄巾号称百万刘备是不信的,要知道几年前黄巾之乱时八州百姓为之动摇、裹挟,三十六方黄巾加起来也就百万上下!

    荀攸断定:“不可能,其中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变故!”

    根据荀攸、邴原等得到的情报:此时进入兖州的青徐黄巾实际上不过一二十万,即便加上裹挟的兖州人,男女老少估计一共也不超过三四十万,兵不过十余万……比兖州一个郡少。

    刘岱、鲍信、曹操、应劭、袁遗等数个两千石,都不是初哥,能力不算强却都有数年的战争经验,辖区百姓加起来超过二百万,为了保卫家长百姓从军热情相对较高,刘岱军至少可以动员超过十万壮丁,就算只动员五万,即使不能获胜,也不至于州郡大员短时间内连续战死!

    邴原:“莫非鲍信设计弄死了刘岱,曹操再弄死了鲍信?”

    郦炎:“据公孙瓒那边消息,其从事范方曾试图说服刘岱舍弃袁绍支持公孙瓒,刘岱当时动摇了,没给袁绍发援兵,袁绍可能因此记恨在心!”

    荀攸:“袁绍是个极为记仇的人,但还不至于向自己的外亲动手。”

    之前刘岱治兖州,讲究修身养性,于民和谐,亦有贤名,但没有主动向外扩张的意图。

    如今对手换成曹操,刘备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逐步强大起来的兖州,还是一个积极外侵的兖州。曹操是一个极其爱折腾的人,决计不肯循规蹈矩,萧规曹随。

    荀攸:“与其等他强大起来,不如率先介入!”

    刘备:“这就是商议的意义,如果曹操是通过不当手段获得兖州刺史,我们就有了介入兖州的理由。”

    郦炎:“兖州刺史金尚?”

    荀攸:“奇货可居?”

    长安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被曹操击败后,投靠了袁术,袁术许诺金尚派兵支持。

    可惜在派兵之前,袁术首先要解决后方面临的困境……扬州刺史陈温、领九江太守徐周昂等人从南面、东南面进攻豫州,同时袁绍将山阳太守袁遗任命为扬州刺史,从北面虎视眈眈,给袁术不小压力。

    刘备的计划是等袁术发起进攻,青州就出兵兖州!

    可惜变化比计划更快。

    辽东太守公孙度帅军南下争夺辽南、乐浪,刘备遂与东莱北部都尉关羽、乐浪都尉太史慈北上击之。

    两军正在相持,不料后院起火

    袁绍、袁谭策动平原王族人刘平、北海王族人刘询起事,十多个县向袁绍倒戈,众达数万!

    北海相孔融参加世家豪族宴会时被刘询设计抓了起来,此时北海西部都尉昌霸还在泰山郡北部与应劭打游击;齐国都尉田楷被压制在临淄城中,信息完全被切断;东莱西部都尉张飞麾下只剩几千人,根本没有料到也,担心被围困,急忙带着士卒向东撤退,直到撤退到胶莱河西岸,与河渠都尉徐岳、屯田都尉国渊的屯田壮丁汇合,才有了底气,转而向西收复失地。

    北海王这一脉,乃是光武皇帝刘秀的侄子,大哥刘演次子,过继给二哥刘仲为子,原本封鲁王,后改封北海王。北海王这一系从第一、二任开始,就只注重读书和经商,谦恭好士,千里之外的士人前来交结,他们都照顾周到,多赠金钱、礼物,周边的名儒宿德,没有不上门拜访的,就是郑玄、邴原等人穷苦时,都到北海王府上打过秋风。

    平原王乃是河间王刘开之曾孙,与当今皇帝同祖,算辈还是叔父,家族显赫。多年以来,平原王与北海王又将当地的一些刘姓子孙组织起来,经常宴会、讨论学术、开展商贸,并推荐为低级官员,当地的刘姓子孙也多托庇与两王,因此影响力很大。

    之前刘备曾将一些撂荒田地收归国有,而后卖给贫民,其中就包括大批北海王及其附庸的土地,在平原也有此计划。北海王对此颇有微词,碍于刘备之威,碍于青徐黄巾肆虐,不敢与刘备对着干。平原王担心土地被收走,遂亦起事。

    “济南郡,平原国,济南国,皆本刺史之地!”借此机会,袁谭趁机几乎占据了整个黄河北岸的平原郡,围攻齐国,乐安国,兵锋直指北海国。应劭则奉命将兵入齐国,以为侧翼。

    刘备此被迫把兵力大部分集中面对袁谭、应劭、刘平、刘询上,无足够的士卒发动对公孙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让关羽、太史慈守卫辽东半岛南部。

    。。。

    张飞:“北海王好不晓事,居然背叛兄长!”

    邴原:“这是恩将仇报阿!”

    从去年开始,青州黄巾先是被刘备撵到河北渤海平原国,接着被公孙瓒、甄俨大破,而后向西进入兖州、冀州。北海国、平原国的黄巾虽然称不上完全销声匿迹,大规模的已不再有,而且臧洪与刘备进攻欲望都不太强,青州就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状况。

    天下大乱前,刘姓诸王和世家豪族只能老老实实地骄奢淫逸,生怕被国相逮住痛脚检举揭发。

    青州黄巾复起时,刘姓诸王和世家豪族作为大地主大富豪,是黄巾革命的主要对象,怕的要死!刘备镇压黄巾为他们保住性命和大批财产,他们给钱给粮,不敢对刘丝毫不敬。

    如今,刘备给他们解决了安全问题,北海王、平原王就开始计较起经济问题,要求政治地位,他们不敢自己起头,就让亲近族人挑事情,估摸着即使失败了,反正都是高祖子孙,刘备也不能把他们怎样。一群地主阶层则混在其中浑水摸鱼。

    袁谭加上反攻的北海王、平原王,大地主们,加在一起超过十万,一时间青州将士人人自危。

第494章 保卫临淄() 
齐国临淄

    继承春秋战国齐国的历史,两汉封国的积淀,临淄是个大城,最顶峰时期城内外人口超过三十万人,这里曾经自由而充满商业气息,名士云集,百家争鸣,市井繁荣,百工精钻,富豪趋之如骛,曾经市税超过千金;曾经是青州、兖州、徐州、冀州、幽州最大的城市;曾经是仅次于雒阳的帝国第二大城市,还在长安之上。

    如今,百姓逃离,十存二三;外郭废弃,房屋破旧;烟尘弥漫,血流满地。

    今日最后一次进攻结束了,血红的残阳挂在西山,摇摇欲坠,如同这座城市一般。

    “不错,敌人已经疲了,最多再打半个月,一定能破城!”袁谭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有公孙度在北,刘备一定不会将主力都投入与我争夺青州!”

    应劭:“希望如此。”

    刘平:“来了又有何惧,临淄城东有淄水,剧县城西有弥水。剧县、弥水、淄水三道防线,足够抵挡几个月,刘备根本到不了临淄城下。”

    袁谭伸出手一根手指:“一个月,只要你们能守住一个月,我就一定把临淄打下来。临淄南有泰山,北有巨定湖,东有淄水,用武之地!临淄城乃是青州刺史驻地,城中有州粮仓、州武库,周边商业繁华,人民富庶,得此一城就如得半个青州!”

    “为何刘备如此轻视临淄?我确实不理解。”应劭眉头皱成川,心里对袁谭的骄傲不以为然,“可刘备是名将、宿将,淄水、剧县怕是守不住二个月。”

    刘平:“应府君岂能涨别人威风,灭自己士气。刘备不以临淄为治所,而以黄县、胶州为治所,就可知其无识、无才!我们有十万兵,何惧之有!”

    袁谭:“都怪刘承,不肯加入我们。城破之日,定要叫他知我厉害!”

    平原王、北海王皆叛而归袁氏,只有齐王不仅不投靠,还散家财,助田楷守卫临淄。

    齐王这一系是光武皇帝刘秀的大哥刘縯儿子刘章的后裔,如今的齐王名叫刘承,齐地本就富饶,临淄富甲青州,刘承极为喜爱经商,经过几代人经营,族人繁盛,良田万亩,在临淄城内外的店铺有好几条街,工坊遍布,马匹上百,马队数支,仆人佃户数千人。

    有了齐王的支持,田楷这个外地人才能勉强守住临淄,才能不那么担心临淄人反水。

    这座城市太大,田楷麾下的数千兵马根本无法将城墙填满,征募壮丁是唯一选择。

    田楷今日射出了三壶箭,双手几乎脱力,敌人太多了,同时攻打四个角、四座门摊薄守军,分成几部昼夜轮番进攻不给守军休息的机会:“再这样下去,不出十天,或许城就破了。君候援军何时才能到来?”

    。。。

    青州屯田绝大部分是稻谷,公孙度也是深知,所以屡次动作都在夏收之后、秋收之前,借机割稻、抢粮,有些类似草原骑兵南下中原的掠夺之法。

    刘备的军队往往要等到秋收完成才能全部聚集,到时距离寒冬已经不远,后勤消耗、运输压力加大,士卒容易冻伤,往往打两个月就停下来,两个月即使推进到襄平城下,也无法在寒冷的冬天暴师野外进行围攻。

    况且公孙度还可以找公孙瓒“调停”。

    公孙度也是看准这个特点,不断派骑兵游走平郭城外,喊出:

    “来打我阿!”

    “歪种!杂种!”

    等一系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的言语,挑逗关羽。

    “有种你别跑!”关羽气差点流鼻血。

    关羽曾经多次开城出击,可每一次都铩羽而归。

    历史上,公孙度父子北和扶余而鲜卑、乌桓不能犯,东伐高句骊而高句骊分裂,南讨三韩而设带方,西进青州东莱郡,策应田楷、刘备抵挡袁绍,下辖辽东、辽西、中辽、乐浪、带方五郡,南北、东西都超过千里,人口超过百万,拥兵十万以自重,威震东北!

    一开始,刘备还真没把公孙度当回事。在他看来,长期战争关键是比拼国力,现实中公孙度所拥有的土地,目前只有一个辽东、半个辽西而已,不足为虑。特别是刘备占据了辽南,同时在渔阳郡招募流民,青州流民北上辽东郡只有数万,幽州逃入辽东的也不多,公孙度下辖的人口不到五十万,砸锅卖铁极限程度下最多汇聚五万兵,根本不可能是对手。

    现在,刘备发现自己错了,公孙度雇佣了大批扶余、乌桓骑兵,骑兵超过五千骑,在任何战场上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宽阔而人烟稀少的东北原野上,完全能够决定战斗结果。

    关羽能力强,作战勇猛,可是麾下骑兵数量、马匹质量远远不能与公孙度相比,追击时只能跟在后面吃灰尘,一旦追击过远就容易陷入伏击。一来二去,就歇了追击、野战之心,把重心放在城市、村寨、山岭、河流的攻守上。

    刘备:“起初,公孙瓒调停,看其面上,我答应与公孙度和睦。如今看来是个大错!真没想到公孙度以两郡之力,维持数千近万骑兵!”

    “这也是我的疏忽。”荀攸提笔画着,“倒不是不想养更多的骑兵,一名步兵每月消耗粮食2石到3石,一匹马消耗草料、粮食8到12石,马匹消耗是人的4倍,骑兵(一人一马)消耗是步兵的5倍!”

    赵云:“我虽是骑将,也知道过多骑兵不适合青州。青州维持相同数量的骑兵,比辽东或者幽州其他地方消耗大得多。”

    其一,辽东多种植粟麦,粟麦杆利于马匹消化。青州这边种植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