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67章

汉起-第67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十几个黑衣骑兵急忙陷阱前勒马,等待他们的是小山丘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原木和居高临下飞驰而来的刘备三骑。

    一战之下,三十几个黑衣骑,除了脱在后边的7骑侥幸北逃外,十余个当场毙命,十个被俘的绑在一条绳子上,串成一串。此外也缴获十余马匹,刀剑、矛戟五十余把,以及少量弓箭。

    在追击过程中,50余黑衣骑兵曾经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包抄,结果10骑战死,数骑重伤返回。剩下的三十几骑在小丘一战中伏大败,完好的只剩下7骑。与之相对的是刘备方只一人战死!黑衣骑兵毕竟不是机械,也有父母妻儿,会害怕,会有顾虑,士气越来越低落。

    黑衣骑兵们许久没有弄明白怎么就败了,前队人马怎么就冲入田野之中了,小丘上伏击的15骑怎么就全灭。只觉得刘备等人都是吃人的魔鬼,不可战胜的神人。于是根本不敢靠近,只是远远跟着。即使刘备放掉了大部分俘虏,他们也好一会不敢上前营救。

    。。。

    刘备等继续南行,快到一个乡集,见剩下7个骑兵仍然远远跟着,冲上去怒吼:“你等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欲将如何?”

    黑衣骑兵们仿佛吓了一跳,远远往北面跑了。

    乌敏英:“玄德,我们就这么几个人,个个疲倦,个个带伤,往东走吧,别去高邑,不知道公孙度还有多少人。”

    典韦问:“那王姑娘怎么办?”

    对啊,王荣怎么办?若赢了战斗,却失了爱人,胜利岂有价值?不如一开始就向东狂奔逃跑算了?刘备的眉头深深地皱起来。

第142章 千秋亭幼凤入怀() 
刘备:“不用怕,如果公孙度没有抢到王姑娘,一定会亲自带队追杀。如今既然只派些从骑,就知他带着王姑娘回高邑了。公孙度不会想到70骑奈何不了我们十骑。那逃散几骑,既不敢回去复命,又吓破胆子不敢前来追击,他们最希望的是我们南下逃走,他们才好交差!我们可如此。。。”

    追击的黑衣骑兵和失马的黑衣步卒,见刘备一行人雇了车辆继续南下,都长舒了一口气,于是远远的跟着,也不敢靠近。也正因为隔得远,他们不知道其中只有乌敏英和4骑,多是伤员,其他都是雇佣人假扮的。

    刘备倒不是不想消灭这条尾巴,每每转身追击,剩下几个黑衣骑已经吓破胆,根本不接战,只是四散逃走。

    他们走后,刘备等4人,一人双马,悄悄从乡里小路迂回向北行去,北风呼啸,吹得人身上发疼,但他一点不敢耽搁。现在他最大希望是公孙度没有进入高邑的刺史府,刘备再怎么牛逼也不可带人攻打刺史府。

    。。。

    雪越来越大,千里平原只见白茫茫一片。

    “这个鬼天气。”亭卒赵万畏畏缩缩躲在亭门口,望着门外已经被百白雪覆盖的道路。此亭名千秋亭,位于高邑城南不远,乃是官道上少有的大亭,亭部周边商铺、酒肆、车马行林立。他爹当年因为千秋亭的原因,给他取名赵万载,后来被人嘲诟病,改成赵万。

    “还有一个时辰就落日了。”

    大雪天气下,又不当赶集日,路上商贾行人很少,官员、百姓们则几乎不上路,可亭里却不能没有人值守。亭长自己回家休息,把亭父和亭卒赵万留在此处。赵万看见几个小点出仿佛从雪原里冒出来,心里咯噔一下:“雪天骑得这么着急,莫非有大事!”

    “你是亭长?吩咐人,烧水做饭。”

    亭卒赵万没想到一个少年也敢对自己颐指气使,暗自骂娘,张口说:“需核对验传!”

    见两串钱扔了过来,又撇见少年故意露出的绶带,不由大喜:“小的是亭卒赵万,这就去。诸位官人且在后院歇脚。”

    典韦:“刘君为何选择这个亭歇脚?公孙度会经过这里么?”

    刘备指着远处一个高坛:“这亭名叫千秋亭,大有来历。”

    恰巧亭卒赵万端着饼子、热汤进来:“几位大人,我们千秋亭乃是天下第一亭!光武皇帝定都高邑,见我们高邑原为中山国都城鄗城,山川锦绣,土地富饶,就在千秋亭建筑坛祭拜天地,登基为皇帝!

    所以千秋亭分外繁华,成为来往客商歇脚之处!”

    听亭卒滔滔不绝的简述光武皇帝故事,刘备紧绷的心渐渐松弛了些,公孙度既然相信王荣幼凤之传说,多半是个对谶纬之学有研究的人,不会注意不到千秋亭的寓意。

    。。。

    公孙度带着十几个黑衣骑兵,载着十几个重伤员,快要经过千秋亭,就有些迟疑:“若是看到这么多伤员,不知道那些豪族又会怎么传。也罢,你带着伤员都安排到城外庄园休息,我带几个骑护着美人回高邑就行。”

    副官问道:“大人,贼人狡诈勇武,只有几骑护卫,会不会不安全?”

    公孙度:“怕什么!就在治所南面几里路,几个贼人还能反了天?一会我就在驿站歇脚,有驿卒,也不怕贼人。”

    。。。

    刘备和典韦拿出印绶给亭长看:“你不用害怕,他是太仆属下官员,前来公干,我是回乡,与他同路。我与公孙刺史有些过节,见了面怕是面子上不好看,所以不愿意被他知道,你不要说我在此处。”

    又拿出一串钱给亭卒赵万。

    公孙度进入驿站后,喝了几口热水,突然感觉味道不对:“这水怎么有股味,莫非锅没洗干净?”

    赵万快吓傻了,急忙跪下说:“没,小的这就重新烧一壶。”思量着刚才刘备一行人也没说汤水里有味道,早就听说公孙刺史待下苛刻,是不是太挑剔了?刚才惊鸿一瞥,刺史大人旁边的女子真是漂亮得紧啊。

    “快去,快去。我看你大雪天能坚守岗位,算是个老实人,就不与你计较呢。”公孙度拿出酒壶放在桌子上,转头对王荣说,“累着了吧,先吃些东西。”

    王荣刚刚还在想是不是就认命了,做侧室就侧室,只要他对我好就行了。

    这会盯着酒壶心里无比幽怨,水都没有叫我啃干饼子,就是想让我了喝酒好随你折腾?把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儿家当什么人了?虽然是实际上是侧室,名义上也是平妻啊,就是要做什么也应该履行礼仪程序,以示尊重!这就是要一同度过数十年,为之生儿育女的良人?一点都不体贴:“我去下厕所。”实际想去厨房喝口水。

    在驿站里,公孙度也不虞有他,只是叫了一个骑兵去后门口盯着。

    不一会,几个黑衣骑兵发现身体有些乏力,也只以为是累得慌,想着驿站很安全,就围着火堆,靠着稻草舒服的躺下。

    。。。

    王荣走进厨房,看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背影,突被一人从身后抱住,捂住嘴。

    “别叫,是我。”

    王荣转过头看到希望中那张脸,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接着欢喜的泪水流了下来,用力抱着他的豹腰:“是你么,真的是你么?不是在做梦吧!还以为你要丢掉我呢。”

    刘备:“小傻瓜,我怎么舍得呢!你还不得再从二楼跳下来?”

    王荣哭了一会,心里觉得怪怪的,明明对他没多大情义,只是想通过跳楼向阿父表明不嫁的决心。二楼又死不了(赤血:真见过从二楼跳下死掉的,当然大多会残疾,不要试!)。他怎么就奋不顾身把我接住了,让人家那么感动。

    十几岁的女孩子最是善变,也最单纯,最容易被感动,哪一个不盼着心目中的英雄。一个看得上眼的男子,有身份有财富,却为了救她不顾身家性命。仿佛说书人简述的故事一般落在自己身上,王荣这一刻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什么公孙度给了聘礼,什么父亲的嘱咐,兄长的关爱,家族的脸面,统统都丢在一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跟他私奔!就算给他做侧室她也认了!

    。。。

    不知多久,公孙度睁开眼睛,只觉得天光大亮:“咦,我睡了多久?”想站起来却一下摔倒在地上,这才发现手脚被绑住,旁边的骑兵也都被绑住,这才发现着了道!

    好容易解开绳索,看见一封信:“幼凤我已带走,公孙兄不用挂念,弟刘备敬上!”

    公孙度怒吼:“怎么可能,怎么可能,70个骑兵,都是饭桶?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刘备,给我等着,你走不出常山国!”

第143章 打入死牢() 
常山国、栾城

    公孙度带了数十骑,在栾城县北面的官道上追上刘备及其商队:“你跑啊!有种你就跑,我把他们全抓起来,严加拷问,让你知道什么叫投鼠忌器!”

    糟糕,昨天为了在王荣面前显示大度,故意没有把公孙度绑走。哪知道公孙度如此睚眦必报,又带人来追,而且明显吸取了上次教训,这次带了不少弓弩骑兵。

    刘备:“公孙度,昨日在千秋亭,你的性命在我手中,如同婴儿一般。考虑到咱们是同州人,特地放你一马,你就是这么回报的?商队里有不少幽州人,你就不怕臭名声传到家乡父老中去?”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你若想我放你一马也行,留下王姑娘!”公孙度还真有些犹豫,若今日不抓住刘备,放其归去,则私自下令抓捕朝廷官员的罪名一定跑不了,若放下了聘礼的王荣逃走,他的脸面也没地方搁。若抓住刘备,杀掉肯定逃不脱罪,若暂时拘留起来,达成协议倒是有可能善了。不管将刘备如何,王荣是一定要抢回来的。

    刘备:“王姑娘不愿意跟你走,为何非要苦苦相逼?你给了多少聘礼,我请王伯父原封不动退给你,我再出二十金给你赔个不是可好!”

    公孙度:“混蛋,爱情不是买卖,王姑娘不是货物,而是千金换不来的绝色女子,怎么能因为点钱就违背聘礼!你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无用么?”昨日黑衣骑兵死伤太过惨重,二十金,还不够给丧葬费、汤药费,打发乞丐么?

    公孙度:“弟兄们,拿起武器,咱们杀。”

    刘备早就吩咐将车辆绕城圈子:“兄弟们,不要怕,昨日他们一百人也不是我们十个人的对手。”

    公孙度与刘备,就像两只为了争夺雌性而斗殴的虎蛇,各不想让甚至到了不计后果的地步。

    “慢着,公孙刺史别来无恙?”几日不见的苏双带着一批骑兵飞驰而来,其后是不断急行而来的步卒。

    “孙双,这是何意,未经批准,你等豪族怎能带弓弩等违禁兵器,你意欲何为?”公孙度数了一下苏双至少带了四十多人,加上刘备商队的四十多人,真要打起来怕是胜负难料。

    “公孙刺史,这话应该问你,作为刺史,你昨日袭击上官,现在又要打劫我的商队,我活了这么一把年纪,没看见这般刺史!你当我苏家是好欺负的?”

    公孙度:“你血口喷人。”

    苏双:“我苏氏乃是常山国栾城大族,州郡都有人为官吏,公孙度,你的不法行为,人证物证已经移交太守,你等着丢官下狱吧!”

    公孙度两眼一黑,往马下就坠,两边赶紧扶起。

    。。。

    “几位,且听老夫一言。”

    公孙度:“李君,怎么连你也来了?”

    刘备见这人佩戴印绶,知其一定是官员:“这位是?”

    “老夫辽东李敏,亦是本郡郡丞,得苏君举报,立即就来了,幸好没来晚。”李敏是辽东郡人与公孙度生父同郡,与刘备同州,“老夫痴长几岁,想着冤家宜解不宜结,欲做个和事老。两位意下如何?”

    “好,看在李兄的面子上,我就饶你一回,但是要交换俘虏、赔偿汤药费!”公孙度口气虽硬,心里却十分害怕事情被捅上去,只要刘备能交还俘虏和物证,多半没法追究此事,那他的官位和前途就能保住!至于王荣,他此时已经顾不得啦。

    。。。

    典韦:“刘君,我方本无过错,坚决不能同意。昨日我们10个人能大败100个,大不了一战!”

    苏双:“听说昨日你被伏击,今日我带了家中家丁护卫赶来,其他盟友家族也在赶来路上,我就不信公孙度能一手遮天。”

    乌敏英:“这姓李的与公孙老贼同郡,心里大大的坏。今天我们人多些,正好教训公孙老贼!”

    “贤侄”,李敏过来时正好听见乌敏英说他“大大的坏”,尴尬得笑了笑,“我劝你还是退一步,赔些钱消灾。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那边都是精壮,你这边有商贾、女眷,伤着了怕是不好。”认定刘备这边打不过公孙度。

    刘备:“李郡丞,我敬重你是同州前辈,你过去告诉公孙度,若不陪我二十金,我跟他没完!打仗我十五岁就开始了,岂能怕他!”

    李敏顿时很无语,本来公孙度就是他同郡、同县人,平日颇有些交情。今日若不是顶头上司常山国相非要他来说合,他一定在一旁等着看公孙度杀刘备的人。他可不认为刘备能在冀州的地盘上翻天。

    “贤侄,为叔总算找到你啦!”

    刘备四处张望:“谁?不许叫贤侄,叫我刘从事,刘大人!”刚才李敏与公孙度兄弟相称,对刘备却叫“贤侄”,无形之中矮了一辈,刘备很不爽。

    “是我啊,你李世叔。”一个圆脸,大眼睛,中等身高的胖子,吃力地从人群中挤了进来。

    “真是李世叔,小侄刚才没看见,真对不住。”刘备急忙行礼,李定是父亲的朋友,曾经在郡县吹嘘刘备家必出贵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刘备懂得感恩、尊重。

    李定对李敏说:“李郡丞,今日多谢你啦。我跟我侄儿说几句话。”将刘备拉到一旁,“我与苏双一起,找到李郡丞和常国相,求了好一阵,才同意和解的。你不要意气用事,浪费为叔一片苦心。”

    刘备:“感谢李叔,只是公孙度派人截杀我,此仇不报非丈夫,且我又不怕公孙度,何必和解?”

    李定:“郡里出大事啦,十天前你师兄郦炎被太守打入死牢!”

    。。。

    “府君,公孙刺史同意放刘玄德离开。”

    常山国相双掌一合:“喔,还好没再厮杀,刀剑无眼,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