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府 >

第24章

霸府-第24章

小说: 霸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伯辰的目光落在段日陆眷的塑像之上,看着日陆眷紧皱的眉头,以及迷茫的神情,这一刻他仿佛感受到了这位前辈的心情。

    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世道,所有的事情都超出了原有的想象,只能被历史的巨浪推向前方,容不下一丝任性。

    “不知道主公想要什么?”

    这一刻,张伯辰终于下定决心,既然事情已经避无可避,那就去迎接挑战。他甚至想到了如果对方问他索要自己的人头的时候,自己该去怎么去做。

    事实告诉他,他多虑了。只见段辽盯着他的眼睛,一直一顿道:“寡人想要的很简单,那便是一旦你未来化作翔龙,遨游于九天之上,便将这辽西之地,永作段家食邑,与国同休。”

第42章 黄雀在后(六)() 
这是一场豪赌,段辽以女儿和若干辽西突骑为赌本,换取后代的荣华富贵,赌的是自己的眼光。如果张伯辰能够上应天命,在未来得到不可限量的富贵,那么他必将得到远远高于成本的收获。

    反之,他若是看走了眼,眼前的少年不过是一土鸡瓦狗,转眼便被残酷的世道淘汰,那么他不但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会失去仅有的一点翻身的资本,导致段部从此在这世间除名。

    赌还是不赌?张伯辰一瞬间陷入反思。

    无论未来如何,娶到段雪颜,便意味着得到整个辽西的认同。某种程度上,亦是承袭整个部族势力的法统。而得到辽西突骑的补充,也便意味着在乱世之中有了自保的实力。如果自己未来失败也便罢了,若是成功,这辽西之地便会作为段家的永久封邑。

    辽西地处幽州,他即便对历史了解不多。还是知道在后世有个北宋,由于幽云十六州在王朝成立前被后晋石敬瑭送给了辽国,导致整个王朝期间只能被动防守来自北方的威胁。

    到时候段家若是对他忠心还好,若是心怀二心,恐怕他的后世子孙将如北宋的皇帝一般,终世不得安宁。

    这是一个有着极大风险的赌注。

    张伯辰盯着段辽的目光,思考再三,终于郑重地点了点头。

    无论后世如何,他总归要做好现在。都说饮鸩止渴之人乃是目光短浅。何曾想过,在一个人已经口干舌燥、缺水到极限的时候,若是不饮下那杯毒酒,立刻就死了。若是喝下那杯毒酒,至少还能解得渴,在被毒死之前找到解药。

    离开地窟后,张伯辰和手下的猎击飞骑被安排在一座小山峰上驻扎。

    段乞特真带着“雪蹄青骢”前往面见石季龙,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在这期间,段辽也再不见人影,整个密云山中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人心惶惶之下,每个人都时刻担心石赵的大军会打过来。

    然而石赵大军仿佛忘记了还有这一支残余势力的存在,甚至连前来骚扰的小股附庸军都没有,这让众人逐渐安稳了下来。

    张伯辰在到达密云山之前遇到了段乞特真,上山之后,除了见到段辽一面,其他诸如慕容翰、段兰、段龛以及当初攻克幽州的段屈云等人,均无所见。没人知道他们具体去了哪里。

    原本世道鼎沸,可是在进山之后,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慢了下来。张伯辰有个错觉,在这里待下去之后,整个世界再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

    难怪古人会说“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这样的日子,也许才更接近于本真,不用去在意世间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人从出生开始,便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与自然的交融中走完这一生。

    可是这样的日子,持续不到一个月,便被一则消息打破了。

    斥候营的秃发狐雍传来情报,石赵大军分三路进军,已经完成了对大棘城的合围。羌族大军在冠军大将军姚弋仲以及其子曜武将军姚益生、武卫将军姚若等人率领下,率先攻破龙城防线,扼住瀚水上游,龙城为大棘城西方门户,龙城一失,大棘城便暴露在羌族大军的的攻势之下。

    六夷大都督蒲洪帅率领氐族大军紧跟其后,在其弟苻安、苻侯以及其子苻健、苻雄等人率领下攻破柳城,完成对大棘城南面的包围。柳城一失,大棘城在南方再无屏障,而龙骧大将军支雄则在渡辽将军王华的水师配合之下,进军昌黎郡徒何城,掐死傍海道,也便是堵住了慕容部南下逃窜的路线。

    至于大赵天王石季龙率领的三万“龙腾中郎”,则驻扎在平冈,作为诸军后援。

    张伯辰看完情报之后,急忙找来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如果情报属实,被围困在大棘城中的慕容皝要么弃城而逃,要么据城而收。若是弃城而逃,只有从北面逃出,然后渡过辽河,前往辽东郡。这样下来的话,只能被石赵大军随后尾追,要知道辽东北部的扶余与东方的高句丽均与慕容部是死仇。

    石赵大军之所以围三缺一,将北部轻轻放过,恐怕还是为了瓦解辽东军的斗志。真若弃城而逃,便落入了石季龙的算中。毕竟困兽犹斗,若是大棘城四面被围,便会彻底激发辽东军内心悍不畏死的勇气,既然怎样都是死,为何不是与敌人搏斗而死?

    若是放开一条生路,众人内心便会奢望在众军的围攻中,从生路逃出。却不知道,一旦失去了城墙的守护,便会尽数为赵军收割。哪怕知道也好,只要有一丝生还的希望,没有谁会舍弃自己的生命。

    “令支城已被赵国大军占领,支雄迫降刘群,现在开始轮到大棘城了吗?”张伯辰呆呆地想,“若是攻破大棘城,恐怕石赵大军不日便将挥军南下,却不知道江东的朝廷准备好了没有。”

    大棘城中,大殿明堂之中一片死寂,慕容皝身着蟒袍,头戴赤跋冠,亦是面无表情地看着阶下众臣:“寡人养军千日,用于一时。如今石赵大军兵临城下,诸位将何以教我?”

    辽东九郡之地,如今纷纷沦陷。辽河以西已经尽数落于赵国之手,而辽河以东之辽东、带方诸郡,城内大族亦是杀郡守以应赵军。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将军宋晃早已经投诚赵军,封家、宋家尚且如此,他们这些人又能有何作为?

    殿内群臣低着头,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大棘城三面被围,事到如今,他们所能做的只有这些。实力对比实在太过悬殊了,他们不得不佩服封抽与宋晃等人,竟然提前可以洞彻辽东的失败。

    一旦大棘城沦陷,可以想象封家与宋家的权势必定可以更进一步,成为整个辽东最荣耀的家族。

    此时此刻,最好的应对之道当然是出城向赵军投降。然而众人投降之后犹不失封侯之位,慕容家作为王族,辽东实际的主人,却有可能从此在辽东除名,甚至因此而断绝了血脉。

    所有人都内心明了,却没有一个人宣之于口。

    慕容皝看向众人,目光所及之处,众人纷纷避开,他嘴角噙着一丝嘲讽,悠悠道:“难道寡人真的要出城逃亡了吗?”

第43章 兵贵神速(一)() 
他原本想借石季龙的手除去段辽,成为这辽东唯一的霸主。却是低估了石季龙的野心,这个人征服的**天下的**比他还要强烈的多!

    如今辽东形势危急,都是自己一手促成。事到如今,真的要放弃祖先基业,投降石季龙吗?

    “大王,万万不可!”

    正在此时一名武将越班而出,三十多岁的年纪,脸上满是恼怒。慕容皝看向他,却是慕舆家族家主、折冲将军慕舆根,不由道:“慕舆将军有何高见?寡人洗耳恭听。”

    慕容部原本没有姓氏,在高祖莫护跋时期,见到见到燕代之地多戴步摇冠,于是敛发袭冠,成为部落的风俗。其他部落之人便以“步摇”指代其部落,久而久“步摇”音讹为“慕容”,遂约定俗成,得到“慕容”之姓氏。

    当然,慕容部对外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姓氏来得如此随便。而是宣称祖宗“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所谓二仪者,阴与阳也;三光者,日月星也。能得上天眷顾,自然显得高大上。

    只是慕舆氏却正是慕容氏得姓于“步摇”的见证。

    由于音讹,在世代相传中,竟然从慕容氏的一支中分化出慕舆氏。慕舆氏人才众多,逐渐成为辽东的极为重要的一股势力。除了家主慕舆根,还有慕舆虎、慕舆埿等人,均是军中骁勇之将。

    慕舆根神情激愤:“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实力对比上,原本便是赵强我弱。然而赵军千里而来,跋山涉水,已泄一气。虽然攻克令支城,看上去士气大振,却未曾与辽西主力决战,悍勇之气无处可泄,围攻大棘城十数日不下,又泄一气。主公若在此时撤离大棘城,赵军原本被阻之气便会如大江般倾泻而下,赵军气势既起,等到收略我国之民,兵精粮足之时,这辽东岂会再有大王的立足之地?”

    众人闻言,心中暗道惭愧。他们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保全家族。听到慕舆根的分析,均觉有理。

    慕舆根也不管众人的心情如何,而是继续道:“臣私下里认为赵国围三缺一,目的是希望大王弃城逃亡。如此这般,便中了赵军的计策。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如固守城池,只要大王下令誓死抵抗,气势便会增加百倍。纵使赵军猛攻,大棘城仍足以支持数月。到时候再观察形势的变化,伺机出击谋求利益。如果事情不能成功,仍然具有逃走的机会。为何要望风而逃,不战而造就亡国的局势呢?”

    慕舆根的一番话,说得众人瞠目结舌。

    他们之中,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些,只是被石赵大军的攻势吓破了胆子。再加上段辽败亡之后,手下刘群、卢谌、马鲍等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以及封抽、宋晃、游邃等人成为石季龙的座上宾,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在此时做一个锯嘴的葫芦,以免大棘城沦陷之后,成为石季龙清算的对象。

    一百年前,司马宣王入辽东攻克公孙渊,杀公卿以下七千余人,将首级堆放在水滨,堆土筑成“京观”。

    那一幕还没有从家族的记忆中消除,在这乱世之中,为了血脉传承,又有谁敢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慕容家族身上?

    慕容皝站起身来,走到台阶之下。他看向封家家主封奕,轻声道:“国相有何高见?”

    即便封奕伯父、东夷校尉封抽叛变投敌,为了安抚人心,在赵军压迫下,诸家族全部参与今日的朝会。封奕身为谋主,之前一言不发,见到慕容皝发问,轻轻道:“今强寇在外,众心畏惧。辽东安危,系于主公一人之身。臣试问,主公还有退缩的可能吗?”

    慕容皝沉默良久,乃道:“寡人自思,辽东与羯胡难以两全。孤欲取天下,必与石季龙一战。赵军兵临城下,寡人确实退无可退。”

    “石季龙此人性情暴虐,驭群雄如驱猪狗,如此不恤下情,人神共愤。攻守形势并不一样,攻难守易,敌军兵马虽强,但是大棘城城高河深,如慕舆将军所言,一当主公决定固守,数月之内无忧。赵军滞留日久,各军之间的衅隙便会产生,臣以为只需要坚守以待时机。”

    司隶校尉阳鹜听毕,心想封奕此人不愧国相,对辽东形势洞若观火。他的这番话一方面赞同了慕舆根的主战策略,一方面却是与伯父封抽进行切割。有了此番站队,哪怕辽东击败石季龙,封家也再无后顾之忧。

    慕容皝听到封奕的话,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既然慕舆将军与国相均决定固守大棘城,寡人便这里与诸位约法三章。寡人与石季龙,势不两立。再有言弃城逃亡、献城投降以及阳奉阴违者,斩!”

第44章 兵贵神速(二)() 
平冈城与白狼山之间,赵军大营之内,居摄赵天王石季龙躺在虎皮床榻之上,身边一名谒者细声细语道:“大王,辽西公世子在大营外等候已久,奴才是否要宣他进来?”

    “段辽的儿子?”石季龙皱着眉头道:“他来到大营几天了?”

    “五月十七到达,至今已有二十日了。”那名谒者小心翼翼道:“奴才认为段辽逃奔密云山,若是无法收服,始终是后患。不若趁此机会,派一将军前往安抚,也好给慕容皝做个示范。”

    “如此也好。”石季龙仰起身子,轻轻道:“天子将从东北来,扫平**定江山。江山自古鲜血染,哪有真龙不杀伤?申扁,待寡人攻破棘城,这条谶言也该应在寡人身上了吧?”

    申扁没有回答,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还是沉默的好。大赵天王石季龙篡夺石弘帝位之后,也曾经效仿魏文帝曹丕代汉故事,实行禅让。在百官劝进、改元举行即位大典的时候,却出了事故。为了应对“天命”,不得己只能效仿商周故事,自称“天王”。

    更何况去年的时候,太子石邃意图谋反,牵连甚广。他知道自家大王的心病,那便是得位不正,又无天命所证。若是攻灭慕容皝,待返回邺城之后,即皇帝位便是水到渠成,同时可以将谶言所暗示的几股势力同时绞杀。

    石季龙从枕头下抽出一支长箭,赫然便是张伯辰所用碳杆箭,他右手不断在箭身上摩挲着,悠悠道:“杀死李孟的凶手,找到了没有?”

    “奴才从辽西群臣那里探知消息,正要禀告大王。据说当初在令支城,有一少年名曰张伯辰,在箭术上击败了辽东第一神射慕容翰。所用之箭便与大王手中有几分相似,听说此人已经被段辽招为驸马。”

    “还有此事?”石季龙顿时来了兴趣,“慕容翰此人寡人也是闻名久矣,听说一直伴随着段辽。寡人若能得到此人效力,则江左不足平也。能够必败慕容翰,想必是个人物。传令下去,以后若是遇到此人,务必不要伤害到他的性命。寡人倒要见识一番,能够射杀李孟、击败慕容翰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那辽西公世子”申扁道:“段辽将‘雪蹄青骢’献给了大王,并献上降表,若能降服段辽,棘城便是孤城一座。奴才以为大王效仿魏武灭蹋顿故事,回军之后便可以挥师南下,到时候大王气吞四海,谁人可敌?”

    “哦?”

    石季龙饶有兴趣道:“寡人早知段辽有名马,号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