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府 >

第37章

霸府-第37章

小说: 霸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完之后,拔出佩剑便要自刎,却被段乞特真苦苦拦住道:“父亲若是就此自刎,儿臣等该怎么办?且看在宗族份上,为段部留住一丝血脉!”

    段辽看了一眼段乞特真惶恐不安的模样,不由心灰若死,喃喃自语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万年数子均是命世之才,我子愚鲁至此,败亡岂不在情理之中。上天何乃不公,致令慕容家英才辈出!”

    他一会想到辽西被占,宗族四散,段部从此失去立足基业;一会又想到慕容皝几个儿子均胜过自己儿子太多,自己后继无人;又后悔自己当初轻易舍弃令支城,导致今日之辱。混混沌沌之下,逐渐到了大棘城。

    段辽抬起头,只见校场之上军容整齐,燕王慕容皝早下了车驾,在众人环绕之下,等待他的来到,心中不由冷笑,十多年来,自己何曾将慕容皝放在眼里?不曾想今日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目光滑过世子慕容儁的脸庞,脑海中不由地想起了张伯辰。

    他暗自叹息,若张伯辰是自己之子,必定能够凝聚族人之心,即便自己败亡,段部亦有卷土重来的一日。哪像乞特真一般,没有一点担当?

    若是此子早日出现,自己将之纳为女婿,也许还能在石季龙入侵后有一战之力。只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想到段雪颜留守密云山,自己在三藏口被慕容恪所诈后,随同宗族老少被慕容恪一起掠来,时事易转,再复何言?

第七十章 分化(三)() 
随同段辽一起被俘的,除了世子段乞特真、郡主段雪颜等宗室,还有麻秋麾下鲜于亮以及行军司马阳裕等人,随军工匠以及粮草辎重等更是不计其数。

    一旦燕国能够将之消化殆尽,实力必定会更加强悍。

    对于慕容恪来说,这是他崭露头角的一战,同时也是他扬眉吐气的一战!

    这一战,他示敌以弱,先将大燕铁卫压制在大棘城中十多日,时刻窥测战机。

    这一战,他以逸待劳,攻入赵军大营之内,将三万龙腾中郎杀得七零八落,迫退攻城的三路大军,从而解了棘城之围!

    这一战,他长途奔袭,于三藏口设下埋伏,覆灭麻秋麾下三万步骑!

    这一战,他顺手牵羊,在结盟过程中将段辽并其子女宗族千余口掠来,解决了与国相攻数十年的辽西段部!

    这一战,他终于为母亲高妃挣得颜面,让辽东所有人都无法再小看他们母子!

    母亲出身渤海高家,虽是中原世家,却早已残破败落,族内人才调零,嫁入慕容家,不过是父亲为了笼络晋人之心而已。

    对于母亲来说,这些年来不但来自父亲的荣宠渐衰,在这后宫之中,亦是处处遭受排挤。自己从小在疏离中长大,以至于数年之后父子相见,作为辽东之主的父亲居然连亲生儿子的才能都不知道,他永远记得十五岁那年父亲考察自己功课后,那副吃惊的模样。

    而今年,他不过十八岁。

    自己毕竟是庶出之子,舅族亦是破落户。在这一点上,远远不如世子慕容儁出身高贵。

    因为,世子之母,当今燕国王后,便是出身段部,亦是辽西公段辽之姐。也就是说,段辽乃是世子慕容儁的舅舅。

    两国世代联姻,正是由于彼此地位等同,以此相互制衡。然而所有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上得以终结。慕容恪想到这一切,内心隐隐有些畅快。

    母凭子贵,从此以后,谁若想再给母亲脸色看,便要好好掂量一下后果。作为人子,这是他对母亲最大的回报!

    车驾在三军面前缓缓而行,然后驶入城中,在内城明堂前停了下来。众大臣鱼贯而入,列坐于大殿两旁。慕容恪亦不再多想,此战虽然辉煌,难免受到世子的猜忌。从小所受到的漠视,已经让他学会了隐藏,他不能在这时候太过得意忘形。

    慕容家与段家联姻,乃为国策。在两辽之地,两家世代公爵,且是鲜卑数百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部,有了两家的联姻,首先在威望上,便保证了慕容部凌驾于鲜卑其余诸部之上。

    正因为这个缘由,从高祖武宣王慕容廆开始,两家联姻的政策被贯彻了下来。

    父亲慕容皝为武宣后段氏所生,世子慕容儁亦为王后段氏梦容所生。在慕容家的宗室之中,均以迎娶段氏女子为荣。有了这个传统,且作为嫡长子,不出意外,将来辽东的基业已是二哥慕容儁的囊中之物。

    二哥已在三年前成家,所娶乃是出身鲜卑可足浑家族的可足浑氏。据他所知,当初叔父慕容仁叛乱,背后得到段辽的支持。为了打破对方联盟所带来的压力,父王便为二哥向段部请求联姻,最后由于遭到段辽的拒绝,这次联姻只能无疾而终。

    不得已之下,二哥只能娶可足浑氏为妻。

    父王在大婚之前,与高祖指定的试婚侍女生下大哥慕容交。如今后宫之中,除去段后与自己的母妃之外,尚有兰妃与公孙妃。公孙妃出身公孙家族,公孙家族,乃是公孙渊之后,辽东原本的主人。而兰妃,却是父王最宠爱的女人,连带着兰妃所生的五弟慕容霸,父王也是青眼有加。

    试婚乃是王公世子成年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不得不从。与段氏联姻,则巩固慕容部在鲜卑诸部中的威望;娶母妃高氏,在则结好于晋人各世家,以示荣辱与共;娶公孙妃则结好本土大足,让慕容部在辽东的根基更加深厚,而娶兰妃,则是父亲对自己的一次放纵。

    每一次姻亲,父亲从不做无用之事。到了如今,他已有兄弟十六人,姐妹三人。

    大哥慕容交虽非嫡子,但是作为长子,如今身为慕容部左贤王,掌控鲜卑诸部,虽然无法接班燕王之位,能得左贤王之位,也是荣耀至极。

    匈奴、乌桓与鲜卑诸部,原本的制度便是左贤王是单于继承人,在单于死后掌控部族。只是慕容部亲近大晋,规章亦效仿朝廷,此项制度才逐渐瓦解。

    二哥慕容儁身为世子,虽气量格局稍显不足,在掌控人心方面,自己还是远有不及。

    三哥慕容逮统兵一方,去年年初击败偷袭兴国城的扬威将军段屈云,从而让慕容部与段部的争夺激烈化。

    五帝慕容霸年方十三,已在此番攻防战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也难怪父王会对他高看一眼。

    六弟慕容友以下诸弟并皆年幼,到两年前公孙妃生下十六弟慕容德后,整个辽东气象已经蒸蒸日上,这也是父王在未得到朝命的情况下,从辽东公自立为燕王的原因所在!

    “寡人得天命所顾,得以击败逆胡,如今石季龙从卢龙道退军,尚自盘踞在令支城中,而辽东境内叛逆四起,请教众位卿家,寡人下一步该当如何?”

    燕王慕容皝居中而坐,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他垂诚以待人,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威严,令众人不敢逼视。

    原本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慕容恪亦是跪坐在席上,等待着众人的教诲。殿中之人不仅有着各大世家的家主,来自于中原的是高官耆老,更有闻名海内的大儒。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这些在乱世中的幸存者?

    “臣以为石赵大军败于令支城下,粮草辎重损失无数,后方补给必定十分困难。值此千载难逢之际,当出兵攻其主力,扩疆至幽州,然后联合江左,南北共同夹击中原。”

    首先出列是封家家主封奕,之前为辽东国相,只是由于东夷校尉封抽的叛变,被夺去国相之职,目前为五材将军随同咨参。

    慕容皝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失望之色陷于脸色,轻声道:“卿言之有理,寡人与逆胡早晚决战于中原,只是如今大乱初止,国内未平,若要决战,似非适当时机。卿家暂退,且看众人有何高见。”

    封奕见到慕容皝神情,脸上一副不甘神情,心中却是长舒了一口气。由于伯父封抽的叛变,自己处境尴尬,动辄得咎。燕王大集众人迎接段辽,并问计于群僚。自己若是沉默,无疑是坐实了通敌嫌疑,若是献上什么奇策异谋,在如今的而状况下又如何施行?

    只有献上平庸之策,才能化解群僚之疑。

    司隶校尉阳鹜见此情形,已知封奕想要在短期内翻身再无可能,当下出班道:“棘城受到逆胡围攻,四面城墙已残破不堪,石季龙纵横中原数十年,此番折戟大棘城下,如何能够甘心?若是其卷土重来,恐怕辽东难以防御,臣请营建龙城,迁都于彼,以为千秋之计。”

    “寡人早有此想法,一直未得到营建之人,阳司隶既出此言,想必已有合适人选了。”

    慕容皝看着阳鹜,脸上终于浮出了一丝笑容。若是迁都龙城,他便可以就近调兵攻灭宇文部,且作为入关之前哨,进出卢龙塞更加便利。大棘城虽然坚固,往年一直深受水害,他早有迁都之心,一直未得其人。今日听到阳鹜建言,如何不高兴!

    “臣族兄阳裕阳士则,向有贤名,其才胜臣十倍,于筹划一道,更是精通。辅辽西为上卿,如今佐命来归,可担此任。”

    慕容皝沉默片刻,抬起头来道:“阳士则之名,寡人早有耳闻。既然如此,即日起,寡人命之为郎中令兼唐国內史,一力负责龙城建造事宜。”

    他看了看众人,忍不住叹息道:“阳士则此人,为人笃信义烈,为臣忠清简毅,真乃国士无双。我辽东虽然人才济济,却都被此人比下去了。”

    众人闻言,想到崔焘、宋晃、宋烛、封抽、游泓等诸大族叛变之事,已知主上意中所指。正因为诸晋人大族的叛变,导致大棘城被重重围困,辽东境内皆叛,慕容家险些被羯赵从辽东抹去。如此落井下石的行为,主上又怎会无动于衷?

    众人心中隐约知道,早晚有一场大风暴,让各大世家在辽东的势力重新洗牌。

第七十一章 分化(四)() 
大殿之内,众人一阵沉默。

    阳裕阳士则出身无终阳家,年轻的时候遭遇永嘉之乱,仕于幽州刺史王浚。由于王浚此人图谋不轨,持身以正的阳裕便逐渐遭到了疏离。

    石勒击败王浚后,想要任用于他,他却趁机逃亡段部,成为段部六朝老臣,其中的起起伏伏,不必一一细说,但他始终没有二心。石季龙此番进军辽西,他在石赵大军的压力之下献城投降,也是为了保全民众。

    保境安民,原本便是一方牧守的职责。这样忠贞的品质,正是君王所看重的。

    慕容皝赞扬阳裕,便是在告诉他们,辽东众多晋人大族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自己容忍的范畴。想他作为一方霸主,竟然无力掌控大族势力,如此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中原大乱,一部分世家,如封家、宋家、阳家等家族逃亡辽东,只是客居于此,以族内子弟效忠的方式,换来辽东的庇护。另一部分,如崔家、刘家、王家等则是当初为大晋朝廷戍守边疆,由于中原战乱而难以返回,遂在辽东扎了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慕容氏虽为霸主,毕竟出身鲜卑异族。他们即便选择效忠,在内心深处亦是远远看不起这个所谓的辽东公。因为他们的出身,远比慕容氏更为高贵。

    叛变的成周內史崔焘,便是出身清河崔氏,伯父便是当初大晋的平州刺史崔毖,祖上乃是曹魏时期名重一时的大名士崔琰。

    崔琰此人,清忠高亮,雅识经远,连魏武帝曹操也自惭形秽。当初匈奴派遣使者前往朝贺,为了威服远域,魏武帝便让他替代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而自己则挟刀侍立一旁,这便是“床头捉刀人”典故的由来。

    除了身世显赫,姻亲亦是辉煌。崔毖之姐嫁给了幽州刺史王浚,二人分据平州与幽州。而王浚,正是出自太原王氏,西晋开国元勋、博陵公王沈之子。

    所有叛变的大族之中,崔焘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他们在形式上虽然服从于慕容氏,然而内心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慕容氏的臣子。只是由于中原大乱,短暂客居于此罢了。

    更何况,慕容氏为了控制他们,有意在晋人大族之间进行分化。以冀州流民为主的的冀阳郡,郡守却是出身西河宋氏的宋烛。以豫州流人为主的成周郡,却是以出身冀州清河的崔焘为成周內史。青州流民组成的营丘郡,成周內史乃是辽东大族鲜于屈;唐国郡以并州流人为主,唐国內史则是出身幽州的阳协——如今在阳鹜的引荐之下,阳裕成为了新的唐国內史。

    正因为如此,在石季龙大军压境的背景下,除了唐国郡,其它三郡皆叛。整个辽东地区,望风而降的城池达到四十余座。

    若非石赵中军大营发生的****,只怕如今的大棘城内早已经血流成河。这般情况,无论是谁掌控辽东,都不会容忍再来第二次!

    慕容皝平缓的目光一一扫过群臣,慵懒的视线里隐藏着锐利的刀芒,所到之处,众人纷纷低下了头,他们从这位辽东霸主的目光中看到了杀机。

    “迁都龙城固然是事关社稷,然当务之急却是如何从当前困境中走出来。石季龙经历棘城之败,又在三藏口损失三万精兵,消息若是传到江左,寡人以为庾元规定不会坐视不理。石季龙乃一代枭雄,岂能想不到这一点?”'注1'

    “主公明鉴,大军孤悬在外,国内不安。去岁伪赵石邃因谋乱被诛,邺城之内亦是暗流涌动。即便江左不出兵北伐,逆胡撤军也在意料之中。当务之急还是要讨逆伐叛、平定全境。逆胡占据辽西,已与我为邻,边疆只怕接下来数年不宁。攘外必先安内,大燕若能平定叛乱,则进可窥视中原,退可保有辽东。此乃固本之计,还请主公三思。”

    “阳司隶言之有理,不愧是社稷之臣!”此时一人走出众列,对着慕容皝道:“讨逆平叛固然是当下所需,若想争霸中原,以我大燕的实力,却还远远不够。石季龙占有中原十州繁华之地,岂是区区平州贫瘠之地可比?”

    众人闻言看去,却是皇甫氏家主皇甫真,当前为冗骑常侍,不久前跟随慕容恪攻麻秋于三藏口。皇甫家族在辽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封家出了东夷校尉封抽叛变之事,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