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115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115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三五天后,这番话就传入了县令黄琰的耳中,很快,又传入了郡守王赫的耳中。

    黄琰当时正在读书,他放下竹简,对陪侍在侧的陈松、黄祖笑道:“我早知皓粼有胆勇武略,果不其然!‘潜龙’之名,正合其人。”

    黄、陈说道:“县君有识人之明。”

    王赫是在车上听到了这件事,——他还在行县,当即召来随从的周氏嫡派…少年家主周恂,以及周阅、周涌等,把周澈的那番话对他们讲了一遍,笑道:“你们周氏世代衣冠,家传儒学,本为儒臣,你们叔侄也一个个都是文质彬彬,洵洵君子,皓粼却激厉抗扬,慷慨自昂,有雄豪气,志在边关,真奇士也。吾甚美其志。惜乎他方任乡长才满一月,不足一年,我也是才莅任,不好立刻将他拔擢。且待来年,我必擢他入郡,放之显职,以壮其志。”——汉家故事,“诸官吏初除,皆试守一岁乃为真”,较低级的官吏被升为较高级的官吏后,需要“试守一岁”才能成“真”。在“试守”的期间,还是拿以前的俸禄,要想再获得升迁,通常也要等到“试守”够一岁才行。所以,王赫说“且待来年,我擢他入郡,放之显职”。

    家主周恂倒还罢了,因为周澈是支脉不怎么往来,最多也和王赫一样,“奇之他志”而已。周涌知周澈甚深,对他非常了解,却知他绝非口出大言之人,尽管奇怪他为何突然豪言壮语,但在太守面前,这却是一个难得的说项机会,说道:“吾这三叔为童子时即有大志,追慕卫霍之功,每闻羌人犯关,恨不提七尺剑,杀羌报国。今欲报效边关,不足为奇。”

    王赫拈须而笑。

    这番豪言,不但得到了王赫、黄琰的欣赏,留给他们了一个“周家潜龙有志兵事”的印象,而且还给周澈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远近乡中的轻侠、恶少纷纷来投。——来投的这些人,也不全是因为“慕其壮志”,也有一些是奔着“衣食无忧”。周澈对经维、程闯、卫伯文等人的“恩养”也随着他的这番豪言传了出去。

    周澈来者不拒。不管是奔着什么目的来的,只要愿投到他的门下,他都接收。只有一条:如果受不了操练之苦,那就对不起了。为了名声计,他也不会把那些好吃懒做的人直接赶走,而是奉上银钱,好吃好喝地招待一顿,再礼敬送走。人人心中有杆秤,特别这些尚气轻死的游侠们,他们的是非对错很简单,对他们好的就是好人。吃、喝、穿、用、都是周澈的,还不肯出力气,只想偷懒卖乖,活该赶走!

    如此这般,两个月的功夫,加上那二十人,已聚了四五十人。南凌、韦强也借着他的名声,各自召到了一二十人。加起来近百人了。安成县境内各乡的轻侠、勇士大半都在这里了。

    五月底的时候,他又把南凌、韦强召来,将他两人手下的那些人和自家手下的人合在一处,私下里编成了一个百人队。以姜枫为首领,命周仓为副手。自此,南凌、铁、高兄弟也都很少回家,和众人共住在了那个新建成的院子里。好在院子够大,再补建些屋,足够居住。

    又将这百人分成十队,以邢刚、程闯、南凌、卫伯文、郑季宪、铁家兄弟、高家昆仲等各为队长,阴以兵法部勒。黄盖、韦强身有公职,且韦强还要负责横路那百余部民的操练,黄忠又要照顾儿子黄叙读书,皆不能常来,故暂未被任职,只是客串了教头。

    周澈一边好吃好喝地养着这些人,一边只要有空就与他们厮混吃酒。每当外出时,会随机选一些人同行。行则同行,宿则同宿,推衣衣之,推食食之,把所有笼络人的手段都使了出来,养得众人死心塌地。

    (本章完)

第167章 查漏补缺() 
闻风而投的这些人本都是尚勇好武的,大部分自带的有马,也有十几个没马。周澈又自掏钱从市集上买来良马,分给他们。兵器每个人带的都有,有刀、有剑、有弓矢,少数还有矛、戟、强弩。为了便于操练,周澈又给没弓矢的买弓矢,没长矛的制竹枪,也分给他们。如此,除掉刀剑不说,每一个人至少都配齐了坐骑、弓矢和枪矛。——当时豪门大族往往藏兵甚多,有些地主豪强甚至自己打造兵器。从集市上买些弓矢轻而易举。

    配齐了不代表会用。新盖的院子里有箭靶,有演武场。按操练部民的老办法,周澈从诸人中选出善射、会使矛的轻侠,教那些不会使的。亏得这些人都习武的底子,学起来不是很难。同时,他又叫戚绣绣制了几面锦旗,分成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或者是前进、或者是后退、或者是向左、或者向右,在学射、学矛之余,又教他们识别旗帜。又教他们辨别鼓声,鼓声也各有其意。

    用了两个多月,到了八月初,众人骑射、枪矛都学得差不多了,旗帜、鼓声也会辨别了,又带他们出外行猎。

    在打猎的过程中,行兵阵之事。周澈坐镇一方,命姜枫、周仓分率两部,各有五队听命,用旗帜、鼓声为讯号,或两部并进,或一部独出,诸队或分或散,或聚或集,行骑射之术,用矛枪驱逐,配合包围猎物。初时,诸人不适应,常手忙脚乱,一整天也打不了几只兔雉。慢慢的,练习得多了,适应了,旗帜、鼓声的变化都熟悉了,骑射、矛枪也都娴熟了,互相的配合越来越好,每每所获甚丰。——黄忠父子、黄盖、韦强只要有空,也都会跑来参与。

    有时周澈观看他们驰骋行动,虽不敢说令行禁止,但却也已做到了闻鼓即进,挥旗即前。当逐猎之时,矛枪并举,弓矢齐开,战马奔驰,人皆奋勇争先,似也有些行伍的样子了,他亦颇是自得喜悦。

    在此期间,除了操练这些轻侠,演武习射、逐猎山林外,还发生了几件事。

    一件是金宸皓给乡民们种粮,郭强、孙信暗中盯得他很紧,并未见他有贪污之举。这让周澈很满意。此后,又试之以乡中诸项公务,如收赋税、分配徭役、人口普查等等,他也都能办好,公正严明,井井有条,周澈省了很多心。周澈对他更是满意了。

    一件是修缮学校。早在前汉平帝时,朝廷就下过诏,令天下郡国以下皆设学校,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里设“序”。发展至今,“序”或许尚未能遍布帝国境内,但“庠”已差不多是各乡皆有了。本乡也有一个“庠”。依照规制,“庠”里边也有一个教书的“《孝经》师”,是田宽的一个弟子。只是学校虽有,却因“仓廪”未足,百姓衣食尚且难保的缘故,入学的人并不多。

    在横路时,陈松就对周澈说过:要普及教化。周澈对此虽不以为然,觉得在“仓廪”未足的情况下教乡人“识礼节”是不切实际的,但为了能得到一个“重文养才”的名声,还是召集乡间大姓,命他们各出一些钱,把乡中原有的这个学校修缮了一下。

    三月份还有一个小插曲,天子大赦天下,除罪大恶极、谋逆、叛国不赦。姜枫终于可以被免罪了。

    一件是六七月间,郡中下了一道公文,命各县、乡举荐贤才,以备郡府辟用。

    周澈经过仔细地考虑斟酌,没有举荐许、陈、秦这些大姓人家的子弟,而是举荐了田宽门下那个对他最有意见的年轻士子陈启。陈启曾在田宽家中指责周澈诛灭季氏是“捏造罪名,乱法杀人”。此事,周澈听金宸皓说过。他的这个举荐出乎了金宸皓的意料,也出乎了田宽门下诸弟子的意料。虽然最终陈启没有能得到郡府的辟用,陈启本人也没有因此而感激他,但这并不影响他再次美名远扬。

    再一件事便是季氏伏法受刑了。

    行刑的地点就在市上,一次处死数十人,观者如堵。本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被县人遗忘的季氏被族灭一事,随着这次行刑,又被人们记起。在县人们的眼中,周澈形象不一。在有些人中,他刚直,为民除害;在有些人中,他好文法,深刻好杀。不管如何,季氏这个跋扈乡中近百年的大族却是从此就彻底灰飞湮灭了。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流放,乡中再无一人姓季。他们用他们全族的鲜血,成就了周澈威震县乡的威名。

    再一件却是国事了。

    十月时,鲜卑又犯边,寇幽、并两州。郡里传来消息,说为患边疆的鲜卑大王檀石槐统一漠北草原各部,推举为大汗。朝廷患檀石槐不能制,遣使持印绶,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馀、濊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馀邑,为西部。各置大人领之。

    熹平元年,三月暮春。汝南郡安成县横路亭境内的官道上,有十余骑从远处缓缓行来。

    这些骑士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三十来岁,大部分二十多岁,挟弓带矛,各配刀剑,都很精悍轻剽。他们最前边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黑衣青帻,眉目清朗,大约是常在野外活动的缘故,肤色有些黑,腰边插了一柄环首刀,骑在马上,腰杆挺得笔直。

    这个年轻人就是周澈。因其在乡长任上政绩卓异,他前两天刚接到郡府的荐书,太守王赫亲自下文,向朝廷举荐为“贤良方正”,朝廷征召其为“郎”,周澈即日奉召进京……洛阳。

    郎……郎官,是秦汉时期,是君主侍从之官,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这其实培养干部的一种模式,在君主身边、中央部门历练。如果被皇帝看中,外放地方官,起步就是两千石级别的高官。

    这一回来横路亭,他一是旧地重游,毕竟此亭乃是他起家之地,临走前来看看是应该的;二来,也是为了来看看那一百多接受操练的部民。这批部民前前后后训练一年多了,虽说在这此期间,他也经常来,但如今要走了,不来看看不能放心。

    官道两边的麦田长势喜人,一路上都是绿的田、绿的树、绿的桑。煦暖的阳光下,远处矮山上长满了野草,青翠欲滴。蝴蝶从田边的野花上翩翩飞来,不知从何处来的清香沁人心脾。

    “玄光,去年收成不错。看起来,今年的年景也挺好。我走之后,你这个乡佐,可要把东乡管好。”

    周澈这次来横路,姜枫、黄盖、金宸皓、南凌、邢刚、黄叙等人皆跟从在侧。

    接任乡长的是本乡陈家的一个人,周澈与陈家没有深交,与这人并不熟悉,只知是陈华、陈楹的一个族弟。他在东乡得到的人望、发展起的“基业”还是得让金宸皓、黄盖看着。

    乡佐之职虽小,但因周澈后期放权的缘故,金宸皓这一年多来过得并不清闲,举凡赋税、徭役、算民、劝耕,几乎全都是由他负责办理的,较之一年前,他少了几分文气,多了几分精明强干。他驱赶坐骑,往周澈边儿上凑了点,笑道:“主公尽管放心。接任乡长的那人,我熟悉。虽是陈家兄弟的族弟,为人还算老实。有我和公覆看着,定不会让他做出荼毒生民的事儿来。”

    “那就好。公覆、枫之、伯驰,别院就交给你们了。过完三月,就到立夏,又是逐猎的好时候。习射、打猎都不要停。钱,也不要可惜,该用就用。用完了、不够了,我再给你们送。”

    黄盖、姜枫、南凌恭敬应诺。姜枫说道:“主公,要不你再多带两队人去洛阳吧?”

    (本章完)

第168章 提亲上门() 
在姜枫提议要不要多带点侍从进京,周澈笑了笑:“洛阳是天下首县,国之都城,天子脚下。我这是去上做官,又不是打仗,带那么多人干什么?”洛阳不仅是国都、天子之所在,而且那里多豪强名族,权贵如云,名士如雨,各个都是手眼通天。所以此行周澈不准备带太多的人,免得手下不小心得罪人。轻侠里边只带郭强、孙信两个和周仓那一队人。

    他顿了顿,又道:“公覆,枫之和伯驰没有官身,别院中的人又都是尚气好勇的,以后若要在乡里闯出什么乱子,少不了麻烦你相助。”

    “是。”

    交代过黄盖,他又叮嘱姜枫、南凌:“枫之、伯驰,不要因公覆任着游徼,你们就轻忽骄横。我给院里定下的那些规矩,你们也要严格执行。院里的人若有违我规纪,扰民、伤人、为盗贼劫人财者,严惩不贷。”

    “诺。”

    看诸人都是恭恭敬敬的样子,周澈笑了起来,说道:“你们瞧我年纪不大,却怎么越来越啰嗦了?昨天晚上,绣儿还说我:絮絮叨叨的,如皓首老翁。哈哈,哈哈。”

    金宸皓笑道:“主公不是啰嗦,是关心。”

    “是啊,是关心。朝廷命我两月内到任,除了为了等着和新任的乡长办交接,也是为了让我处理好家事。总算今天办完了交接,来横路看看,再回家一趟,五天之后,我就要去洛阳了。郎官是个苦差事,一个月里有大半个月都要在执戟宿卫殿门,号为轮流当值,要出钱送礼,取得文书,才能出外。以后回来的机会恐怕不会太多。如果不把事情给你们交代清楚,我还真不能放心。”

    黄盖笑道:“郎官可是陛下侍从,在天子身侧,如得天子垂青,主公可是外放起步就是太守啊。主公,今获举荐征召,可见府君对你的器重,朝廷慧眼如炬。君尽管放心的去,有我和枫之、伯驰、玄光在,必不会使别院有事。”

    周澈颔首,不再说这个话题,扬鞭指向远处的里落。诸人随之遥遥看去,见有两个荆钗布裙的妇女正挽着竹篮从里墙外的桑林中走出。他吟道:“此去洛阳,这样的田园美景,以后怕是不能再经常看到喽。”

    黄叙撇了撇嘴,不以为然,说道:“这有什么可看的?不过一两个乡下粗妇采摘桑叶罢了。周君,你若愿意,我情愿和你换换,你来继续看农妇采桑,我替你去做郎官!做陛下侍从,威风堂堂啊”诸人哈哈大笑。

    说说笑笑,已可见操练场地。

    部民操练的地点还是原先周澈选下的那处丘陵地带。周澈没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