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254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254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季宪飞马赶来。

    “主公,据此二十里有一个地方适合部队渡河。那里地形比较隐蔽,水流也缓,只是河面稍宽一些。但敌人的斥候对那里看得很紧,不可能做到秘密渡河。”

    周澈点点头,随即对传令兵喊道:“把田老伯请来。”

    阎柔望着田衷,眼睛瞪得多大。周澈的部队里还有这么老的兵!鲜于辅赶忙小声对他解释了一下,他收起轻视之心,眼内闪出对田衷的敬佩之色。

    “老伯,渡河的船只你们后卫屯已经找到了吗?”周澈笑着说道。

    “主公请放心。船是有,但数目太少。部队人多,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田衷很慎重地说道。

    “渡河时间这么长,肯定会暴露形迹。突袭恐怕很难实现。”鲜于辅对周澈说道。

    “我们可以先派两三百名士兵,在河岸一带对敌人的斥候实施攻击,肃清他们的暗桩。”阎柔在一边出主意道。

    周澈没有吱声。他从怀里掏出地图,看了又看,然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问身边的郑季宪道:“老郑,这里可有渡口?”

    “有。此地距离渔阳城六十里,胡人非常注意这里。”

    “请文军候来。命令部队,进入山林驻扎休息。老伯准备船只,我们明天渡河。斥候队立即散开,肃清二十里范围内的敌人。”周澈随即连续下达命令。

    文博飞马赶来。

    “阿文,你立即带部队连夜赶到这个渡口。”周澈指着地图说道:“到了那里之后,把声势造大一些,把帐篷多扎一些,积极做出准备渡河的姿态,吸引敌人斥候的注意力。只要敌人的斥候汇集到你那里,大部队就从这里开始渡河。”

    文博连连点头。

    鲜于辅赞叹地说道:“皓粼你这个调虎离山之计确实高明。附近的敌人会被文军候的部队诱离这个区域,这比派部队搜杀他们容易多了。”

    “此次救援渔阳城,主要靠骑兵偷袭,步兵暂时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步兵参予渡河,过河时间会更长,这会严重影响部队的行进速度和隐蔽性。所以我想让他们去诱敌,去麻痹敌人,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大部队秘密渡河。你们认为怎么样?”周澈问站在四周的鲜于辅,阎柔和赵简,田衷几个军官道。

    大家都信服的连声赞同,无人提出异议。

    “可有什么要补充的?”周澈再次问道。

    “明天骑兵全部过河之后,后卫屯是随主力前进,还是带着船只逆水而上,与文军候会合?”田衷问道。

    “随主力走。现在部队人数少,多一个骑兵战士都是好的。阿文,你派一个百人队留下。我们过河后,让他们带着船只去和你们会合。”

    “主公,那我们什么时候渡河?”文博接着问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天凌晨我们将展开行动。一切顺利的话,后天下午鲍丘河附近就看不到敌人的斥候了。到那个时候,你们立即渡河,连夜赶到渔阳城和我们会合。”

    周澈望着文博,笑着说道:“阿文,立即出发吧。六七十里路,部队急行军也要三个多时辰。你要切记,声势一定要大,一定要让敌人误认为你们是援兵主力。”

    “主公放心。下官告辞了。”文博躬身施礼,飞身上马而去。

    慕容绩望着杀声震天的渔阳城城楼,眉头紧锁。

    部队自从围城以来,断断续续已经连续攻打了七天,损失达到了两千多人。而熊罢的部队却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直到昨天才赶到渔阳城。

    “熊罢在东门攻击如何?”慕容绩问身边的小帅慕容麟。

    “回首领,猛烈,非常猛烈。熊首领今天把所有的部队全部调了上去,好象今天打不下渔阳城誓不罢休似的。”

    “按计划,他的部队四天前就应该到渔阳,会合我们同时攻打渔阳城的东门和南门。但他行动迟缓,延误战机,害得我们白白损失了许多人马。回头拿下渔阳城,看我不找他麻烦。”慕容绩怒气冲天地说道。

    “首领,守东门的是渔阳郡都尉田楷。这个人非常厉害,过去和乌桓人,和我们都打过战,彼此互有胜负。熊罢碰到他,肯定是一场激战。不用首领找他麻烦,田楷就够他麻烦的了。”慕容麟心灾乐祸地说道。

    “汉人在平原上打不过我们,就龟缩在城内死守,没出息,一群窝囊废。早知到渔阳城这样难打,我就不来了。死乞白脸地求慕容风,就讨了这么一个好差使,真是晦气。”慕容绩想起自己低声下气,厚颜无耻地求着慕容风,想起慕容风那张盛气凌人的脸,他就气不大一处来。

    骄横跋扈的,神气什么,落魄的时候还不是象一条狗一样,被人打得四处逃窜。要不是知道这趟入侵大汉国油水足,谁会去求你?等我打下渔阳城,财物女人捞足了,看我拽你个屁。

    慕容绩和慕容侵对慕容风非常有意见。他们三人都是同一个部落,都是一个祖宗。在去年的内乱中,两个人在最后关头都倒向慕容风,联合东部鲜卑首领弥加,一起干掉了红日部落的大军,对鲜卑国的稳定出了大力。可事后,不但大王和连没有赏赐他们,就连慕容风都对他们爱理不理。两人虽然心里有鬼,不好明着去要赏赐,但心里却恨透了慕容风。

    这次慕容风发动对大汉国的入侵,中部鲜卑上千的部落都积极要求参加。这可是美差,每次鲜卑人攻打大汉边郡,都能满载而归,大发横财。大汉富裕啊,随便烧杀抢掠一番,得来的财物就够一个普通部落生活一年半载的。所以慕容绩慕容侵忍受不了巨大财富对他们的诱惑,厚着脸皮,亲自到火云原拜访慕容风。

    慕容风总算给了他们一个同宗的面子,答应补偿他们去年在星梦原大战后失去的损失,让他们组织大军率先攻占渔阳城。城内一切财物,女人小孩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兴奋,兴奋啦。两人高兴得眉开眼笑,乐呵呵地回到部落,各自召集和自己关系密切的部落首领,凑起了六千部队。随即他们和土狼部落的两千大军在白檀城会合。八千人一路狂奔,直接杀到了渔阳城。

    没想到事情远远出乎他们的预料。失去了战马的草原骑士,也就失去了赢取战斗胜利的优势。虽然他们也做了准备,预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但马背上的民族对攻城的确不是非常擅长。结果久攻不下,士兵们士气大损,成了僵持之局。

    (本章完)

第361章 驰援刘虞() 
慕容绩心中徘徊有些不安,去年卢龙塞的惨败彻底击碎了鲜卑人不败的神话。

    自落日大战,鲜卑国大胜以来,这是四年来鲜卑人首次遭到的惨败,而且是全军覆没的惨败。虽然卢龙塞的汉人守军也是全军覆没,但人家才两千多人不到,而己方是乌桓族和鲜卑族的联军,一万一千人。实力如此悬殊,胜负却如此令人难以置信。难道上天已经不再眷顾勇敢的鲜卑人?

    卢龙塞大战,不但重重打击了鲜卑人的自信,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横空出世的英雄。这个人汉人叫周澈,胡人叫白虎……因为那次劫走风雪,周澈的战旗是白虎。就是这个人在已经败走的鲜卑人身上,狠狠地剁了一刀,让鲜卑人第一次尝到了全军覆没的痛苦。

    这个人已经成了鲜卑人的噩梦。难道就是他夺走了上天对鲜卑人的眷顾?

    “首领…”突然一个急促的声音打断了慕容绩的胡思乱想。他霍然惊醒,回头望去。

    “首领,卢龙塞的周澈已经率军到达鲍丘河,距离渔阳城六十里。”

    慕容绩脸色大变。

    熊罢接到这个消息大吃了一惊:“你家慕容首领怎么说?”

    “俺家首领认为敌人的援军有四五千人,而且是卢龙塞的周澈领军,极具威胁,所以准备派土狼部落的乌蒙首领前去阻击,迟滞他们过河的时间。”

    “你家首领还在继续攻城?”熊罢问道。

    “是的。今天城墙的西侧已经多次被我们攻下,破城已经是旦夕之间的事。首领希望东城门的攻击更猛烈一些,将田楷牢牢地牵制住,以掩护主力部队在南城门打开缺口,顺利攻破渔阳城。”

    熊罢沉吟不语,低着头,围着战马绕起圈来。

    “告诉你家首领,在城池即将被攻破的情况下,不宜分散主战场上的兵力,而应该集中全部力量对其展开猛攻,力争一蹴而就。还是我派人去鲍丘河阻击吧。鲍丘河本身就是个很好的防御阵地,只要守在对岸,无需太多人马就可以达到迟滞敌人渡河的目的。”熊罢考虑良久,停下脚步,缓缓对慕容麟说道。

    慕容麟大喜,拱手对熊罢施礼,飞身上马而去。

    中午时分,骛梆带着一千名士兵,急急忙忙往鲍丘河赶去。熊罢让他们带足箭矢,一旦汉人的援军渡河,就用长箭封死河面,尽可能不要与敌人展开正面冲突,避免无谓的损失。他一再告诫骛梆,要小心提防周澈,千万不要轻视这个汉军校尉。

    刘虞一袭布衣长褂,站立在渔阳城的城楼上。

    下午,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汉军已经逐渐抵挡不住了。他心急如焚,急切地盼望着援军。从自己带着援军赶到渔阳城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六天了,至今还没有看到其他援军的身影。

    幽州的局势从去年局部旱灾蝗灾开始,突然恶化起来。虽然去年底的卢龙塞大捷,帮助他们暂时摆脱了被胡人入侵的不利局面,但却没有帮助他们获得大量的钱财和粮食,也没能帮助幽州的穷苦百姓顺利地度过漫长的严冬。

    刘虞是徐州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六世孙。小时候,因遭乱世,家道没落,虽为宗室,但也沦落的和普通庶民无二了。他年轻时在郯县任户曹小官,后逐渐累升至幽州刺史。

    刘虞为官清廉、公正仁和,深得民心,政绩显著。但刘虞善良谦让的性格却造成了一个不好的隐患,几大郡府的太守,国相并不怎么卖刘虞的帐。要钱时都跑来诉苦,要他们出力时一个个却躲得比兔子还快。

    这次鲜卑人入侵渔阳,刘虞恰好在涿郡。他急急忙忙带着涿郡的两千郡国兵日夜兼程赶到了渔阳城。但与渔阳隔邻相望的广阳郡援兵却迟迟未到。虽然刘虞派鲜于辅亲自到广阳郡催办,可至今都是杳无音信。从卢龙塞传来的消息说鲜卑人陈兵关外,因此右北平郡的援兵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刘虞望着城楼上越来越少的汉军士兵,心里沉甸甸的。

    从早上开始,西城墙就成了敌人攻击的重点。鲜卑士兵们不顾伤亡惨重,顽强而固执地进攻着,他们一次又一次组织突击百人队,不知疲倦地轮番攻击,用尽各种手段爬上城墙,和汉军士兵展开殊死搏杀,不死不休。鲜卑人用几条性命换取防守方一个士兵性命的办法,给了汉军重重一击,西城墙的防守面上一度出现险情。汉军士兵在自己的防守点上被鲜卑人杀尽,个别防守区域被鲜卑人趁机占领的情况已经出现好几次了。

    双方士兵都睁着血红的眼珠子,刀砍斧劈,枪挑矛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嘴咬手掐的,反正能够让对方死去的手段都一起用上。

    汉军的预备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堵枪眼,拔钉子,他们和敌人展开残酷的肉搏战。城墙上战况空前的惨烈。

    下午,鲜卑人突然停止了攻击。在低沉而嘹亮的牛角号声中,士兵们开始飞速从城下退回到安全地带。但他们没有撤回军营休息,而是再一次集结整军,好象在为下一轮更加猛烈的进攻做准备。

    城墙上密密麻麻堆满了尸体,鲜血四溢,浓烈的血腥味飘浮在空中,弥漫了整个城池的上空。

    刘虞慢慢地走在城墙上,一张干瘪的瘦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老和悲凉。他望着以各种姿态躺在城墙上的士兵遗骸,看着靠在城墙边上大声呻吟的伤兵,他的心无比的沉痛,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他心中仇恨的火焰在剧烈地燃烧着。

    他一贯坚持对胡人采取怀柔政策,他希望能和塞外的胡人和平相处。他以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和安抚了数不清的胡族贵族和普通百姓。他力排众议,在上谷郡开设了许多集市,允许匈奴人,鲜卑人,乌丸人,扶余人,还有其他各族的胡人在这里和汉人做交易,以物易物,互通有无,改善胡人和汉人的生活水平。

    又将大量的乌桓人内迁到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帮助他们建造房屋,教他们耕地养蚕,用尽一切办法让他们逐渐放弃游牧生活,摆脱世世代代的贫穷。他极力和各部落首领搞好关系,在幽州国库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向急需得到帮助的胡人部落提供食物和钱财。

    刘虞不明白,自己做了这么多好事,包括非常大度地释放了在卢龙塞被擒的乌延和几个部落大首领,为什么这些胡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变本加厉要来入侵,要来掳掠,为什么?

    难道这些胡人当真就是豺狼本性,是一条永远都喂不饱的狼?

    刘虞想起了远在辽东属国任职的长史白马公孙瓒。他曾经就对自己安抚胡人的作法提出过异议。他认为对胡人就应该杀,就应该抢,直到把他们杀得心胆俱裂,温驯得就象庭院里的狗:抢得他们一无所有,只知道吃饱肚子苟延残喘,头脑中只剩下食物为止。

    这样,他们就不会有贪婪的欲望。没有了欲望,他们就不会象现在这样,动辄发兵入侵大汉边郡,肆意抢杀掳掠大汉百姓了。

    难道那个残忍嗜杀的公孙瓒是对的?刘虞很困惑,很痛苦。两个民族之间为什么一定要相互仇杀,要相互征服对方,奴役对方,难道就不能友好地生活在一起吗?

    (本章完)

第362章 各路汇合() 
刘虞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匈奴人的左贤王于夫罗。匈奴人分裂成南北两部之后,南匈奴在大汉皇帝的允许下,南迁到并州北疆的云中,朔方一带居住,两国子民几十年来不是相处的不错吗?乌桓人南迁进入大汉领土居住放牧之后,绝大部分部落不也是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