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424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24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这些了。”

    陈鹿将这些东西分成几类,计算出了几个数字,说道:“总计需粮万余石,刍稾万七千五百余石,盐百余石。衣若干、铠若干、刀兵若干、弓弩箭矢若干。钱三百五十余万。并及云车、辎重车、牲畜等物,药、医等。可对?”

    “对。”

    陈鹿道:“衣、铠、钱等物好说,粮秣总计贰万七千六百余石,周度辽,这怕是不好运输吧?”

    一辆普通的车一次可装载二三十石,贰万多石,需车五六百余辆。周澈麾下总共五千士卒,预备用来做辎重兵的只有四五百人,三四百人管四五百多辆车,确实不好办。

    周澈对此早有定计,他心道:“我当然知道不好运输!”只是不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故作为难之态,说道,“是啊,确实有点麻烦。”

    陈鹿给他出谋划策,说道:“不如先运半月之用?”

    “万一军情紧急,来不及回城中要,缺粮怎么办?”

    “可将另一半折合成钱,随行携带。颍、汝之间虽有十万贼兵,但也有尚未失守的县城,缺粮之时,可以就地购买。”

    这正是周澈想要的。他故作沉吟多时,摆出无奈的样子,说道:“这样也好!”

    颍川郡去年遭旱,粮食收成不好,今年一开春又闹黄巾,民间粮价腾升,一石粮怎么也得五六百钱。刍稾便宜,一石大约二十到四十钱。

    万余石粮,一半就是五千多石,折钱三百万上下。万七千五百余石刍稾,一半就是八千七百五十余石,按一石三十钱计算,折钱二十六万多。两者相合,差不多贰百六十万钱。

    等陈鹿把这些都记下后,钟繇等人告辞离去。

    他们要回郡府禀报太守,得了太守的批准后,周澈才能领取。周澈这次南下是冒了天大的风险的,太守谅来不会在辎重上克扣他。

    周澈送走了他们,回到台上,王慧说道:“真没想到打仗竟这么费钱!咱们五千人,一个月就消耗这么多的粮秣钱财,钱竟达四五百万之多!”

    荀攸说道:“可不是么?四五百万钱还算少的呢!本朝至今,西疆的羌人多次反乱,历年征羌,前后用钱三四百亿之巨,边民、将士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因至虚耗。所以圣人说:乃知兵者为凶器,不得已而为之啊!”

    干什么最费钱?打仗。干什么最来钱?还是打仗。

    对今天的收获,周澈还是很满意的,得粮秣数万石,得钱数百万,又得铠甲、军械、战马若干。

    有了这些钱、物在手,此次南下击贼,或许不能大胜,但至少可以再把手下的新卒扩充一些了。

    第四天的操练也是入夜方息。

    归营吃过饭后,周澈又亲自开始今夜的巡营,依照顺序,先巡江伟部,接着方悦部,如此这般,半个时辰后巡到了祁杉部。

    祁杉在营门口相迎。

    周澈边往营中走,边笑问祁杉:“祁君,这几天累不累?”

    祁杉精神抖擞,大声说道:“不累!”

    “你这几天操练士卒,我一直都有在台上观看,练的不错。”

    得了周澈夸奖,祁杉更是兴致高昂,他问道:“将军,今我在场中操练时见钟功曹、陈主簿他们来了,听说是与君商议辎重等事的?”

    “不错。”

    他不关心辎重,他关心的是何时南下,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南下?”

    “府君给咱了五天时间,明天就是第五天了。待明天我检阅过全军后,后天就南下。”

    “将军,我有一事相求!”

    “何事?”

    “后天南下,让我这一部做先锋吧!”祁杉跃跃欲试。

    周澈笑道:“怎么?想夺个头功?”他拍了拍祁杉的臂膀,说道,“这个事儿啊,我现在还不能答应你。”

    祁杉急了,问道:“为什么!”

    “如果你这一部能在明天的检阅中拿到第一,我就让你做这个先锋。”

    “真的?将军,我保证我这一部定能在明日拿下第一!”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说说笑笑,一行人进了营内。新卒们操练了一天,很累,多已饭毕睡去。

    周澈叫诸人轻声慢步,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看过去,到了第五个帐篷时,帐中有两个新卒尚未睡,周澈贞来到,忙要起身跪迎。

    周澈按住他俩,小声说道:“别起来,别起来!他们都睡了,莫要再把他们吵醒。”

    一个帐篷里住十个新卒。另外八人皆已睡着。

    两个没睡的新卒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二十出头。

    周澈巡营好几次了,对这些新卒虽不一定能叫上名字,但都有印象,打量他俩,笑问道:“你俩怎么还未就寝?”

    年轻的新卒指着那个四十多岁的新卒说道:“他的‘不借’不合脚,脚上起了泡,睡不着。我不困,陪他说会儿话。”

    “不借”就是草鞋。百姓穷,一双草鞋看的也很重,故给之取别名为“不借”。

    周澈“噢”了声,说道:“脚上起泡了?给我看看。”撩衣跪坐,坐到了那个四十多岁新卒的铺尾,伸手把他的脚拿在了手中。

    这个新卒吓了一跳,急忙要抽脚,周澈抓住,笑道:“怎么?还害羞?”

    “不是,不是!小人脚脏,不敢污了将军的贵手。”

    “什么脚脏、什么贵手!这几天操练你们都辛苦了!”周澈叫亲兵把烛火凑近,借着烛光看这新卒的脚,果然起了水泡,就在脚拇指的侧边,他说道,“这水泡啊,不挑不行,挑开就不疼了。”新卒们睡的铺位是用干草铺成的,周澈从中拣了根硬茅,将这个水泡挑开。

    这个新卒“哎哟”轻叫一声,缩回了脚。

    周澈起身笑道:“怎么?疼?等会儿就不疼了!”招了招手,把祁杉召至近前,吩咐说道,“去,打盆热水来,让他烫烫脚。”祁杉应令待走,周澈又把他叫住,说道,“士卒们操练一整天,累得很,回来营中最好有热水烫脚。”

    祁杉应道:“是!”

    “阿岩,你传我军令下去:从明晚起,无论操练、行军,全军各曲每晚都必须要准备下热汤供军卒烫脚所用。”

    “诺!”亲兵领命。

    “好了,你俩早点休息罢,明天还要操练,还要检阅。你们的曲长心气很高,想要在明天的检阅中夺得第一,你们可不要给他丢脸啊。”周澈说笑了两句,带着亲卫等人出了帐篷。

    看着他离去,那个四十余岁的新卒叹了口气。

    年轻的新卒羡慕地说道:“周君多么尊贵的身份,亲自给你挑水泡,又令曲长去给你取热水,供你烫脚。满军士卒也没几人有你这等待遇。你怎么非但不欢喜,反而叹气?”

    “唉,后天就要南下,我怕我会死在战中啊!”

    “这话怎么说?”

    四十余岁的新卒举了举脚,说道:“周君名门子弟,度辽将军,一军之主,为我挑足上水泡,又令曲长给我取热水,让我烫脚。如此待我,我无以为报,只有以死相报了啊!”

    这个新卒年岁大,不像那个二十来岁的新卒头脑简单,对周澈给他挑水泡的目的是什么,他一清二楚。

    还就不是为了让他在日后的战中敢死奋战!

    虽然如此,尽管明知市恩,但周澈方才举止自然,毫无作假之处,与他说话,也是神情真挚,如发自肺腑。就像二十来岁那个新卒说的,周澈这么尊贵的身份,“毫无作假”的给你挑水泡,就算明知是为了自己送死,也只能认了。所以,他叹气。

    巡完诸曲,周澈归帐。

    次日一早,未到辰时,陈鹿又来了。他带来了太守的檄令。昨天周澈所要求的粮、钱、军械、军马、药品、军医等,太守全部应允了。有了这道檄令,就可以去郡府各曹领取人、物了。

    周澈叫上荀攸这位新上任的辎重官,又叫上一些准备编入辎重营的丁壮,一起去了城中。

    到了县里,荀攸自拿着檄令、带着丁壮去各曹领取人、物。周澈则去会见太守,一为感谢他的“慷慨”,二则是为邀请他出席将要在下午举行的检阅。太守答应了。

    检阅之制自古皆有,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汉之检阅制度本有两种。一种是在京师举行的“貙刘”和“承之”,一种是在郡国举行的“都试”。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保中央对地方军事上的居重驭轻,连续五次罢省郡国兵,并省诸郡都尉,内郡的“都试制”也就随之停止了。

    依照五天军训之计划,今天是最后一天,下午检阅,上午则由荀攸、王慧才带着并州兵军官给新卒、丁壮们讲在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并州兵军官大多真刀实枪的和敌人战斗过,尤其是那些追随周澈时间比较久的,不能说都已是身经百战,但至少都上过战场、与敌人厮杀过,在“与敌作战”这方面都是各有些经验的。

    在给新卒、丁壮传授之前,荀攸、王慧先把他们的经验都总结了一下,共有二三十条。

    比如:冲锋的时候,不能怕敌人的箭雨,越怕越可能会中箭,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才有活命的机会。

    所谓“临敌不过三矢”,在近距离作战的情况下,即便再优良的射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太多的箭矢。弓手还好,弩手更慢。两汉之弩机,有单射的,有连射的,单射者多,连射者少。按其射程远近又可分为擘张弩、蹶张弩、腰开弩、重型弩,前三种可由单兵使用,擘张弩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拉开,蹶张弩需得“超足而射”,腰开弩必须坐於地上,用两足登弓,加上腰肢的力气才能拉开。这几类弩机的射速都不快。

    所以,在冲锋的时候,面对敌人之箭雨,绝对不能怕,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去,只要冲到敌人近前,就可与敌白刃战,敌人的箭矢就无用武之地了。

    再比如:在与敌人白刃肉搏时,千万不要逞个人之武勇。

    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战场厮杀不同於市井格斗。市井格斗逞武勇即可,战场厮杀讲究配合。一旦脱离大部队,被敌人包围,个人再有武勇也难逃身死结局。楚霸王多么武勇的一个人?力能举鼎,当陷入敌围后,最后不也是含恨自刎乌江?

    再比如:在战斗中,绝对不要去争抢敌人的首级,如果敌人有财货丢下,也不要去抢。

    如果都去抢这些东西了,就等於给了敌人喘息之机。不但敌人可能会趁此喘息,甚至还可能会趁机反攻。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离战败就不远了。

    林林总总,共有二三十条。

    (本章完)

第588章() 
    荀攸、王慧总结完后,将之记述成文,令人抄写了许多份,分发到各曲,凡“队”以上皆有一份。周澈定下规矩,不但今天上午要讲这些东西,以后每天晚上,各队的队率也要给本队的兵卒们讲。力争每个士卒都能将这些内容深记在心,保证将来上了战场后他们不会遗忘。

    一个上午,教了这第一道军令。

    午时归营前,周澈又下达了第二道军令。

    第一道军令是教新卒、丁壮们如何才能在战场上杀敌求生,第二道军令则是定下“罚条”。

    军中最贵赏与罚,将要南下与“贼”战了,军中若是还没有罚条,那么就很难保证在将来的战场上能如臂使指地指挥士卒。

    赏罚之作用在“赏勇罚怯”。赏的是是勇敢,罚的是畏惧。

    “夫三军之众,畏我则不畏敌,畏敌则不畏我,此赏罚之所以设也。”赏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士卒们“畏我”。只有“畏我”了,才不会“畏敌”。只有不“畏敌”,才能战胜敌人。

    汉之军令是极其严格的,条文很多,包括了方方面面,但在目前,周澈还不能照搬使用。

    他的麾下多是新卒,此前没有接触过军纪、军令。如果尽数照搬军中的律令,只教士卒们全部学会这一条,少说也得一个月的时间,这南下也就不用去了。

    故此,他只简单地规定了三条:“不从令者,斩。临敌畏逃者,斩。战未毕而哄抢首级、财物者,斩。”同时作为补充,又规定了一条:“战罢,缴获之物三成归军,三成归吏,四成归卒。”这一条不算是“罚条”,算是对战场缴获该如何分配的一个规定。

    两道军令传下,待军卒学完后,诸曲归营午饭。

    饭后,全军休憩一个时辰。

    荀攸从郡府各曹里领来了各项物资,趁这段时休憩的时间,把军服给各曲发放了下去。下午检阅,为显威武雄壮,新卒们都得穿上军服。酉时,全军换装完毕,出营开始检阅。

    检阅的场地就选在高台前。

    周澈提前亲去请来了太守,钟繇、陈鹿、郭图等郡朝吏员亦从太守至。

    一时间,高台上群吏毕集。

    从远处看去,飘摇的旗帜下边尽是着高冠黑衣的“郡府贵人”,太守高踞上首,一二十人跪坐两侧。为配合检阅,诸人皆佩戴长剑,挂在腰上的印绶颜色不一。

    城中百姓闻讯,多来观看。城头、营外到处是人,有百姓、有士子,男女皆有,县中几为之一空,观者如堵。

    周澈一身戎装,披甲带剑立於台侧的鼓前,请示过太守后,亲自以槌击鼓,宣布检阅开始。

    最先是军乐队入场。六匹骏马彩头结尾,骑者各执不同的乐器,或击或吹,骏马的步伐与乐声相和。

    校场四周设有斧钺,立有旌旗。乐队绕场一周,归於高台左侧。

    参加检阅的两千新卒穿着刚发下的绛色军衣,排着整齐的队列站在场外,等乐队至台左停下后,先从乐进的第一曲起,各曲次第入场。

    本按旧制,郡国之检阅主要是考核射术,其次也考核行列战阵。

    周澈的这支新卒没有学过什么阵法,只是粗通队列行进而已,并且明天就要南下击贼了,今天的这个检阅也不适合搞的很复杂,能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就可以了,因此,今天之检阅的整个流程是比较简单的,不演阵法,诸曲之新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