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442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42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少,外无援军,无法久持,必败。”

    接连败於周澈之手,又被周澈渡河戏弄,波才恨之入骨,早就想报此仇了。如今,他已将部众初步改编完成,何曼、父城的兵马也都到了昆阳,四万多人,怎么也能与朱儁一战了。他说道:“故此,以我之见,不如趁皇甫贼尚未到,现下只有朱贼一人先来,吾等主动出城迎击之!若胜,就可以全力攻打舞阳,舞阳一下,就算是打通了去汝南、南阳的道路。这样,就算皇甫贼来了,吾等也可进退自如,进,与之战,退,去汝南或南阳。”

    一个小帅问道:“朱贼所带的北军五校、三河骑士不可小觑。如果吾等主动出城迎击,胜了固好,万一败了怎么办?”

    “败,尚可退回昆阳,凭城坚守。”

    诸渠帅、小帅议论纷纷。他们中有胆怯的,窃窃私语,说道:“朱贼麾下有数千骑士,吾等少马,只有不到千骑,以步卒应战骑士,野战恐会失利啊!”害怕出击不利,不愿出城迎击,可又不敢违逆波才的意思,便不断目注何曼,希望他能站出来反对。

    何曼听到了小帅们的议论,低头沉思了会儿,抬起头来,说道:“上师所言乃是正论!”

    他环顾帐中,慷慨激烈地说道:“就像上师说的,吾等少粮,外无援军,如果困城自守,是坐以待毙!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战!”

    因为周澈的缘故,黄巾军打阳翟失利,接着又丢襄城、郏两县,现今全军被困在汝水南岸,等於是被逼到了死地,如果再不拼命,早晚全军覆灭。何曼放缓了点语气,给诸渠帅、小帅们分析敌情,说道:“朱贼率部从洛阳来,趋行数百里,连攻两城,不得将歇,士卒必疲。他欲击我昆阳,必须先渡滍水。他麾下虽有数千骑士,但在渡河时这些骑兵是用不上的,而他带的那些步卒都是从洛阳周边临时招募来的,不必畏惧。吾等可趁他渡河时与他死战!先破其步卒,再趁胜杀其骑士。”

    他说的有道理。骑士再多,过河的时候肯定用不上。黄巾军确实可以趁机击之。

    一个小帅说道:“半渡而击当然是妙计,可是,吾等又如何才能知道朱贼会在何处渡河呢?”

    “朱贼要渡滍水,不外乎两个选择。一,在我昆阳附近潜渡,二,在昆阳远处渡。”

    “不错。”

    “吾等今夜就遣骁勇出城,埋伏在昆阳附近几个适合渡河的河段,并令各部枕戈备战,随时准备出发。朱贼若在昆阳附近潜渡,必会被我埋伏的骁勇发现,一旦发现,骁勇便先击之,然后主力出城驰援。”

    “若是朱贼在昆阳远处渡呢?”

    “若是如此就更容易了。朱贼所率至少万余人,万余人短途潜行尚可,长途难掩饰行踪,吾等可广遣哨探沿河监视,只要确定了他渡河的位置就迎击之。”

    何曼的这两个办法都很靠谱,帐中的渠帅、小帅们再无异议。

    波才起身,虎视帐中,按剑令道:“就依何将军计,入夜潜骁勇出城,令各部备战,广遣哨探!一旦发现贼兵渡河,我即亲率主力出城击之!何将军,你带五千人留守城中。”

    何曼应诺。

    波才拔剑,斫断了案几,咬牙说道:“报仇雪恨,立我黄天,在此一举!”

    (本章完)

第606章() 
    这晚三更,朱儁带部先走,出了巾车乡,不打火把,人衔枚,马衔铃,摸黑向滍水东北行。

    四更,周澈令士卒们多打旗帜,一人一个火把,刻意拉长行军的队伍,缓缓向昆阳对岸行去。远处望去,如一条火龙,哪里像只有四千人?足有万人的规模。

    五更,到了渡河的地点。

    周澈早前在襄城做的土囊还剩有两三千个没用,他带了几百个,余下的都给朱儁带着,令各曲稍作休整后,即令人往上游丢掷土囊,截断流水。

    他立在河边,先望了望东北方,心道:“朱儁应已到渡河处,大概开始渡河了。”再远望对岸的昆阳城,漆黑一片,不见灯火,滍水对面的岸上亦空荡荡的,不见一人,他又想道,“波才、何曼不会不派出哨骑,我带人大张旗鼓地来到这里,他们肯定已知,而对岸不见一人,看来他们真是要龟缩城中,不肯出来与我军野战了。唉,若是出城迎战,他们还有一线生机,若是困守城中,等皇甫嵩来到,他们必死无疑。”

    正寻思间,突然听到一阵隐约的鼓声从东北方向传来,并有喊杀声随夜风传到。

    他悚然而惊,转首东北顾。

    河对岸,本来空无一人的岸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数百个人影,皆敲击兵器,奋声大呼,有持强弩的,张弩放矢,锐利的箭矢飞跃过数丈宽的河面,射到周澈的马前。他胯下骏马受惊,在夜色下扬蹄长嘶。

    对岸突然有数百人跳出来,击兵大呼,接着又有稀疏的弩矢射来,河边的众人被吓了一跳。

    周仓本在周澈马后,立刻奋不顾身地策马冲上前,挡在了周澈的身前。

    周澈本以为黄巾军龟缩城中不敢出战,却没想到他们早早埋伏在了河对岸,差点被受惊扬蹄的坐骑颠下马来。他忙控住缰绳,俯身马颈上,抚摸马鬃,在它耳边轻嘘,使坐骑镇定下来,向后边退了两步,伸手把诸部曲召来。其实不用他召,这些人已经飞快地奔到他的坐骑左右了。

    江伟紧张地盯着河对岸那数百人影,说道:“主公,贼兵有了备,吾等该怎么办?”

    方悦蹲下身子,把射到周澈马前的弩矢从地上拔出来,这是一支铁制的弩矢,簇端伸出三翼并前聚成尖峰,掂了两掂,感觉了一下重量,说道:“这是三石弩。”站起身,望向对岸,弩矢稀稀疏疏地射来,有的射近,有的射远,然而都未能射中人、马,“滍水仅数丈宽,以三石弩之射程足能将我部之大半笼罩在射程之内,而贼兵却只将这支弩矢射到了主公的马前,其它的弩矢也皆散落在近河岸边,可见用弩之贼并不会射。”三石弩射程可达一百三十余步,折换成米是一百多米,对岸的黄巾军中如果有精通用弩之人,只刚才这一箭就能把周澈射落马下了。

    方悦确是个谨慎细致的人,这会儿还有心思分析对岸敌人的射术。

    周仓立在诸将最前,抬头看周澈,握刀问道:“要不要还击?”他部下有两百个受过简单训练的弓弩手,射术远好过对岸之敌,如果反击,他有很大把握将对岸之敌击溃:“对岸只有几百贼兵,不足挂齿,就下令张弩反击,吾等趁势杀过去罢!”

    荀攸制止了他的冲动,忧心忡忡地向东北方望去,战鼓、喊杀声持续不断地随夜风传来,他说道:“贼兵早有准备了!不但在吾等‘渡河’之处安排了伏兵,朱将军他们也碰到了贼兵的埋伏!”

    他不顾危险,快步走到河边,观察河水的流势,捡了块小石头扔入水中,石块在水面上砸出了个小漩涡,冒了几个泡沉入了河底。

    他返回身,对周澈说道:“朱将军说若是在半渡时遇到贼兵攻击,那么他就诈败撤回,引诱贼兵过河,然后搬开上流的土囊,使水流湍急直下,以此来淹没贼兵,我刚才看了河面,水流并无变化,要么是朱将军还没有搬开土囊,要么是此计不能得行。若是前者倒也罢了,若是后者,朱将军部危矣!皓粼,吾等快去援助他们吧。”

    江伟提出个意见:“朱将军若是遇到了埋伏,被贼兵趁他半渡而击之,那么就算咱们去驰援朱将军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徒然望之。主公,我觉得元福适才所言甚对,咱们不如杀过河去,将对岸之敌击溃,随后急趋到朱将军与贼交战处,击贼侧翼,这样朱将军在河这边,吾等在河对岸,两面夹击,败敌易矣!岂不上策?”

    他话音刚落,周仓忽然伸手前指,说道:“贼兵出城了!”

    众人忙举首远望,只见一条火龙从远处的昆阳城中出来,出城后分为两股,一股大,一股小,大股的往朱俊交战处急行去,小股的折往周澈这边的河对岸。这两股敌人的行军速度都很快,从行速判断必是骑兵。

    方悦喃喃说道:“火把甚多,这两股贼骑怕有千人之众啊!”

    紧跟着没多久,又有敌人从城中出来。若把刚才的骑兵比作是一条火龙,那么现在出城的敌人就是一片火海,前后连续,没有一点间隔,众人看了多时,仍没有出完城,几乎令人疑其无穷无尽,也不知到底有多少人马在行动。

    江伟瞠目结舌,不再说渡河击对岸之敌了,咂舌惊道:“这是贼兵的步卒,得有多少人啊!波才、何曼难道把贼兵全部派出城了么?咱们刚到岸边,贼兵就大队出城,反应怎么这么快?哎呀,糟糕!中了贼兵奸计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反应再慢的人也能看出来己方中了黄巾军之计了。

    周仓嘿然说道:“贼兵中亦有智谋之士,居然先装作龟缩城中不出,诱我军渡河,然后设伏岸边,继之主力驰援。朱将军部危险了。”

    周澈骑在马上,转顾麾下将士。因为担心会被流矢射中,兵卒们往后退了点,此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对岸那一大一小两条疾驰的火龙和正在出城的一片火海。两条火龙和无边无际的火海燃亮了如墨的夜色,昆阳城墙清晰可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相比刚才,东北方向传来的鼓声更大,更激昂了,喊杀声也更高亢了,若倾耳细听,隐约还能听到兵器撞击的声音。按理说相隔十里,是难以听到格斗之声的,这或者是错觉,或者是战况太激烈,以致格斗声传到了十里外。

    周澈心说:“朱儁现下大概刚到渡河处不久,最多刚刚吧把前锋派到对岸,若是不能迅速脱离战斗,等到敌人主力到时,不但前锋会失陷,尚未渡河的主力也要陷入险境。”依朱儁上次渡汝水时的布置,先过河的这个前锋很可能是孙坚部,也就是说现在陷入苦战的是孙坚这支人马。

    他做出了决定,令道:“对岸贼兵的援军立至,我部无法渡河。朱将军将会受到贼兵主力的进攻,吾等当速援之。元福,你带白髦骑士先行,方悦尔等部曲次第疾行,马上去驰援朱将军。我带蹶张士开弩反击,齐射三矢。”

    诸将领命应诺,分散而去,各归本部依令行事。

    “白髦”是中军的别称,“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白髦骑士就是周澈的亲卫骑士们,共百骑。周仓驰马到骑士们聚集之处,招呼了一声,众骑上马,打着唿哨飞奔先行。四五十匹战马同时疾行,马蹄踏在松软的岸上,带起一块块的泥土,蹄声急促,转眼间消失了在夜色中。

    方悦等带着本部人马次第开拔,沿河向朱儁交战处奔去。

    周澈令襄城左、右曲的步卒跟着大队先走,留下两屯的蹶张士,一字排开,随着口令向对岸齐射三次。对岸的黄巾军没有多少弓弩,从弩矢的数量估算最多也就七八支弩,他们大概没想到周澈部下会有这么多强弓劲弩,完全没有防备,被射了个人仰马翻,惨呼连连。这两百蹶张士在阳翟军训时就受过射击的短暂训练,前些天没有战事,又在襄城再次受了集训,夜晚虽看不清对岸,但敌人都聚集在一块儿,只要射程够,基本就能射中目标,三次齐射,粗略估计射中敌百余人。

    三次齐射后,两屯两百人收起弓弩,列好队,小跑着追上大部队。

    周澈带着荀攸、方悦等人在队前先行。四千人不惜体力,快速向朱儁处急行。

    河对岸的黄巾军因受了三次齐射,不敢过河尾随追击,等援助他们的那一小股骑兵到后,他们留下死伤者,余众也向朱儁处跑去。

    滍水缓缓流淌而下,河两岸分属敌我的两支队伍一前一后,向着同一个方向驰行。

    随着渐渐接近目的地,喊杀声、战鼓声越来越大,先是兵器撞击声变得清晰,继而遥遥可闻惨呼。惨呼之声此起彼伏,被夜风吹乱,也不知是出自敌人抑或是己方。周澈和对岸的黄巾军几乎同时加快了脚步。

    快点,快点,再快点。

    疾行四五里,可见前方数里外的火光,火光遍及滍水两岸,不止敌人打的有火把,原本摸黑渡河的朱儁也打起了火把。

    疾行五六里,借助火光,可见前方河两岸密密麻麻到处是人。

    河对岸差不多有三四千敌人,其中约有两千人持盾举矛,临河列阵,严防以待,应是在防备朱儁的主力渡河,剩下两千来人比较靠后,正围着数百人在厮杀搏斗,喊杀声就是从这里传出的,被围在中间的那数百人肯定就是朱儁派过河去的前锋人马了。

    极目望去,河上也有星星点点的火把,观其规模,大约数百人,这应是朱儁派去援助对岸前锋的人马。

    疾行六七里,这股人马还没有上岸,就被敌人列在岸边的部队杀散了。

    早先从昆阳城中出来的那一大股敌骑到了交战处,短暂的停顿了下后分成数股,大部驻马岸边,协助那两千持盾拿矛的步卒监视对岸,少部加入了厮杀的战团。

    一骑迎面奔来。方悦策马冲前,抽出环首刀,大喝道:“来者谁人?”

    这一骑叫道:“是我!”

    周澈等人听出了这个骑士的声音,是跟着周仓先去的一个骑士。方悦收刀归鞘,放他近前。这个骑士到了周澈左近,吆喝控缰,兜转马头,改与周澈并行,一边疾行,一边侧脸向着周澈叫道:“主公,朱将军麾下先过河的前锋陷入了贼兵的埋伏,正在奋战!”

    “前锋是谁?”

    “佐军司马孙坚。”

    果然是孙坚。

    “他带了多少人在河对岸?”

    “五百余人。河对岸本来无人,孙司马带队渡河,刚过去了四五百人,忽有贼之伏兵起,最先只千许人,但随着交战,贼兵越来越多,先后来了五六股,每股各有五六百人。

    “五六股?每股各有五六百人?”

    周澈心念电转,从这句话猜出了波才的布置,心道:“是了!我本还在纳闷波才、何曼是怎么知道我军渡河地点的,在朱儁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