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46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6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蹴鞠就是操练?……,哎呀,早知如此,俺也来了!”说话的拍腿跺脚、后悔不及,“当日里长来找俺,要俺参加备寇,都怪俺那丑妇,怎么都不答应!五斗米粮,五斗米粮!赢两次就是一石!”俗话说:升斗小民。对贫穷的人家来说,五斗米粮已不是个小数字了。

    不少人盘算:“要不要回去找里长说说,也来参与备寇呢?”

    周澈不知这些人的想法,不过就算他知道了,就算各里的里长来找他说,如今却也晚了,他是绝不会同意的。没有比较,哪儿来的优越?有了优越才会有认同,有了认同才会有积极性。

    后悔不及的那人,不管他的盘算如何,他的话倒是提醒了参与备寇的众人。有回过神的,高声问道:“官长,你说‘等会儿回到亭舍’,今儿的操练就算完了么?”

    “是啊。”

    “俺们还没上场呢!……,官长,再来一场吧!”

    “咱们今天来的晚,如今时辰不早了,怕不够再踢一场,便到此为止罢!”

    秋季日短夜长,就算还够再踢上一场,但等结束、回到家肯定也都天黑了。里民们虽然不愿,但客观事实如此,却也无话可说了。便有人转而埋怨那些迟到的:“要不是你们来的晚,怎么会只踢这一场?”

    迟到的诸人中可能有刚结婚不久的,被人嘲弄道:“晓得你才尝肉味,但省些精神,早来点,把力气用在场上,岂不更好?你在家耕犁得再多,能换来五斗米粮?若在场上赢得一次,可是实打实的五斗粮,拿回家中,给你那妇人,她定然高兴,说不得会肯让你换个花样试试!”

    众人哄然大笑。

    庆锋、裴元绍、韦强引诸人下场中,收拾了球门,拿回“鞠”,重堆放车上。有人问道:“官长,下次操练什么时候?”

    “虽是农闲,但也不是无事可做,不能因为操练耽误了尔等家事。昨天、今天,已连续两天了,我打算把下次操练放在三天之后。”

    一句“三天之后”,让那些摩拳擦掌准备赢取米粮的人失望不已,如当头泼下一桶冷水。有人忍不住,叫道:“家里能有什么事儿?俺们穷人,既没有仓楼修缮,也没有沟渠要挖。官长,再等三天太久了点!”

    “那你们说?”

    “明天,明天吧!”

    不少人表示支持,叫道:“对,明天!”

    这倒是周澈没想到的,他知道蹴鞠必能引起乡民的兴趣,也知五斗米粮必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却还是小看了效果。他本打算循序渐进的,但既然有人这么提出,而且看起来支持者还挺多。他心中想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脸上却故作迟疑,说道:“明天?”

    “对,就明天吧!官长。趁天气好,咱们多踢几场。再等等,可就要冷了!”

    有道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一场蹴鞠、五斗米粮,换来了里民们的热情高涨。周澈顺水推舟,说道:“那行,就明天!一样还是辰时集合,如何?”

    “行。”

    “没问题!”

    “好!谁再敢晚来,俺可要对他不客气了!”

    操练第一天,取得了周澈预料之外的好成绩。在随着众人回程的路上,他看似晏然从容,与南凌、铁哲、郑季宪等人谈笑自若,但内里实在开心喜欢。

    (本章完)

第62章 许家发难() 
一方面受五斗米粮的诱惑,一方面受蹴鞠的吸引,次日一早,里民们陆续赶来,与昨天不同,今儿没有一个迟到的,辰时才刚过一半,人就齐了。

    和昨天一样,周澈简单地整了下队列后,便直奔操练的场地。

    昨天来时,场地上空无一人,而今天到时,场地周遭站了不少人,虽然稀稀拉拉的,但粗略一数,差不多有三十多个。其中有年轻人,有壮年,有孩童,还有两个妇人。不用问,这肯定是被蹴鞠吸引来的。

    昨天结束后,有的里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着周澈、南凌、高佳波、高凯平先等去了亭舍,亲眼看看周澈把米粮交给了南凌、高佳波、高凯平等人,证明了亭部说到做到,今天报名他们就积极了许多。

    ——昨夜周澈宴请南凌等人,在酒席上对南凌等人说了,今天他们暂不要上场,把机会留给里民们。所以,南凌诸人只是笑嘻嘻地看着里民报名,没有争抢上场。

    按照前队、后队,分别从报名的人中选出了六个选手,依旧周澈当裁判,副裁判换成了南凌。比赛很快开始。

    开始没多久,文家的幼子又来了,还是带着昨天的大奴,站在昨天的位置,饶有兴趣地观看。和昨天一样,周澈对他依然视而不见,权当没有看见。

    因为今天南凌、高家兄弟等人没有上场,对阵的都是本亭人。而本“亭”方圆十里,住民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蹴鞠技巧高明的也就那么多人,每年寒食都有在一块儿比赛,就算没有比赛过的,也看过或者听说过,彼此之间很熟悉,对抗的激烈程度或不及昨天,但是气氛却远比昨天热烈。

    场上各队的叫喊声、场外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半个多时辰后,第一场比赛结束,以后队,也即坪北里、昌文里、藤溪里这一方获胜告终。

    今天来时,周澈就把奖品带来了,当场发放给获胜的一队。观看的里民们目光羡慕,失败的一方眼神嫉妒,有的忍不住说怪话,有的彼此互相埋怨。在某些时候,怪话和埋怨也是激发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周澈都置之不理。

    他听见失败的一方中,有队员说道:“要比技巧,后队的那些人根本不行!他们能获胜全因有角抵。那铁家兄弟从小就喜好角抵,咱们当然不是对手!……,要不给亭部说说,下一场比比‘白打’?”白打,就是比试技巧了。

    这个队员的话得到了支持,不少人簇拥着他过来,向周澈提出了这个建议。

    周澈笑道:“比试‘白打’也行,但你们刚才说后队之所以能获胜靠的全是角抵,却有不对之处。”

    “何处不对?”

    “适当地运用角抵的技巧,本就在许可的范围之内,铁氏兄弟因精擅角抵而获胜,怎么能说是侥幸呢?以我看来,输了就是输了,又不是输不起!大丈夫当迎难而上,最多下次赢回来不就是了么?”

    失败一方的队员不服气地说道:“铁家兄弟从小习练角抵,我等却没有良师,便是想学也学不成!这本来就不公平。”

    “不公平?那难道我要禁用角抵之术么?如果这样做,岂不是对铁家兄弟又不公平了?”

    乡民大多淳朴,听了周澈的反问,觉得有道理,纵然仍有不服的,也默然不语了。

    周澈很希望现在能有个人出来请求:“那就请亭部教俺们角抵、搏技之术罢!”但很可惜,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听到一个乡民说。不过,他也不着急,操练才刚开始,目前最重要的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别的都暂可放到一边。

    两天的比赛,除了将里民们的积极性差不多调动起来了之外,周澈还有别的收获。

    收获总的来说有一点,细分有两点。那就是:对上场队员的能力,他渐渐心中有数了。能力分两种,一个是体力、技击的水平,一个是眼光、战术的水平。

    两队对垒,球门就是城门,对方就是敌军,人数相当、而且又在受到规则限制的情况下,要想突破敌军的包围、截击,将球攻入对方门中,没有一定的战术水平是不可能的。就算这种“战术”的观念还很原始,属于自发的、本能的萌芽状态,但毕竟是“战术”。

    能在球场上指挥、协助队友获胜的,那么在经过学习后,在战场上也必然会胜过常人。并且,类如铁家兄弟这样的,不管是因为角抵超众,还是因为眼光过人,只要能在球场上服众的,那么放在战场上,也必能取得威望。

    周澈来亭中日浅,对里民们绝大部分都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如果按照常规的办法,一个接一个地去接近、熟悉的话,不知要费多少时间!怕是一年都不够。而用眼下的这个办法,半个月、至多一个月就够了。或许不能够熟悉所有参与“备寇”的里民,但至少对那些在场上竞技的里民会十分的了解。而就目前来说,他已基本熟悉了十二个人。

    ……

    今天来得早,还有时间再踢一场。

    第一场结束后,休息了小半个时辰。周澈和里民们谈笑风生地说了会儿话,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宣布开始下一场。

    相比昨天,今天报名的里民极多,昨天是两队各有十几个,今天加到一块儿足有三四十人。只坪北里一个里就报名了十来个。——周澈估计,其中应该有不少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奔着“五斗米粮”来的。

    不管他们是什么心思,只要肯报名,周澈就欢迎。

    第二场比赛仍然是各由前队、后队分别组队。这一次,后队上场的不再是以铁哲、铁溯为首,前队上场的队员中包括了郑季宪、卫伯文在内。

    周澈对卫伯文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毕竟他们认识的比较早。

    在比赛开始后,他特别注意了一下卫伯文,不过很快就发现,卫伯文的球技并不好,力量倒是特别出众,犹如铁牛冲撞;而郑季宪基本没有和对手硬碰硬的,但身手灵活,跑得特别快。

    周澈全神投入场上,希望能从中发现良材,没有注意到文家的幼子在第二场比赛开始后不久悄然离去了。

    文家的幼子名叫文博,今年二十岁,刚刚加冠,正如亭中对他的评价,“是个场面上的人”,年纪虽不大,但为人处事与其父截然不同,喜击剑、弹棋、斗鸡、蹴鞠,也好结交豪杰。听说他和武柏还是过命的交情。

    周澈去他家的那一天,他没在家,而是和本乡首富高家的公子一块儿打猎去了。待得打猎归来,听家人说了周澈登门造访之事,也听说了周澈拒绝接受他父亲所出之米粮,他当时就觉得他父亲做得不对,尽管在前几年他父亲也是用同样的办法对待前几任亭部的,但周澈乃周氏子弟,汝南士族;怎么说也是偏房嫡系,乃是小宗之首。即使任职小小亭部,也不该如此无礼粗鲁。

    紧接着,就又出现了周澈用蹴鞠来操练乡民的事儿。

    操练的头一天,上百人,有骑马的、有步行的,尽带兵器,浩浩荡荡,吓了当时在角楼上瞭望的宾客一跳,还以为是冲着他们家来的。他闻讯后,登楼远观,本以为周澈会和前几任亭部一样,最多教教乡民们击剑、手搏之术,但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组织里民蹴鞠!

    他本就喜好蹴鞠,干脆带了贴身的大奴赶来观瞧。

    到了场上不当紧,他才发现在场上踢球的人中竟然有胡乡亭的南凌、高佳波、高凯平诸辈。这些人都是胡乡亭的轻侠少年,他早知其名,也曾在一处喝过酒、赌过钱,知道他们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却怎么肯巴巴地跑来、甘愿参加本“亭”的备寇,并主动上场踢球?

    昨天他回去后,派人打听了一下。文博虽不是轻侠,但耳目灵通,打探之下,方才知晓原来是因为周澈善待姜父的缘故,引得南凌、高佳波、高凯平诸人倾心。他将此与之前周澈拒绝他家所出的“五十石米粮”联系在一块儿,越发觉得他父亲这件事做错了。

    一个出身“汝南周氏”,并能“招揽本地豪杰”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简单地以卑贱小官视之!

    至今为止,一天半的蹴鞠,两场多的比赛,周澈大多数的时间在观察上场的球员,以图发现良材;而文博大多数的时间则是在观察他,越观察,越惊讶。

    周澈待人,不管是对南凌、高佳波、高凯平等“外亭”的轻侠,还是对“本亭”铁哲、铁溯、郑季宪等本地的轻侠,抑或对普通寻常的里民都是一个模样,温文和气,可却总能在“温文和气”中使人心服口服地听从他的意见。

    裴元绍、庆锋、韦强诸人都是亭中老人,周澈才来任职几月,但这些人对他却都执礼甚恭,毫无半点不敬的态度。

    并且,他明显地发现,南凌诸人对待周澈的态度,今天与昨天大有不同。昨天虽然恭敬,带着生疏;今天的恭敬却带着亲热。——他昨天也打听到了,周澈在亭舍中设置酒宴,宴请南凌诸人,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又或者是别的原因?

    窥一斑而见全豹。不管是因为什么,通过南凌等人态度的变化以及裴元绍等人恭谨的表现,至少由此可知,周澈必有服人的手段,换而言之,必有“使人心折”之处。

    至此,文博可以确定,他的父亲绝对做错了。

    因而,他来不及看完第二场比赛,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回到庄中,文博径直去后院找文倓。文倓正在院中看人修缮仓楼。两个徒附爬到楼顶,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文倓不顾从楼顶落下的灰尘,仰着头,亲自指挥:“再看看左边!仔细点。一点儿缝隙不能有。这要是没检查好,下雨、雪漏了,唯尔等是问!”

    “父亲。”

    “……,你回来了?不是去看蹴鞠了么?踢完了?……,三狗娃子,不是为父说你,你人也不小了,二十弱冠,不是个孩童了。整天走马斗鸡,博戏蹴鞠。家里是有点底子,但那都是乃翁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你要是生在贫家该怎么办?我也不求你读书上进,家里的活儿你也总是帮点忙!……,好好学学你的大兄,你瞧,他天不亮就领着田奴们下地去了。”

    “三狗娃子”是文博的小名。古时为易子女生长,为父母者多给子女取“贱名”。就是后世电视剧里的“名贱好养活”。

    “阿翁,你前几天对亭部澈君的做法怕是错了!”

    文倓转过头:“什么?”

    “澈君此人,看似和善,孩儿连着观察他了两天,没见他发过一次怒,红过一次脸,但却能得到远近轻侠、豪杰的敬重,其胸腹中必有沟壑山川,不可等闲视之!”

    “你想说什么?”

    “他前几天来,阿翁领他看家中仓楼、兵器、菜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