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484章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484章

小说: 三国之大周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南阳开阔的平原上追逐,人人皆如疯癫满头大汗,似乎都已经忘了这是寒冷的冬天。虽然官军有不少马队,但是黄巾军明白落后就是死,加之他们衣服单薄反减轻了负担,两支队伍始终保持着五里左右的距离。

    曹操勒紧丝缰兀自颠簸,也不知追了多久,只觉得日头已经转西,喉头干渴难耐,疲劳和饥饿感已经折磨得他直不起腰来,只是最后的一股斗志强撑着他。恍恍惚惚间,发觉前面黑压压的敌军不再动了。

    这里是西鄂县的精山脚下,历史注定要让黄巾军在这个地方覆灭。那些饥劳的农民跑不动了,他们半生经受劳作之苦,体力终究比不得官军,面对横在眼前的精山山脉,再也没有力气翻山越岭继续逃亡了。眼瞧着官军已经追上,孙夏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张开双手向着官军呼喊:“我们投降!我们投降!不要再……”

    他还未喊完,孙坚已经催马上前,一刀削去了他的头颅。那具没有脑袋的躯体没有倒下,兀自朝天喷着愤怒的鲜血!

    “跪地求饶也是死!咱拼吧!”那些倒在地上喘大气的农民又一次蹦起来,挥舞着所有能拿的东西,迎着官军的马队袭来。顷刻间所有人都杀得血葫芦似的,只有黄巾和铁盔做标志。战马嘶鸣着冲撞往来,冬日里刀枪与农具相撞,时而火星四射。被砍落的头颅被人踩马踢滚来滚去,被刺倒的马匹无力地挣扎直到被踏成一摊肉泥。远远望去,汩汩的鲜血好像汪成一个个血潭,进而渐渐凝固、发紫、变黑。这一次比西华之战更加惨烈。

    也不知道拼了多久,黄巾军终于丧失了最后的斗志,连四散奔逃的气力都没有了,纷纷坐倒在地,目光呆滞地等待着死亡。官军则像愤怒的铁锤,凿出一片片血海。这已经不再是战争了,而是屠杀!

    曹操定下马来,看着四周往来斩杀的兵丁,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到处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嚎。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地狱血海,他大声呼喊:“够了!够了!不要再杀了!”

    可哪里有人听他的,那些军兵仍然像魔鬼一样宣泄着各自的愤恨。曹操一眼看见不远处曹仁举着枪乱刺,他赶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枪杆:“别杀了!够了!”

    曹仁已经杀红了眼,夺过枪还想刺人。曹操凑上去,回手给了他一记耳光:“别杀啦!你个畜产的听没听见啊?”

    “我听到了!”曹仁竟然对着自己的兄长咆哮一声,随即眼泪像潮水般涌了出来,“为什么不杀?咱们的兄弟都没了……呜呜……你睁开眼看看!咱们三千骑还剩几个人啊……”他把长枪一扔,伏在马上痛哭不已,“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打这该死的鬼仗呀!”

    是啊,为什么要打仗呢?曹操抬头望着这血染的战场:官兵也已经杀不动了,都耷拉着臂膀,茫然若失地矗立在大地之上。余生的农民似行尸走肉,抚着创伤往四外摇晃着散去……够了,所有人都已经厌恶这场荒唐的战争了……

    朱儁督着所剩无几的亲兵赶来,他面色惨灰,神情憔悴,仿佛一日之间又苍老了十岁:“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我错了……我这辈子再也不想上战场了。”满地的尸体,不管是官军的还是黄巾贼的,“这些都是我大汉的子民啊!”曹操内心起伏不定咬牙悲愤,潸然泪下。

    血红的夕阳映照着血染的大地,尸横遍野万籁俱寂……

    中平元年十一月,朱儁剿灭南阳黄巾军。

    曹操力战有功,转任兖州济南相,成为封疆之吏。秦颉正式受命担任南阳太守,苏代、贝羽、赵慈等人官封县令、县长,似他们这样因军功担当官职的地方豪强天下数不尽数。这也为后来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但是,曹操他从洛阳带出来的三千骑,只有不到二百人凯旋回朝。他总算是明白了,任何一位将军的威名都是靠杀戮与血腥铸就的。

    (本章完)

第641章 且行且停察地理 陈国劳军赠强弩() 
    南阳战事说罢,且回头看看周澈随皇甫嵩东进兖州的战事。

    两汉在继承前秦的驰道之余,数百年间亦多次修建道路,官道建设得很好,从平舆出来,沿官道前行,有两条路可以到陈国,一条是偏向东北方向,至南顿,然后入陈国境,一条是直向北行,到汝阳,然后入陈国境。这两条路,东北方向的直指陈国腹地,而汝阳方向的则是通往陈国西部。

    陈王刘宠善弩能战,名震内外,陈国人不敢生乱,外郡黄巾只本郡还忙不过来,暂也无暇入其境,所以陈国境内没有黄巾军活动,不需要“王师”平定,故此,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皇甫嵩选择了向北直行。日行五十里,出平舆,第二天傍晚时分就到了汝阳。

    为不打扰县中百姓,皇甫嵩没有进城,在城外扎营歇息。

    周澈下马道边,遥望汝阳县城,不觉想起了周恂,召来陈到,问道:“今晚我军要在这里歇息一夜,叔至,你要不要去见见周恂?”

    陈到想也不想,马上摇头,说道:“主公,你命我接替元福之任,任我为曲长之时,对我说:‘为将者不可轻离兵卒,当与士卒同甘共苦,方能得部众效命’。今是战时,又在军中,我曲中的兵卒都在扎营安寨,我怎能因私废公,擅离营中却去汝阳见周君呢?”

    听了他的这个回答,周澈很是欣慰,心道:“叔至是一个稳重的人。”

    他和陈到相识的时间不长,严格说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可是朝夕相处,对陈到也算较为了解了。陈到这个人武勇谨重,战场上勇猛不惜命,战场外谨慎厚重。周澈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觉得此人可堪大任,能够大用。听了陈到的这话,他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等下次有机会再去见见你的这位‘故旧’吧。”陈到应命告辞,回本部指挥兵卒扎营。

    望着他离去,周澈犯疑,不觉又想起了之前的一个疑惑,心道:“陈到这个名字,我好像的确是听过,可却怎么想不起来此人是谁之部将,又有过什么事迹呢?”既然听过陈到之名,那么陈到就不应是个无名之辈,而他又是这样一个勇猛敢战,并且谨慎厚重之人,想来在本来的历史中应也是有过一番成就,料来该是身居高位的,却为何偏偏就想不起来他的事迹?

    “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不管此人在原本的历史中是在谁的麾下,反正现在是归于我了。”

    扎营是个讲究活儿,是很有学问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指挥部众扎营,如果没有学过,扎出来的营地最多就像是西华一战时,刘辟、吴霸在城外扎的那个营,徒得其形而无其实。陈到没有学过兵法,不会扎营,周澈现在没有时间教他,因此把庆锋派了过去,帮助他,让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典韦那边也是同样如此,不过是换了韦强去帮忙。

    庆锋、韦强是横路旧人,在周澈微末之时在横路亭一起没少听周澈讲兵事,又跟着桓玄打了几场仗,对扎营还是比较熟悉的。

    周澈又远望了会儿平舆县城,暮色渐深,县城黝黑,慢慢沉没入暮色之中,渐渐看不清楚了。一队人马从远处皇甫嵩的中军里出来,踏着暮色向县中行去。这队人马是平舆的县令、县吏和县中的父老,专门过来拜谒皇甫嵩的。这会儿大概是见完了,因此归城而去。

    周澈转望本部,各营都在安营扎寨。他对荀攸、王慧说道:“公达、仲黠,去各营看看吧。”

    两人应诺。

    周澈、荀攸、王慧巡视各营,到了何仪营中,何仪迎接出外。

    周澈下马,把他扶起,笑道:“你忙你的,还出来作甚?不用这些虚礼。”

    何仪自从那日从太守府回来之后这些天变得越发谨小慎微。不必说,这自是皇甫嵩、朱儁对他那一番敲打带来的功效了。他年龄比周澈大得多,但面对周澈却陪笑说道:“主公巡营,小人自当出迎。”周澈哈哈一笑,把缰绳扔给原勤,说道:“走,去你营里看看。”

    对何仪这种本为一方渠帅、现今屈身人下的降将,要笼络,但也不能太惯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何仪这样的降将身上,太亲近、太惯着了,没准儿会使他小看自家,因而生出别样心思,而若是离得太远,总对他横眉冷目,他却又必会生怨,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捅你一刀。总之就是一个度,需要把握好。

    何仪在前引导,周澈等步入营内。

    何仪部的兵卒正在搬石、挖土,规划区域,竖立帐篷,见周澈来到,纷纷放下手上的活计,伏拜地上。周澈对何仪说道:“叫他们各忙各的,不必行礼。”何仪应诺,大声说道:“将军体恤尔等,叫尔等免礼,各忙各的去吧!”兵卒们谢恩起身,接着忙刚才的活计。

    周澈一边巡视,一边与何仪说话,说道:“明天就要出汝南,入陈国了。陈国境内虽无大股贼兵,但小股的盗寇还是有的。等入陈国境后,你就为我部先锋吧。路上若是遇到盗寇,人若多,等我助你,人若少,你将之剿灭便是。”

    何仪恭谨应诺。

    周澈瞧了他一眼,复又问道:“营中可有短缺?”

    何仪恭声答道:“凡有军需司马拨下之物,金、徐二君都在第一时间派人叫小人去取,各项物资并无短缺。”原本是王慧兼管周澈部的辎重营,后来金宸皓和徐康随桓玄突围和周澈会合后,这后勤辎重之任就由金宸皓、徐康两人兼任负责了。

    周澈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好。”又问他道,“昨日离开平舆前,我叫你回家去和家眷族老告个别,你回去了么?你的家眷宗族都还好么?习惯他们的新家么?”

    何仪感激涕零地说道:“全是主公的恩德,小人的家眷宗族现在都挺好。小人的老父说:新宅比小人的老宅还好,主公与府君赐下的田地亦全都是膏腴美田。小人的老父令小人要珍惜机会,为主公效死,以谢主公不杀之恩,并谢主公给了小人戴罪立功的机会。”

    周澈带着何仪到了平舆后,为了能更好地控制他,以关心为名,叫他把家人宗族全迁徙到了平舆,放到了赵谦的眼皮子底下。对此,何仪是没什么抵触心理的,他是降将,受到这样的对待本属正常,周澈要不这么做,他反而会不安。何况周澈对他家确实很好,给了他不少钱财,叫他给他的家人、族人置办田宅,赵谦看在平舆袁氏的面子上也帮了周澈一把,把因为战乱而无主的田地拨了一些给何仪家。

    周澈“嗯”了声,说道:“你家本地方大姓,清白家声,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又非黄巾道信徒,何苦要去从贼呢?西华一战,你也见识到王师的天威了,半月之间,八万贼兵被一洗而空,尔等自诩勇猛知兵者诸辈,如彭脱、龚都、刘辟、吴霸尽皆授首,也是你走运,被我擒获,我是个不好杀生的人,又幸得皇甫、朱两位将军开恩,你这才留下了一条性命。你要好好想想,不可再做出无父无君、叛逆生乱之事了,再要生乱,便是我想饶你,皇甫将军也饶不了你!不但是你,你的父母妻子、宗族老小,恐怕也都会被治罪,轻则流,重则弃市。”

    何仪恭谨应诺。

    “不过话说回来,你今既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那么从贼之事以后也就不必再提了。自古戴罪立功而成大事者不在少数,你要以他们为榜样,只要乃心王室,尽忠国家,我不会亏待你的。想想,到那时,你印绶黑衣,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汝父母该会有多么的高兴和骄傲呢?”

    何仪应道:“是。”

    巡完何仪营出来,周澈问荀攸,说道:“怎样?”

    荀攸说道:“何仪营中的将士见到你后,大多惶恐恭谨,并无作伪之色,我没有发现有带怨恨之色的人。”

    “何仪呢?”

    “他的家人宗族都搬到了平舆,他现在的部众里又几乎没有他的旧部,你又以恩义笼络他,以军威震慑他,恩威并施,想来他应该不会生叛心了。”

    周澈颔首,说道:“如此,此营倒是可用了。”

    巡完何仪营,又接着巡周仓、黄盖营,再巡中军。三营巡完,天色已黑。伙夫们做好了饭,各营兵卒燃起篝火,就着火光吃饭。饭毕,留下警戒的兵卒,其余士卒入帐篷内休息。

    周澈却还休息不得,和傅燮等被皇甫嵩召去中军,商议即将到来的战事。

    陈国的战事没啥商量的,陈留郡的战事也没啥商量的,主要是商议去东郡后的作战。

    皇甫嵩早就派斥候去东郡打探了,人虽未到东郡,大军虽尚未出汝南,但对东郡的情况已是非常了解。对皇甫嵩这一点,周澈是虚心学习到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贻”,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要做到就难了。汉兵连战连胜,接连平定两郡,这要换个骄傲自大的将军,十之八九不会在尚未出发之前就派人去东郡打探敌情,而皇甫嵩却这样做了。早先在平定了颍川黄巾后,皇甫嵩就是未出颍川,便先遣人去汝南打探,这次又是。这份谨慎值得学习。

    不过,虽了解了东郡的敌情,毕竟大军尚未到,商议的内容没办法太细致,只粗略定下,等出了东郡、入了陈留郡后就兵分两路,一路由皇甫嵩自带主力走中路去东郡,一路由周澈带领别部走东路去东郡。

    次日天亮,全军拔营,前行四五里,出了汝南郡,入了陈国境内。

    刚入陈国不远,就见前方有一支人马在路上停驻。

    皇甫嵩传下将令,全军缓缓停下。这支人马里出来数骑,奔驰行来。

    周澈在军中远远望去,见这几个人中带头的一个身穿黑色的官衣,头戴高冠,革带上配着青绶银印,插着一柄长剑,却是一副两千石郡守国相的打扮。荀攸说道:“此必是陈国相骆俊了。”骆俊,字孝远,会稽郡乌伤县人,今浙江义乌。是朱儁的同郡老乡。

    荀攸说道:“黄巾骤起,天下纷乱,豫、荆、兖、冀诸州尤为贼害,而我闻陈国独得保全,其中固有陈王善弩之威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