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3章

我的三国我当家-第3章

小说: 我的三国我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叫富义,属庐江郡管。”

    “庐江郡?”刘墉心道,居然在庐江,时间穿越了,地点居然也穿越了。刘墉接着解释道:“西域是从这里出发一直向西边走,要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到。那里有好多个小国家,比你们大汉要小很多。我们那里的用品和风俗习惯和大汉都是不同的。”

    “怪不得我看公子的穿着和我们不大一样。衣服材质没见过,样式短,不用系腰带,鞋子也和我们的不一样。嘻嘻,只是说话倒还差不多。对了,样貌也是一样的。”

    刘墉心道,我穿的这叫拉链衣服,这个东西一千多年后才有的,那可不好解释,心里转了几个念头,方道:“我虽是出生在西域,不过我也算是大汉的后人。武帝征讨匈奴时,有好多兵士最后留在西域了。我便是他们的后代。”

    那姑娘似懂非懂的听着,就听刘墉又道:“其实西域很多地方都是向大汉学来的,所以姑娘觉得都差不多。只是这衣服和鞋子是我们西域特有的,穿的时候直接从头上罩下来,为了衣服好看,在衣服中间加了一条铁链(他这样说是因为不好解释拉链是怎么回事)。鞋子也是和中原大不一样的样式,难怪姑娘会觉得好奇。”心道,还好你看不到我的裤子和皮带,否则我更不好解释了。

    那姑娘盯着刘墉上下瞧了好一阵,嘻嘻笑道:“果然大不相同。”,又道,“既然西域离那么远,公子怎么会到这儿来?”

    “我想我虽出生在西域,可我的根却在大汉,所以想来寻找一下祖先所在。”刘墉只能胡勒。

    “公子先祖是哪里的?”

    “在蜀郡。”刘墉脑海里浮现出家乡的模样,那是四川省最小的一个市,有着辉煌的历史,因盐而设,因盐而兴,曾经为抗战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城,如今却落寞了许多,几乎都被人遗忘掉了。

    那姑娘轻咬嘴唇,问道:“也是很远吗?”

    “嗯。离这儿恐怕有两三千里吧。”

    那姑娘吃惊道:“公子走了这么远啊。”

    “是啊。我一是寻根,二是知道大汉人才济济,也想趁此机会拜师学艺,结交知己,只是没想到中原会这么乱。”

    “就是啊。现在世道那么乱,公子还离家远游,就不怕家里父母妻子牵挂么?”

    刘墉想着自己再也见不到父母了,心中不由一酸,低声答道:“家中只我一人。”

    那姑娘轻叹一声,安慰道:“公子请别难过,这么说来我与公子倒是差不多吧。我也是自小父母便先后亡故,是由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将我抚养长大的。对了,我姓董,今年十五岁。村里人都叫我芸儿,你也这样叫吧,不要姑娘姑娘的听着别扭。公子叫什么名字?”

    刘墉也是率性之人,想着反正也回不去了,不如洒脱些,“呵呵”一笑,道:“在下刘墉,二十二岁。”

    说话间,刘墉看着董芸从包裹里掏出一小包,便问道:“姑娘手中拿的什么,可是调料?”顺手接了过来。

    董芸不由一楞,道:“什么调料?”

    刘墉也不知这个时候有些什么调料,忙解释道:“就是炒菜用来调味的,放了后菜便更香更好吃的东西。”

    董芸有些不好意思道:“对不起,公子,这是盐。我家里只有这个的。公子,还是让我来吧。”

    刘墉道:“没事,还是我来。姑娘陪我说会儿话就成。”

    董芸假装有些着恼,道:“还叫我姑娘。”

    刘墉忙道:“对不住,刚忘了,芸儿。对了,芸儿,我比你年长几岁,如果可以,能不能叫我大哥?别公子公子的叫了,好吗?”刘墉一直想要个妹妹,心中有些期待,却不知这姑娘肯不肯。

    董芸却极是高兴,“好啊,大哥。”

    刘墉心中大喜,突然想起一事,伸手解下脖子上的玉佛,递到董芸的手中,“这是普贤菩萨,可以保平安,算是做哥哥的送给妹妹的小礼物。”

    董芸俏脸一红,要知道那时是不能轻易送东西给女子的,何况是这种贴身之物呢,况且这块玉放在手中,温暖细腻,一看就是价值不蜚,忙推辞不要。

    刘墉猜中她心中所想,忙道:“芸儿,请别多心,这只是做哥哥的送给妹妹的礼物。如果你不收,那就是不想认我这个大哥,我可不高兴了啊。”如此,董芸方红着脸收下了。

    刘墉挑出少许盐,用水化了,轻轻挘诶峭壬希邟{边转动,均匀地刷了一遍。董芸见刘墉如此珍惜那盐,很是高兴。她却不知刘墉虽是现代人却熟知历史,知道对于古人来说盐是极为珍贵的,所以很懂得珍惜。

    董芸见刘墉动作娴熟,道:“大哥,你怎么会做这个呢?”

    刘墉边烤边答道:“一来是我喜欢做菜,二来我们那儿的男人如果不会做这个,老婆都不好找的。”

    “老婆?”董芸有此奇怪。

    “哦,老婆就是妻子、夫人的意思。”刘墉忙解释道。

    “你们那儿说话也和我们很不同啊。”

    刘墉边聊边做,眼瞧着狼腿快熟了,便抽了几块柴,只留了些暗火微微烤着,又从柴堆里抽出一只小指粗细的树枝,用小刀截成手掌长短的一段,剖掉树皮,一端削尖。

    董芸看得奇怪,问道:“大哥这是做什么?”

    刘墉呵呵一笑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说话间,挑了一条前腿,用小刀把腿上肉嫩的部分割了一大块来,又切成一块块的小片,用油布包好,把刚才削好的木条插在上面,递给董芸,道:“芸儿,这是你的。这样吃就不会弄脏手了。”

    董芸只觉得鼻子一酸,眼睛里面升起一阵水雾,感动地问道:“这是给我的,那大哥你的呢?”

    刘墉拿起一条后腿,在鼻子下一嗅,笑道:“我嘛,就这样了。我吃这块大的。”说着,毫不客气地大口吃起来。他是早已饿扁肚皮了,嗅着这股肉香哪还忍得住?

    谁都知道前腿肉嫩,后腿肉粗,董芸听着更是感动,拿着那只“叉子”戳了一片,慢慢放在口里,细细地嚼,心中一阵感触。董芸突然抬头看到刘墉难看的吃相,不由一乐,捂着嘴笑道:“大哥别噎着了,还有呢。”

    刘墉虽说很饿,不过一条狼腿吃了不过一半就吃饱了。董芸很是奇怪,道:“我见董大哥一次能吃半只黄羊,公子怎么才吃这么点?早知我们不该烤这么多了。”

    刘墉一摊手,道:“芸儿姑娘,你看我像是能吃那么多的人吗?”董芸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刘墉中等身材,体型偏瘦,皮肤黝黑,看起来虽结实却不强壮,不由咯咯地笑了,连连点头称是。董芸说有人能吃下半只羊刘墉还是相信的,那个时候的兵士要穿那么笨重的铠甲,拿那么厚重的兵刃,还要行军打战,没有个极好的体魄是根本不可能的。如都像刘墉这样,恐怕穿上装备后,连路都走不动了。

    两人在溪水中洗了手,董芸问道:“公子可有什么打算。若没有好的去处,我听董大哥说县衙还缺一个主簿,公子不妨一试,暂且安身。对了,董大哥以前是我们村的,如今是县衙的捕头,武功很是了得的。”

    刘墉知道董芸一番好心,却也知道现在用的可都是繁体字,自己对着它们可大多是能认不能写,再说,也就在小学的时候练过几天的毛笔字,当主簿,这不是丢人现眼吗?便答道:“芸儿有所不知,我们那里说话和你们相似,不过写的字却有些不一样。”

    “说话一样,写出来的字却不一样?”董芸有些奇怪,“那我的名字在你们那儿怎么写?”

    “芸儿的名字两处的写法倒还一样。”刘墉笑道,“只是有些字和你们这儿不一样。我们那儿叫简体字。”

    “简体字?”

第四章 富义小城() 
“同样一个字,不过笔划要少一些,更容易写更容易认,学起来更简便、快捷,因而称为简体字。”

    “哦?”董芸更加不明白了。

    刘墉见董芸一脸的茫然,便道:“这样。我写个字吧。”拿起一截树枝在地面上写了个繁体的“刘”字。

    “好象是大哥名字中的刘字。嘻嘻!大哥,我认不得几个字,这个字我倒是经常见过。”

    刘墉点点头,“这是你们写的刘字。在我们那儿却是这样写的”说着话,在旁边又写了一个简体的“刘”字。

    “的确很不一样啊。”董芸瞪圆了眼,小嘴微张,惊讶道,“少了好多笔呢。像我们这些不会写字的人学这个可就容易多了。”

    “是啊。我们那儿也有许多人不识字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快地学会识字、写字,有个聪明人便想到了一个法子,对笔画多的字进行了删减,这样人们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刘墉想到,简体字虽然有那么多争议,但是文字比较容易写、容易认,更能普及大众。新中国那么快能扫除大部分文盲,简体字的推行的确功不可没。

    “嘻嘻!有意思。”董芸轻声笑道,沉吟了片刻,又问道,“大哥难道还打算去其他地方吗?”

    “嗯,我打算到徐州去。”刘墉前面可说是出来游历的,只好继续这样说道。

    “可是要不,大哥把这个坠子带上吧。”董芸说着便要将那块玉还给刘墉。

    刘墉佯怒道:“芸儿,这是大哥送你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

    董芸道:“徐州那么远,大哥身上又没半点钱如何去得?再说你就穿这身衣裳去徐州吗?还有你的头发,也得遮挡一下才成,否则不要说是徐州那些大城,就是富义这个小县城的乡民恐怕都不敢搭理你。不如这样吧,我家里还有些皮张,我们到城里将皮张卖了给大哥置一身衣服,再准备一些盘缠吧。”

    刘墉知道董芸的家境,忙道:“不用了。芸儿,我自有办法的。”其实他哪有什么办法,只是走一步算一步罢了。

    “大哥这是说的哪里话!你身无分文,哪有什么法子。既然你认了我这个妹妹,这次你就得听我的。”董芸俏眉一皱,不容质疑地说道。刘墉嘴唇翕张,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心中一阵温暖。

    董芸抬头看了看天,说道:“大哥,山中天冷,不如我们先出去了吧?”

    刘墉点点头。两人起身,铲雪将火堆掩灭,董芸用油纸把剩下的肉包好,背上弓箭,提了刀,正要去拾那狼皮,刘墉却已经抢先拿起来搭在肩上。董芸连忙伸手来夺,道:“大哥,这个太脏了,还是我来吧。”

    刘墉挥手道:“论年龄我是哥,你是妹;论性别,我是男你是女,自然是我来。再说我身上衣服破了,披着狼皮还暖和些呢。芸儿就不要再和我争了。”

    董芸心里一暖,道:“多谢大哥。那我来领路吧。”带着刘墉在林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走了约一个时辰两人方出了山林。

    董芸向山下一个小村一指,道:“大哥,那里就是我的家了。我要先回家取些东西,大哥要不要随我去家里坐坐?”

    刘墉笑道:“还是不用了。芸儿,你瞧我这身打扮,让人瞧见了又得解释好半天呢。”

    董芸也笑道:“那好吧。大哥在这里稍等一会儿,我回家收拾一下,另外还要带些草药进城,稍会儿便来。”不待刘墉回答,董芸扭头便往村里跑去,边跑边叫,“大哥,一会儿就好。”

    果然,不一会儿,董芸就背着个背篓跑了来,气喘吁吁道:“大哥等久了吧?”,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擦着额上细细的汗珠。

    “没有。芸儿累坏了吧,赶快歇一歇吧。”

    “不用了,还要赶路呢。大哥把狼皮放进来吧。”董芸指了指身后的背篓。

    “好。”刘墉答道,把身上披的狼皮拉下来,卷成一卷,塞进背篓里,两手一勾,把背篓从董芸背上取了下来,顺手背在自己的背上。

    董芸吃了一惊,急忙来拉,“大哥,你做什么呢?”

    刘墉伸手拦住董芸,道:“芸儿,有大哥在,就不会让你做脏活累活。否则,我会过意不去的。再说了,这个也不重。”说着,跳了跳,示意背起来很轻松。

    董芸一阵感动,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多谢大哥。”

    “好了。我们上路吧?”

    “嗯!我们是得赶快出发,我怕到时赶不回来呢。”

    “芸儿,到城里很远么?”

    “有三十多里路呢。”

    “这么远?”刘墉有些吃惊,自己好像还没走过这么长的路。

    “大哥是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吧?”董芸有些担心,“可是我们这儿又没有马车”

    “没事。芸儿都能走,我也能走。”刘墉打断了董芸的话。

    董芸嘻嘻笑着,眨了眨眼睛,道:“我们乡下人可是走惯了的。”

    “我出来这么久了,也不是没走过远路。”刘墉咬着牙道,“要不,我们比比。”说着,当先走去。董芸轻轻一笑,迎了上去,几步赶过刘墉带起路来。董芸冰雪聪明、善良体贴,知道刘墉不耐长走,因而走得并不快,否则刘墉早吃不消了。

    “走这么长的路真是无趣得很。芸儿,不如我们讲故事吧。我讲一个,你讲一个,这样就会轻松很多。”

    董芸不好意思道:“大哥,我可不会讲故事。我就听你讲吧。”

    刘墉笑道:“要不你给我讲讲这些日子里都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吧。”

    董芸想了一会儿方道:“行。不过,我知道得很少,还是大哥多讲些吧。”

    “那好。先讲什么呢?嗯,先讲个笑话吧?”刘墉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方想到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古代笑话,便讲道,“有一天,一个教书先生要坐船过河。左右无事,船夫就和教书先生聊了起来。船夫就问教书先生,先生你是属什么的啊?教书先生便回答道,我是属狗的。船夫愣了一下,又问,先生是哪个月的?教书先生说道,我是正月的。这个船夫于是很感慨地道,先生啊,我也属狗的,不过却是十二月的。看来,上天真是公平得很,先生是狗头,所以呢叫(教)一辈子,我是狗尾,所以呢只能摇一辈子了。”

    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