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我当家 >

第91章

我的三国我当家-第91章

小说: 我的三国我当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上可平安?”

    “圣上在襄阳一切安好,刘表、刘备对圣上都极是谦恭。”

    刘墉点点头,又问道:“大哥那边伤亡如何?”

    “曹仁留下的兵并没有过多抵抗,因而只重伤五人,轻伤十一人,无人阵亡。”

    刘墉点点头,笑道:“这样最好。否则兄弟就不能安心成婚了。”又问道:“曹仁可追至襄阳吗?”

    董袭答道:“曹仁兵少,只追到离襄阳五十里便撤兵了。”

    刘墉暗忖,曹操还在幽州脱不开身,短时间不会南征,正好可以休整一段时间,便笑道:“等过了年,我们一起去襄阳朝见圣上。”董袭点头答应。

    刘墉正是心情愉悦之时,却没发现董袭眼中那不经意的愤懑之色。刘墉来到诸葛亮的身边,笑道:“兄弟来得好早。”刘墉想到刘备、关羽等兵务繁杂,陈登又在曹营,故只是请了隆中的诸葛亮夫妻、徐庶、庞统等好友。

    诸葛亮一脸笑容,拱手道:“兄长成亲,做兄弟的岂敢迟误。”黄月英在旁笑道:“本来有份礼物兄长一定喜欢,只是作为贺礼却不妥当。我们夫妻思考良久,便以此作贺。”说着,捧过一个卷轴。

    刘墉展开一看。是诸葛亮手书的淮南子。主术训中的一段。卷轴是富义出产的最高档的檀香木粉红纸笺,以松烟为墨,工整而稳健的隶书,字与字之间笔势连贯。大气磅礴,真是见字如见人。刘墉不由连连称好,随口念道其中的一句:“‘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是兄弟了解哥哥,我非常喜欢。”又笑道:“哥哥再拜托兄弟一件事。”

    诸葛亮含笑道:“哥哥请吩咐。”

    “等哥哥有了孩子以后。请兄弟另作一篇诫子书可好?”

    诸葛亮哈哈一笑道:“一定奉上。”

    一行人说说笑笑,向富义进发,不料离城老远便有大批夹道欢迎的人群。原来富义的父老乡亲知道是刘墉成婚,都替他高兴。这些朴实的乡民大多拜受刘墉之恩,知道刘墉早有交代,不收任何贺礼。有人想出了个办法,告之四邻,大家都欣然赞同,于是家家粉刷一新,户户张灯结彩。全城同贺刘墉新婚。

    众乡亲分列道路两旁,一个个身着彩衣,眉开眼笑,见刘墉的车队走近,便从身边的花篮里抓起一把把花瓣抛洒在空中,欢呼声响彻云端。刘墉见状,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拱手致谢。四位新娘也没见过如此壮观的迎亲场面,心中又是感慨又是欣喜。待进得城去,刘墉见两边挤满了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人群,一溜红灯笼绵延而去,不见尽头,不由得泪如泉涌。

    转眼吉日已到。刘墉沐浴一番,峨冠博带,等时辰一到,便由伴郞廖化陪伴,来到正堂廊前。此时天井里早挤满了来恭贺的宾朋,个个是笑逐颜开。哄叫声连连,闹成一片。刘墉向四周团团作揖,又向喜堂看去,只见正面是一张大案,上面铺着大幅红缎,垂向堂外的一面绣有一对戏水的鸳鸯,神态亲昵。案上摆着茶水瓜果糕点等物,一边燃着一只大红描金的龙凤花烛;一只青铜鼎中插着三支檀香,袅袅青烟扶摇直上,再后一支铜龛上供着一幅明黄卷轴。案的两侧各设一把大红靠椅,也是镶金红绸覆盖,甚是华丽。正堂两侧各设一组红纱罩宫灯,四周窗户、悬梁上也是红绸轻绕,黄丝微垂,满眼的喜气。虞翻身着大红的吉服,笑容可掬,立在一旁。

    “新娘到!”司仪拉长声音,高声叫道,顿时将堂上的嘈杂声压了下去。刘墉和众宾客的眼光都看向了侧门,不一会儿,前面红灯引路,丫环扶着各自的小姐鱼贯而出。那时还没有红盖头一说,因而每位新娘的相貌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四人头上或是“倭堕髻”,或是“堕马髻”,不一相同,插着金簪、翠钗、步摇等物,身上皆着大红绣花的曲裙,上面点缀着各式珠宝,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放光。虽高矮、肥瘦略有不同,却一样的粉面桃腮,亦羞亦喜。这些宾客里大多是刘墉的部下,年轻活泼,见新娘们一个个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便在一旁起哄叫好。

    新婚三日无大小,这些小子便没什么忌讳,一个部下叫道:“兄弟们,你们说公子爷的新娘美不美?”

    “美!”下面整齐划一地答道,接着又是一通哄笑。

    “公子爷,你觉得嫂子们美吗?”

    刘墉早看得魂飞天外,随口答道:“美。”

    “哪一个最美?”又有人起哄道。

    “都美。”刘墉可不上当。

    “那可不行。我们可都看得到的,新娘各有各的美法,公子爷这样说你们答不答应?满不满意?”

    “不答应,不满意。”又是齐整的回答。话音刚落,又有人突然出声叫道:“没诚意!”众人听了更是大笑。

    诸葛亮站出来解围道:“我看不如这样。要新郎用不同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四位新娘,既要显示不同,又得贴切准确,否则便处罚他如何?”

    “好!”又是一阵哄笑。

    “从左至右。”诸葛亮牵着刘墉来到大乔的身边,笑道,“兄长,来吧。”

    刘墉想都没想,大声道:“国色天香。”众人齐声叫好,刘墉小小的得意了一下,大乔红晕满面。又羞又喜。

    第二位是董芸。刘墉笑眯眯地看着她,道:“小家碧玉。”“贴切!”

    第三位是蔡文姬。刘墉略一想,笑道:“秀外慧中。”“不错!”

    最后一个是貂蝉,刘墉想了想。小心道:“倾国倾城。”诸葛亮沉吟片刻,摇了摇头,道:“和第一个有些相似。”又问其余人道:“你们觉得可以么?”

    “不行!重说一个”

    “重说两个”

    诸葛亮狡黠一笑道:“兄长只有另说了。”

    刘墉哪不知道这些人是故意刁难,却满不在乎道:“没事,你家公子爷肚中的词多的是。天生丽质、貌若天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等等。”诸葛亮打断了刘墉的滔滔不绝,皱眉问道:“前两个词我们都懂,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什么意思?”

    刘墉一呆,刚才得意忘形了,这两个成语可都是后世才有的,是形容“四大美人”的啊。不过刘墉脑子转得挺快的,很快答道:“这是我们那里的语言,是专用来形容女子美貌的。鱼见了便不好意思沉了下去;大雁看后惊呆了忘记扇动翅膀掉了下来;月亮见了自愧不如躲进云里;花朵见了自惭形秽,羞得低下了头。”

    众人听了这通解释都鼓掌叫好,貂蝉更是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更加明艳动人。

    诸葛亮笑道:“佩服。不过,刚才兄长还是有点小误,便小小的惩罚一下吧。”说着,诸葛亮一指堂内的“囍”字,笑问道:“兄长,这个字是你自造的吧?是什么意思,小弟不知道,我想大家都不知道吧?你们想知道吗?”

    “想!”众人异口同声。四女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字,不知刘墉设这个字有何用意,便也凝神细听。

    刘墉正色答道:“你们仔细看这个字。它是由两个‘喜’字组成的。一个代表男子,一个代表女子,说明成亲不是哪一方的事,而是男女双方共同的喜事。而这两个喜字一般大小。相偎相依,便是相敬如宾,不离不弃之意。”众人都频频点头,大声称赞这字写得妙极。

    一个部下突然嚷道:“刚才咱们公子爷说一夫一妻便是两个喜,今天爷却娶了四位佳人,是不是应该写五个喜啊?”众人都哄然大笑。刘墉脸皮厚,笑道:“要我分成四次成亲好啊,那你们可得出四份礼金,你们别不知好歹?我这可是为你们好。”众人又是大笑一团。

    “关于这个囍字其实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刘墉笑嘻嘻地道。

    众人齐声叫道:“公子,快讲一讲。”这时虞翻笑呵呵道:“好了,好了,故事以后再说,耽误了吉时可就不好了,我们这就开始吧。”说着,清清嗓子,吟唱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墉新婚,宴请宾朋,云集而至,恭贺结鸾。吉时已到,奏乐,请新人上堂。”

    喜娘送来一朵由缎带绕成的红色的大花,分出五支,交与刘墉挽一端,其余四端自然在四女手上。五人目不斜视,神情庄重,走上堂去。虞翻悠扬地吟诵着赞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新郎新娘在虞翻面前站定,转身朝向堂外。宾客们也随之入堂,片刻间便围了个水泄不通。虞翻微笑道:“诸位请肃静。”稍待片刻,虞翻清清嗓子,高声道:“新人行‘沃盥礼’。”

    沃盥一词出自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指用清水洗涤双手,表示双方对婚姻的态度,有纯洁庄重之意。丫环、喜娘分自端上铜盆,让双方在盆中洗净双手。虞翻又唱道:“‘沃盥礼’毕,行‘同牢礼’。”汉代一般都是分餐制,“同牢礼”则是夫妻吃同一个碗里的肉和饭,表示两位新人从此合为一家的意思。

    “‘同牢礼’毕,行‘拜堂礼’。”

    丫环备好蒲团,“拜天地”刘墉及四女俯身跪倒,望空而拜。

    “起,拜高堂。”四女一阵黯然,刘墉父母双亡,做媳妇的只能向空椅而拜了。可转过身一看,只见椅上安坐着一位老人,眼中带泪,却是一脸喜悦和幸福。(。)

第一二七章 婚姻典故() 
四女又惊又喜,因为椅子上坐着的不是别人竟是乔玄。新娘们的眼光都不约而同地看着刘墉,露出不解的神情。这里面,最吃惊的莫过于大乔。古时,女子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一旦嫁了出去那就是夫家的人了,前面要冠以夫姓。娘家有事要女儿回去,得先向夫家发出请求,得到允许才可以。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再疼爱女儿的父母即便爱若珍宝,望眼欲穿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请而回的,因为这种情况大多是被夫家休了回来的,是娘家人的耻辱。古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回到自己家里,她母亲的第一句话便是“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便是这个道理。

    因而,大乔虽知刘墉通情达理也没指望着能很容易见到自己的父亲。此时见到父亲慈爱的眼光,大乔不禁心头一颤,只听刘墉微微一笑道:“我刘墉也是无父无母之人,乔公便是我的父亲,你们不会不同意吧?”

    大乔一听,惊喜交加,泪水夺眶而出,怔怔地看着刘墉,满是感激之情,如果不是仪式没完,真想扑到他的怀里幸福地大哭一场。其他女子吃惊之余,更赞叹刘墉情深意重,自己真是嫁对了人。刘墉轻笑道:“莹儿莫哭,哭花了可不好看了。”又对其他三女道,“来,我们拜见父亲,答谢他的养育之恩。”领着四女向乔玄叩头。来宾见刘墉如此深明大义,体贴入微,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夫妻对拜。”刘墉一边,四个女子在另一边,相对叩拜。

    “‘拜堂礼’毕,行‘合卺礼’”。“合卺礼”是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切成两半,用一根红线拴着,葫芦里盛着酒,因葫芦是苦的,所以盛出来的酒也是苦的。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不仅象征着夫妻从婚礼开始合二为一,还寓意着夫妻同甘共苦,永结同心。

    “‘合卺礼’毕,行‘结发礼’。”

    结发礼,首先新郎要亲手将新娘发髻上的订婚信物红色的“缨”解下,高举在空中向众位来宾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众人的认可,表示已将新娘娶进门,从此新娘便是新郎的家人。然后新人分别割下一撮头发,用红丝系在一起,藏在锦囊中,系上同心锁,象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守一生,永不分离。

    “‘结发礼’毕,宣读陛下赐婚谕旨,众人跪听。”堂下所有人都跪下身来,虞翻双手捧起黄轴,恭敬地展开,朗声宣旨。在座大多数人虽早有耳闻,但听到献帝亲自赐婚仍不由惊叹羡慕刘墉福份不浅,拍掌声、叫喊声不绝于耳。

    虞翻摇头晃脑致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笑容满面拉长声音高声道:“礼成,送入新房。”这句出自诗经?击鼓的语句原意是指士兵们出征时惜别战友,表达友情的可贵,不过现在已被用来形容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深之意了。

    接下来,喜娘、丫环们将新娘送进新房,而新郎刘墉则需留下来与来宾畅饮狂欢。虞翻先向众宾朋作揖道:“诸位。刘公子酒量甚浅,今夜是新人大喜之日,可不能让新娘独守空闱。老夫建议刘公子干了三杯,其他的便由他的兄弟们代劳,如何?”说着,向诸葛亮、廖化、董袭、甘宁、魏延等一指。周仓端着一只大碗,粗声粗气道:“哪位有话要说的,先与俺干上三碗,再来说话。”

    众人见此情景不禁莞尔,只是起哄,却无人敢应声。刘墉心中感激,举杯道:“多谢各位宾朋,刘墉在此谢过了。刘墉先干为敬!”众人也都端起酒杯酒碗一饮而尽,以示庆贺。刘墉连饮三盏,放下酒杯,团团作揖告罪。众人见他饮了三盏后片刻便红晕上脸,顿时笑作一团。这一晚整个富义家家都是张灯结彩、喜气融融,共贺刘墉新婚。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今夜刘墉怎么和四位新娘共度良宵,甚至还有人为此打起了赌。

    因为有许多仪式,四女这一天都几乎没有喝水,也没吃过东西,听着外堂人声鼎沸、鼓吹喧阗,闻到飘来的阵阵肉香,不禁肚中“咕咕”直叫。董芸先忍受不住,轻声问蔡文姬道:“姐姐,我有些饿了,可以吃点东西么?”

    蔡文姬心疼道:“原本是要等夫君到来才能开食的,不过咱家夫君不同别人,姐妹们如果饿了,就先吃些果品吧。”

    董芸吐了下舌头,轻声道:“既然是这样,那咱们还是等等吧。”

    貂蝉问道:“琰儿妹妹,这个是必须要守的规矩么?”

    蔡文姬道:“这倒没听说过。我想或许是尊重夫君的意思吧。”

    貂蝉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