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群英逐鹿 >

第29章

隋末之群英逐鹿-第29章

小说: 隋末之群英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延昭闻言身型一震,旋即高声说道:“微臣领命!”

第六十七章 下武关() 
武关,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国界线上的关隘,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

    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只容一人一骑通过,由此而得到了“重关天塞控神州“和“秦关百二“的美誉。

    正是因为如此险要的地利条件,使得武关的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关陇贵族当中也不乏目光长远者,早早地便派遣族中子弟渗透进入武关执掌军务。当然,大散关、萧关、金锁关、蒲津关等关中各大关隘的驻军也都有着关陇贵族的影子。

    武关守将窦翯虽然名义上还是隋军,隶属于长安代王杨侑,但实际上,他早已经接到家族命令,暗降李渊,只等李渊拿下长安便立刻改旗易帜。

    不过这窦翯能力着实平庸,能够当上武关的守将完全是仗着家族的力量。在明知南阳已经被杨杲拿下的情况下,却单纯地认为自己现在还打着隋军的旗号,杨杲必然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丝毫没有打算加强关墙的防卫。

    。。。。。。。。。。

    武关军府大堂内,一片歌舞升平。

    窦翯高坐着守卫,品着美酒,眯着一双色迷迷的小眼睛盯着眼前舞伎的轻歌曼舞,好生的悠闲快活。

    “哈哈哈,唐公很快就可以拿下长安,我窦翯也算是从龙之臣,到那时一定可以被调回朝堂任职,再也不用在武关这个穷性僻壤过活了!”窦翯得意地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窦将军,武关乃是关中门户,现如今南阳郡有已经落到了杨杲的手中,你仍然这样每天饮酒作乐真的合适吗?”堂下的一个文士颇为忧虑地说道。

    这位文士一身灰色长袍,头裹帻巾,身高七尺左右,面容清癯,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开国名臣,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排名第一的赵国公长孙无忌。

    武关乃是关中的南大门,李世民自然不放心交给窦翯这么一个纨绔子弟,便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长孙无忌协助窦翯驻守武关。

    窦翯听了长孙无忌的话,脸顿时一沉,不悦地说道:“长孙大人,你放心好了,现如今武关城墙上还高挂着隋军的赤鹰战旗,杨杲难道还敢向自家军队动手不成?”

    长孙无忌颇为着急地说道:“窦将军,你难道已经忘了几日前你在武关城下射杀隋军哨骑了吗?你射杀杨杲的部曲杨杲怎么会无动于衷?”

    “几个贱民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窦翯满不在乎说道。

    “你。。。”长孙无忌闻言气的说不出话来。

    “报,将军,大事不好了,城外突然出现了大股隋军,正在猛攻关城!”正当长孙无忌怒气冲冲地用手指着窦翯想要斥责之时,守城门的校尉急匆匆地冲进大堂,向窦翯和长孙无忌报告了这个噩耗。

    咣铛~~

    窦翯闻言顿时一惊,手中酒杯脱手而落,瞬间摔成了粉碎。

    长孙无忌颇为不满地看了窦翯一眼,“窦将军,我早就说过,让你加强戒备,可你怎么就不听呢?”

    “长孙大人,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还是赶紧迎战隋军吧!”窦翯亦是不满地顶了长孙无忌一句。

    “好好好,那还是请窦将军赶紧上关抵挡隋军吧!”长孙无忌深知武关的重要性,此刻也不敢和窦翯真的闹翻,赶紧催促窦翯上关墙抵御隋军。

    窦翯见长孙无忌已经服软,也不再跟他废话,急忙披挂上了战甲,领着府内诸将及其麾下士卒,急往南城门而去。

    窦翯方一出府,便听见了南城门处传来的隆隆喊杀声,响彻云霄,当下不敢怠慢,一路策马往南城而去。

    轰隆~~~

    窦翯和长孙无忌率部刚刚赶到南城门,却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武关的城门被隋军的攻城锥狠狠地撞开,成千上百的隋军如同猛虎一般涌进了关城。

    骁将杨延嗣更是匹马当先,挥舞着手中钢枪如同秋风扫落下一般尽情地屠杀着守关士卒。

    望着神勇无比的杨延嗣,窦翯心中一阵颤抖,颤颤巍巍地说道:“快,快跑,弟兄们,快跑!”

    “窦将军!“长孙无忌闻言顿时大惊,紧忙厉声呵斥道:”窦将军,武关是关陇的门户,失了武关,关中危矣,你想回去受家法吗?”

    窦翯闻言身型不由得一振,窦家残酷的家法使他强压下逃跑的念头,勉力地鼓起勇气指挥着麾下部曲迎战冲进关内的隋军,企图重新夺回关墙。

    但是关城已破,武关城内守军的士气已泄,纵使窦翯连斩十几名溃卒也没有办法挽救颓势。

    “贼将还要负隅顽抗吗?看我杨延嗣前来拿你?”

    杨延嗣远远地就瞥见了在厉声呵斥部曲向前的窦翯,当即一纵胯下战马,挥舞着手中钢枪杀透乱军,朝着窦翯狂冲而去,凛烈的杀气,如泰山压顶一般直逼窦翯。

    “我跟你拼了!”

    窦翯强压下内心的惧意,狂吼一声,鼓起勇气,使劲全身力气将手中战刀挥舞而出,迎击杨延嗣。

    吭~~

    火星乱溅中,窦翯如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倒飞了出去。紧接着又是“砰”的一声,他的身躯又重重地摔落于地,当场晕死了过去。

    杨延嗣不屑地吐了一口唾沫,“我还以为有多厉害呢,真是废物一个,来人,把他给我绑了!”

第六十八章 杀鸡儆猴() 
主将窦翯被杨延嗣一招生擒,城门又已经被攻破,武关守军的士气彻底跌到了底谷,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

    数千守卒逃得逃,降的降,整个武关的防守,已彻底的陷入了崩溃。

    长孙无忌在不远处愤恨地望了已经被杨延嗣俘虏的窦翯,忍不住恶狠狠地骂道:“蠢猪,一头愚不可及的蠢猪!坏了二郎的大计,死一百次都是便宜你了!弟兄们,赶紧撤!”

    长孙无忌现在还不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大唐宰相、顾命大臣,杨延昭自然不可能认识他,在加上武关主将窦翯已经被杨延嗣生擒,这些溃卒也就没有太引起杨延昭的注意,再加上武关对于杨杲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杨延昭便下达了不理会武关城内的溃卒,先行抢占武关北面城门的命令。

    而长孙无忌也趁机在几名心腹死士的护卫下逃出来武关城,前往关中寻找李世民报告武关失守这个噩耗。

    两个多时辰后,武关城内的喊杀声渐渐地沉寂了下来,关城的南北两门,已皆为杨延昭所占据。守关的三千士卒,少部分趁着混乱逃出了城,大部分尽皆被围歼在武关城内。

    “六哥,窦翯这小子也太不中用了,才接了我一招就昏了过去,到现在都还没醒!”杨延昭正和几员部将巡视武关的城防,却见杨延嗣拎着昏迷不醒的窦翯一脸无语地走了过来,随手便将他丢在了地上。。

    杨延昭不屑地扫了窦翯一眼,冷笑道:“你把这么个废物带过来干嘛?直接拖下去斩了!”

    “别杀我,别杀我!”杨延昭话音刚落,原本还闭着眼睛的窦翯突然睁开了双眼,对着杨延昭磕头求饶道:“我愿归降,我愿归降!别杀我,千万别杀我!”

    “娘的,合着你刚刚是装晕!”杨延嗣顿时勃然大怒,一脚便踹在了窦翯的屁股上。

    窦翯被杨延嗣狠狠踹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了不满的神色,但突然想到自己此刻已然是阶下囚,连忙换了一副嘴脸,陪笑着说道:“将军恕罪,小人这也是无奈之举,还望将军饶小人一命!”

    杨延昭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道:“本来像你这样的废物本将也懒得杀。但是赵王殿下有令,要拿你的人头给关陇贵族一点颜色看看,所以只好送你上路了!”

    窦翯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当即破口大骂道:“杨杲小儿何其残暴,我窦翯乃世族名门子弟,满腹才华,他杨杲不怕天下世族群起而攻之吗?”

    “名门子弟,满腹才华?”杨延昭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你这么一个废物的死我看除了你窦家的几位长辈会心疼一下,就连独孤家、侯莫陈家都不会在乎。你是从哪来的信心,还天下士族群起而攻之?拖下去,斩!”

    “杨杲,杨延昭,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们的!”

    窦翯被几名隋军士卒拖了下去,一路上不断地挣扎,不时地发出声嘶力竭的诅咒。

    杨延昭望着丑态百出的窦翯,无奈地摇了摇头,“名门子弟,不过如此而已!”

    。。。。。。。。。。

    杨延昭的捷报连同窦翯的人头一起被送到了杨杲的面前,杨杲大喜过望,对杨延昭杨延嗣麾下一干将士大加赏赐,并书写奏折为杨延昭杨延嗣请功,请求加封杨延昭为骠骑将军,领潼关大帅,杨延嗣为镇远将军。

    杨杲麾下的数万大军自从十月从江陵出发以后,已经持续作战三个多月,转战数千里,人困马乏,将士普遍都有了厌战之心。而天气也是越来越寒冷,不仅是大雪封路,严寒也使将士们的手只打哆嗦,就连兵器都有些拿不稳。

    杨杲当即大笔一挥,命令薛仁贵、杨延昭、南霁云、龙治、呼延灼等各自率部在南阳各县城内安营扎寨,就地休整。待到隆冬过后天气转暖之后再行征战。

    而杨杲则留在穰城内处理南阳郡的一系列政务,朱粲为人残暴,整个南阳郡被他祸害得不轻,盗匪横行,大量难民居无定所,不是饿死就是冻死,要不然就只能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过活。

    朱粲心狠手辣,可以无视这些惨状。但杨杲却做不到,无论是为了他将来的大业还是出自他的本心,他都无法看着这些难民落得个惨死的下场,让南阳郡成为一片不毛之地。

    而这个时候,杨杲作为后世人的又是也展现了出来,他和虞允文协商良久,拟定了五条措施用来整治南阳郡的现状:

    第一条,广贴告示,告知南阳郡民众朱粲已灭,以安定当地的民心。

    第二条,即刻从襄阳、江陵、长沙等地筹备粮食并迅速运往南阳。

    第三条,对待南阳郡本地的盗匪势力采取软硬并施的措施,先派遣能言善辩者与盗匪势力商谈,赦免他们造反的罪名,让他们下山复为良民并保证不秋后算账。若是该势力仍继续占山为王反抗隋王朝则立刻派遣驻扎在当地的隋军进山剿灭。

    第四条,以工代赈,从难民中征召青壮者,修建房屋、县衙、城墙来换取他们一天的口粮。

    第五条,从襄阳、江陵等地迁徙民众充实南阳人口,并且承诺只要他们迁徙到南阳便立刻给每家分送良田四十亩。

    在杨杲、虞允文的竭力治理下,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南阳郡终于开始了复苏。襄阳、江陵、长沙等地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南阳,而南阳郡境内原本落草为寇的各处山寨大多也都走出深林,回到自己原来的县乡复为良民,毕竟这些人除了少数几个野心勃勃的造反家之外,大多数都是迫于生计,既然有了活路又何必铤而走险去造反呢?

    这一日,杨杲好不容易偷的半日闲,正在自己的房间内凝神看书,却突然听得虞允文焦急的呼唤声,“殿下,殿下,微臣有大事求见。”

第六十九章 王安石变法() 
听到虞允文的呼声,杨杲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还真是个劳累命啊!”

    缓缓地放下书本,杨杲沉声说道:“进来!”

    虞允文小心翼翼地进了杨杲的书房,后面还跟着一个三十多的文士,身高七尺,长得眉清目秀,虽然一袭布衣,但却无法掩盖他一身的英气。

    此人一进屋便引起了杨杲的注意,他好奇地向虞允文问道:“允文,这位是。。。”

    虞允文呵呵笑道:“殿下,这就是微臣今日所来之事,这位王安石先生昨日与微臣谈论良久,微臣发现这位王先生胸腹经纶,有国士之才,殿下若能重用之,必能成为殿下地一大助力。”

    原来是上次召唤的王安石!

    杨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装作吃惊地说道:“哦?竟然能得允文如此称赞,想必必有过人之处!”

    说着目光扫向一侧的王安石,淡淡说道:“不知王先生有何治国之策?”

    王安石不卑不亢地说道:“殿下,草民以为治国当为发展国力,改善民生,而想要发展国力,改善民生,就应该削弱各地的士族门阀。“士族门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势力已经变得空前庞大,各大家族彼此间互相联姻,逐渐结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

    王安石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这些世家大族在朝占据高位;在地方上,各级大小官职也大多由他们的族中子弟和门生担任;家族中也拥有着大量的财富和私人武装,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甚至可以威胁到皇权统治。故此草民窃以为士族不灭,天下不安!”

    杨杲饶有兴趣地点了点头,“王先生,那你以为应当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变法!”王安石斩钉截铁地说道:“方今天下,唯有破而后立!殿下请看,这是草民自己的一些见解!”王安石说着从自己腰间的行囊之中拿出一沓厚纸呈递了上去。

    杨杲淡淡地接了过去,凝神会意地一张接着一张看了下去,王安石的变法大体上有“市易法”、“保甲法”、“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组成。

    其中市易法是指在全国各个重要城镇设都市易司,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是以通过丈量田亩,整理地籍为手段,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青苗法是以朝廷为主导,在丰年适当抬高价格籴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量降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