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群英逐鹿 >

第38章

隋末之群英逐鹿-第38章

小说: 隋末之群英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叮咚,检测到常遇春阵斩王雄诞,王雄诞能力四维,统帅78,武力83,智力62,政治60。宿主获得灵魂点数8个,当前灵魂点数总额上升至23个。”

    “兄长!”

    阙棱眼见王雄诞惨死,双目喷火,挥舞着战刀直杀向常遇春,“我要你为兄长偿命!”

    “还是让我送你去见你的兄长吧!”

    常遇春虎吼一声,手中金背七星刀一个开山望月如闪电一般朝着阙棱的脖颈斩去。

    噗吱!

    寒光一闪,一道血光闪过常遇春的眼球,阙棱斗大的脑袋便冲天飞起,庞大的身躯轰然坠地,鲜血贱得满地都是。

    “叮咚,检测到常遇春阵斩阙棱,阙棱,统帅62,武力71,智力51,政治49。宿主获得灵魂点数7个,当前灵魂点数总额上升至30个。”

    两员主将先后战死,剩下的人马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无心再战。很快便兵败如山倒,军心崩溃。纷纷缴械投降,跪地求饶,“愿降,吾等愿降,求不杀之恩!”

    薛仁贵纵马上前,对着常遇春低声说道:“常遇春,你即刻率本部人马扮作败退的吴军赶往历阳,诈开城门。本将随后便率主力前来接应于你!”

    “末将遵命!”常遇春一抱拳,沉声领命道。

    “万事小心!”薛仁贵拍了拍常遇春的肩膀,“你是个难得的将才,这次灭了杜伏威,本将必定向陛下保荐于你!”

    常遇春闻言大喜,拱手称谢:“末将多谢大将军赏识之恩!”

第七章 金蝉脱壳() 
兵贵神速,常遇春带着其本部三千兵马马不停蹄地赶往历阳城,于次日天明时赶到了城下。常遇春一马当先,冲着城门口大喊:“城上的弟兄,快快开城门,我们偷袭隋营遭遇了伏击,损失惨重,王将军和阙将军都战死了!”

    城头上的守军闻言不敢怠慢,慌忙前往吴王府禀报杜伏威。

    杜伏威原本还在王府内等着两个义子的捷报,突然听到城门守军来报,张大了嘴巴惊愕了半天,忙不迭地冲向城门去。

    噔噔噔!!!

    急促的脚步声暴露了杜伏威此刻内心的不安,他匆匆忙忙地登上了城墙,对着下面的人高声喝道:“城下的主将是何人?”

    “吴王殿下,是末将郭庆!”

    常遇春早料到杜伏威会进行盘问,所以临出发前从被俘的武将当中精心挑选了一人作为这支败军的主将前往诈城。

    “郭庆!”杜伏威低头往城下看去,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确认这是自己义子王雄诞的副将郭庆,顿时开口问道:“郭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吴王...“郭庆看到了城头上的杜伏威,正要开口,一柄冰冷的匕首已经顶住他后心,一人在身后冷冷说道:“若郭将军最好想清楚再说,否则这刀可不长眼睛!”

    郭庆保命心切,终于屈服了,他貌似痛哭流涕地喊道:“吴王殿下啊,末将随王将军前往袭营,谁知一进营便中了埋伏,王将军和阙将军都战死了,末将拼死才抢来了王将军的尸首!”

    “吾儿雄诞、阙棱啊!”杜伏威闻言两眼一黑,险些栽倒在城头。

    “吴王,隋军追兵就在后头,你快让弟兄们进城吧!”城下的郭庆焦急地喊道。

    杜伏威闻言摆了摆手,低声下令道:“放他们进城!”

    伴随着一阵嘎吱吱的声响,城门慢慢开了,先是露出了一条缝,再是整个开了出来。

    常遇春见状心中狂喜不已,立刻撕去身上的伪装,纵马挥刀如旋风一般杀出,“弟兄们,杀呀,活捉杜伏威者赏金千两!”

    “杀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三千精锐隋军顿时疯狂地怒吼,纷纷举起手中的刀戈,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山洪般朝着城门狂涌而上。

    “不好了,城下的是隋军,我们中计了!”

    城头上的杜伏威眼见城下异变,两眼一黑险些再一次栽倒,幸得刚刚上城的辅公佑扶住。

    “兄长,我悔不该不听你的良言,致有今日之祸!”杜伏威拉住辅公佑的手痛哭不已。

    辅公佑沉声说道:“吴王,现在别说这些没用的了,趁着隋军主力未到赶紧夺回城门吧。”

    “杀啊,活捉杜伏威!”

    辅公佑话音未落,南边又是尘土大起,上万隋军精骑已经掩杀而至,薛仁贵匹马当先,手中震天弓箭无虚发,转瞬间便夺取了十几人的性命,临近城门时弃弓绰戟,俨如冲进羊群中的猎豹一般,风驰电掣般地杀至城门。

    “大势去矣!”

    杜伏威仰天长叹一声,对着辅公佑说道:“兄长,你快走,隋军的目标是我,你赶紧走!”

    “不!伏威,你听我说。”辅公佑冷静地说道,“这些隋军大都不认识你,一会我冒充你去吸引隋军注意,你趁机往北边跑。你武功比我好,脑子也比我灵光,让你活着更有希望替今日战死的弟兄们报仇!”

    “兄长!”杜伏威虎目含泪,怔怔地望着辅公佑。

    “快走!”辅公佑大吼一声,猛地一把推开杜伏威,对着他身边的几个亲兵大吼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带吴王走!”

    ..........

    常遇春纵马如风,挥舞手中金背七星刀如劈波斩浪般杀散城门守军,当先冲进城去。

    “隋狗安敢犯我城池,杜伏威在此!”

    辅公佑披坚执锐,率兵冲入乱军之中,手中战刀如推磨般扫出,疯狂地斩杀着面前的隋军,还不时地朝着隋军大吼道。

    “哈哈!”常遇春刚刚只是在城下远远地望了杜伏威一眼,看得也不是很清楚,此刻见辅公佑穿着原先杜伏威的服装,又听到他自称是杜伏威,便认为此人是杜伏威无疑,当即飞纵胯下黄骠马,手中金背七星刀化作一道一道扇形之面,朝着辅公佑狂战而至。

    “好强的杀气!”

    辅公佑心下大惊,但为了保住好兄弟杜伏威的性命,强自镇定心神,深吸一口气,擎起手中战刀,手臂青筋爆涨,用尽全力相挡。

    “叮咚,检测到常遇春进入勇烈状态,武力+3,基础武力99,当前武力上升至102。”

    “叮咚,检测到辅公佑萌生死志,武力+8,基础武力90,当前武力上升至98。”

    “叮咚,辅公佑,统帅86,武力90,智力81,政治76。”

    铿!

    一声耳欲聋的金属撞击,火星飞溅如星。

    一击过手,两马相错,常遇春扭头朝着辅公佑嘿嘿笑道:“不错嘛,怪不得被称为江淮之狼,有两下子嘛!”

    “废话少说,再来!”辅公佑不屑地冷哼一声,拨马继续杀向常遇春。

    两人挥刀继续战成一团,虽然表面上两人武力值只差了4点,但实际上因为辅公佑此刻心知自己必死无疑,将自己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爆发出来的战力已经远远超过真实的水平。但这种状态极其消耗体力,对武将未来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三十回合过后,辅公佑已经是气喘吁吁,满身大汗,现出了虚脱之势。

    常遇春瞅准时机,侧身避过辅公佑的一刀,反手伸出拎住辅公佑的腰带,猿臂一拉,便将辅公佑从马上拉了下来,夹在腋下。拨马往后退了几十步,赶回隋军人群密集处,将辅公佑掷于地上,大喝道:“来人,给我绑了!”

    “叮咚,检测到常遇春生擒辅公佑,宿主获得灵魂点数9个,当前灵魂点数总额上升至39个。”

第八章 江都科举() 
隋军将士龙精虎猛,常遇春、薛仁贵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吴军根本不敌,混战了两个时辰左右,整个历阳城头,都挂上了猎猎飞舞的“隋”字大旗。

    帅帐内,常遇春满面春风地将捆绑成一团的辅公佑拖进帅帐,得意地说道:“大将军,末将活捉贼王杜伏威前来缴令。”

    “好!”薛仁贵闻言大喜道,“常将军果然勇猛,先是阵斩杜伏威两个义子王雄诞和阙棱,现在又活捉了杜伏威,此次平叛,常将军当居首功!”

    夸了常遇春几句,薛仁贵又扭头看向辅公佑,呵呵笑道:”杜伏威,你背叛朝廷,可知会有今日?“

    辅公佑怒哼了一声,昂首挺胸说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若不是杨广这昏君强征壮丁,不恤民情,我又为何会起兵造反?“

    “大胆!”薛仁贵拍案而起,厉声喝道:“刀斧手何在,将此贼拖下去斩了!”

    “元帅且慢!”原本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杨恭仁突然开口阻止薛仁贵。

    薛仁贵闻言愣了一愣,疑惑地看向杨恭仁,“杨将军,你为何阻止我,此等大逆不道的贼子难不成还要留他性命吗?”

    杨恭仁微微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大将军,末将不是要阻止你杀贼,而是想让你明白一件事,你杀的到底是谁?”说罢转头望向辅公佑,淡淡说道:“我说的没错吗?辅公佑将军!”

    “什么?”薛仁贵闻言大惊,“杨将军,你说这人不是杜伏威,是他的结义兄弟辅公佑!”

    杨恭仁点了点头,“当年先帝曾在洛阳举办英雄大会,意图招安乱贼匪。当时杜伏威和辅公佑都曾前来参加,在那个时候末将和这两人见过几面,绝不会认错的!”

    辅公佑见被人认出,也不再伪装,高声大笑道:“不错,我就是辅公佑,你们这些隋狗,中了爷爷的金蝉脱壳之计了,我兄弟将来一定会领军杀回淮南,替我报仇雪恨的!”

    “大胆狂徒,你找死!”一旁的常遇春正因为自己中了金蝉脱壳之计而怒火中烧,突然听到辅公佑这么说,顿时勃然大怒,当场便把自己的佩剑拔了出来,作势就要砍了辅公佑。

    薛仁贵微微皱了皱眉头,沉声喝阻道:“常将军息怒!”

    常遇春暴怒之后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慌忙收回自己的佩剑,拱手说道:”末将因为自己不慎放跑了贼首杜伏威,心中有气一时唐突,还望大将军恕罪!“

    薛仁贵呵呵笑道:”常将军何罪之有,你本来就不认识杜伏威,有心算无心,这不是你的责任。再者,杜伏威虽然跑了,但他手上无兵无将,又能翻起什么风浪,根本不足为虑!“

    常遇春拱手说道:”末将多谢大将军体谅!“

    薛仁贵再一次转头看向辅公佑,微微一笑,“辅公佑将军真是忠义之人,宁愿自己赴死也要保住杜伏威的性命,薛某...”

    “废话少说,忠臣不事二主,赶紧杀了我,别白费唇舌了!”薛仁贵话还没有说完,辅公佑就不耐烦地大声说道,“我辅公佑虽然没念过什么书,但忠义二字我还是知道的!”

    看到辅公佑这般决然,薛仁贵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来人,将辅公佑押往城门口,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辅公佑深深地望了薛仁贵一眼,淡淡说了一声,“多谢!”

    ..........

    薛仁贵两月之间扫平淮南杜伏威,飞马向杨杲报捷,并表奏常遇春首功。虽然常遇春中了杜伏威的金蝉脱壳之计,但正如薛仁贵自己所讲的那样,杜伏威虽然跑了,但他手中无兵无将,造不起什么风浪了。

    杨杲览表大喜,加封常遇春为骠骑将军,鉴于李渊已经全取关中,荆襄一带的压力大增,杨杲又大笔一挥,调任杨恭仁为荆州刺史,坐镇襄阳协助南阳的杨延昭守卫荆襄。

    原江阳县令狄仁杰在骁果兵变之后治理有方,短短三个月下来就将江阳县恢复至兵变之前的状态,在朝中颇受好评,杨杲为表其功勋,当即升任其为淮南郡守。

    在军事方面,杨杲又密下圣旨给薛仁贵和常遇春二人,命令二人原地整编军队,并且大肆招募兵卒,等到时机成熟,便以二人为先锋,平定江南。

    另一方面,杨杲下令科举选士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江南、巴蜀、中原、河北甚至是关陇的士子都纷纷赶至江都,参加杨杲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

    这一次科举和杨广当年举办的科举大有不同,这一次科举选士的主要目的是填补因为骁果兵变而出现的官员空缺现象,人员安排一定会比前几次杨广举办的要好,而录取人数破天荒地达到了八百人之多,其中文科占三百人,武科占五百人,而且不中的人也有机会进入翰林院就读。

    这样的科举毫无疑问是唯一的一次,所以很多怀揣着梦想的士子都不顾千难万阻,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赶到了江都。

    短短三个月内,江都城内云集了近三万士子,江都城内的客栈一时之间爆满,不少眼光毒辣的商人早在三个月前就做了准备,这个时候是盆满钵溢,晚上睡觉都笑的合不拢嘴。

    原本科举是要经过“乡试”、“县试”、“院试”层层选拔,最后有机会到京城参加“会试”的不超过千人,但这次情况特殊,根本来不及准备层层选拔,杨杲便破例下令,每一个来江都的士子都有机会参加会试,当然也仅此一次而已。

    不过人多了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武科还好一点,毕竟是实打实的,功夫好坏一目了然,想作弊都很难。

    但文科情况就不同了,历朝历代作弊者层出不穷。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杨杲特地任命了虞允文为本次文科的主考官,并如后世学生考试一般,为每个考生进行编号,随机打乱分配考场。试题也是由杨杲亲自主编,并进行了密封保管,各个考场的考官直到开考前半个时辰才能拿到试题。

    而在录取人数上面,杨杲明面上虽然说要录取八百人,但他还下了一道圣旨,告诫各个考官宁缺毋滥,不要为了凑人数而把一些才能不足之人也选进去。

第九章 李靖论李渊() 
龙兴元年七月五日,万众瞩目的江都科举正式开考。

    文科考场设在江都城西外的一座军营内,分设了四百个考场,每个考场可容五十名考生参加考试,考场外都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考生则手持昨日刚刚拿到的号牌寻找到自己的考场,经过外围管理人员确认后进入考场进行考试。

    由于是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