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群英逐鹿 >

第87章

隋末之群英逐鹿-第87章

小说: 隋末之群英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门庆嘴角勾了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娘娘英明,什么事都满不过您!”

    。。。。。。。。。。

    次日天明,一只雄鹰扑棱棱地飞出了长安城头。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天策府谋士苦心孤诣谋划了一个月的计划很快就变成一份十分详细的情报,摆在了杨杲的桌案前。

    看完了长安的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杨杲当即传令虞允文和房玄龄进宫议事。

    很快,虞允文和房玄龄就走进了杨杲的御书房。看到两个心腹谋士进了御书房,杨杲当即把长安传来的鹰信给二人看了一遍并且询问道:“两位爱卿,你们觉得这会不会是李渊使诈?”

    房玄龄和虞允文看完之后都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这份情报十有八九是真的。眼下唐军已经消灭了薛举和李轨,后方的压力大减,主力悉数投入中原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

    杨杲面色凝重地说道:“看来李唐这次的确是倾巢而出。这一仗或许将会是自朕登基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战。两位爱卿有何提议?”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眼下李唐倾巢而出,微臣以为不如派使联络并州的赵匡胤、幽州的罗艺还有延安郡的梁师都,让他们起兵攻打李唐和窦建德的后方。”

    “联络罗艺没有问题,他现在虽然拥兵自立,但对外仍旧宣称是我大隋任命的幽州总管,幽州也一直插着我大隋的旗帜,说到底还是个隋臣。”

    杨杲先是肯定了联络罗艺,旋即又晃了晃头说道:“但是联络赵匡胤和梁师都,朕觉得有所不妥。这二人都是依靠反隋起家,和突厥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何况关中空虚,不用朕联络他们便会出兵。”

    房玄龄略一沉思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圣明,倒是臣一时失了计较。”

    “允文,你有什么建议?”杨杲扭头看向虞允文。

    虞允文拱了拱手,淡淡说道:“陛下,如今李唐进军计划已经全部暴露在我军面前。微臣建议我军不如趁着李唐中原大军尚未会师之际,分兵出击,逐个击破。”

    “如何逐个击破?”

    “陛下可调令王世充率军赶往弘农,抵挡李世民大军。在集结部分精锐半路伏击河内李元吉和黎阳的李世绩。此路兵马实力较弱,正好可以拿给我军开刀,挫一挫李唐的锐气。”

    房玄龄听完虞允文的话后当即提出了疑问:“虞大人,为何要调王世充前往弘农,之前中原大战时陛下可是一直紧盯着王世充不放。”

    虞允文微微笑道:“今时不同往日,当初进军中原是怕王世充作壁上观。如今李唐出兵第一个目标就是了洛阳,王世充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必然是全力以赴。更何况,私通李唐的可是弘农杨氏,要想守住弘农势必要对弘农杨氏采取强制措施,这个黑锅还是让王世充来背比较好。”

    杨杲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虞允文的建议,又开口说道:“朕倒还有个想法,不知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微臣洗耳恭听!”两人拱手行了一礼。

    杨杲淡淡说道:“南阳的杨延昭似乎是沉寂太久了,似乎所有人都以为他只会守在南阳不出。朕决定命令他反守为攻,击溃李神通进军长安,给李渊一个警告。”

    两人闻言尽皆眼前一亮,说实话他们也都快忘了杨延昭所率领的可是八万精锐,起到的作用不单单只能是守卫南阳郡。

    “报,启禀陛下,又有八百里加急送到。”

    两人刚刚想要表示赞同,却听得门外忽然响起一声急切的呼喊。

第一百十九章 岭南大变() 
正当杨杲和虞允文、房玄龄密议如何应付唐军五路东征的时候,门外忽然间响起了侍卫急促的呼喊声。

    “陛下,岭南冯盎大人的长子冯智戣在外求见,说是有危乎大隋社稷的大事禀报!”

    “快宣!”

    杨杲闻言吃了一惊,当即吩咐道。

    当年杨杲平定江南后,割据岭南的冯盎迅速上了降表。

    杨杲考虑到冯盎是第一个主动归顺大隋的割据势力,而且他为官清明,在岭南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得百姓爱戴。在历史上他投降唐朝以后也是为唐朝兢兢业业地治理地方,再无反叛,不像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便同意了他的归降,让他依旧坐镇岭南。

    如今冯盎竟然派遣长子星夜进京禀报,看来岭南的确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冯智戣在宦官的引领下走进了杨杲的御书房,跪拜于地大哭道:“陛下,岭南急变,我父亲不幸丧命于小人之手,岭南全境有半数已经失陷敌手!”

    “什么?”

    冯智戣话音刚落,御书房内的杨杲、虞允文、房玄龄三人同时惊呼出了声。

    房玄龄不可置信地问道:“冯将军,你父亲在岭南德高望重,谁能杀得了他?岭南半数沦陷,为何我们丝毫没有收到任何情报?”

    冯智戣哽咽着说道:“启禀这位大人,岭南沦陷并非是有外敌入侵,而是内鬼作祟!”

    “内鬼?”

    冯智戣点了点头,“大概几个月前,岭南忽地冒出一个名叫洪秀全的道士,四处传道收徒。短短两个月的功夫门下信徒就发展到了七八十万人。”

    “七八十万人?”

    虞允文瞪大了眼珠子,“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竟然能发展了如此众多信徒?”

    “这奸贼确实有些蛊惑人心的本事,就连许多军中大将都信奉此人为天神下凡。但是家父当时以为这厮只不过是个骗术稍高的神棍罢了,也就没放在心上。”

    冯智戣颇有些懊恼地说道:“可是谁知道半个月前这个奸贼突然在南海郡聚众造反,各个郡县的信徒纷纷响应,军中的大将也在突然之间倒戈相向,就连父亲最信任的家将也突然背叛,暗杀了父亲。就这样,短短五六天的功夫,岭南大半均已失守。”

    杨杲闻言不由得愣住了,洪秀全,这个神棍就是上次召唤陆文龙时被乱入而出的××全,但怎么在这个时候出来跟朕作对啊,真不是时候!

    一旁的房玄龄长叹一声:“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眼下和唐军决战在即,怎么还会有这种神棍出来搅局。”

    冯智戣继续说道:“微臣从岭南赶来江都时,听说洪秀全已经集结了三十万信徒杀奔江南。陛下应早做防范啊!”

    杨杲点了点头,又问道:“起兵造反乃是大事,想必洪秀全身边也有几个心腹爪牙吧?”

    冯智戣答道:“陛下圣明。这洪秀全手底下确实有不少爪牙,其中以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冯云山、萧朝贵五人威望最高。洪秀全起兵之后自称天王,任命杨秀清为东王,石达开为冀王,韦昌辉为北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这几人也是叛军的领导层。”

    听完冯智戣的话,杨杲在心底里暗暗说道:“看来除了提前出世的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洪秀全是把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全都给带出来了。”

    “系统,能不能替朕检测一下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四维能力?”

    杨杲假装在闭目苦思,不易察觉地打开了系统,凝神问道。

    “系统正在检测中,请宿主耐心等侯……”

    “叮咚,系统检测完毕。杨秀清,统帅83,武力73,智力90,政治91。”

    “石达开,统帅95,武力93,智力80,政治73。”

    “萧朝贵,统帅82,武力88,智力76,政治71。”

    “韦昌辉,统帅76,武力90,智力71,政治63。”

    “冯云山,统帅85,武力81,智力76,政治72。”

    “陛下,微臣以为江南乃是我大隋钱粮重地,绝不能落入逆贼之手。微臣建议朝廷即可派遣大军剿灭洪秀全。”

    虞允文的突然开口说话吓得杨杲迅速退出来系统。

    杨杲迅速回过神来,点头表示赞同:“允文所言极是,只是眼下中原大战在即,荆襄也即将开战。朕该调何处之兵前往平叛?”

    虞允文微微笑道:“陛下,洪秀全虽然有三十万信徒,但三十万信徒不等于三十万大军。信徒虽然狂热,但是军纪混乱,其实不堪一击。微臣以为只要有一名合格的统帅,凭江南一带来护儿大将军留下的几万兵马就足以平叛。”

    杨杲当即问道:“可如今来护儿老将军还有来整将军已经率军去了夷陵,皇叔祖也赶去了襄阳。爱卿莫不是想让朕亲自挂帅前往江南征讨洪秀全?”

    虞允文还未答话,房玄龄已经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薛仁贵将军、李药师将军、常遇春将军还有杨继业将军和岳鹏举将军都是难得的人才,全都留在中原反而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微臣建议调一人前往江南担任平叛大将。”

    虞允文眉头微微皱了皱,拱手说道:“陛下,从中原赶到江南就算是快马加鞭,恐怕也得十天半个月。军情紧急,微臣建议由扬州太守王守仁负责征讨洪秀全逆贼。”

    “这。。。”

    杨杲闻言一愣,“王守仁一个文管能统帅数万大军吗?”

    虞允文微微笑道:“陛下,文官挂帅在我大隋并非什么奇事。开皇年间平陈时相国高颎便曾统领过数万大军。微臣曾和王守仁有过几次接触,此人虽然是个文官,但兵法韬略绝对是当世一流。”

    房玄龄拱手说道:“陛下,或许王大人的确申通兵法,但这么多年都没带过兵上过战场,或许指挥郡兵问题不大,但是想要镇住来护儿大将军留下的数万强兵悍将恐怕很难,还是从中原的几大领兵将领中调回一人指挥征讨叛逆。”

    杨杲第一次遇到了手底下谋士产生了不同意见,顿时也陷入了纠结。

第一百二十章 目光放长远些() 
看着面前各执己见的两个谋士,杨杲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大军阀袁绍。

    历史上原本占尽优势的袁绍之所以被曹操击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的优柔寡断,各个谋士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白白地丧失了许多良机。

    一想到袁绍,杨杲便暗暗给自己敲响了警钟。登基以来很多事情其实他都是靠虞允文、房玄龄还有刘伯温这些智力强者的建议而做出的决策。这一次两个他最倚重的谋士出现了不同意见,他便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陋习得改,朕好歹也是智力值93政治值94的人,任何事情都得有自己的主见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能老是依靠手下来做决定。”

    杨杲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旋即开始思索到底是该听从虞允文的还是房玄龄的。

    良久,杨杲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顿时有了主意。敲了敲自己的书桌,淡淡说道:“两位爱卿,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从中原调回岳鹏举赶来江南作为平叛主将。”

    虞允文闻言想说些什么,杨杲却淡淡地摆了摆手说道:“允文稍安勿躁,听朕把话说完。朕相信王守仁王太守也是知兵事的人。但是朕觉得朝堂高位者做事应当看到百步之后,王守仁毕竟是太守,扫平洪秀全之后他还是得回到江南治理地方。而用岳鹏举为将,等到他平定洪秀全叛乱后,朕便能将这数万大军当做一支奇兵来用。”

    说到这里,杨杲给身边的几个宦官还有冯智戣使了个眼色,几人会意,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杨杲压低了声音说道:“朕决定等到岳鹏举平定洪秀全之后,假意命其前往岭南镇守,实则率军暗地里潜行至荆南,突袭巴蜀。李渊老贼真当朕好欺负吗?朕就让他知道得罪朕的下场是什么。”

    虞允文恍然大悟,拱手称赞道:“陛下深谋远虑,令微臣敬佩不已!”

    杨杲微微一笑,奉承话谁不爱听,尤其还是被智力值高达95的虞允文赞叹。

    杨杲眯起眼睛点了点头,又开口说道:“不过允文说的也不无道理,岳鹏举从荥阳赶来江南还需要一定时日。朕便先令王守仁率领郡兵前往抵挡洪秀全的进攻。”

    虞允文和房玄龄尽皆拱手作揖说道:“陛下圣明,微臣没有疑义。”

    。。。。。。。。。。

    杨杲做出决断后,神行太保戴宗再一次发威,用了短短六天的功夫就赶到了荥阳郡,将长安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和杨杲的调令交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看完之后,不敢有所耽搁,迅速擂鼓聚将。等到诸将尽皆步入帅帐后,薛仁贵当即将戴宗送来的信件传阅给了众人。

    王世充看完之后,当即拱手说道:“薛大将军,弘农乃是东都的一道屏障。失了弘农,李渊大军便可长驱直入,一路杀到洛阳在无阻拦。弘农杨氏又是当地的土霸王,一般人不一定镇得住,末将请命亲自赶去弘农郡坐镇。”

    薛仁贵闻言一喜,戴宗一共送来两份信件,一份是讲述唐军五路进军计划和对岳飞的调令,也就是刚刚薛仁贵传阅众将的那一份。

    而另一份则是杨杲给薛仁贵的私信,讲述朝廷对于唐军五路进军的应对。杨杲在信上说的很明白,洛阳以西隋军现在无力占领,弘农郡交给王世充镇守。

    薛仁贵也很赞同杨杲的这一意见,所以当王世充出列请命时,薛仁贵当即点头表示了赞同。

    洛阳是王世充的根基,一旦有失他这半辈子的辛苦算是彻底白费了,所以他不敢有所怠慢。见到薛仁贵同意,当即抱拳说了句“军情紧急,恕王某无礼”,便带着来参加军议的两个侄儿王仁则和王彦章匆匆离去。

    王世充离去后,薛仁贵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岳飞,微微笑道:“岳将军,洪秀全逆贼谋反,江南告急。江南是朝廷的钱粮重地,不容有失,你也速速启程吧!”

    “末将遵命!”

    岳飞拱了拱手,又颇有些遗憾地说道:“传闻逆贼李渊次子李世民自幼便深得兵法奥义,李渊谋逆之后,此子更是为李渊立下赫赫战功。斩宋老生,降屈突通,平薛举李轨。我本想在沙场上跟他分个胜负。谁想到居然要去江南对付洪秀全这个神棍!”

    薛仁贵安慰道:“鹏举将军不必懊恼,你虽然曾是朝中大将,但毕竟离职多年。洪秀全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