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苍云传 >

第32章

战国苍云传-第32章

小说: 战国苍云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常羽跨下骏马的脚力,从马陵直奔观泽,不到两日便可抵达。

    此时正值初夏,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万里长空,湛蓝澄净,如同梦中的海洋。

    天际点缀着几朵白云,异常素净,仿佛海洋中的几片白帆。

    长空之下,是一碧千里的原野上,极目之处,峰峦起伏。

    驰骋在嫩草葱郁的原野上,清风拂面,泥香扑鼻,沁人心脾,整个人都清透了。

    只有在古代,才能感受到如此天然纯净的自然风景吧。

    常羽跨下一夹马腹,松开马缰,双手伸展开,仰天大啸!

    畅快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传遍原野,惊起一阵阵晨鸟,麇獐四窜。

    马蹄扬起一阵清露,踏踏而奔。

    穿过一处低矮的小山谷后,离观泽县就不远了,故此谷因为近靠观泽县,又被小卫国人称为“观谷”。

    观谷是自西往东通往观泽县的唯一通道,若不取此道,就要经往北面,再绕两日的行程。

    观谷两侧的丘陵虽不算高,但也是起伏连绵,树林茂密,野果丰硕。

    穿过观谷,再行半日,常羽终于到达观泽县的军营。

    ……

    “不行!兵尉大人没空见你!”两名士兵将长戟架住,挡在军营门口,怒喝道。

    此处军营正是当初常羽等人来过的新兵营,作为卫国北面一个训练新兵的营点,同时,也是向北境的大魏军营,输送新兵的一个中转站。

    鹿角合围的军营,方圆数里,有两千多人,不时有生嫩的面孔夹杂在巡视队伍中,左顾右盼着,一副新鲜的模样。

    帐篷林立的军营中,殷红色的彩旗飞舞,传来操练之声。

    常羽自称是游历周国的剑客,途经马陵时,发现马陵的马贼有异样,特来军中禀报消息,但跟这两名士兵解释了几番,还是不得进去。

    无奈之下,常羽往前踏了两步,寻思着要不要硬闯进去。

    常羽自修炼《万元功》后,人就凭空长高了许多,身高八尺有余,比面前两名士兵高了一个头,又兼长期习武,身形健硕。

    这两步身形上前,顿时让两名士兵紧张起来,毕竟一些敢于游历周国的剑客们,多半还是有两招三脚猫功夫的。

    “你想做什么!”两名士兵连退数步,将长戟对准常羽。

    后面的十来名士兵见状,纷纷持戟拔剑,十几把白锋形成一个圆圈,将常羽和他的马儿团团围住。

    常羽环视众人,面无惧色,他可不想动手,但倒想起马灞曾经说过的一番话来,是关于习武之人与普通军士实力比较的。

    在双方装备与武器同等的情况下,一名修为四段的刺铜弟子,以一对一,大致可以连续对付十名普通的军士,一名刺银弟子,可以连续对付百名普通军士,一名刺金级别的长老,可以连续对付千名普通军士。

    这当然是指以一对一的情况下,因为习武之人,本在单打独斗中就占尽优势,又兼有内气相助,更能够持久作战。

    而且,修为越上往上,其艰难程度也是成倍增加,对应级别的弟子占比却是急剧下降。

    整个刺金门的弟子近万人。百分之八十都是刺木弟子,百分之十八为刺铜弟子,像常羽这种修为四段的刺铜弟子,也占据了刺金门弟子总数的十分之一。

    刺银弟子占比不足百分之二,更别说刺金级别的长老和门主了,无不是万里挑一,凤毛麟角。

    而且,据马灞所言,放眼整个中原,修为达到十段,也就是对应刺金级别以上的习武之人,也不过两百余人。

    达到十三段修为的,普天之下,不出十人。

    当然,如果习武之人被群起而攻,或被军队特殊的阵型克制,对战的胜数,不仅要大打折扣,命丧刀下都是大有可能的。

    常羽正思量间,突然听到一声喝令:

    “住手!”

    寻声望去,一名年轻男子从营门中走出,从这男子的年龄看上去,仅比常羽小几岁,却是一副军官模样。

    这男子生得清爽干练,中等身材,四肢孔武有力,他穿着一身铁甲,身后一件殷红色的披风垂下,英姿飒爽。

    军官身上的殷红披风与营中彩旗的颜色一致。

    殷红色是小卫国的国色。

    周王朝为火德,崇尚红色。军队又乃一国之力,故而军中用色,皆为红色。

    大魏国出于三晋分家,自认承继了晋国的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尊崇周之火德,魏国便承继火德,军中旗帜服饰皆尚红色。

    当日常羽在骨巫上师手中逃脱时,袭击越国剑客的魏军,便是身着红袍。

    小卫国附庸于大魏国,也是崇尚火德红色,但为了显示卑位,就改成了殷红色作为国色。

    红中带黑,是为殷红。

    “佰长大人!”士兵恭敬地分作两列,为其腾出一条通道。

    “不知这位壮士有何事?”这名军官走向常羽时,眼中一亮,问道。

    常羽神念一扫,发现对方竟然是修为三段的习武之人。

    “在下昨夜经过马陵,听到哀怒之声……”常羽挑三捡四说了一些,将自己对马贼侵略卫国北境村庄的担忧说了出来,昨夜行刺这些事,当然掩去不说。

    常羽说话间,突然感应到后方有三匹骏马奔驰而来,不由转头望去。

    那三匹骏马前后相间,马上之人穿着一身便衣,隔远呼叫道,“报告佰长大人!马陵坡中冲出大量的马匪,攻战了张家村,正往朝歌镇而来!”

    “什么?!”军官震惊道。

    常羽也大吃一惊,朝歌镇就处于观泽县内,那马贼岂不是往这边过来?

    本是来提醒边境守军堤防马贼,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奔杀过来。

    “你们速去禀报兵尉大人!”这名军官决断道,又向常羽作了一个手势,邀请道,“这位壮士请随我进帐,面见兵尉大人。”

    常羽略一思虑,就将马匹交给军士,跟着军官往营中而去。

    既然已经来到此地,不妨也见一下这名兵尉,将自己所知也当面禀告一下。

    “不知壮士尊姓大名?是哪国人?”军官上下打量了常羽两眼,丝毫不掩饰眼中露出的几分由衷赞许,感兴趣地问道。

    这种喜怒形色的军人,多是豪爽率真之辈,常羽不由心生好感。

    他谎称自己是卫国人,将姓名如实相告,两人几句寒暄下来,常羽也得知对方名为孔青,是军中的一名佰长。

    所谓佰长,又名百夫长,是军中统领一百人的小军官。

    军中官衔自下而上,分别设有伍长,什长,屯长(统领五十人),佰长,千夫长,兵尉,裨将,将军,上将军,大将军。

    其中,一个军营设一名兵尉,三军设一名将军。裨将则是将军的左右手。

    “我观孔兄修为已达三段,难道卫军中也盛于习武吗?”常羽与孔青边走着,将自己心中疑问抛了出来。

    “常兄有所不知,军中尚武,习武之人在军中本就不算少见,一来可以补充军力,二来还可教导士兵操练。自从兵尉大人统领观泽军营后,便鼓励卫军中有资质的军人习武练气。”孔青微笑地回答。

    其它国家的军队中有习武之人,常羽是听说过的,只是不知卫军也开始推行了。

    听闻军队中的习武之人,练习的武技都是近身博杀之道,身法霹雳,在两军交战之时,杀伤力远胜于普通的剑客。

    孔青又问道,“我看不透常兄的修为,想必是远胜于我,不知常兄有没有兴趣加入卫军?”

    常羽一听不由哑然一笑,当初正是不想参军,才冒死去抓了刺金门这根救命稻草,虽然孔青邀请的参军,肯定今非昔比,但常羽还是连忙婉拒称谢。

    孔青倒也不因常羽的拒绝恼怒,又将话题转向别处,闲扯了两句,不足片刻时间,两人已经到达一座偌大的军中营帐前。

    营帐中一片寂静。

    孔青正欲让守帐的士兵进去通禀,营帐中传来一声爽朗的声音,“孔青不必客气,直接进来便是了,把那位壮士也一起带进来吧!”

    (作者语:4。3…4。10又有历史新书精选推…荐、三江潜力推…荐啦,求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投票,多多打赏,谢谢大家~)

第六十一章 兵尉荆鸿() 
孔青望着常羽,见常羽轻轻一笑,便领着常羽进去了。

    常羽初到营帐之前,便已将神念悄悄地放进去,早就观察到里面坐着十来名腰粗膀圆的军官,只是不知为何里面一片鸦雀无声。

    营帐大席掀开,坐在当中的一人,十分抢眼,映入常羽眼中。

    此人骨骼高大,身材壮实,铁甲军装比普通人大上一号,脸上肤色略黑,皮肤紧紧贴在颧骨上,棱角分明,双眼炯炯有神。从额头到脖子间,几处刀疤历历在目,显然是一名出生入死的悍将。

    这名军官穿着狮首壮胸甲,柳叶甲片遍布甲衣,正坐在一张兽皮椅上,威风凛凛。

    军官背后,挂着一张羊皮地图,两侧站着十一名军官。

    那名剽悍的军官望向常羽,虎目生威,眼中亮光一闪而过。

    常羽神念扫过,竟然看不出对方的修为,心中暗暗吃惊。

    “禀报兵尉大人!马陵的六马军攻占张家村,正向我军而来,请兵尉大人定夺!”孔青踏步上前,向着中间那名军官作揖恭敬道。

    孔青说罢,又转头看了一眼常羽,示意常羽补充佐证。

    常羽还未开口,面前的这位兵尉大人却摆了摆手,站起身来,说道,“我已经听哨兵回报过了,眼下正召集两位千夫长、诸位佰长商议此事。”

    兵尉身高接近于常羽,年龄也与常羽不相上来,在营中与常羽相视而望。

    站在营口的常羽,素衣背剑,有几分侠骨风情,帐中的兵尉,铁甲长袍,却是军中铁血男儿,两人站在帐中,顿时将其它魁梧的将领们都比了下去,光彩全无。

    兵尉打量着常羽,嘴角露出孔青等人也难得见到的笑意,说道,“这位壮士气度不凡,不知高姓大名。”

    “敝人常羽,见过兵尉大人!”常羽作揖自报姓名。

    “常兄弟不必客气,在下荆鸿,兵尉只是虚职,不过是一名军中末将罢了,无足轻重。常兄弟若不嫌弃,叫我荆兄便是。”荆鸿的声音说道。

    常羽当然知道对方自谦,荆鸿身旁两名千夫长,虽然身形壮实,但都已到中年,几名百夫中,也不乏而立之年的,以荆鸿如此年纪就坐上兵尉的位置,在军中岂会无足轻重。

    “让荆兄见笑了。”常羽见荆鸿能够放下身段,也是爽直之人,知道不必跟对方过于客套。

    荆鸿见常羽如此,大为开心,爽朗地大笑道,“常兄若不介意,也可在旁一听我等粗人商议军事。”

    荆鸿这么没来由地一说,倒让常羽有些受宠若惊了,军中议事不是机密吗,怎么会让自己旁听。

    包括孔青在内的众人,也是琢磨不透,但都不便反对。

    “袁飞,你作为千夫长,对六马军此次前来,有何看法?”荆鸿对左侧一名络腮胡的大汉说道。

    这名大汉的发际白丝隐现,抱拳说道,“兵尉大人,正如末将刚才所言。六马军的马匪们突然侵入卫境,公然弃吾丘鸠与乐正公的约定而不顾。末将以为,马匪唯利是图,生性善变,我军也不必遵守当初两不相犯的约定!”

    这名大汉的话音刚完,他对面另一名高瘦些的千夫长立刻站了出来,反对道,“回禀兵尉大人!兵尉大人初到观泽军营,所有不知,观泽军营中,全营上下,仅有两千余人,且有一半是新兵。方才哨兵所报,六马军有五千多骑兵,浩荡而来。末将以为,我军势单力薄,不宜为战。”

    “观泽营的人马虽然不足,但仍可调派西边刚平城的五千守军,抗击马匪!”络腮胡的袁飞反驳道。

    “六马军多是中山国旧人,中山国本就是鲜虞族人,是白狄的一支后裔。虞族人嗜血好杀,擅长马战,吾丘鸠更有万夫不挡之勇,一把山形铁杖名闻天下,我军与六马军相战,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高瘦的千夫长反击道。

    不待络腮胡的汉子说话。

    一名佰长上前说道,“张何千夫长所言甚是,末将以为,我军可退入刚平城,据城抵御六马军,城中较营寨安全,有利于我军防御。”

    这名佰长刚说完,又有一名佰长站出来说道,“末将也赞成此举。等我军退入刚平城,再向濮阳城求援,等大军一到,再反击六马军不迟。”

    其话音刚落,下面赞同声一片。

    “可是,如果我们撤退的话,那附近朝歌镇的民众们怎么办呢?”袁飞一摊双手,皱眉问道。

    众位将官顿时无声,谁都知道,刚平城只是一座不大的土城,别说放不放得下几万的百姓了,光拖家带口地地护送着百姓到刚平城,也要花上十来天的时间,那时早就被六马军追上。

    站于下位的孔青,此时终于明白为何方才来营帐时,里面一片寂静。

    中原各国,小卫国的军方可以说是最窝囊的一支,不仅在朝中地位较低,军饷也不足,军力得不到发展。小卫国又长年依附在大魏国下,军中无仗可打,已经散漫慵懒起来,成为了一只兔子军。

    这些军官们官职升迁缓慢,斗志早就在安乐的日子中磨灭掉了,谁还愿意带着一支兔子军,去跟六马军拼杀?

    虽然朝中对军方力量并不重视,但卫**方的高层,已经暗中谋定,否则再这样持续下去,哪天大敌当前,连自卫之力都没有,势必酿成亡国之灾。

    荆鸿此番被调派到观泽军营,正是乐正公的意思,希望通过这名悍将,从下往上,培育新兵,把卫国的军风整肃起来。

    但正如众人所言,观泽军营多是新兵,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是不争的事实。

    孔青和袁飞跟随荆鸿多年,自然知道这位兵尉大人的秉性,敢打恶仗硬仗,几时服过软。

    眼见荆鸿的眉头越皱越皱,孔青实在忍不住,挺剑上前说道,“兵尉大人,末将愿意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