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

第111章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第111章

小说: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柯婉是什么想法,只要她自己不当成玩笑来想就行了。

    晚上苏长荣和孙秋芳回来后,她就将这事情告诉了两人。希望他们能在超市门口贴着招工启事,帮忙找一个刺绣厉害的大师傅。

    对于自己闺女的事情,苏长荣向来是最积极的,当即就答应了苏敏的要求。

    孙秋芳倒是有些担心,“哎,你这样费心费力的,到时候人家看不上,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妈,咱们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了。就算吴太太不要,以后总会有人喜欢的,实在不行,咱就当做给自己做了一个喜欢的东西了。摆在店子里也好看啊。”

    一件衣服做好了,也是难得的工艺品。

    孙秋芳虽然不大认同自己闺女的论调,但是孩子有这想法,她也不能阻止了。只嘱咐道,“那你要先把学习顾着,可不能和上次那样,把成绩拉下来了。”

    “妈,你放心吧,我这次已经分得清主次了。我该学习的时候,肯定会一心一意对学习。等功课弄好了再去忙别的事情。”

    听见苏敏保证了,孙秋芳也没再说阻止的话。

    晚上吃完饭之后,苏敏拿出买回来的丝绸,想着这样的布料即将做成衣服,甚至是一件艺术品,她心里就止不住的有些激动。

    这次和之前作出普通衣服的感情不一样的。

    第二天苏敏就早早的去上学了。

    唐曼上课之前还来找她问了背包找到没有,听着苏敏说找到了,她才道,“这次算你运气好,要不然别人捡着不给你,看你怎么办。以后可别这么马虎了。”

    苏敏听着唐曼的教育语气,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

    她笑着点点头,倒是没像以前那样和唐曼犟嘴。虽然这姑娘说话难听,但是心地还算不错。特别是上次唐曼在苏雯雯面前帮着她撑腰,确实也算是帮了她一个大忙了。

    中午孙秋芳不回家做饭,苏敏也跟着大伙一起在食堂里吃饭,准备吃完饭之后在教室里看会书休息一下。

    唐曼知道她不回去吃饭,就邀请她一起去食堂里面打饭。

    等放学的铃声一响,几人就赶紧往厨房里跑,就只有张盼盼一个人有些心不在焉的在后面。

    尹静赶紧拉着她一起走,“你再不走,可就没好菜了。”

    张盼盼这才跟着跑了一会儿,却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

    几人好不容易打了饭菜,在食堂里找到位置坐下后,尹静就说起张盼盼心不在焉的事情了。

    “你今天怎么了?从昨天回来开始,就一直不高兴的样子。”

    “没事。”张盼盼低着头扒饭,却不像平时那样吃着津津有味的。尹静和唐曼平时和她处着时间多,知道她这样是反常了。

    两人以为她是遇着什么难处了,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张盼盼虽然之前对于唐曼他们有些自卑,但是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也建立了身后的友谊,所以听着两人追问,也忍不住有些难过道,“是我家里的事情。我大姐本来处了个对象,人家是隔壁村的村长的儿子,家里条件好。本来我大姐和他们都要谈结婚的事情了,结果人家说咱家里穷,愣是不同意。昨天我回来的时候,我姐姐还躲在被子里哭呢。”

    说起这事情,张盼盼心里就难受。家里她最小,上面的姐姐和哥哥都没读书,在家里干活,全家人供着她一个人读书。可是她现在却没能力帮衬家里。

    听着是这事情,唐曼他们心里也挺气愤的,“这种人,你们不结亲是好的。以后再找好的就是了。”

    苏敏听着心里叹气。话虽如此,但是缘分这种东西,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村子里对姑娘说亲这方面有些保守。如果一次说亲不成,短时间也没人敢在给她提亲了。

    张盼盼心里难受,但是说出来之后,也算是有人帮着分担了,心情好了一些。特别是听着唐曼和尹静一起帮着骂对方一家子,她觉得有有一种很舒爽的感觉。

    吃完饭之后,几人就准备去教室看书。苏敏走到后面,正想着怎么去找大师傅,突然,看到张胖胖裤子大腿上的一只燕子图案。她面上一愣,突然拉住了张盼盼,“胖胖,你别动,让我看看你裤子上面的这个图案。”

    张盼盼正和唐曼他们说话,听着这话,惊了一下,也不敢动了。待看到苏敏看自己裤子上面的补丁之后,顿时有些脸热,赶紧躲闪道,“哎,你干啥啊?”

    苏敏仔细看了一眼,确实是刺绣上去的,而且好像还是她曾经在一家饭店墙上看过的苏绣刺绣的样子。

    她站起来道,“盼盼,你这裤子上的花是谁绣上去的啊。”她知道张盼盼的衣服大多都是家里人做的,所以做这刺绣的人,应该也是家里人,或者张盼盼认识的人。

    唐曼和尹静听着她这话,也去看张盼盼的裤子,这才发现上面确实是绣上去的,而且绣着还挺好看的。他们之前没仔细看,还以为是印花印上去的呢。

    唐曼好奇道,“对啊,这还是刺绣的。”

    张盼盼听着她问这个,脸上的红润才消了下来,不好意思道,“这是我大姐绣的。”

    “你大姐会刺绣?”苏敏惊讶道,她还以为是哪个长辈绣的呢。

    张盼盼笑道,“这有啥子的,我都会点,不过我之前一直只知道学习,只学了个皮毛,不像我姐姐,绣啥子像啥子的。”

    尹静闻言,惊讶道,“看不出来啊盼盼,你们家还都是刺绣世家啊。”

    张盼盼第一次听着这样的称呼,有些惊讶,也很不好意思。她腼腆的笑道,“不是的,其实吧,我也是听我妈妈说的,说姥姥以前是做绣娘的,后来跟着我姥爷逃难逃这边来了。我妈妈以前也学过,不过因着干农活,手都粗了,这精细的活计也做不来了,后来我姥姥眼神不好了,担心以后这手艺没人会了,就传给我们了,我没学会,就我大姐给学到了这手艺了。”

    苏敏没想到自己要找的人呢竟然近在眼前,突然有一种冥冥中注定的惊喜。

    “招娣,您姥姥现在还能绣东西吗?”

    廖招娣摇了摇头,“不成了,我姥姥眼神现在不好,说是就是年轻的时候刺绣绣多了,眼睛伤到了,后来日子过的又不好,手指头还在走集体的时候给掉了一只。”

    苏敏微微失望,又道,“那你大姐绣出来的东西,和你姥姥的相差大不?”

    “才不会呢,我姥姥说了,要是我姐姐少干粗活,把手给保护好,绣出来的东西都能比她的好了。”

    听着廖招娣的姐姐绣的好,而且看着招娣这裤子上面的图案,这绣线虽然普通,甚至很粗劣,但是也能有这样的效果,就说明很厉害了。

    她拉着招娣的手道,“招娣,你能帮我一个忙不?”

    苏敏把自己有一个服装店,且服装店里缺一个刺绣师傅的事情告诉了招娣,希望招娣的姐姐来她店里工作。包吃包住,而且工资肯定不会低。

    唐曼他们一听苏敏还开了服装店,顿时都满脸的惊讶。

    不过这次唐曼倒是没像上次听到苏敏家里开超市之后就有些生气的想法了。而且觉得苏敏这样低调的人,肯告诉她们这事情,说明当她们是亲近的人。

    廖招娣听了这事情之后,有些不确定道,“我姐姐能行吗?她可没做过这事情啊。”

    “行不行也得先试试啊,我看你姐姐给你绣的这个手艺就很不错的。”苏敏觉得曾经听过的一句话很正确,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

    虽然招娣不是很清楚自己姐姐能不能做这事情,但是她也知道,苏敏说的这个条件很不错。

    大姐来了市里包吃包住,而且还有工作做,听苏敏这意思,工资也不会低了。

    她想了想,又不好意思的小声道,“苏敏,你这服装店要开多久啊,会不会做不了多长时间就不开了。”她也不想自己姐姐来回的奔波。有了希望又失望的。

    苏敏闻言笑道,“放心吧,我会一直开下去的,就算我不开下去了,也保证你姐姐能在市里找到同样的工作。”她心里倒是担心到时候招娣的姐姐在她这边做好了之后,又跳槽的。

    不过这事情倒是都担心的太早。她现在就想着先把这件衣服做出来再说。

    听着苏敏这话,招娣倒是放了心了。虽然苏敏和她们年纪差不多大,但是她们家里有钱,而且还自己开了服装店,平时看着也是个稳妥的人,和他们还是不一样的。

第114章() 
因着苏敏这边事情着急,张盼盼下午放学后就写了信给家里人。

    好在张盼盼的县城就是市里管辖的,四天的时间,家里就收到信件了。

    张盼盼上学这么久,平时挺节省的,写信回来都很少机会。信被村长送到家里的时候,张母还很是惊讶,以为自家闺女在城里出事了。

    等感谢了村长,拿着信回家里之后,她就让自己读了中学,如今正在家里跟着一起种田的儿子张水生看了信。

    张水生虽然成绩不咋样,但是到底认识几个字,拿着信就给自己娘开始读了起来。

    等听完了信上的内容后,张母诧异道,“让你姐去城里?”

    “信上是这样说的。”张水生点点头,眼中带着几分向往。他妹妹成绩好,现在在城里读书,每次妹妹回来,都能说点城里的事情,不知道城里咋样了。

    可惜他成绩不好,他奶奶不让他读书,让他在家里种田。

    张奶奶在屋里听着是盼盼来的信之后,赶紧在屋里喊了几声,“盼盼她娘,是不是盼盼来消息了,赶紧给我念念。”

    “哎,我这就来。”张母赶紧进了屋子,把张盼盼来信说的事情和张奶奶说了一声。

    如今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现在只能躺在床上。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她道,“盼盼是个妥当的孩子,我看她能写信回来,说明这是真的。”

    “我也寻思着呢,不过她读书,她咋能认识这样的人的。”

    张母心里有些不信。

    张奶奶道,“你懂啥子,咱盼盼读书好了,现在在市里读书,那边有钱人家的孩子多,盼盼能认识就说明是真的。上次不是还给咱带了吃的回来吗,说是认识的城里同学送的。”

    张母点点头。

    “可是让青青去,这行吗?她这年纪也十九岁了,都是要说亲的人了,这去城里了,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怎么办?”

    张奶奶一听这事情,哼了一声,“都给人退亲了,还急着说亲做什么。我看盼盼这次说的倒是个好机会。青青去城里走一圈,长长世面,回来了还不定能瞧上那小子的。就让她去吧,整天在村里给那些烂了舌头的人说闲话也委屈她了。”

    说亲这事情,张奶奶就心疼的。大外孙女是个懂事的,平时也知道心疼人,怎么就遇着这样的男人了,好在没结婚,要不然真的嫁过去了,也要被那家人给磋磨了。

    张母虽然如今和张父撑着这个家,但是对于自己婆婆还是很尊敬的。所以听着自己婆婆说这话,她赶紧点了点头,“那等她爸和青青回来了,我就和他们说这事情。”

    她看着这家徒四壁的房子,心里也叹了口气。只盼着真的像盼盼说的那样好,闺女去了城里包吃住还能拿工资的。

    晚上张父和张青青从田地里干了农活回来,张母早早的就把饭菜端在了桌上了。

    一大盆子南瓜,加上一个咸菜,张父吃了一大碗。

    等吃的差不多了,张母才说了张盼盼写信回来说的这事情。

    听到这话之后,张父有些沉默。

    张青青也是半响没说话,过了一会,道,“我走了,家里忙不过来咋办?”

    她奶躺床上得人照顾,家里的农活又多,里里外外的,也就这么几个人。

    张母道,“你奶奶的意思,是让你过去,在城里能挣钱,别在村里种田好。盼盼说去了那边有地方住,也有吃的。还有工作。是她同学家里的店子,不会有错的。”

    张父叹了口气,“去吧。”

    闺女在村里这过着也憋屈,他是没本事,要是有本事,也不会让孩子们过成现在这个模样了。

    现在有这么个机会,他也不能把闺女给连累了。

    张母劝道,“闺女啊,你就去吧。你这手艺是你姥姥教的,以后要是真的出息了,也要记着她老人家的好。回头我和你姥姥说说他,她肯定也能高兴的。”

    张青青沉默了一下,吸了吸鼻子,终于点了头。

    她不想离开家里,离开家人。但是家里太穷了,盼盼还在读书,奶奶生病了要钱。以后还有水生要娶媳妇。只要能有挣钱的机会,她都不能放弃。

    第二天一早,张母就给张青青收拾了一套齐整的衣服,又听着张奶奶的安排,给她煮了两个鸡蛋,这才把她送到了镇上的车站。

    沿途遇着不少人,这下子村里好些人家就都知道张青青进城里的事情了。

    眼红的有,说风凉话的也有。张母咬着牙,送张青青上车的时候,嘱咐道,“不管咋样,别让人看咱笑话。咱人穷志不能穷,可千万别做出丢脸面的事情了。”

    “我知道了妈。”

    下午放学的时候,张盼盼还没来得及回宿舍,就听着黄老师说了有人找的事情。

    苏敏正跟着她一起出门,听着这个消息,看了张盼盼一眼,心里猜着是不是她家里来人了。

    因着心里惦记这事情,加上这事情也和她有关系,所以她也跟着张盼盼一起去见来人了。

    才走到学校保卫室,张盼盼就扑了过去,紧紧的抱住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这人看着浓眉大眼的,和张盼盼有几分像,但是皮肤要更黑一些,看着像是经常风吹日晒的。

    张盼盼见着自己姐姐了,心里激动,说了一小会儿话,次才拉着人来认识苏敏。

    听说苏敏就是请人的老板之后,张青青满脸惊讶,完全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和自己妹妹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已经开了服装店了。

    不过既然自己妹妹都信了,说明人家不是骗人的。张青青赶紧给苏敏打了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