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56章

逆流伐清-第156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兵也不过如此,水西兵经过两次胜利之后,应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吧?张辅望着战场上斩杀伤兵,剥取衣甲的水西兵,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倾尽明军全力于此,便是要取得一次防御上的胜利,既打击敌人的士气,也增加水西抵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下龙。

    朱永兴站在一所还未完工的大宅院前轻轻摇头,这让身旁站着的郑昭达感到忐忑不安。

    一个渡假休闲的胜地,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朱永兴当然喜欢,当然想拥有,但却不是现在。

    “殿下若是不满意,草民马上令工匠修改。”郑昭达看着朱永兴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永兴再次摇了摇头,缓缓说道:“稍作下修改也好。这座大宅院建好后,将不是吾的府邸,而是疗养院,让那些有功有绩的官员前来休养。吾的意思你明白?”

    郑昭达眨着眼睛想了想,赶忙说道:“殿下若建疗养院,草民便择地另建,倒不必修改此座府邸。”

    “不,不。”朱永兴赶忙摆手,说道:“钱要花在刀刃上,虽说是商人报效,可也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便多买些债券好了。再者,吾还是要在滇省坐镇,哪有闲暇时间到此休养?还有——”朱永兴苦笑了一下,说道:“若是在他国之地建府盖宅,恐怕会惹起物议,让人胡乱猜想吾的心思。”

    郑昭达终于明白过来,显然是岷殿下欲往海外称王的风声越来越响,朱永兴也不得不有所担心。光在嘴上解释还不够,还要在行动上有所顾忌。(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不负

    宁进一步死,勿退一尺生。不仅仅是一些仁人志士的想法,更关乎到治下百姓的稳定。所以,朱永兴即便有以防万一的打算,也不能宣之于外,更要在行动上谨慎对待。

    郑昭达清楚了朱永兴的意思,虽然拍马屁拍的没合朱永兴的心意,但也让朱永兴领了情。在海防搞商品交易所赚得越来越多,这修建一所宅院不过是些小钱,只要朱永兴高兴,改成什么样子,以什么名义,他才不在乎。

    此番朱永兴来到下龙,特意召见郑昭达,本是为了开发西贡,也没想到郑家为了巴结他,竟然在此为他建府立宅。虽然很憧憬海浪、沙滩的悠闲生活,但朱永兴知道现在还远不是携美眷、享清福的时候。

    在西贡开交易所的事情很顺利地被敲定下来,朱永兴又谈到了把鲁王的一些积蓄投进商团,赚些利钱的想法。郑昭达也一口答应,并告诉朱永兴,商团给他也留了一份干股。

    对于这种讨好和亲近,朱永兴并没有拒绝。一来也是一笔收入,二来也算安了商团众人的心。而鲁王的收益,则逐渐可以抵上他的俸禄,也就不用财政额外付出了。

    对于明朝对宗室藩王那种“养猪”似的方法,朱永兴是不赞成的,也在探索一条让他们自食其力,或者能自给自足的道路。

    与郑昭达商议妥当,朱永兴便带着些随从来到海边,边漫步观赏风景,边思索着诸多事情。

    对清朝对抗的局面算是初步打开,可地盘大了,头绪也多了,朱永兴必须照顾到各个方面。物资、装备、粮草、金钱,还包括人心。云南,广西,四川,水西,还有安南和湄公省。时常让朱永兴感到力不从心。

    打击南阮,除了称霸北部湾,勒索战争赔偿,还有一个目的,便是震慑真腊、南阮,为湄公省的开发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只要湄公省真正开发起来了,便能提供充足的粮食。不光是军队供应能够保证,还能支持进取四川的计划,以及扩大治下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赚取更多的商贸利润。

    宗守义呀,你可别让我失望啊!朱永兴抬头眺望,海上平静如镜,舟船点点,左思右想,他还是没有决定是否去西贡一趟。

    “易长史。”朱永兴稍微转身,对易成笑道:“左右无事,不如泛舟海上。到山岛上游玩一番。”

    “这个——”易成犹豫了一下,劝说道:“殿下千金之躯。若要出海游玩,不若乘坐水师船只,更为安全。”

    朱永兴呵呵一笑,注目海上,若有所思地说道:“水师啊,应该快到了。只是那时却不宜游玩了。”

    易成不理会朱永兴的暗示,沉默了一下,岔开话题,“殿下,您真的允准鲁世子任职为官?”

    朱永兴没有回头。幽然说道:“总比无所事事,庸碌一生要好吧?至于能不能做官,做多大的官,还要看他的本事。国家供养宗室,总要立个章程,象以前那样怕是不好。”

    易成知道朱永兴早已经不把鲁王当作威胁,何况是年轻识浅的鲁世子,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让鲁王安心的办法。至于缅甸的那位,或许也不成气候了,只是已经实施的秘密阴谋,是不是该跟岷殿下坦白了?

    朱永兴没有注意到易成的脸色变幻,依旧缓步而行,在沙滩上留下一串脚印。

    虎父犬子。对于鲁王及鲁世子,朱永兴这个评价并不贴切,但鲁王确实比他儿子强,这是朱永兴与鲁王晤谈之后的结论。嗯,郑成功父子似乎更是如此。

    郑成功雄才大略,郑经却远逊其父,甚至郑家的分裂和衰败便是由他而起。朱永兴想起郑成功在后年便会因这个逆子而气噎而死,不禁思虑再三,犯起了犹豫。

    此时提醒显然不妥当,甚至有挑拔之嫌。以后呢,郑经显然比郑成功要好对付得多,郑家分裂之时,如果自己的势力更加强盛,或许也是一个争取其众,壮大自己的机会。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停下脚步,长叹了一声,觉得自己的心理更加阴暗了。其实心理阴暗的易成正在他的旁边,谋害太子的事情早已经筹划了很长时间。安排人手,收买缅人等等,着实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最近才正式展开行动,但结果如何,易成却还是不知道。

    等到有了结果再向岷殿下说明吧,易成犹豫迟疑了半晌,终于还是把话吞到了肚里。与朱永兴耳濡目染,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易成已经很了解朱永兴的性情,看似杀伐决断,却不是滥杀无情,即便是对无知草民,也不显鄙夷篾视,甚至更显亲厚。

    其实这正是穿越者的通病,对上下尊卑看得很轻,并不以行业和身份来轻贱别人,更不会稍不如心便杀人。

    这种品性是长时间的教育和熏陶而来的,轻易不会改变,这也就使别人很自然地对朱永兴产生仁厚的印象,而朱永兴却还不是故意的做作。

    尽管易成不想现在就如实告诉朱永兴,但却不妨碍他旁敲侧击,毕竟上位者不会喜欢手下自行其是。事成之后,是继续隐瞒,还是冒着被灭口的危险如实相告,易成也没有最后决定。

    “殿下。”易成赶上一步,象是很平常的说道:“您已经屡建奇功,身系中外之望,万民之期。若日后有人掣肘,可莫要迟疑退后,陷我等忠心追随者于险地啊!”

    朱永兴微微一愣,不知道易成突然这么说是何用意,有些疑惑地望着他。

    易成面色不变,继续说道:“殿下,权力争夺自古便是血流成河,现在追随您的已经遭人忌,若您到时心软退缩,我等岂会有善终?我们可还有父母要奉养,有妻儿要抚养啊。”

    这是表忠心,还是在提醒自己?朱永兴虽然还未搞清楚,但也知道必须要有所答复,才能稳定人心。

    朱永兴吸了一口长气,缓缓吐出,笃定地说道:“吾出缅入滇之后,便不知何为退缩?今日你们忠心追随吾,吾日后也绝不会负你们。”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拥立,会晤

    拥立之功,得宠于新主,或者说是站对位置,保身后平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臣子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

    朱永兴庸碌无能,也就罢了。恰恰相反,他不仅有才能,而且有胆略,功劳也是越来越大,缅甸永历的影响力却日渐衰落,这便不得不使官员兵将们产生别样的心思。

    听从朱永兴,服从朱永兴的,都逐渐升官授爵,得到了重用,不可避免地就形成了一股势力,希望能更加飞黄腾达。为了这个目的,他们自然不希望朱永兴倒台落势。

    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个领导,难免便会重用一批亲信,清洗一批敌人。贬斥还是好的,大狱一起,这些对朱永兴忠心追随的,家败人亡也不意外。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家,为了前途,他们就必然要拥护朱永兴不倒。谋朝篡位现在还谈不上,但巩固势力,不使朱永兴退缩,便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此,朱永兴也越来越能感觉得到。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有家,有亲人,有亲信,他就不得不为他们考虑。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即便他想退缩也很难做到,这股势力会推着他向前走,不管他愿不愿意。

    旗帜,号召……朱永兴是身在山中不知山,并不是很确切地明白自己现在的能量,对缅甸的永历和小朝廷还有很大的疑虑。今天易成的这番话,让他开始重新审视所处的形势。

    对于清朝,没有什么别的说法,就一个字“打”,简单!对于永历和小朝廷,则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事。特别是在各方势力还以永历为旗号,并没有完全归心于自己的时候。

    大义,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不得不要的。使用强硬手段,那便是谋朝篡位。抗清武装的分裂便不可避免;使用怀柔手段,又担心一道圣旨之下,自己陷入忠臣和逆臣之间进退两难的境地。

    或者可以强硬和怀柔同时使用,先逼迫永历让权,再逼其让位,从而用和平手段解决这个难题。但操作起来确有些困难,永历软弱,可身边还是有些强项的所谓忠臣,他们不会那么乖乖地听话。而且。缅甸的态度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朱永兴曾经反复思考过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对缅甸的做法感到有些困惑。在清廷未施加压力前,明军曾几次入缅迎驾,刀枪相向,缅人死伤颇大,可为何要强留永历呢?如今形势已经不同,明军在滇省与清军形成对峙,战争有趋于长期化的迹象。缅人又会如何考虑,如何应对呢?

    说实话。朱永兴也有挥师入缅的打算,或者将永历等人控制在手中,或者借缅人之手除掉永历。只是时机尚不成熟,他还抽调不出军队,或者说是可靠的军队来做此行动。

    再等一等吧,等到实力更强时。再仿效吴三桂的做法,虚声恫吓,也许能让缅人将永历献出来。

    朱永兴思索良久,不由得苦笑一下,暂时将这个烦心的事情抛开。

    …………………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这是没有疑问的。而英雄不一定是完人,这是朱永兴的评价标准。

    国家利益,小集团的利益,旁观的人可以振振有词,说三道四,但当事人要做出选择时,却未必是那么容易而简单。

    正因为朱永兴看得开,所以才会屈尊纡贵,前来下龙与郑成功一晤。正因为他要求不高,所以才能同郑成功相谈甚欢。

    “今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鳞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郑成功不无意外地提到了收复台湾的目的和意图,“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然众将多有疑虑,谓台湾风水不可,水土多病。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卷毡而下;吴有铁缆横江,尚可用火烧断。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诸般困难,岂无别计可破?”朱永兴对郑成功击退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是举双手赞成,之前便借陈上川对此表示了意见,此番更是加以鼓励,“金、厦诸岛难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后壮其枝叶,此乃终始万全至计。”

    “此与殿下进取海外之地,是否相同?”郑成功颇有深意地望着朱永兴。

    “异曲同工。”朱永兴淡淡一笑,知道这是郑成功试探之语,“若王爷复台的目的是脱离抗清前线,仅从私利考虑,而取远离大陆的台湾为安身立命之所,则另当别论了。”

    “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岂敢贪恋海外,苟延安乐?”郑成功见朱永兴反语回敬,赶忙申明自己并没有脱离抗清战场的意思。

    “这便是了。收复台湾乃是蓄力,而非逃辟,待到再出击时,岂不更为猛烈。”朱永兴虽然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经营台湾,必然要减弱东南抗清的武装力量,但却不象张煌言那般反对激烈,认为复台的目的是脱离抗清前线,是无意复明的表现。

    郑成功得到朱永兴的支持,对于说服手下众将还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粮草物资的供应,可以大大加快复台的进程。

    “伪朝果要实施沿海迁界之举吗?”郑成功对这个消息是很在意的,因为这个政策主要便是旨在切断郑军从内地取得物资的通道。如果郑军登陆,清军将凭借陆战的优势驱逐其下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复台的计划有可能要提前实施。

    朱永兴很笃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明年便会实施,这应该是确定的事情。虽然这是短视愚蠢之举,但对贵军的短期影响还是有的。当然,如果贵军能与我军联合行动,使清军的广东水师难以形成威胁的话,粮草物资方面的援助,还是可以做到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各怀心思

    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朱永兴在见过众多的历史名人之后,面对郑成功时依然是这样的心态。既没有以朝廷留守自居,发号施令,也没有软语相求,完全是平等对话,协商谈判的姿态。

    郑成功与李定国不同,他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也不是明朝的纯臣。虽然礼数还算恭敬,但却不是能用朝廷之命来压制的。这一点,朱永兴想得很清楚,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