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38章

逆流伐清-第238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公有所误会。”冯大可想了想,解释道:“此次水师运来的物资确实丰厚,可也是积攒多时,甚至是告借而来的。筹措这些物资,殿下可是大不易。”

    “借的,向谁借?”李来亨眨着眼睛,有些不解。

    “好象是到处借。”冯大可挠了挠头,说得也不是很清楚,“西夷,商人,百姓,嗯,好象还有暹罗国。属下听陈提督说过,岷殿下曾私下叫苦,说是欠了一,一那什么债,要水师注意节省弹药。”

    李来亨想笑又赶忙忍住,慷叹着掩饰,“岷殿下真是嗯,钱粮物资能支撑起西南、东南战事,还能援助我军,真是不容易啊!”

    “正是如此啊!”冯大可深有同感的连连点头,说道:“外邦的进贡,土官的孝敬,听说连殿下侍妾的陪嫁,殿下都变卖了以充军需呢!”

    “这是从何得知?”李来亨有些不相信。

    “邸报上有啊!”冯大可笃信不疑地说道:“殿下不带头,一些守财奴、吝啬鬼如何肯出钱?百姓又如何愿意购买债券?”

    “那可真是,真是励精图治,真是舍家为国,真是”李来亨张了张嘴,言辞有些贫乏的跟不上了。

    棋胜不顾家,明军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但留守的兵力确实不多。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明军采用了武器装备的倾斜。出征的讨朔军只带走了三千燧发火枪兵,东线李来亨有一千火枪,西线袁宗弟有一千火枪,水师又各分出五百陆战队以加强两线的防御。

    这样一来,东线和西线的兵力各有四千,奉节又有荆国公王光兴、宜都侯塔天宝等家的六千军队作为机动兵力。而经过扩大的水师则在江上巡弋,哪处有警,便可以装载上奉节军队,利用水路舰船的机动优势,快速赶往增援。

    除非是四川和湖广的清军联合行动,明军keneng会有所吃力。如果只对付一面的话。东线守军、机动兵力,再加上水师的四千陆战兵(与十三家水师会合后,舰船数量已有五百余艘,陆战兵亦扩充至五千,其中两千为冷兵器),迎敌的军队可达到一万四千余名。再利用地形优势,足以抵挡清军四五万人马。

    就是现在援军尚未到来的情况下,湖广清军虽然占有很大的数量优势,但限于地形地势,根本无法展开而发挥。李来亨所部四千余人,利用构筑haode工事,又是居高临下,抵挡起来也还不算太过吃力。

    李来亨见识过火枪兵训练,也zhidao此次援助的火枪很厉害。但在战场上真正见识,却还是令他感到震撼。

    “其他各军都装备上这种火枪了吧?”李来亨不无羡慕地咂了咂嘴,“防守威力大,我看野战也能很厉害,远的子弹射,近的刺刀捅。关键是快呀,这训练了不到一个月吧,就算是练刀枪棍棒。怕也不行。”

    “属下来的时候,也只有灭朔军齐装满员。其他各军人数还不齐呢!”冯大可谨慎起来,陈上川反复交代过,说话要小心,不要使十三家的将士产生被歧视、被利用的感觉,“调配我军的这批枪枝弹药,还是岷殿下从西夷手中赊来的呢!”

    李来亨点了点头。其实他倒没有嫌乎的意思,只是期盼着所有士兵都能装备上这种武器,那战斗力可是飞涨。十三家的军队与楚军对战,即便是原有装备,也是胜多败少。如果全部换装。那楚军还敢打到家门口来?

    “不zhidao下批枪枝什么时候能够补充?”李来亨说完又摇了摇头,说道:“怕是不容易,让长江水师打个来回,这也太费周章了。”

    “估计下次补充应该是陆上运输。”冯大可猜测着说道:“与四川的晋王所部合击,攻下重庆的话,对外的联络便畅通了。”

    李来亨张了张嘴,微微苦笑了一下,却没有再说什么。与原大西军的隔阂还是存在的,彻底消除哪有那么容易。当初这些大顺军余部转战千里,路上死了多少人,吃了多少苦,才在夔东这穷乡僻壤站住脚。究其原因,还不是遭到大西军排挤。再往前追溯,早在大顺军与大西军在争夺四川的时候,便已结下了恩怨。

    ……………

    “大人,贼人火器犀利,又占地利,这么硬攻不是办法啊!”

    “那你有什么主意?”湖广提督董卫国没好气地瞪了部将一眼,把头又转了回去。

    湖广绿营战斗力不强,勉强算是二流军队。历史上,在清廷组织的三省会剿中,也只有他们被十三家联军的反攻打得大败。而四川、陕西的清军都是获胜,并挫败了十三家孤注一掷的最后反击。

    再把历史向后翻,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湖广挥师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饮马长江,绿旗官兵多是应声而降。

    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湖广人对清廷没有那么死心塌地,他们不喜欢异族建立的这个新政权。也就是说,直到三藩之乱,清政权已经统治了三十年,仍然未深得人心。从民心而言,反对清朝异族统治和痛恨地方官府的贪污,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的。

    从这样的心态来看,湖广绿营,乃至大江以南的各地绿营,都不是不能战,而是不想战。在满洲兵将的威压下,他们不得不举起刀枪,拿饷养家。但一有机会便是在虚应故事,形势一变,甚至有反戈一击的keneng。

    首战遇挫,军心士气大受打击,董卫国是心知肚明的。兵力虽多,在攻击险要的时候却不得发挥优势,他也是zhidao的。尽管行动前他有些心理准备,但困难如此之大,伤亡如此之多,却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或者可以迂回?”部将眼见提督大人的眼睛又瞪了过来,忙改口道:“不如出动船只,顺江而上,攻击贼寇腹心薄弱之处……”

    “放屁!”可惜,改口也没免了董卫国的臭骂,“你当敌人的水师都是死人吗?还顺江而上,都他娘*的喂鱼虾吧!”

    部将唯唯而退。同僚投来同情的目光,这个时候还是别惹大人。你要是真有妙计也行,没个章程便胡乱进言,不是自找倒霉?

    “你,平时不是自称熟读兵法嘛,倒是说话呀!”董卫国对沉默的属下也没有放过。扫视着,又找到了一个不顺眼的家伙。

    “兵法,这个兵法有云:敌有所不打,地有所不攻;趋利应避害,运筹会变通。”不顺眼的家伙倒是说得顺嘴,可所说的兵法,却是旁人所不知。

    董卫国直翻眼睛,骂道:“这他娘*的是哪家兵法?你瞎编的顺口溜嘛,这个参领你也别干了。滚到大街上说书去吧!”

    骂完这个,董卫国仍不罢休,又盯上了一个。

    “大人,贼寇火器凶狠,卑职想到一法可御之。”眼看躲不过去,这个家伙索性先开口说道。

    董卫国哼了一声,表示可以说说,如果说得不对。依旧是躲不过去。

    “卑职听说伪王定国在攻打肇庆时,兵士以棉被遮身。铳箭难以奏效。后平南王以挠钩长枪,终破敌阵。我军或可试之,以棉被抵挡敌火器。”

    董卫国眨了眨眼睛,似乎真的有点印象,但具体在哪份战报上看过,却是记不清楚了。

    其实尚可喜当时在战报上是这样写的“敌军作战时长幅布缠头、棉被遮身。刀箭难以奏效”,而这个部将或者是记不清了,也或者是故意篡改,以逃脱斥骂,暂过此关。

    “姑且试之。”董卫国也没有别的办法。面色稍缓,摆了摆手,布置下去,并挥退了众将。

    将士有怯战、厌战之心,这从开出夷陵便有端倪,攻击受挫后更加明显,董卫国对此心中清楚。对这帮湖北佬,董卫国也是无可奈何。连洪承畴于长沙建幕府时,也zhidao湖广人心在很大程度上系于士绅的动向,对湖广士绅亦是采取争取之策,通过走访士绅、平反叛案、招徕入幕、推荐出仕等多种手段,争取到了湖广士绅的合作。

    合作,可并不是死心塌地的卖命。湖广士绅中遗民风气曾盛及一时,抗拒心理极为严重,虽经洪承畴的大量工作,淡化了湖南士绅的抗拒心理,但要说到完全消除,却还是远未达到。

    如果占据夔东的是南明部将,在面对湖广时应该能取得更大的战绩,造成更大的影响。只可惜是原大顺军出身,很多湖广士绅还视其为贼,不愿相助。这也是夔东十三家能不时攻掠湖广之地、获取物资,却无法稳固占领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十三家已经归属明军,并位列七军之一,明廷又派出长江水师与之会合,可见明廷的态度。威武的舰队伴着隆隆的炮声驶过湖广江面,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掀起的人心思变,董学礼是能够感觉得到的。

    正因为这样,董学礼不敢冒险,什么迂回、溯江,全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只要能对夔东贼寇老巢构成威胁,那便够了。如果这三万兵马出了意外,夷陵也将难守,杀出牢笼的明军再难控制。相对于张长庚在地图上的谋划指挥,作为前线指挥的董学礼更清楚手下兵将的战力,更忌惮明军长江水师的强横。

    夔东贼寇原也有水军,但却不是什么大舰,更缺乏重武器,难以突破主要以拦江铁索、滚江龙构筑的江防工事。但现在不同啦!董学礼见识过长江水师的军舰大炮,对重新建立的江防工事缺乏信心。

    如虎添翼啊,董学礼在帐中长声叹息。汉水上游郧阳、襄阳等地连连失守,必是贼寇用火炮轰开。总督大人还没有认清形势,仓促间急派各路援军,只能是被贼寇个个击破,徒然壮大其力量。什么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生硬套用兵法而已。

    其时最正确的应对策略是先确保夷陵,封堵住敌人冲出三峡,呼应汉水攻势的keneng。然后集结重兵于武昌,沿汉水而上,击退敌军,收复失地。当然,最haode办法是上奏朝廷,请调河南绿营或陕西绿营前来。

    只是总督大人顾及脸面,还担心朝廷降罪,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采取最后的一种方案。他必然会调集兵力,以湖广之力失复失地,挽回颜面。但这样迁延,会不会使敌人坐大,终难再制?

    董卫国思来想去,终是不得心安,遂唤进亲卫,传令下去,命斥候和哨船加紧刺探上游情报,如有敌军船队赶来增援,即刻回报。

    若是能攻下香溪口,自然是最好,可以给总督大人一个交代;若是敌军援兵赶到,那便退回夷陵,倒也说得过去。董卫国心中早已有定计,刚刚在众将面前的盛怒和斥骂,很有些掩人耳目的表演在内。

    而似这般未战先谋退,只是虚应上司的军事行动,又如何能够获胜?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

    海面上庞大的舰队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越来越清晰,忠勇侯陈霸面色严峻,放下望远镜,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泉州守军装弹持枪,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如果郑家真的丧心病狂,出动大军进攻,凭那几十条近海巡防船,再加上两千余陆军,泉州是守不住的。陈霸心中清楚东南沿海各地的防御比较空虚,水师主力以舟山、崇明为基,正对江浙清军进行袭扰、牵制,陆军主力则在福建、浙江交界处驻扎,既牵制江浙清军,又适机策应征朔军进攻江西。

    陈霸命令巡防船出动,虽然众寡悬殊,但气势不能落,这里是朝廷的地方,不是你郑家凭恐吓就能不战而取的。

    巡防船扬着大明旗帜昂然而出,在港口外竟然“堵”住了郑家的大队船只,陈霸举着望远镜,心中蓦地浮起了预感,难道——

    似乎经过了一番交涉,巡防船引领着一艘舰船驶进了港口,靠上了栈桥,一行人下了船,直奔这边而来。

    离得尚远,陈霸已经从望远镜中看清了来人,不由得有稍微松了口气,心中那种预感已经大有可能,他的表情舒缓了一些,迈步迎了上去。

    来人是清一色的郑家子弟,虽然全身披挂,但却显得惊惶或沮丧,并没有动手厮杀的意思。走在前面的是郑泰之弟郑鸣峻和其子郑缵绪,郑缵绪满脸悲戚,见到陈霸不禁双目流泪,叫道:“郑经害了我父……”

    郑经果然开始了统一事权的清洗,而且动手更快。他在平定台湾后,立刻赶回厦门,宣布要把金、厦的全权都交给郑泰负责。在郑泰奉命到厦门办理交接时,郑经突然难。把郑泰抓起来,给郑泰扣的罪名是阴谋拥立郑袭背叛自己。当夜郑泰身亡,郑经对外宣布他是畏罪自杀。

    闻听噩耗,郑泰的弟弟郑鸣峻当夜便和其子郑缵绪及所部文武官吏四百余名、水陆兵丁七千三百余名及其家眷,分乘一百八十余艘船,从金门驶至泉州港口。投靠朝廷。

    “吾等已成丧家犬矣!”郑鸣峻脸上悲苦,连连叹息,“如今来投,还望侯爷多在殿下面前美言,恕我等投效迟延之罪。”

    “郑大人言重了。”陈霸心中石头落地,赶紧派人安置随船来的兵丁和家属,又引着众人进入泉州城,边走边说道:“殿下胸襟岂是那郑经可比,对前来投效的郑家官兵也早有定例。官员从优叙录,不吝高爵重赏;士兵愿入伍者立即拨在营中领取饷银,愿返乡者送路费赏银回原籍由官府安置。”

    “殿下仁厚之名播于天下,诸般章程我等也了解一二。”郑鸣峻没有什么精神,说话也显得敷衍,“只是我等郑氏族人,怕是另有安排吧?”

    “另有安排倒是没听说。”陈霸委婉地说道:“但象某家这样,先罚再用。或是闲置些时间,估计是在所不免。”

    “朝廷水师实力很强。再加上我等带来的舰船、兵丁,难道岷殿下还是要迁就郑经那厮吗?”。郑缵绪不忿地说道。

    “抗清大业重于一切,内部大动刀兵,实不是殿下所愿。”陈霸说得很坚决,以此来打消这些仇恨中烧的家伙们不切实际的奢望,“按诸位的身份。某家也不敢擅专,诸位当至广州拜见殿下,诸般情由,可当面呈告,由殿下作主。”

    “我等自当先往拜见岷殿下。”郑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