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72章

逆流伐清-第272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四个方面。明军几乎全占。城内居民更是不仅出力,而且自告奋勇,充当向导,引领着明军向城内各个要点穿插攻击。城内清军遭到数面围攻,抵抗之心顿失,纷纷溃败逃窜。

    从凌晨破城。战至下午三时许,明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城内局势,除少数敌人窜出城,由东南方向逃跑,但城外十几里外。还有负责截击来援清军的明军部队。这些散兵游勇能够逃脱的机会并不大。

    这时间有些快呀!朱永兴得到军报,并没有喜笑颜开,反而是脸色凝重。明军如此快地攻克南京,只能说明城中的八旗兵见势不可为,并没有死战到底,而是撤回了满城固守。而攻打这座城中城,才将是最血腥、激烈的战斗。

    满人旗兵驻扎的内城,是南京的城中之城,好比北京的故宫。清军入关后,对汉人始终不放心,满汉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彻底填平,旗兵与绿营各不相属,各地旗兵除了镇守地方,还有一个不能公之于众的任务——监视绿营!

    南京满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时修建的皇城,雄伟壮观,坚固华丽,易守难攻。昂邦章京柯魁对外城防守没有太大的信心,便提前早就打起了弃大保小的心思,在满城囤积了大量的军资弹药粮食,把火铳炎炮炮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城楼,率数千旗兵和动员的旗人眷属,准备固守满城,垂死挣扎。

    朱永兴深知此战之厉害,已经对攻城部队下了命令,不得抢功仓促攻打满城,以致遭受伤亡,损失士气。先控制全城,将满城围困即可。

    时近入夜,城内进一步安定,朱永兴才在亲兵的护卫之下,由凤仪门入城。作为最先的突破口,由凤仪门通向城内的街道是清军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八旗兵也参战了,试图将明军赶出城外。只是后来其他方向的明军也破城而入,八旗兵才知外城失守已成定局,仓惶撤回了满城。

    遍地的血水与尸首已经初步清除,但朱永兴所过之处,仍然看到明显的痕迹。街道上碎石残瓦,血迹烂布,到处都有火炮和手榴弹炸出的焦黑。越往里走,战斗的迹象便越不明显,这已经是清兵丧失斗志,溃败逃窜了。

    没有去两江总督府休息,朱永兴直奔满城,路上便遇上了叙国公马惟兴带着一干将领。朱永兴不听劝说,执意要先巡查,马惟兴等人只好无奈跟随,直奔鸡笼山制高点。

    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为钟山延伸入城余脉。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汕,形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高约百米,是城中重要制高点。南朝齐武帝到钟山射雉至此闻鸡鸣,故鸡笼山又改称鸡鸣山。明初设观象台于山上,又名钦天山。

    俯瞰皇城,但见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而且城垣坚固,防御工事完备。朱永兴不禁久久无言,脸色凝重。

    “殿下,我军与破朔军已将满城团团围住,荡朔军一部正追歼逃敌,其余则固守城池。”马惟兴以为朱永兴为攻破满城犯愁,忙在旁宽慰般地解说道:“审讯俘虏得知,满城内不过数千旗兵,纵是城垣坚固,亦难抵我军炮火轰击。即便要多费些时间,用坑道爆破也可攻破。”

    朱永兴点了点头,敷衍似的笑了笑,说道:“传孤谕令,围困满城要提高警惕,勿使敌人有可乘之机。另外,命各军主将晚饭后至两江衙署军议。”说完,又举起望远镜瞭望片刻,有些郁郁不欢地下山返回。

    勾起朱永兴不快的正是看到了现在的皇城,那是曾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的明故宫,为何在五六百年后,在他的记忆中竟然会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些令人无限感伤的断壁残垣?(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

    感谢无名无天,党指挥枪,shenyi415,铁人,jforce,windboy,乐山乐水乎,清茶待客,windboy,122585,麻辣咖啡飯,130913075031473,小事一樁,laoma1973,王雨桐,龙空鬼畜,沉默de夏花,chillonzh…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幸福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是谁最先使得其蒙受如此大劫的呢?就是那个自称是父亲朱元璋最为喜欢的儿子的朱棣。朱元璋刚死不久,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将亲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然而,虽说他在南京登了基,可他呆得很不舒服,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朱棣着手迁都。

    迁都就迁吧,朱棣也真想得出,他不仅克隆了南京皇宫的建筑设计格局,还对它进行大拆卸。按理说,北京周围到处都是山,营造皇宫需要的巨型石料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就地取材,但也不知出于何种真实的想法,朱棣竟将建造南京明皇宫的巨型石材拆卸下来,劳师动众地运往北京。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明故宫就显得凌乱不堪。虽然在以后的明朝,南京还是陪都,但今非昔比了,皇家不在这里,皇宫无人精心看管,中期前后发生了大火灾,前朝三大殿、内花园等先后遭毁。只是一些大宫殿,譬如乾清宫、坤宁宫等后廷三宫及文华殿、武英殿等还没有被毁。

    明末清初,清军铁骑疾风般地南下,占领了明朝的陪都南京后,在午门前筑起八旗兵驻防城。把将军、都统二署设在明故宫。这些大兵们在这里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反正这是他们的营地,“外人”无法问及,也不敢问及。

    等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驻扎在明故宫的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昔日皇宫成为战场。明故宫遭受的第三场浩劫开始了。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为了修建天王府以及其他诸王的府第,他们就到明故宫去就地取材,见什么拿什么,能拆得动的,能搬得动的,全部搬走。而明故宫在历经这三次大浩劫后,便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草草吃过晚饭,朱永兴便由几个亲兵护卫。在两江衙署内散步走动。这里在明代又被称为“煦园”,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原为朱元璋所建的汉王府,清朝把这里辟为两江总督署衙门。到了清末,太平军定都南京,便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基础上修建了天王府。后为湘军攻破天京后,纵火焚毁。

    高堂大户,滴水穿檐。虽然这里此时尚未扩建,却也不同于一般建筑。曾为汉王府和显赫官衙,自然也讲究威严肃穆。使人有凛然畏惧的心思。

    眼中看的分明,朱永兴虽知战事难免,却见这六朝古都,千年名城要遭此劫难,心中亦是嗟叹不已。

    待到有人传报,诸将已至。朱永兴才收拾心神,赶至大堂内坐定议事。

    一日而下南京,虽有满城未克,但胜局已定,众将都脸带喜色。自不会有朱永兴这样的心思。

    “明日攻打满城,若是依常法攻之,必然伤亡惨重。”朱永兴率先开口,有些低沉地说道:“无他。满人自知没有了退路,必然男女老少皆上阵,死心作战,与城共存亡。虽说我军兵多将广,战力强大,但在其疯狂顽抗下,必然多致死伤。”

    “殿下心仁,若不强行攻取,长期围困亦为一法。”叙国公马惟兴自见了朱永兴俯瞰满城的异样情绪,便在心中揣摸,虽不明究竟,但说起来却是顺着朱永兴的话意。

    “长期围困?恐怕不妥。”平北侯夏国相谨慎地加以反对,“大军不能横扫江浙,却要在这弹丸之地坐困,民意又该如何?若留这肉中刺,南京便不算光复,中外影响又是不同。”

    “依末将看,可以四面围攻。”马自德开口说道:“清军兵少,顾此失彼,破城可期。”

    朱永兴颌首微笑,也不知是赞同哪个,沉吟了半晌,开口说道:“孤只说是不用常法攻之,却不是要容忍这城中城存在多时。清军依赖的,不过是坚垣墙厚,必是全力防守。如此,便可将计就计,将清军的有生力量消耗于城垣。孤是这样想的……”

    ………………

    朝阳带来的美丽色彩很快便染遍了六朝古城,然后由红转白,慢慢升起在空中。既不象炎热的夏季时那样火辣,又不象暴风雨那般黯淡,发出明朗而可爱的光芒。

    江宁提督昂邦章京柯魁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强打精神,立在城墙上向外观望。外面半夜的喧嚣,他知道是明军在做攻城的准备,只是不知明军要如何行动。城内,他已经动员了所有的旗人,无论老弱妇孺,皆编成队,或上城头作战,或运送补给。什么也干不了的,也不闲着,让他们呐喊助威。

    城虽未破,但柯魁已是心中悲凉,自知末日不远。江北的援军,基本上是不用指望了,他见过江面上那威武的军舰,林簇般的桅樯;江南呢,能够全师撤回重夺南京吗,希望也是极其渺茫。

    夜里,明军还进行了劝降,以伪宗室的名义,保证降者不杀。柯魁不相信,他向城内旗人宣传,这是明军在骗取内城,绝不会依言守诺。其实他是担心自己作为满清要员,所以更怀疑明军放他一马的可信度。

    城外火炮已经架起,直指满城。从密集程度上看,明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西北两门,以及东南两面的正阳门和朝阳门。两面对称攻击,使清军顾此失彼,这也算是中规中矩的布置。

    柯魁观察已毕,做出了应对调整。将主力分别放到这两个方向,并且让预备队搬运土袋砖石。准备填堵缺口。满城的屏障便是这厚重的城墙,一旦被攻破,凭城中的人数是无法抵挡优势明军的。柯魁当然不会想到,朱永兴最担心的其实是满城内逐屋逐殿的争夺,最忧虑损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幸存下来文物建筑。

    城外的明军更加忙碌,火炮调整。步兵列队,肃杀的气氛迎面扑来,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上午九时许,明军的火炮开始依次射击,然后停歇了一会儿,重新调整,再接下来便是威猛的齐射。西北两门是主攻,东南两面的正阳门和朝阳门则是牵制性进攻。

    低沉的炮声不断响起,慢慢汇聚。形成了压制一切声响的巨大轰鸣,大地也在颤抖。一道道火光闪烁而起,伴着浓重的白烟,巨大乌黑的炮弹以势不可挡的威势击向预定的目标,不住的砸在城墙之上。城头上砖石飞扬,跑不迭的都被砸成了肉泥,侥幸逃脱性命的亦不能再在城头立足。

    满城上亦架有火铳火炮,但射程和威力却不能和明军相比。从江上军舰上卸下来的长炮、加农炮足有上百门。在七八百米的距离更显破坏力。

    柯魁见被轰击的城头难以立人防守,便命令旗兵在城墙下严阵等候。只等敌人步兵登城时,再冲上去予以反击。

    明军的火炮轰击开始放缓,轮流降温,轮流射击,依然保持着炮击的持续性。一个时辰,炮击依然在这一段区域内持续。没有停止的迹象,给城内的清兵造成了持续的心理压力,城堞被炸平,城上的火炮被摧毁殆尽。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明军又推出陆战小炮。靠近城墙。

    重炮慢慢停歇,陆战小炮又继续轰击,威力虽小,但依然具有破坏力。

    隆隆的炮声惊动了城内的居民,他们纷纷寻找高处,向着满城这边张望,互相议论纷纷,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满城何时能够被攻破。

    休息了将近一个小时后,重炮再次开始发威,沉重的炮弹在城墙上撞击,砖石一块块破碎,一个个小缺口渐渐形成,然后越变越大,连接起来。

    柯魁心中着急,但也只能干瞅着,此时炮轰未停,上城修堵无论如何是无法办到的。

    煎熬、恐惧、焦灼……种种情绪笼罩着满城内的旗人,大难临头的预感越来越是强烈。

    炮声终于停了,呐喊杀声惊天动地,明军向着城墙发起了第一轮冲击。

    “上城,上城。”柯魁嘶声叫喊着,指挥着旗兵登城防御。

    待柯魁带着旗兵赶上碎石烂砖遍地的城墙,便看见城外明军的步兵阵列离得还远,这些明军并没有快速奔跑,而是以严谨的阵势慢慢向前。

    “来吧,来吧,让你们知道八旗的厉害。”柯魁挥舞着腰刀,命令旗兵将城下的火铳、抬枪、劈山炮尽数抬上来,预备队也在城墙下列队,准备给攻城明军以迎头痛击。

    望远镜的视野中,城头清兵越来越多,将武器摆放架设。钱邦宸嘴角上翘,带着不屑的冷笑,下达了轰击的命令。

    通,通,通……伴着一声声闷响,在明军的阵地上腾起了一团团烟雾,一颗颗闪着火星的炮弹飞向城墙。

    这是一轮威猛的齐射,上百门天威炮将开花弹密密麻麻地射了过来。落地,滚动,爆炸;落地,弹跳,爆炸……

    城墙外,城墙上,城墙内,一团团火光闪现,一声声爆炸响起,硝烟升腾,弹片飞舞,这一段城墙立时被烟雾笼罩。

    聚集在城墙附近的城内八旗顿时被炸的血肉横飞,伤亡惨重。柯魁被爆炸的气浪掀下了城头,幸好是砸在下面人的身上,只是腿受了伤。

    灼人的气浪扑面,惨叫哀嚎不绝于耳,烟雾中柯魁仿佛置身于地狱,身上痛,心中更痛。这是敌人的诡计,他醒悟过来,但又有什么用呢?爆炸声慢慢停了下来,柯魁的耳朵嗡嗡作响,但却听见了金鼓号角齐鸣,明军终于要登城进攻了?

    “上城,上城!”柯魁的嗓子已经哑了,腿上也疼得厉害,但还是忍痛用单腿跳起来。大声吼叫着。

    旗兵旗人虽然伤亡不小,但却勇敢地冲上了城头,正是身处死地疯狂反扑的心理和气势。其中有很多旗人妇女也抓起武器登城,准备与明军作殊死搏杀。其他地段的旗兵眼见明军要从此进攻,纷纷抽调人手赶来支援。

    明军的步兵队列又前进了一段距离,离城墙已经不到百米。柯魁行动不便。正有人治疗,却没有立刻登上城头。

    “开火!”钱邦宸用望远镜了望着,估摸着时间和集中起来的清兵的数量,再次下达了命令。

    炮声隆隆,直射炮轰击城墙,天威炮曲射杀敌。一轮下来,这一段城墙上下已经遍是旗人的尸体。

    柯魁在吐血,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