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民国春归 >

第120章

重生民国春归-第120章

小说: 重生民国春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也曾打听过大哥是如何答应结婚的,不料跟着母亲的几个丫头嘴巴都十分严谨,愣是一句话都不往外说。她自己也不好去伯醇那里问,这件事便成为心头的一桩悬案了。

    如今外人都道他们李家大喜,哪会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呢。(。)

第一百九十章 推进() 
对于他的言论,容国钧只是报之以微笑,想到李家不免就想到前番在报纸上见过的那位李四小姐,他弹一弹烟灰,撩起长袍便坐在那玫瑰金色的欧式沙发上道:“我听说,你曾见过李家的四小姐,此话当真?”

    听说?听谁说的?容绍唐眼眸轻转,他笑了一笑,便也在沙发上坐下来:“倒是有一面之缘,爷爷如何问起这个了?”

    容国钧用那烟斗的柄遥遥点一点容绍唐的额头:“你的口风倒紧,既是见过怎么没听你说起她?”

    “一个闺阁小姐,本不该同我有交集,我若到处传扬岂不是让人误会?”容绍唐四两拨千斤的手段驾轻就熟,他深知那一日知道他见过四小姐的人不少,但敢有胆色在爷爷面前提及的也只有容绍宋那个呆子了。可恨他还去救了他出来,想不到回头来却是容绍宋背后捅他刀子。他见过李家四小姐如何?一个小瘸子,能有多大能耐呢,至于巴巴地到爷爷面前多嘴么。

    他尚且记得宛春不大自然的走路方式,只道报刊杂志也不能尽信之,别看四小姐在报纸上风光无限,私下里谁又能料想到她身患残疾?南林北李,呵,当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笑话了。

    他面上满是不屑,容国钧自然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思量了一回,想必这见面的中间定有自己不知道的内情。不过,内情是什么他已然不大关注了,目前他最关注的也只是孙子对于李家四小姐的看法,遂又接着问:“四小姐的为人如何?”

    为人么?不大好说。

    容绍唐想起她和梅若兰联手演得一场好戏,直觉鄙夷得很。

    他自幼丧父,十五丧母,从小便和同胞的妹妹在容国钧夫妇膝下长大,亲得容国钧夫妇教诲,于为人处事上十分谨慎律己,甚少涉足灯红酒绿之地。故此,在他认知中,似梅若兰那等欢场女子必不是寻常人物,也必非什么好人儿,李宛春既然和梅若兰搅合在一起,可见她二人有共通之处。再则,他因得容国钧偏爱,不免在家族里成为众矢之的,少时便见惯了风雨,最恨阴谋诡计人心不古,宛春摆阵陷害了他与容绍宋一番,于他而言是极为丢脸的一件事,是以对于宛春他并没有什么好态度。

    眼下容国钧既是问起,他也就遵从心意实话实说了:“四小姐的为人有待勘榷,就目前而言,她是个很聪明的女子,也是个很有计谋的女子。”

    然则他的话并没有打消容国钧心里的那个念头,只是对于宛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知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儿,从请愿一事便可看出端倪。但若说到计谋嘛,一个女孩子在平和时期有计谋是不讨人喜欢的,但在乱世,有计谋的人往往会更好的生活下去。

    眼看一汪死水就要活动起来,容国钧越发期待着容绍唐与宛春的联姻了。

    他脑海中想一想宛春的容貌,又将自家孙子打量几眼,深觉无论身家还是外在,二人都堪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饶是容绍唐也万万想不到,自己对于宛春的一番见解,反而将自己的婚事更加推进了一步。

    从容国钧房中出来,他第一时间就去叫了人来,道:“去打听打听,老七近日在做什么,又跑爷爷那里胡说过什么。”无缘无故就扯出一个四小姐来,他不大相信爷爷是一时兴起。

    跟着他的人手脚伶俐耳目通达,过了下午就将消息带回来,附耳一一说了,容绍唐方点一点头。他还以为那个呆子傻到把自己被人打的事情说出去,想不到他还是有点脑子的,既是没说出去镇守使署的那场闹剧,看来爷爷也只是奇怪四小姐其人的吧?毕竟最近当红的,也就数他们李家了。

    哼,李伯醇和张曼之,两个牵线木偶凑在一起,能有什么感情可言?张李两府还真是舍得牺牲。

    他摇一摇头,尽量的将不愉快之事赶出脑海,又招来人问过府里近日的情形,方更换衣服出去赴一位佳人的邀约了。

    旧京那边,伯醇的婚事既然定下,结婚的日程便也一一搬上了台面。旧时婚姻多凭媒妁之言,都由男方请媒人先往女方提亲,称“报吉”。女方同意后,交出写有女儿生辰八字的红帖,即“庚帖”,称“出帖”,俗称“出八字”。男方取得庚帖后,压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炉下三天,称“压庚”,然后请算命先生算男女生辰八字是否相克,称“合婚”。

    如今新社会有新风俗,纵使伯醇和曼之对于婚事都不满意,然而两府还是看在他二人同为留学生的事情上,依据西方习俗置备了婚礼。

    伯醇这边因有宛春和湄心两人做女傧相,便又议定由季元和柳秉钧做男傧相。而总统府那边,则是赵纯美和张曼宜做女傧相,张景侗和赵国栋做男傧相。

    婚礼定在四月十六,正宜嫁娶求嗣,如今不过二月末,尚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宛春照常去医学院学习,自她的身份公开之后,在医学院里众人一面钦佩她胆量,一面却又敬于她的出身,倒不似以往那般亲近了。倒是周湘和晁慕言态度依旧,念及旧京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周湘便问宛春道:“你这段日子不需要回家帮忙吗?”

    宛春道:“家中自有父母操持,倒不用我帮什么忙,我要帮的也无非是在大哥成亲那两日做一做傧相罢了。”

    “那么你的大嫂势必要为难了,请你做傧相,可不是要把新娘风头抢去了?”周湘打趣笑她。

    宛春倒没有笑话的心情,她是头一次见过结婚结得这般不情不愿的,且还是她自己的大哥结婚。自那一晚争吵过后,大哥曾有几日未回家来,及至回来时候,整个人的脸上连丁点的笑容都看不到。季元背地里还同她说,大哥近来酗酒十分厉害。

    她也曾打听过大哥是如何答应结婚的,不料跟着母亲的几个丫头嘴巴都十分严谨,愣是一句话都不往外说。她自己也不好去伯醇那里问,这件事便成为心头的一桩悬案了。

    如今外人都道他们李家大喜,哪会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呢。(。)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迎亲() 
她未曾覆面,只在头上带了素白的头纱,衬着素白的脸蛋仿佛可以光滑照人一般。眉毛细长而轻扬,眼睛乌黑黑透着些许清冷的亮光,唇上总算是有点颜色,不过因为她微抿的缘故,便只有一线的嫣红,薄薄地横在秀挺的鼻翼下。

    这还是他头一回见到长大后的张曼之,与印象中那个五六岁的女孩子差别许多,几乎不像是一个人。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新娘子的确很美丽,至少,比他印象中的要美丽许多。

    他是新郎官,再怎么打量新娘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反是新娘自己见他目光一瞬不瞬堂而皇之的盯着自己,心里头生出一些尴尬的恼意来。

    曼之不甘示弱的看了回去,见那底下一众西装男子中,有一个人最为出众,他穿着的西服其实并不比别人多什么花样,唯有在上衣兜里比别人多了一朵红花来,坠着小小的一截红绸布,与她胸前别着的一般无二。又看他的个头,也比寻常人要高一些,季元和景侗的身高在她看来已经算得上挺拔,然而伯醇站在他二人跟前,竟比他们还高出一个额梢来。

    他的面容不甚白,但也算不得黑,倒像是天光乍亮时露出的那一点晨曦,在白里微微透漏出一些晕黄,是极健康也极为悦目的颜色。

    她一步步走,至最后一个台阶时,才站住脚跟。

    两个人彼此对望一回,底下那些宾朋只见的眼前俊男美女林立,实在让人看花眼。且不说新郎新娘如才子佳人一般,堪称天作之合的一对,只看双方的傧相,男傧相是众所周知的四大公子,而女傧相里既有去年校花赵纯美,又有今年校花李宛春,旁边站着的两个小姑娘,不说出身,亦是明眸皓齿仙姿佚貌。

    众人一时赞一时叹,并未觉出什么异样来。只有曼宜跟在曼之身后,正庆幸快要把她送到李家人的手里,冷不丁见她停住,心头扑通一跳,便在其背后极小声的问:“大姐,怎么了?”

    曼之没有看她,亦没有回答她,她居高临下地望着李家来的几个人,就在众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才开口道:“我们今日举行的虽是西式婚礼,但父母教育之恩,未敢忘怀,所以我仍希望用中式的方法,拜别高堂。”

    说着,她自行伸手牵住婚纱的裙摆,走到了张作霖及华氏的面前,看一眼父母,方拎起裙摆,对着他二人屈膝跪了下去:“第一拜,拜父母生身之恩,第二拜,拜父母养育之恩,第三拜,拜父母送嫁之恩,从今往后……女儿就是李家人了!还望父亲母亲各自珍重,女儿这就走了。”

    她这三拜皆是以头触地,慌得华氏和曼宜都去拉她起来。

    华氏尤为的不舍,摩挲着她的面容,忍住眼泪强颜欢笑道:“傻孩子,父母养你们成人,自然盼你们成家立业,你今日大喜,我们高兴着呢。去了李家,千万记得我告诉你的话,要当你的公婆如我们一般孝敬,同姑爷之间也要好好相处,你过得好,我们心里才安稳。”

    “嗯,女儿都记下了。”

    曼之一一点头,喉咙处几次滚动,终是将心头苦涩强自咽了下去。她微红着眼转身,张作霖却拉起她的手,轻拍了一拍,方将她一步一步的牵至伯醇面前,嘱咐道:“我们女儿以后就拜托你了。”

    伯醇伸出手去,轻轻地拖着曼之的手,甫一触碰才觉出两个人掌心的温度竟一样的冰凉。他不动神色,只是朝张作霖和华氏深深鞠了一躬,道一声“泰山放心”,才牵着曼之的手走出了张家。

    门外早有听差打开了迎亲汽车的车门,宛春和湄心共坐一车,赵纯美和曼宜坐了另一辆车,而四大傧相则是一人一辆,浩浩荡荡地驶回静安官邸。

    李岚藻夫妇和仲清夫妇早在两日前就相约赶到旧京来了,李家自仲清出嫁后,已有三四年不曾有喜事了,这一回是李家的长子长孙结婚,她们自然要亲到现场。不仅她们来了,远在苏州的余氏娘家也来了人,湄心的母亲和舅舅便是前一晚到的。而上房那里,两位姨奶奶也早早由儿孙奉着,分别从哈尔滨和徐州赶回了旧京。

    接亲的车队还没有回来,一众亲朋便坐在屋子里彼此闲话几句。李承续的两个庶子中,老二李岚山乃是特派哈尔滨交涉员,老三李岚水则任徐海道尹,两个儿子虽是庶出,但李家于教育子嗣上素来一视同仁,嫡母黎敏亦非苛刻之人,由是教育的几个孩子都很出色。

    两位姨奶奶当年虽因利益纠纷嫁进李家,然而并没有受到什么委屈,主母固然不喜她们,但于待人一事上倒也亲善得很,至多是眼不见为净罢了。再及孩子们长大,都有了很好的前程,经过李承续允许接她们出去享福,近来儿孙绕膝,日子一时过得十分舒心,回到旧京也不见落魄模样,反是一个比一个看着年轻亲和起来。

    诚然她们的年轻也只在她们的年龄而言,但仲清见到,免不了要同李岚藻和余氏说道:“两位姨娘倒是有福的人,可惜奶奶去得早了,没能看到伯醇大婚。”

    李岚藻与李岚峰是一母所出,同为黎敏骨肉,自然要为黎敏说话:“也是她们走了****运,生了两个好儿子。要我说,也只有母亲是个大度有见识的人,在那等时候尚且记得顾全李家,若非她将岚山岚水视同我和你父亲一般,他二人如今哪有这等成就。”她儿时的记忆不如岚峰齐全,却也记得母亲和父亲生分之后一天比一天沉默的样子。

    这也就是伯醇大婚,她才愿意见一见两位姨娘,若不然,她们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呢?

    仲清背过头佯装咳嗽,知晓自己方才的一番话着实不该说出来,遂转了身,假意要出去看一看迎亲的车辆,就领着丫头翠枝走出去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惊恸() 
李岚藻心里头还有些不悦,余氏笑着拍一拍她的肩头:“好了,都多少年的事情了,还要提出来?爸如今年事已高,两位姨娘回来,在他而言也算是有个说话的人。我知道你体贴妈的心情,可斯人已逝,活着的还要好好活下去,亏你这样明事理的人还在孩子面前计较。”

    “瞧大嫂这话说的,谁又愿意计较呢。”

    李岚藻皱一皱鼻子,看余氏正着人备下红纸包,便道:“既是西式的婚事,怎地还讲究这个?”

    余氏道:“他们小夫妻过日子,手里总要有些余钱的,伯醇去年才回来,从回来就忙着开办学堂,到如今也只是才刚刚授课而已,他以往读书又不曾攒下一星半点,不给他一些,将来两人吃喝用度难道都要向别人要吗?他们拉不下那个脸,我们做长辈的面子上也无光。”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你和大哥,对于孩子当真是尽了心了。”

    李岚藻感慨一声,便向娜琳手中抽出一个红纸包来:“既然你们都给了,我这做姑姑的也不能太吝啬,给多少都是我的心意,只盼他夫妻二人能同心协力鸾凤齐鸣,早生贵子才好。”女人家有了孩子,那颗心才算是入到夫家呢。

    余氏何尝不愿意他们早生贵子,但想到长子对于婚事的排斥,她多少有些踌躇。

    然而这时候说这种话已经为时已晚,过不多时间,外头就来听差回道:“太太,姑奶奶,老爷叫小的喊你们出去呢,迎亲的车就快到门外了。”

    “哟,这就来了?”李岚藻急忙理理鬓发,又转动身看一看衣服并无不妥的地方,方和余氏一同出去。

    金丽没能赶上做傧相,只好在外面和仲清一起翘脚等着婚车来。她一贯的话多,此番又逢大喜之日,高兴之余话就变得更多了:“二姐姐,车子说来怎么还不来?大哥哥今早出去的时候,可真是英俊,还有三哥哥和宛姐姐,我还是第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