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民国春归 >

第48章

重生民国春归-第48章

小说: 重生民国春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儿也觉此言可行,嘴里答应着就往季元院子里去了。

    考虑事情紧急,宛春没有等她回来,而是先同娜琳到后厢李承续院子里去。从月洞门拐过去,就可看见院子里乌压压站了一圈的人在,李达带着上房的几个听差垂首侍立,彩珠则和怀安等人紧随在李岚峰余氏夫妇身后。

第七十二章 解围() 
祖父李岚峰和大哥李伯醇,则是对面而立,彼此都是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

    十月底,已到立冬之时,夜风是非常寒冷的,吹得人的衣摆飒飒作响,祖父身上却只穿了一件织锦长衫,外头连个马褂都没有,在深秋之中不觉显得分外单薄。身后李达的手上还捧着一件军大衣,忐忑不安的站着,大抵是因为祖父气愤之中不愿意穿的缘故。

    宛春进去的时候,李承续正说到大哥李伯醇的不对之处,鼻翼震动出的气息急促而浑浊,他手上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此刻便用拐杖的一头在院中的万字纹铺地使劲的敲击着,一片当当声里,宛春只听祖父呵责道:“我今日是把话说在这里,你要是真敢在这紫禁城里开办学习日本文化的学校,那么我们北岭李家就没有你李伯醇这个长子长孙,从今往后,你也不需要再叫我一声爷爷,我当不起你这声称呼!”

    大哥李伯醇却依旧高昂着头,站如青松一般,不服输的辩驳道:“爷爷,您老人家说来说去无非是这两句话罢了。那么,我也只好放开了讲,我以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人都改变不了的,即便将来不能做李家的儿孙,但为了祖国的千秋大计,我也是绝不能够妥协的。您老人家知道么,在日本国他们的学者研究我们中国的东西,很多时候比我们自己国家的学者还要透彻。关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礼仪、我们的思想,我们懂得的他们懂,我们不懂的他们研究,其实中国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早已遗留下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他们日本人正是看到国人身上这种劣根性,所以才会妄图发动侵华战争。欲要通过战争夺取我们的领土与子民,再伺机奴役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屈服于他们的淫威。既是如此,我们就为何不能反过来去研究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礼仪、他们的思想,以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难道真要等到束手就擒的时候,才悔不当初吗?”

    “荒谬!荒谬至极!”龙头拐杖在寂静片刻之后,敲击的更为急迫了。李岚峰强忍着上涌的咳嗽,更加气愤道,“日本弹丸之地,能有什么文化礼仪可言?他们是倭寇。是悍匪,是我们旧京要一网打尽的强盗!你把他们的文化引入旧京里来,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你一手教出来的学生通敌卖国,致我们于死地?”

    “爷爷……”

    伯醇几近无奈,开办学校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不料开办的过程这般艰难。爷爷的意思他懂,自爆炸案后已过去了七八日。驻守在静安官邸的列兵还不肯撤离出去,可见旧京政府对李家生疑到何种地步。但他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开办学校是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的,教育的东西也可交由总统府过目,只要他们没有证据。就不能够拿他和他的学校怎么样。

    但这话他已对祖父说了不下十次,祖父却总也听不进去。

    院子里一时又陷入僵持。

    宛春直到现在才明白是为了大哥开办学校的事情,而且听爷爷的意思。大哥要开办的学校还与日本文化有关。这也难怪爷爷会生气,如今京城里的人们受了爆炸案的影响,抗日情绪十分高涨,满大街都是抗日的横幅,但凡涉及日货的商铺也已关门歇业。大哥在这个风口上提出建立日本文化学校,在祖父看来。明摆着是要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的。

    她下意识的咬一咬唇,颇有些为难起来。她于政治军事上都不大精通,自然不知道这日本文化传播进来时好还是不好,便是想去从中劝和,也找不到插话的法子。

    因她来时是故意放轻脚步的,此刻同娜琳一起站着,彩珠错眼看见倒唬了一跳,忙低低的问道:“四小姐怎么来了?”

    宛春竖起食指在唇边嘘了一声,却悄悄站到母亲余氏的身后,轻声叫了一句妈妈。

    余氏正为李伯醇和李岚峰的僵持而焦心,花绸的帕子只在指尖绕个不停,让宛春这么一唤,才连忙停住手转过头看她道:“是你呀,囡囡?这么晚不睡觉,你来做什么?”

    宛春低下头浅笑道:“本来是要睡下的,听见这边吵闹,才起身过来看看。”因这回是娜琳擅自做主喊她过来的,未免余氏责怪,她就抬起头看了一看伯醇和李岚峰,只当是不清楚的样子,说道,“大哥和爷爷吵起来了吗?”

    余氏叹一口气,她和丈夫李岚峰都已在庭院里站着多时,初时二人还可以对伯醇斥责两声,叫他不要忤逆爷爷的意思。后来伯醇犯起倔,和李承续两人从教育到治国,足足辩论了一遍,就再无旁人插话的余地了。

    她这一声叹息来得突然,李岚峰就站在其身侧,闻声转过头,一见宛春过来,便苦笑一声道:“竟把你也惊动了么?真是何苦来哉,闹的一个院子都不安宁了。”

    宛春微垂下头,人都说严父慈母,其实在静安官邸,父亲李岚峰对于儿孙尚还不如母亲严厉。他虽统领海军总部,但因是弃笔从戎之故,倒不似一般将军大大咧咧,反而有些儒雅韵致,对于大哥开办学校的事情,他本人并没有多大的意见。只是碍着祖父不同意,他为着孝道也不好帮长子说话罢了。

    宛春明白父母的处境,就不得不替大哥捏了把汗,爷爷说话向来是说一不二,若有可能,那么李家真的就会再无李伯醇之名了。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她暗暗焦急,秀儿奉了她的命令前去找季元,这时候正和季元萍绿走进院子里,宛春余光里瞧见,忙向他们轻轻地招一招手。

    季元便大跨步的迈过去,大抵是事出突然,他身上穿的还是休息时的睡衣,垮垮的系了根长腰带,脚上靸着一双棉拖鞋,才到宛春身旁就张口说道:“大哥和爷爷还在争执吗?”

    大着嗓子,活像不避嫌一般。

    宛春却是一怔,忙轻捶着他的胳膊示意他小声些,说道:“才刚吵完,正不知怎么劝呢。”

    “那有什么劝不劝的。”季元嘻嘻的笑,仍是旧日里不羁的模样,他斜伸出一只脚撑住身子道晃了晃,眼珠子一动,就推开了宛春直奔众人中间的李伯醇而去。

    宛春不知他要作何,低声讶异着,怕他又添麻烦,就要伸手去拉住季元。却不料季元走到伯醇身边,一把勾住了伯醇的肩膀,便向李承续笑道:“爷爷,天儿都黑了,您老人家上了年纪,不宜在外头久站,您先回去歇着,我来和大哥说说,等他日养足了精神,我再把大哥押到您面前,让您好好教训他一顿,可好?”

    他浑似开玩笑一般,几句话就将院子里紧绷的气氛化为云烟,宛春看懂他的意思,知道季元欲要避过爷爷和大哥的锋芒,来个调虎离山计。她也是极为机灵的,便忙上去接过了李达手上的军大衣,一面替李承续披在肩上,一面软语娇声的说道:“爷爷,您瞧,这天儿这么凉,冻坏了身子岂非我们的不是?快去屋里歇一歇吧,有什么话都等明日再说,行不行?”

    他们两个算是合起伙来转移视线的,李承续便是心知肚明,这会子让季元和宛春一闹腾,他也生不起气来了。唯有板住面孔,哼声道:“不要以为我如今年纪大了,就会由着你们糊弄。我今日的话可不是开玩笑说的,都回去好好地反省罢。”

    宛春低低的笑,看他是不打算说下去了,方和李岚峰余氏夫妇搀着他直送到了屋子里。底下的仆人眼看一场战火息于无声,都大大的松口气,才回去各忙各的活计。

    那头季元也把伯醇拉到了自己房中,兄弟之间少不得要磨嘴皮子。季元最贫,进了屋就笑道:“大哥,你是越来越让我们刮目相看呀,敢和爷爷顶起嘴来。”

    伯醇因为学校不能开办的事情,沮丧之余更是十分失落,长叹口气,也只好自我解嘲道:“什么刮目相看,我几乎要从这个家中赶出去。”想起他和宛春的好意,便又道,“还是得谢谢你和四妹妹,要不然我和爷爷还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

    “不用客气啦,大哥。”

    宛春正从李承续的房中回来,知道伯醇必然会在季元这里,她就顺路过来,未进门听到伯醇的道谢声,就掀开帘子进门笑道:“爷爷已经歇下了,二位是要打算彻夜长谈吗?”

    伯醇无奈失笑,他坐在长沙发的一侧,宛春四下一顾,见椅子已被季元坐去,便也挨着伯醇在沙发上坐了。伯醇便道:“你们两个也是大胆,竟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幸而爷爷是不打算追究,要不然今晚就该咱们三兄妹受难了。”

    宛春掩口笑笑,问他道:“我还不大清楚呢,大哥开办学校的事情还没定下来,怎么又说要教习日本文化了?”

第七十三章 编外() 
伯醇顿一顿足,面上重新有些喜色,自个儿笑了一回,才道:“说来也是天意,我如今找到一位十分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在他的提醒下,我才想出了教习日本文化的点子。”

    “这人是谁?”

    宛春非常好奇的问道。一个李伯醇就已让她足够钦佩的了,想不到还有一个可以与伯醇比肩的人物。

    季元也是好奇不已,大哥李伯醇上罢中学之后,就赴美读的大学,遵照父母的意思,原是让他在美国读完博士再回国的。后来伯醇执意要去日本留学,家中劝说不住,也就听之任之,但是说起他在旧京的同学,也唯有中学时候相熟的几个而已。再要说到能同他谈论教育,言及教学内容的,就更该寥寥无几了,便也问道:“是我们认识的人吗?”

    伯醇看他们急于知道的神情,笑着点点头道:“或许你们没有见过他的人,但却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他就是总统府的二少爷,《京报》的总编辑和创刊人——张景祖。”

    “张景祖?”果不其然,宛春和季元听罢都极为惊讶。

    这可真是个神秘的人物,比之张家花名在外的五少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二少爷就显得沉稳庄重许多。因他是旧京报社馆的总编,旧京每日的新闻,无一不是经由他的过目而刊发出来的,他的为人亦是从《京报》的点点滴滴中可见一斑。作为总统府的少爷公子,张景祖并没有将对政府不利的消息隐瞒下去,相反地他自己就很喜欢针砭时弊,对于现如今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常常有一己之见,虽免不了文人式的口诛笔伐,但由于他的观点公正公平。就很得旧京民心,《京报》的发刊量也因此稳坐了旧京报社的头一把交椅。

    不过,张景祖当初可是留学的英国,与日本相隔数万里,伯醇才从日本回来,怎么会与他认识的呢?

    两个人都是一肚子疑惑,便向伯醇问道:“大哥是回国之后与张二少爷结识,还是回国之前就认识的呢?”

    伯醇道:“自然是回国以后结识的,想不到总统府里也是卧虎藏龙啊,说句不夸张的话。放眼我所认识的朋友中,唯有二少爷是最得我钦佩的人。他的见地人品,简直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呀。”

    这倒是想不到呀。

    宛春沉默的低着头。她对于张景祖全无印象,唯一记得张景侗曾说过,他家的二哥是旧京京报馆的总编。那时她还以为张景祖的总编是因为他出身总统府的缘故才得来的,这时听见伯醇说他是创刊人,才觉得真是了不得。与他的弟弟——游戏人间的五少爷张景侗,竟是截然不同的两样人物。

    或者,也唯其有这样的人物,才可以与志向高远的大哥走到一块儿去的吧?

    她想着就笑了起来,张家的二少爷比之李家的长孙,在教育界应该是更可以说得上话的。大哥有了他作伴,不就可以如虎添翼了吗?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足该被庆贺了。于是便向伯醇恭喜道:“怪不得开办学校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原是有二少爷的加盟了!既如此,引入日本文化的事情,怎么不让二少爷去说说呢?我想如果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爷爷未必就会这般反对了。”

    “那可不一定呀。”伯醇笑着摇头。觉得自家这个小妹妹还是稚嫩了些,对于开办一所学校未免看的太过简单。便道,“二少爷不过是看在西式文化大行其道,虽开化了部分人的思想,却也免不了有爱慕虚荣的成分存在,就建议我可以开办一所能启发人的觉悟的学校,使人们的目光不必放在钱、权、名之上。我想来想去,若要启发觉悟,无非是要让人们认清眼下的形势,更或者,是认清敌人的形势。我那日从街上回来,看到所谓的爱国青年,为了报复日本的爆炸行为,而将日货铺子撬开,施行烧光抢光砸光的‘三光’政策。其实,他们烧坏的是日货吗?不,他们烧坏的是我们国人自己的血汗钱。固然你可以说他们不是坏人,但他们却的的确确做了一件坏事,这便是觉悟的重要。我们要真想抵制日本人,只有从根源上找到抵制的办法,他们自诩大和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他们的历史找出他们不伟大的所在,从而达到见血封喉的目的。当然咯,这仅仅是抵御的开始,而在将来,我们要做的还更多,发展本土的经济,强壮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三弟,四妹,我的话你们可都明白?”

    “明白!明白!”季元笑的抚额,他这个大哥真是越来越会说大道理了,要是他敢说不明白,想必今儿夜里也崩睡了,听一夜也只怕是听不完。嘴里囫囵应了两声,季元方道:“这么说,其实二少爷也不知道大哥你要引入日本文化,是吗?”

    伯醇沉默良久,半晌才叹息道:“曲高者和寡!对于二少爷的心思,我并不能估摸的准确,但却可以保证他是赞同的,不过这赞同也分两种,一种是身体力行,一种就只有精神支持罢了。要是精神支持,那么说到底我还是要孤身奋战了。”

    这个倒是可以谅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