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袁基 >

第46章

重生三国之袁基-第46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袁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六章 撤回荆州() 
袁基是被人抬着下了马车的,看着身边的黄忠、关羽,袁基和他们点了点头。

    袁基虽然平淡,但关羽和黄忠却不是这样,见袁基如此立刻来到袁基担架前下跪行礼,关羽道:“主公,你怎会弄成这样啊,到底是谁?让我去杀了他给主公报仇。”

    袁基摇了摇头道:“不要这样,都起来吧,我们进房再细说吧,这事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走吧。”

    张飞见此赶忙拉起了关羽,在黄忠的带领下把袁基安排在了城主府最好的房子里,看着躺在床上的袁基,关羽几次欲言又止,但都被黄忠给拦下了,黄忠知道主公定会说的所以拉着关羽,让他不要着急。

    赵云喂了口水给袁基后,袁基看了眼关羽等人,随后缓缓说道:“这件事我也是第一次和你们说,现在只有我和奉孝知晓此事,现在来到了宛城告诉你们也无妨了,但你们要记住这事摆在心里就行了,切不可说出去。以后我自会亲提大军去找他算账的。”

    “是,主公,您说吧,我们不会乱说的。”说话的是张飞,看着他那样,袁基就有些好笑,他是不会说但他会行动啊。

    “好吧,这件事要从我们拿下函谷关后说起了,那时我拿下函谷关后就出兵进攻了潼关,而我也是在那时中了奸计中箭中毒,且带的十万大军几乎全灭,只剩下了赵云带的八千护卫军依仗着铠甲之利逃了出来。”说道这袁基看了赵云一眼,要不是赵云带着自己离开,自己也许早死了,对于赵云的感激那是发自内心的。

    缓了口气袁基继续道:“后来我就昏迷了过去,前面这些都是奉孝告诉我的,等我醒来奉孝已派人前往了长安探查了,这不探查还不知道,原来就在我受伤之后撤退之时,曹*已经拿下了长安,而郭汜和李霍却带着军马来进攻函谷关内掩护我们撤退的典韦大军,经过了一天的浴血奋战典韦也是损失惨重,之后典韦看我们已经远去就放弃了函谷关,星夜撤离寻我们来了,而郭汜和李霍在得到了函谷关后也没有追击,就回军长安了,哪里知道曹*正等着他们呢,在他们回来之际,以逸待劳在城下全歼郭汜李霍大军,并当场斩杀了郭汜和李霍。这些都是探马乔装打扮混入长安得知的,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原郭汜的谋士,现为曹*首席谋士的贾诩所为,是他用计在潼关伏击了我,并让我中毒受伤,是他让曹*从青泥隘口通过,并未内应拿下了长安,是他调开了郭汜去攻打掩护我们撤退的典韦,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都是他一手*纵的。”说道这袁基难免有些激动。

    众人见此纷纷劝说袁基息怒,身体要紧。张飞捏紧了拳头,道:“主公给我一军我去杀了那贾诩去。”

    “翼德不必如此,刚刚我是有些激动了,我得承认,那贾诩的确厉害,我们是技不如人活该如此啊。呵呵。”说完袁基自嘲的笑了笑。

    笑完,袁基接着道:“我也很想报仇,但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大军新败需要赶快撤回荆州,修养生息,等我们实力强大了,再进攻曹*拿下贾诩也不迟啊,现在曹*势力正盛,不是好相与的啊。”

    关羽抱拳道:“主公说的是,我们应该立刻撤回荆州才是上策,等主公安好后,我们整顿军马再战不迟。”

    “你们知道就好啊,好了,你们都下去吧,把郭嘉徐庶等参谋给我叫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是,主公。”众人躬身抱拳退了下去。

    其实袁基还有一事没说,那是他一直在想的事情,自己身穿钢铁铠甲,什么样的箭可以射的穿?这件事等自己好了后还要好好调查啊。

    就在袁基思量之时,郭嘉就协同荀攸、徐庶来到了袁基的床塌边,袁基看众人到齐出声道:“找你们来是有一件事要和你们商议一下,你们看是否可行。”

    郭嘉道:“主公,你说吧,何事?”

    “这事就是我想放弃宛城完全撤回荆州,把宛城送给袁术你们看如何?”说完袁基就看着众人。

    听到袁基如此说,几人都是一愣,还是郭嘉首先反应了过来,道:“主公此计大妙啊,把宛城送与袁术,让袁术替我们看大门,如若曹*来攻,首先遭到攻击的定是袁术,等于我们荆州多了一道天然屏障,妙啊。”

    荀攸、徐庶也反应了过来,也是不住的点头,荀攸道:“主公主动送与袁术,袁术肯定会大喜接受,就算以后反应了过来也不会放弃这到嘴的鸭子的,大妙,主公此计大妙。”

    徐庶也道:“是啊,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个宛城,但却换来了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们就可以重整旗鼓,到时也不会惧怕那曹*了。”

    袁基见几人都同意自己的看法,立刻道:“既然你们都同意,奉孝你就在我们全部撤离后派信使送封信给袁术吧,信中给我写上把宛城送给袁术,和这首诗就行。诗句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到这首诗,他定不会追击我们而来。”

    郭嘉几人听见袁基所念诗句都在嘴上重复了一遍,念完都抬起头来相互看了看彼此,郭嘉道:“没想到主公才华如此横溢,我等不及也。”

    荀攸道:“说来惭愧啊,枉我们饱读诗书,估计我们都做不出这让人听后潸然泪下的诗句啊。”

    徐庶接道:“是啊,想必那袁术看到这诗句定会顾及兄弟之义,不仅不会追击我们,还会带我们好好守着这宛城的。”几人说完和袁基相视一眼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袁基现在恨死了曹*,对于那未出世的儿子所做的诗句拿来借用一点都不愧疚,就当他替他老爹还债了。

    随后郭嘉等人就下去安排撤离之事,等到了第二天夜晚袁基大军就开拔往襄阳而去。至于城里的百姓袁基让郭嘉张榜通告,若是愿意跟随,他们会护他们周全到达荆州安家,若不愿也不强迫,袁基本来也不报什么希望,只是想学学那腹黑的刘备做做样子,哪只这榜一经张贴,大家都纷纷响应要前往荆州,这让袁基有些诧异,难道自己人品超好,他们都愿意跟随自己?

    其实袁基想错了,并不是袁基人品超好,而是这宛城地处四战之地,南北要冲,留在这里早晚都要遭殃,还不如去江南安顿为好,现在又有大军护送不去谁是呆子了。

    躺在床上的袁基听着手下打探来的消息,哭笑不得,原来不是自己人品爆发啊,看来自己是没刘备那伪君子的命了。

    随后袁基下令道,若是要随大军前往荆州的必须在明日夜收拾好一切,过时不候。

    而在袁基大军离开之后的清晨,袁术也接到了袁基的来信,这几日他并不是不想进攻宛城,而是在等待自己的援军,现在仅凭自己这十万人马就算拿下了宛城也守不住后续到来的袁基大军,所以他一直按兵不动。

    从兵士手上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袁术看了开头就眉头一皱,接着看到了下面,袁术就了然了,原来这袁基念及兄弟情谊不想和自己再争斗下去恐让别人得了利,把宛城送与了自己。看到这袁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看了一遍信确认是袁基送来的,当即就大喊道:“把张勋等一众人给我叫来,快!”

    站在一边的小校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忙跑了出去喊人了。

    接到传信,众人都急匆匆的赶到了袁术的营帐,杨弘问道:“主公这般着急找我们何事?”

    袁术当然不会把信给他们看,只是说道:“我刚刚接到了探马来报,宛城现在已经空了,袁基大军已经撤离,你等速去接收,但也要小心有埋伏,知道了吗?”

    众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袁基撤离?这我们怎么不知道,但主公如此说定是真的了,众人赶忙躬身下去调集军马前往宛城。

    没一日回报就传了回来,张勋亲帅大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宛城,只是城中百姓却十不存一都离开了。而问了留下的百姓袁基的大军是何时走的,得到的答案是昨夜。

    听到了手下的回报,袁术再次拿起那封信件,摇头叹了口气,念着那信中的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脑中不由回想着自己还在洛阳时的过往,以及很久未见的父亲和母亲了。

第九十七章 华佗() 
就在袁术还在那里感慨回忆之时,袁基的大军已经离开宛城一百多里了,本来会更快的,但是带着大批的民众拖累了行程,现在袁基才深刻体会到,伪君子也不是那么好装的啊,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幸好自己给袁术留下了一封信件,要不袁术定会带人来追,到时自己也要上演一出长坂坡了。

    。。。

    荆州,甘宁府,此刻甘宁正在和荀彧商议着荆州的军务之事,只见一小校前来禀报,说有主公来书。甘宁赶忙上前接了书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让其寻找神医华佗之事,并把自己深中奇毒之事告诉了甘宁,让其立刻把华佗找到,并要以礼相待,不可怠慢。

    看到这,甘宁大惊,主公深中奇毒?长安战败?

    荀彧见甘宁因为吃惊而呆愣在哪里,也赶忙上前接过了书信一看,也是倒吸口凉气,这是怎么回事?

    见荀彧看完信,甘宁道:“没想到主公战败还中了奇毒浑身不能动弹,你看这事。。。?”

    荀彧又看了下信,道:“赶快按主公信中所说的做吧,现在主公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既然这样我们只能赶快找到这个叫华佗的神医,让主公一到荆州就可以医治。”

    甘宁点了点头道:“好,我这就去安排,一旦找到我亲自去请。”

    “还是我去请吧,你这样会吓着人家的。”荀彧摇了摇头。

    甘宁看了看自己,苦笑了一声,确实如荀彧所说,自己五大三粗的也不适合做这事,当即叫来了人把主公说的一些关于华佗的事情诉说了一遍,让他们传令荆州各地,一旦有所发现就立刻来禀报,不可妄动。

    随后,整个荆州各郡县都张贴出了有关华佗的一些事情,寻找华佗,一旦提供有用线索重重有赏。

    正在甘宁下令四处寻找华佗时,华佗此刻正游方到了荆州的桂阳,在此已经呆了有小半年了。92ks。

    华佗,字元化,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之所以跑到了桂阳那是因为他们那里战乱连连,根本不适合在那里为普通百姓解除疾苦,没被那些当官的抓去就不错了,所以他就带着家小一路迁徙最后来到了这袁基掌控还算安定的桂阳。

    在来到桂阳这小半年里,华佗在此也有了些小名气,这事还要从另一个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馆伙计说起。

    仁心医馆在桂阳当地生意本来也很是红火的,自从华佗来了,也开了个医馆,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低廉的收费,使得华佗所开的医馆那是天天有人排队,这样一来仁心医馆来看病的人就门可罗雀了,这可急坏了仁心医馆的老板也是唯一的一个医者,而看着店里生意惨淡的伙计也很是着急啊,没了生意他的收入也会减少啊,所以他就出了个主意给那老板。

    这天,学徒吃过午饭,坐在门旁揉肚皮,见华佗走来,就对他的老板说:“今天我想试试华佗的本领。让他出出洋相,我就不信他的医术会有多高,我到柜台里装病,您把他请来,为我诊治。”

    说罢,他一个翻身,跳进柜台,两手捂着肚子,摔头打滚地嚎叫起来。

    医馆老板有些好笑,但他也想看到华佗出丑,所以听了伙计的话忙拦住了路过他医馆门口华佗给他诊治。

    华佗望望那学徒的气色,切脉之后,脸色一沉,痛惜地对医馆老板说“无救了,准备后事吧!”

    医馆老板心中好笑。脸色一变道:“你这庸医还敢来我桂阳开医馆,我看你还是关门大吉吧。”说完就嚷嚷了开来。

    华佗也不理他摇了摇头道:“不是我不治,是他已挨不过今夜子时!”华佗说罢,叹息而去。

    华佗走后,医馆老板摇头冷笑着大声道:“哼,人传神医,我看也是徒有虚名!大家都看到了,这分明是庸医啊。庸医害人啊。”

    众人也是对着离开的华佗指指点点,而医馆老板此时转身对他的小伙计说:“好了好了,别叫了,起来吧!”

    可是,任他怎么制止,那学徒却仍旧一个劲翻来覆去地嚎叫,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下来。原来刚才他翻腾的时候,挣断了肠子,此刻正如华佗所说,挨不过子时了,这下那医馆老板大惊失色,赶忙扶起那伙计,查探了一会,最后也是摇了摇头,果然那伙计因为要让华佗出丑却自己丢了性命,这真叫恶有恶报啊。

    这事一经传出,大家这才对华佗刮目相看,华佗说的都是真的,那伙计果然没活过子时,这样的医术如此高超,我们有福啦,这让本就忙碌异常的华佗,更加忙了,可他却很是开心,看着一个个康复离开的患者,他是由衷的高兴啊,他学医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百姓病有所医,身体健康吗。

    可是这天,一匹快马带着甘宁所下达寻找华佗的命令来到了桂阳城主府里,而桂阳太守是新近任命的吴巨,接到荆州来书,打开一看,顿时开怀大笑,旁边的官员有些疑惑不解,问道:“大人有何喜事如此高兴?说来与我们一同高兴高兴啊。”

    吴巨笑着摇了摇头道:“此事不可说,不可说也,到时你们就知道了,好了,今日商议的政务之事,就按刚刚商议的办吧,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虽然很想知道那信中说的什么,但太守大人不说他们也不好再相询了,只得躬身告退下去忙了。

    见众人走后,吴巨立刻写了一封书信命人立刻送与荆州,见送信的人走了,吴巨心下大定,心中想到,华佗啊华佗,你真是我命中的贵人啊,要不是你看好了我夫人的病,我还要去寻找你,现在正好,我不用去寻了,你就在我桂阳城里,你还真有名气啊,名声都传到了主公耳朵里,你既然能让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