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袁基 >

第54章

重生三国之袁基-第54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袁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主公。”

    站起后的鲁肃看了眼袁基有些欲言又止。

    袁基也看了出来,道:“有什么想说的就说,我这里不要那么婆婆妈妈的人。”

    “刚听主公要发兵江东,不知主公的安排是什么,可否告知于我?”

    “呵呵,这有什么,告诉你本来就是应该之事,我刚才还想问问你的意见呢。”

    “谢主公信任。”

    “我原本的打算是等到我的水军训练好后再去夺取江东的,可是江东的孙策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已经得到了江东的大半底盘,若是再拖延些时日,恐江东尽归孙策所有了,到时再想拿下江东就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了,在其未稳时我顺势攻之应该可以拿下江东的。”

    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让低头沉思的鲁肃先消化下刚才所说,见其抬头袁基又道:“而我现在打算不再等水军建成了,而是从陆路进攻江东,起兵二十万,兵分两路,一路八万人马,有张飞统领、张辽为副统领、荀攸为军师,从庐陵进攻临川,然后南下,进攻孙策还没占领的建宁和延平等诸地。还有一路为十二万大军,又我所带领,但在江夏兵分两路,一路魏延为主帅,徐庶为军师带领一路五万人马进攻南昌等地,拿下南昌后就直接前往鄱阳,我亲提七万大军进攻九江、柴桑。等拿下后就去鄱阳与魏延在鄱阳汇合。再合兵一处进攻孙策的老巢吴郡。”

    鲁肃听完这些又低头沉思了起来,随即道:“主公可考虑过让张飞将军先暂时放弃进攻建宁等地,转而去进攻会稽等地,这样就切断了孙策的后路,防止其从后援救孙策。而建宁等地等主公拿下了孙策,迟早还是主公的。不用急于一时。”

    袁基听了鲁肃的话也低头细想了起来,随即抬头看了眼郭嘉,郭嘉见袁基望来,也点了点头,对鲁肃所提建议表示赞成。

    见郭嘉也同意鲁肃的意见,袁基看着鲁肃道:“子敬真乃大才啊,刚来就给我献出了这样的良谋。是我有些*之过急了啊。想一口气拿下整个江东。”

    “主公谬赞了,我只是说出了我的想法而已,主公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步骤调换了一下而已。”

    “好了,我们也不用在这相互谦让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这就下令让张飞攻下临川后改为进攻东阳、会稽诸地,切断孙策的后援。”

    随后袁基又和鲁肃、郭嘉商谈了些具体的细节,听着鲁肃真知灼见的畅谈,让袁基对一些原本没看开的东西豁然开朗。

    鲁肃不但说了此次出兵的难度,和一些要注意的东西,就连运输粮草等细节也和袁基细细道来,这足见鲁肃的才智。

第一百一十章 太史慈() 
几日的时间过的很快,这天终于到了大军出征江东的日子了。

    身穿钢铁甲胄站在城门口袁基拉过荀彧嘱咐道:“荆州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事就立刻传讯给关羽。”

    “主公你就放心吧,一切我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觉不会辜负主公的期望。”

    袁基点点头道:“这就好,对了,我还有一事要你派人带我查明,我在长安被袭之时,我所中的箭不是一般的箭,记得那时我所穿的是钢铁铠甲,一般弓箭不会射穿的,但那只箭却射穿了,我想其中必有蹊跷,你暗中带我查查是否是永安炼兵坊出了问题,是否把他们所打造的钢铁箭矢偷卖了出去,一旦证实是真的有此事,立刻把那些人给我看押起来等我回来再行定夺。”

    荀彧躬身抱拳道:“请主公放心,我必定为主公查个水落石出。把幕后之人给揪出来。”

    “恩,这就拜托你了,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许放过一个坏人。”

    和荀彧说完刚刚转身,就见貂蝉带着文姬和甄嬛来到了他的身边,貂蝉和文姬见到袁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向了袁基的怀里,拥着哭的跟泪人一样的貂蝉和文姬。袁基有些无奈,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好了,别哭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你们在家好好的,我就可以安心打仗,早日回来了。”

    看看时辰不早了,袁基毅然的推开了他们,随即头也不回的上马离开了,对于他们袁基是有愧疚的,和貂蝉在成婚那么长时间,正真在一起的时日并没有多少,而文姬现在却怀着身孕要不了多久就要生了,对于这些袁基只能在心里说声抱歉,毕竟在这强者生存弱者死亡的世界上,自己想要长久的和他们在一起只有不断的战斗,战斗,再战斗,直到达到这个世上的巅峰,那时他就可以无所畏惧,长久的陪伴在他们身边了。”

    看着袁基离去,貂蝉和甄嬛扶着大着肚子的文姬久久凝视袁基所离开的方向,直到看不见袁基的背影方才相扶离去。

    就在袁基从荆州发兵的几日后,江东,九江城里,此刻在议事殿里坐着几个人,正讨论着刚刚收到来自荆州的消息。

    仔细看去,只见一将正端坐上首,不是别人,正是孙策攻打扬州时收降的大将太史慈也。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也。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真正的神射手)。自少已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

    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掌刑赏之官吏)知事者较有利。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

    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堋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某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带着母亲避居于江东扬州同郡之人刘繇处。

    后孙策来攻,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不摇了摇头道:“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是以只令太史慈侦视军情。

    及至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

    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

    孙策见慈,即为其解缚,握著其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

    太史慈说:“不可知也。”

    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

    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丧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馀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

    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了。”

    孙策却深具信心地说:“子义他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

    更替其饯行送别至昌门,临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

    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果然如期而返。

    孙策大喜,随即令其为九江太守,并把临川一带都归其管辖,以防袁基进攻其后。足见孙策对其的看重了。

    这也就有了现在坐在九江城里议事殿里的一幕了,扫视了眼坐在下面的众人,太史慈道:“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可以说出来商量商量嘛。”

    坐在左边下手第一个的陈端拱手说道:“此事体大,我们应该一面去书给主公,陈说其事,看主公如何应对,一面组织人马防御袁基来袭。”

    太史慈看了眼说话之人,见是孙策四大谋士之一的陈端。随即点了点头。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孙策部下谋士,孙策时期与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同为谋主,太史慈来九江时孙策特意叫起辅佐太史慈,以防有什么事不好决断也好有人商量。

    想了一会后,太史慈道:“去书给主公那是一定的,但要想挡住袁基的大军就凭我们这八万人马恐怕不行啊,况且有二万人在豫章,二万人在临川。而探马得到的消息袁基兵分两路,一路往我们这里来,一路是取道临川的,总人马最少十几万啊。”

    “将军说的也有道理,但我们不得不防啊,你看这样可好,我们联系主公,让其带兵取道临川截住袁基的另一路大军,我们把临川的人马调回来,放弃临川,守其一地总比二处都丢的好啊。”

    “好,就这么办,我马上去书主公告知我们的应对策略,以免到时放过了临川的大军过去,让主公措手不及。”

    “那我也去安排下城内的防御,顺便再派探马刺探袁基的动向。”

    众人商议已毕都各自散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狡猾的孙策() 
几日后,袁基的大军终于来到了江夏,而张飞的大军因为是提前走的,此时也快到达庐陵和张辽汇合了。

    而孙策也此刻也收到了太史慈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传讯,拿着那封信件,孙策低头沉吟了一会,随即叫来小校去让张昭、张纮、秦松等人过来。

    等到众人到齐,孙策把手上的书信递给了张昭,随即坐下喝起了茶,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他现在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子了,对待这样的事业不再惊慌。

    等众人相互传看完毕,孙策放下杯子道:“都看过了吧,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众人相互看了看,张昭首先答道:“主公,按着信上所说,陈端的应对方法应该没错,只是我们要即可起兵在袁基大军前往我们这里的路上截住他,并给其致命的打击,若是能全歼袁基攻打临川的军马,则九江城之围可解也。”

    张纮也拱手道:“张大人言之有理,当先因即可起兵前往临川阻击袁基的大军。”

    孙策道:“出兵是肯定的,我已经想了一个对策,你们看看如何?”

    “哦?主公有何办法?”

    “我准备让人去书给袁术,许以好处,让其从宛城出兵进攻荆州,我则阻击他的大军,只要我这里坚守住了,那袁基看荆州吃紧必定会回军荆州的,到时我再从后追击,争取能一举乘势夺取荆州那是最好,夺取不了,也要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你们看如何?”

    众谋士相互看了眼,张纮随即说道:“主公说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毕竟我们还没再江东站稳脚跟还没有什么积累,若是能占领荆州那是最好,若是只打败袁基,那么我们正好趁机修养生息,在一举拿下整个荆州,到时主公坐拥江东和荆州两地,观天下之事,能进则进,不能进则可自保也。”

    “好,好,好,张纮你说的不错,哈哈。就这么办,你去修书一封给袁术吧。我去调集大军,准备好就出兵。”

    众人商议已毕都各自忙去了,毕竟出兵不是小事,还要准备各项事宜。

    三日后,孙策就准备妥当,带着十万大军及他的将领赶去临川了。

    而此刻的袁基则刚刚到达武昌县,离九江和南昌还有五日的路程,而张飞则比袁基快一点,还有三日的路程。

    九江城里,太史慈已经收到探马的回报,知道袁基的大军还有几日就将到达九江了,但有一点让太史慈不解,怎么袁基的大军分开了?行进的方向是九江和南昌?难道他想分别进攻我?想到这他不由舒了口气,若是袁基集中兵力攻打九江他或许坚持不了多久就要赶往南昌了,现在分兵了就不会让袁基那么好过了。随后就去着急众人商议去了。而他从临川那里掉回来的军马也已经到了南昌,这就是太史慈不怕的原因了。

    三日后,张飞大军来到了临川县,当他正准备攻城时不由有些奇怪,城上一个人都没有,而往来进出的城门也没有关闭,城里的百姓正进出着,一如往日一样。

    随后张飞就派探马前去查探,得到的结果是城里一个军兵都没有,只有些普通百姓而已。

    听到这,张飞和张辽、荀攸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蹊跷,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放弃抵抗了?

    张辽道:“我先带一军前去,翼德你是主将你带大军随后跟来吧。”随后也不等张飞答话,拍马就带着一彪军马向临川县的城门而去。

    进得临川县,张辽就立刻命军马四处搜寻看看是否有什么可疑之处,不久众人就回来报告说,并无什么可疑的地方,且看出城里的军兵走的并不匆忙显然是早已走了多时,问了下城里的百姓也是如此,城里的军马早在多日前就离开了临川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