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袁基 >

第69章

重生三国之袁基-第69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袁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将铁卫们安排在后院,不过同祖母居住的小院隔着一小段距离。

    正当鲁肃安排亲卫们的时候,鲁肃的祖母拄着拐杖,在两名婢女的搀扶下过来了。

    鲁肃见状,连忙过去扶着祖母的手臂,说道:“祖母,您过来干什么,这些我安排就行了?”

    祖母微微一笑,拍了拍鲁肃的手背,然后转头看向不远处的一众亲卫。这些亲卫一个个威武不凡,祖母不禁面露赞赏之色,随后转头对着鲁肃道:“这些便是袁基大人的亲卫?”

    鲁肃点了点头道:“正是!”

    祖母不由赞叹道:“真是威武的勇士啊!”

    鲁肃扶着祖母走了过去。众亲卫见一个老人在鲁肃的陪同下过来,都反应了过来,对着其抱拳道:“见过老夫人!”。声音如洪钟,气势沉凝如山岳,神情语气不卑不亢。

    祖母连忙道:“诸位不必多礼!尽管在此安心住下,就将这里当成你们自己的家吧!”

    “谢老夫人!”与这些亲卫见了一面,鲁肃就叫婢女搀扶祖母离开了,老人家岁数大了,大冬天的不宜在外久待。

    鲁肃也看出了祖母突然跑到这里,其实是有目的地,她想看一看荆州牧的亲卫是否名副其实。如果连亲卫都不行的话,那么她便会坚决反对鲁肃留在荆州的,因为她也听闻了江东孙策也是不错的主上,如果这些人名不副实,她便会做其他考量了。但这一次见面祖母对于荆州军非常满意,也就打消了劝鲁肃的打算。

    在家呆了二天,这几天家里的亲戚来的络绎不绝,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鲁肃出息了,跟了荆州牧袁基大人手下做事,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所以家族里只要能够得上的亲戚都提着礼物来到了鲁肃家,想和鲁肃攀些关系,万一以后鲁肃发达了他们还想着依附他呢。

    鲁肃对此也是头疼不已,于是他和祖母说了一声就立刻起程赶往一百多里之外的居巢县。这次鲁肃却没带一个亲卫随行,那里毕竟是袁术的地盘了,自己祖母这里还属于乡间没什么人管,要是到了县城定然会引起麻烦,而主公和袁术关系也不怎么好。

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瑜的烦恼(二更求花求订阅)() 
一天后的伴晚,鲁肃终于赶到了居巢县,他曾经来过居巢一次,那时他才十五岁,而周瑜也就十二岁罢了,可那时的周瑜就已经显露出其比一般人聪慧的天资了。

    鲁肃也是在去的路上听叔父说起周瑜的聪慧,也是在那次陪叔父去周瑜家拜会其堂叔周忠时见过周瑜一次,那时周家刚刚因为战乱刚刚从庐江搬来。

    从那以后鲁肃就再没见过了,也不知那周瑜是否还认识他。

    鲁肃一直有些疑惑,主公是如何知道周瑜的,就算这周瑜在怎么厉害也不过才十六岁啊,摇了摇头,也不去想这些,不管如何主公交代的任务自己都要完成。

    进得县城鲁肃见天色已晚,就找了间客栈住了下来,准备明天买些礼物再去寻周瑜。

    第二天一早,鲁肃洗漱装扮了一番就去街上买了些贵重的礼物,就去周府上找周瑜了。

    因周瑜还没到弱冠之年,所以还住在周府中,并没有搬出去。

    来到周府,鲁肃向门口的下人通报了一声自己的名讳,说来拜访一下周异伯父,鲁肃来时就已经想好了,自己不能直接找周瑜,要先找其父周异谈谈再说,要是贸然找周瑜,人家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没一会,就见一管家打扮的人从大门走了出来,看了眼鲁肃,道:“随我进来吧,老爷正在书房等你,你随我来吧。”

    跟着管家一路行走,看着周围的景色,还是和自己以前来时一样,经过几个走廊穿过一处花园,管家就带着鲁肃来到了书房,管家打开房门对着里面说了一声,就退了下去。

    鲁肃见此也抖擞了精神,大步跨了进去,进去之后就见一中年人正在书桌前写字,鲁肃见此也不好打搅,放下自己所带的礼物,就站于一旁。

    等了良久周异终于写完了,放下笔,周异抬起头盯着鲁肃看了看,道:“恩,现在像个大人了,我记得你上次来时才15吧,现在该20了吧。”

    “是的,伯父。今年20了。”

    “没想到一转眼都过去五年了,那时我和你叔父还同朝为官呢,时间过的真快啊。好了不提这些了,你这次来是有什么事情吧,来就来了,带什么礼物,下次不许这样了。”

    “是,伯父,下次不会了。”

    “说吧,来找我何事?”

    鲁肃低头想了一下,抬起头看着周异道:“不瞒叔父,我这次来是奉了我家主公的命令来的,他让我来拜求公瑾去他那辅助他的。”

    “哦?你家主公?那是何人?我记得你叔父上次来时说你在袁术手下效力的吧。”

    “是的,我在袁术那根本得不到重用,袁术那人胸襟太小,不能容人,根本不配我效力于他,我现在在荆州牧袁基处担当起高级参谋。主公知我认识公瑾,就让我来拜求公瑾出山。”

    听了鲁肃的话,周异眉头微皱道:“荆州牧袁基,此人的名声我也听过,倒是个仁义之人,可我想不通的是他如何知道犬子的,是你说的?”

    “伯父误会了,我并没有和其说过公瑾,是主公主动提出的,并派我来的。”

    “那你主公是如何知道我家公瑾的?再说公瑾今年刚刚才十七岁罢了,如何去辅助他。”

    “这。。。。主公如何知道公瑾,我确实不知,只是主公对公瑾却推崇有加,想必是听人说的吧,公瑾自幼就聪慧过人,知道的人就不少,想不让人知道都难。”

    “哈哈,你小子这是拐着弯夸我家公瑾啊,但就算如此,我也不能同意啊。”

    “伯父这是为何?”

    “你还和我打马虎眼,你难道不知?”

    “伯父,我确实不知啊。”鲁肃脸色露出疑惑的表情。

    “算了,看你样子确实不知道。江东孙策也发来邀请,要我儿去他那,我儿和那孙策从小就有交情,你说我该怎么办?”说完周异就两手一摊做出无奈状。

    “这。。。那我可以和公瑾谈谈吗?”

    “好吧,我这就叫公瑾来,你和他谈谈吧,若是他随你去我也不阻拦他。”

    随即周异就叫来下人,让公瑾来一趟。

    很快周瑜就来到了书房,此时的周瑜已经和当初鲁肃见时样貌大变。此时的周瑜虽然只有十七岁,却已经成熟了,其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看的鲁肃都不敢认了。毕竟他们五年没见了。

    周异对周瑜招了招手道:“公瑾,你过来,这是你子敬大哥,你小时候他曾来过我们家,你还记得吗?”

    周瑜抬起头看了眼鲁肃,回道:“记得,我当然记得。”说道着周瑜不禁笑了起来。

    “你这孩子,问你话你笑什么?”

    鲁肃见周瑜看着自己发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没事,只是想到我这子敬大哥小的时候那副样子所以才忍不住发笑。”

    鲁肃问道:“哦?我那时是何样子?”

    “还是不说了,否则父亲又要责罚我了。”

    “你说,我不介意的。”

    周瑜看了眼周异,见周异没有阻止,便道:“那时候的你,木讷呆板,无趣的很,和你玩个游戏教了半天你也不会,可你也有好的地方,只要和你说历史战策,你却两眼发光,说的头头是道,一看你就是书读的太多,不知人情世故啊。”

    鲁肃被周瑜说的脸色一红,想想自己以前好像真如周瑜所说,只要说到历史战策等等相关的东西自己就浑身是劲,可一旦要说到什么诗词歌赋啊,自己就觉得无趣的很,更别说玩什么小孩子的游戏了,在他看来那都是浪费时间。这也就给周瑜造成了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印象了。

    周异也看出了鲁肃的尴尬,蹬了周瑜一眼道:“你小子整天就知道弹琴,你要向你子敬大哥好好学学。”

    周瑜见父亲如此说,也知道刚刚那话有些伤人,对着鲁肃作揖道:“子敬大哥别介意,刚刚都是玩笑之语,当不得真。”

    “不介意,不介意。”

    “父亲,你叫我来又何事?”

    “也没什么事,就是你子敬大哥有些话想和你说说,这样,你们先说着,我先出去。”

    说完周异就准备出门,但在临出门时却在周瑜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子敬不知何意,但周瑜知道,父亲这是叫自己看着办的意思,看来这子敬大哥来找我定是有什么事是父亲决定不了的。

    见父亲出了门,周瑜这才松懈下来,拉着鲁肃就到一旁坐下,亲自给其倒了杯水,道:“子敬大哥找我何事?只要兄弟我能办到的决不推辞。”

    鲁肃见周瑜如此说,也不在掩饰,开口说道:“公瑾事情是这样的,我现在已经离开了袁术,现在在荆州牧袁基手下效力,现为其高级参谋,也就是我们说的军师祭酒。主公前些时候找到我,知道我和你有些来往,所以让我来请你去荆州辅佐于他,你看这事。。。?”

    听鲁肃这么一说,周瑜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算是知道为何父亲不好决定了,就在前几日和其从小住在一起长大的孙策发来邀请,让其去江东辅佐他的,现在袁基也来请他,这如何是好。

    想到这,周瑜问道:“大哥主公如何知道我的?我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罢了,根本不值一提啊。”

    “哎,其实我也纳闷主公是如何知道你的,但他对你可是推崇有加啊,来时主公可是下了死命令,绑也要把你绑去,可见主公的爱才之心啊。”

    周瑜听鲁肃这么一说,脑中回想着关于荆州牧的一切,他这段时间也听过荆州牧的一些传闻,说其对待百姓犹如自己的亲人,对待士卒更是关怀备至,这样仁德之人的确是自己辅佐的最佳选择,可孙策那里自己怎么说呢,要是随鲁肃去了荆州,以后必定刀兵相见,到时自己可就为难了。

    “大哥你也应该知道我和伯符之事了吧,他也邀我去江东,我若答应了你,按照现在的情况以后必定和伯符刀兵相见。那时我就进退两难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劝服周瑜〔三更求花求订阅)() 
听周瑜这么一说,鲁肃眼前一亮,道:“伯符,你恐怕不知现在主公已经和孙策交兵了吧,在我看来主公不日就可以攻克孙策,拿下江东了。到那时你就不用选择了。不如现在就和我去可好?”

    听到这个消息,周瑜一惊,他虽然知道袁基和孙策早晚一战,但却没想到会这么快,在他先来最快也要到孙策统一了江东才会和袁基一战的。可刚刚听鲁肃所说是袁基出兵攻打江东,那袁基不是刚刚占领荆州吗,好像还不是很稳固啊,这么急着进兵江东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啊。

    “大哥,你此话当真?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哎,我骗你作甚,就在我来的时候,主公已经拿下了九江城,现在恐怕已经到新都县了吧,要不了多久就会和孙策碰上了,到时定是主公胜利。”说道主公胜利,鲁肃脸色露出自豪之色。

    看着鲁肃的表情,周瑜脸色一变,看来子敬没有说谎,可就算如此他又怎么敢肯定孙策一定会败呢。而且袁基为何会那么急的出兵?至少也要等到荆州稳定下来再出兵吧。

    想到这,周瑜眼珠一转,子敬不是在这吗,他定会知道,从他口里套出来不就行了,自己费那劲想干嘛。

    “子敬言过其实了吧,我可不看好袁基能打败伯符。而且荆州牧这样急迫的出兵定然会有疏漏的。”

    见周瑜如此看轻自己的主公,鲁肃不由急道:“公瑾此言差矣,在我看来主公胜那孙策百倍,想必你应该知道伯符的父亲就是死于主公手下关羽之手吧。”

    周瑜点了点头道:“这个我有所耳闻。”

    “主公和孙策有杀父之仇,当得知孙策即将一统江东时,怎能看着其壮大而不管呢,若是等其壮大,到时就不好拿下了,而孙策一统江东后定会找主公报仇,主公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了。至于你说的不看好主公打败孙策恐怕是因主公占据荆州未稳吧。”

    周瑜配合的点头道:“却是如此。”

    “这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主公虽然占据荆州时间不长,可对荆州的治政策略却是常人不可急也。”

    “哦?愿闻其详。”

    “主公占领荆州后,不但减免了很多苛捐杂税,让老百姓减少负担,而且还颁布了,若家中只有一个男丁就不用进入军队,至于为何,我也是从他人口中得知主公当时说的话的。”

    听到这周瑜对于这荆州牧越发感兴趣起来,开口问道:“你主公是如何说的?”

    其实鲁肃也不是愚笨之人,要是那样袁基会重用他?他知道周瑜在套他的话,所以到了关键时候就故意不说,让他来问,这样就可以让其慢慢了解主公。

    鲁肃咳嗽了两声,装作嗓子干的样子,端起了杯子喝了一口,余光看了眼等待其说话的周瑜,心想,就你还和我耍心眼?还早呢。

    放下杯子,见差不多了,鲁肃道:“主公当时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不要,那是因为都去打仗了,家里的老父老母谁来奉养?地谁来种?我们的粮食哪里来?以后的兵源到哪里招?每家都有个男丁留下可以照顾老人,让去战场打仗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们的田地有人种,让我们的粮草更加充足,让我们以后的兵源,源源不断。现在知道了吗?”

    周瑜听后心中也是一愣,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以前各地征兵哪还管你家中只有一个男丁啊,只要岁数够就统统招走。

    此时周瑜对袁基的评价不由的提高了几分。

    鲁肃见周瑜上钩了,又开口道:“不仅如此主公还颁布了一些政策。”

    “快快说来,是何政策?”

    “主公还颁布的政策就是只要有人家生产一个孩子以上都会一次性的给予一定的钱粮补助,若是生男丁多的不仅可以得到钱粮补助,还可以奖励一头耕牛,若是生女娃多的,那就不得了了,不仅奖励一头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