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双魏帝 >

第83章

无双魏帝-第83章

小说: 无双魏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面前的牵招,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挂在坐骑侧面的兵器。

    牵招见他久久不回话,脸色阴晴不定,又看了兵刃一眼,顿时冷笑起来:“薄奚臧,汝意欲何为?”(。)

第一百八十五章 郭嘉的心事() 
薄奚臧正在犹豫,他想杀掉眼前这个曹军的使者,然后带着他的人头去找袁熙,告诉他们,乌桓愿意帮助肃清在幽州的阎柔和鲜于辅,届时只要再联系鲜卑、扶余、濊貊各族,未尝不能再北面站稳脚跟。

    可是眼前之人,却让薄奚臧深深的忌惮,此时此刻,薄奚臧又不禁想起了那一日在关外柳城的王帐中,牵招劝单于楼班、峭王蹋顿的一幕,那天,辽东公孙康的使者韩忠也在,他的来意是要封乌桓单于和峭王官职的。

    薄奚臧还记得王帐之内有十八个乌桓最为骁勇的猛士护卫,峭王蹋顿就在单于楼班的右手边,缓缓说道:“昔日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册封于我族,而今曹公也说受天子之命册封我族。此时又多了一个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谁是正宗呢?”

    公孙康使者韩忠开口说道:“我辽东在大海之东,拥百万大军,又有扶馀、濊貊为我所用,当今天下形势,强者为王,曹操,何足道哉!”

    牵招当时大喝:“:“曹公允恭明哲,拥戴天子,讨伐叛兵,安抚各地,四海安宁。而汝等则只倚靠边远天险,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不但有失国体,竟还敢抵毁曹公!”说完暴起而上,将韩忠按到在地,拔刀欲斩,

    帐中十八个乌桓勇士上前欲阻拦,却被他身边那个胡人小子以一人之力击退!

    其时峭王惊恐,也知道曹军实力不可轻侮,赶忙上前拦住牵招,劝其息怒,片刻之间,十八个乌桓勇士已经倒下半数,牵招随即面不改色的退回座位上,向峭王说以利弊得失及成败之理。在场之人尽皆离席,下跪聆听。最终,峭王辞退了辞退韩忠,停止出兵。

    后来峭王跟薄奚臧说,若袁氏度过此劫,其家族在北地经营良久,终究还是会崛起,既然如此,不若支持曹军,曹军初来北地,倚重乌桓的地方说不定更多。只是当时峭王不知,袁氏已经穷途末路,就算帮助他,也只能仰人鼻息,再难统御北地,这等良机,是乌桓大兴的大好机会,此时此刻,若是不趁机入关,岂非错失良机?奈何眼前两人武艺精强,就算加上手下也未必是对手。。。。。

    薄奚臧一咬牙,说道:“牵招,我们不跟你去见执金吾了,袁氏主北地之时,带乌桓不薄,今日万万不可背弃!”说完招呼自己麾下勇士,就要离开。

    牵招却弯弓搭箭,一箭把薄奚臧射下马来,冷笑道:“走得了么!”

    其余乌桓勇士看到薄奚臧被偷袭,立即拿起兵器策马杀来,他们的武器是长柄钝器,借助马匹冲力挥舞之下,打在人身上就算有铠甲护卫,也是筋折骨断的结局,其实牵招和挛鞮各有两骑冲向他们,另外两人人则弯弓搭箭向两人射去,还有一人则抢到中箭的薄奚臧身边看其伤势。

    牵招和挛鞮武艺不弱,避开一箭之后抽出环首刀对着挥向自己的钝器杆子上一砍,四杆兵器应声而断,接着两人催马上前,环首刀挥舞,从对手中间一闪而过,四人便在惨嚎声中跌下马来。

    接着两人更不停留,把剩下三人全部杀掉,这时间也不过一盏茶时分,牵招下马,踢了一脚薄奚臧,对方胸口中箭,已经死透了。冷笑道:“仗着自己在马上打猎,就以为骑术无双了,碰上老子,也只有去死的份。”

    挛鞮说道:“人数不多,武器不精,对上你我自然不是敌手,若对方有二十人以上,凭借他们的箭术准头,恐怕你我已经饮恨。”

    牵招冷笑道:“乌桓人野心不小,本以为袁氏和我军尚在僵持,是以两不相帮,发现袁尚兵败,袁谭身死,看出袁氏已经无力经营北地,却想利用袁氏的名声让他们乌桓入关在北地立足,天下没有这等便宜事!现在袁谭死了,就算乌桓南下也不足为虑,枭了他们的首级去邺城禀报执金吾吧。。。。。。”

    建安九年五月中旬,曹操带着虎豹骑来到了邺城,曹丕带着众将迎接,此次虎豹骑中除了统帅曹纯之外,许褚、张辽、张郃、徐晃几个猛将都在军中随行,同时郭嘉以行军司马的身份随行军中。另外还有一个身材跟挛鞮一样魁梧,相貌跟曹操有几分相似,但却却没那么丑,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策马跟在曹操身后。

    曹丕跟曹操行礼之后,那少年立即跟曹丕行礼:“兄长有礼。”

    “贤弟,你汝冠礼了?”曹丕细看之下已经认出了这是自己的二弟曹彰,他是公元189年生的,今年15岁,正是曹家冠礼的年龄,几年不见,曹彰居然长成了这般一个魁梧少年。

    曹操笑道:“吾儿想必没看你娘亲的家书。子文冠礼随军汝母亲已经在家书中写了。”

    曹丕有点尴尬,卞氏确实经常寄家书给他,只是他确实没看,因为他对卞氏感受不到什么母子之情,特别是自己第一次回到曹府时卞氏知道曹昂死讯那得意的表情让曹丕感到不寒而栗,所以他的家书曹丕也不看。

    但此时他只能搪塞,好在他有一个完美的借口:“自从到了北地之后,孩儿老是做一个梦,梦中白茫茫一片,难以见物,只能听到有人在说,刀兵连年,灾祸不减,吾不忍视之!不忍视之!那声音和当年让孩儿建先农坛迎接谷灵和传下天书的声音一般无二。心乱如麻,军务又多,所以无暇看家书。”

    天书其实就是曹丕写的那一堆简体字,上面写着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因为简体字和现在的字体天差地别,但又不是完全不同,还自成体系,让所有人都相信了那是天授之字,所以叫做天书。

    曹操闻言微微一笑:“如此说来,是先农不忍看战事了,奈何天下未定,日后战事更多,说起来,这几年各个军屯的产量确实不如往年,但是此事不足为虑,天幸为父有几个好儿子,哈哈哈哈~~~~~~~~”说完哈哈大笑。

    曹丕也陪着曹操在笑,但他却发现郭嘉眼中有一抹忧色一闪而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弟弟() 
曹丕不知道郭嘉眼中的忧色的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曹操那句话,但是在曹丕看来,曹操那话没什么问题,如今自己独当一面,曹彰又已经长成,若没猜错,曹植文采已经露出锋芒,有好儿子有什么奇怪?

    曹操带着诸将进城之后便召集众人在正堂议事。首先对曹丕和麾下将领立下的功绩大为赞赏,并让刘晔宣读了朝廷的封赏,这次出征,曹丕麾下人人都得到了升迁,包括投降的苏由、审荣。曹真因为年纪小,还没冠礼,所以没有封赏。夏侯霸被提拔为偏将军,俸禄虽然还是称为千石,但实际上却有一千两百石。

    高顺则被升为奉车都尉,虽然这是光禄勋麾下一个比较重要的官职,俸禄也是千石,但是却是管理皇帝舆车的,是一个清贵的闲职,显然曹操没打算给高顺单独领兵的打算,这样一来,高顺只能在曹丕手下做事。

    曹仁则被封都亭候,领食邑。曹休则直接升为了虎豹骑副统领,在虎豹骑中地位仅次于曹纯。王双则封为羌戎将军,羌斗曲改为羌斗营,领军两千人。

    连没有归来的挛鞮也被封了一个军侯,在曹丕麾下守卫许都的南军中统兵。封赏完了之后曹丕随即上交了护符,同时把自己的先锋军也交还给了曹操。

    曹操收了兵权之后便开始分派任务,首先曹操决定分兵经略冀州,派出诸将去冀州各个郡县巡视一番,同时把郡县上至太守,下至亭长里魁统统记录在册,另外在产铁之处设铁官,产盐之处设盐官、同时任命佃农校尉兴建屯田,再推动求贤令充实各地属官。

    接着曹操又让刘晔上表朝廷,让曹操自领冀州牧,同时还分配了任务给曹丕,就是兴建没有完成的先农坛,然后经营水稻田,供应各地军屯来年的种子。

    分派完这些任务之后曹操派人把王粲召来,便让众人散去,对于王粲望风来投,曹操喜不自胜,更提起王粲当年一件往事,王粲还年少的时候去拜见蔡邕,蔡邕就是蔡文姬蔡琰的老爹,这老头一见王粲就大呼此人是奇才,然后说:吾之藏书当尽予此子也!说完直接就送了。所以王粲的藏书是非常多的,毕竟那是蔡邕毕生的收藏。

    蔡邕是当代大家,名声比起郑玄也就差那么一点点,得到这样的人青睐,不是奇才也是了,当听说王粲是因为要喝烧刀子再来北地的,曹操立即意识到了酒对于这些士子的致命吸引力,于是曹丕又多了一个任务:开分店。

    从邺城县府回杨府的路上,郭嘉策马追了上来,笑道:“公子,多时未曾和公子对弈,今日有睱,可对弈一局否?”

    曹丕笑道:“正有此意!”

    郭嘉一笑,看到了一个建在由漳水引入邺城河道边上的一个凉亭,笑道:“便在此处可好?”

    曹丕点头道:“甚好!”说完跟身边的牛金说道:“剑桥,去杨府借一副棋来。”

    此时曹丕护卫只有牛金一人,听曹丕这般吩咐,还有点有余,但是想到邺城尽在掌握,所以还是领命去了,曹丕和郭嘉则策马来到凉亭,下马安置马匹之后便进了凉亭,分在石案两边坐下。

    “建安七年底,于阗国献上了一只训象,公子是否知晓。”一坐顶,郭嘉就问道。

    “知晓,还去看了,那训象那时候还小呢,两年时光,想必长大了不少。”建安七年真是袁绍病死的那一年,年底,曹丕跟曹操北伐,年中,还去宫里看了一眼西面于阗国送来的训象。

    这于阗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说他神奇,是因为他从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就活跃在塔里木盆地,一直到公元1006年在湮灭,中间虽然起起落落,甚至被人几乎灭国,但是存亡断续,还是延续了1200年,自秦朝以来,中原地区王朝哪有一个国号能够延续这么长时间?答案是没有,所以曹丕觉得神奇。

    现在的于阗国迎来了他最为强盛的时候,此时这个国家兼并了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等城郭。成为了“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该国使者上传的国书上写着:“于阗国领户32000,人口83000,胜兵30000余人。”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的势力足够纵横西域了。

    郭嘉说道:“公子说得没错,两年之后,训象长大了不少,已经没有称能够称出其重量了,后来。。。。”

    曹丕笑着接口:“后来,有一个神童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先生想说这个吧?”曹冲称象的典故是在是太脍炙人口,郭嘉一说,曹丕就猜到了,只是他以为训象应该是孙权送来的,却没想到是西域的国度。

    郭嘉讶异了一下,想到曹丕或许是从家书中知道的,于是便恢复常态,接着说道:“令弟今年才八岁,便又如此机变,深得司空宠爱。”

    曹丕这才明白郭嘉眼中的忧色是为什么,随即笑道:“难怪吾父说他有几个好儿子,也是好事啊,吾有弟如此,也着实欣慰。”

    郭嘉叹道:“公子有所不知,令弟可是一个心善之人,此时军国多事,司空用刑严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令弟得知谓曰:三日可救汝性命。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司空见之询问,令弟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司空宽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之后便听闻库中马鞍被鼠所啮,司空大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库中吏皆得赦。皆此类事,凡应罪戳,而为令弟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人!”

    曹丕听完知道曹操其实也明白曹冲的把戏,只是怜其宽仁之心,所以顺着儿子的意思,他毕竟是聪明人,郭嘉说出这番言语,不过是在提醒曹丕,你曹丕一路走来做的事情可算不上宽仁,唯独对曹昂衣冠冢一事可算有义,这样对比下来,一个刻薄狠辣、只讲利弊,一个宽仁心善,又聪慧过人,如果天下未定,前者可用,那如果天下已定呢。。。。。

    “先生多虑了,吾乃天授之人,何须担忧。”曹丕早就把曹植和曹冲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却没想到多智如郭嘉却首先对年幼的曹冲警惕起来,反而没把曹植放在眼中,只不过现在曹冲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

    郭嘉瞥了一眼带着下人拿着棋具前来的牛金一眼,飞快地轻声说道:“公子的天书。。。。已经被令弟看懂了九成九!”

    此话一出,曹丕心里狠狠一跳,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曹操说他有好儿子的意思,难怪他对水稻产量减产如此不以为意!原来老子的简体字被破解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关键不是圆谎() 
其实曹丕听到这个消息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曹冲也是一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但是很快他就否认了这个可能性,如果他是穿越过来的人,看到自己写的简体字绝对不会蠢到靠破解这个“天书”来博出位。

    因为这方法一点都不好,且不说曹丕现在官至执金吾,在百姓眼中就是天神的使者,曹冲破解了这个“天书”虽然能够掌握杂交水稻的技术,但是事后的产品升级却后继乏力,曹丕可不相信他也是植物学的博士,又刚好是专攻杂交水稻的。

    如果对方不是和自己一样的农学专家却仗着自己会简体字把这玩意破解了一来会给曹丕带来不少麻烦,二来还会让曹丕提防他,这样的蠢事,恐怕就算是是中二少年穿越而来都不会做吧。

    所以曹丕认为曹冲能够把自己的简体字看懂,纯粹就是因为聪明,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聪明人,曹丕一点都不奇怪,他手下有一个研究生,就是个农村的孩子,15岁考上大学,18岁读研究生,并且已经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过几篇论文,比这个孩子更为妖孽的人曹丕一样见过。

    能够在现在的字体基础半猜半蒙看懂简体字的可能也不是没有,曹丕前世也见过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