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102章

骁骑-第102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女子千千万,何必独恋一枝花。

    然而,貂蝉现在却不惜远赴千里来到姑臧城。也没有被王允利用,仍是未嫁之身。

    刚刚貂蝉虽然没有与李利说一句话,但李利却留意到貂蝉在他进门的一瞬间,扭头泪眼汪汪地深情看了他一眼,眼底饱含深深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凭此,李利就知道貂蝉对他的情意。这就够了。

    满眼相思泪,何须言语传。

    单凭貂蝉不畏艰辛,千里来投,李利就不会让她身陷虎穴狼窝,沦为政治斗争的殉葬品。

    如今滇无瑕等四女已经接受貂蝉。这样一来。李利对貂蝉就是志在必得,绝不相让。哪怕因此颠覆长安政局,也在所不惜!

    现在的李利,有这份底气,也有这份实力。

    纵然是王司徒奸猾狡诈,董卓好色成性,吕布勇武冠绝天下,但他李利如今也不惧此等人。

    王司徒虽老而弥坚,阴险狠辣,但李利一路走到现在,也是以智谋和勇武纵横凉州之人,更有狡诈如狐、心狠手辣之名,岂是好相与的角色。

    董卓好色成性,蛮横跋扈,可是李傕与郭汜二人近乎掌控着半数西凉军,而李利如今也拥有数万虎狼之师,董卓焉敢动李家叔侄二人半根寒毛。

    此外便是并州虓虎吕布。

    人言吕布见貂蝉,一见钟情。可见吕布与貂蝉是宿命的冤家。

    但是,如今貂蝉却钟情于李利,那就没有吕布什么事了。

    如果吕布还敢觊觎貂蝉的美貌,李利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与吕布一较高下。

    昔日长安城西门口的一幕,李利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吕布,狂妄不可一世,名为给他西去武威郡上任送行,实际却是根本没将他李利放在眼里,还当面羞辱他的亲卫队长典韦。

    主仆一体,荣辱与共,吕布此举,等同于羞辱李利本人。

    当时李利实力太差,还不足以抗衡吕布及其麾下的并州铁骑。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所以李利忍下了这口恶气。

    此番貂蝉前来姑臧城,好似受了极大的委屈,或许就与王允、吕布等人有关。果真如此的话,李利与吕布早晚必将兵戎相见,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理顺这些利害关系后,李利对貂蝉的到来,既感欣喜,又不得不暗自生叹:“自古红颜多祸水,妖姬貂蝉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得到她的同时,就预示着无数麻烦将接踵而至,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不过该来的早晚都会来,躲也躲不过去。

    李利心中已有准备,也没打算躲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面对任何困难,他都会选择迎难而上,毫无畏惧,绝对不会知难而退。

    之前,武威军就是在危难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往后,也必将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退,就意味着败亡。

    除夕夜,因为貂蝉累得进门就睡,故而郡府上下人等都不敢大声喧哗。

    而李利和蔡琰等人也因貂蝉的到来,各有心事,早早睡下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

    除夕夜,李利与滇无瑕连番大战,抵死缠绵,吵得住在李利左邻右舍的蔡琰和陈钰等人辗转反侧,心生涟漪,春情大动,直到凌晨方才昏昏睡去。

    三天时间悄然而逝。

    在这期间,貂蝉从除夕夜沉睡之后。一直到正月初二上午才清醒过来。随后,她与滇无瑕和李欣二女一见如故。与蔡琰、陈钰二人又是旧相识,很快融入李利的“家眷”之中,从而诞生了李府后院号称“六朵金花”的六人组,排在最末的便是滇无瑕的结拜妹妹邹静,貂蝉排行第五。

    从正月初四开始,六朵金花最大的乐趣就是折磨李利,早晚相伴,躲都躲不开。

    无奈之下。李利只好给她们讲故事,堆雪人、打雪仗,还有一些小游戏。

    其中,打雪仗却是李利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因为他每次都是孤军奋战,只守不攻,被打得很惨,满头雪白。脖子和衣领中都是雪。最终他还被六朵金花合力生擒,摁在雪地里动弹不得,直到他主动请降为止。

    有鉴于此,李利再也不出这种馊主意了,亲自动手做跳棋。棋盘框架是木匠师傅做的,李利带着六朵金花打磨不同颜色的棋子。

    好在制作跳棋的技术含量不高。做起来很容易。当一套跳棋做成之后,虽然没有后世跳棋那么精致,但棋盘和棋子那都是价值连城的好宝贝。棋盘是檀木所制,棋子是珍珠以及形状、大小合适的翡翠和玉石,颜色不够。拿金银圆疙瘩来凑。

    最终,跳棋做好了。也教会了六朵金花下跳棋的规则和方法。随后李利自己反倒成了观众,并且他还被强令不准私自离开,沦为六女的忠实粉丝。谁赢了,他就得鼓掌叫好;谁输了,他还得好生安慰,好话说了一箩筐,忙得晕头转向,口干舌燥。

    不过他最终也能得到一点奖励。滇无瑕、蔡琰、陈钰和李欣四个名义上的准夫人,睡觉前都会献上香吻,而李利也会趁此机会揩油,上下其手,致使四个准夫人娇喘不已,脸颊霞红,春情荡漾,含羞而去。

    不过滇无瑕却总是去而复返。虽然她的身体已不堪征伐,却情难自禁,仍旧忍不住飞蛾扑火,悄悄溜进李利房里,与李利颠鸾倒凤,竭力迎合欢好。

    第二天,滇无瑕往往睡到下午才起床,精神萎靡,浑身酸软。可是一到夜间,她又活过来了,还敢与李利彻夜再战,乐此不疲。

    在欢声笑语之中,蔡琰、滇无瑕、陈钰和李欣四人也很忙碌,婚期将至,很多事情都需要准备。她们四人的情况比较特殊,父母亲人要么不在身边,要么便是早已过世,身世孤零,比不上那些豪门大户之家的女子。

    婚嫁之物不用她们准备,李利早已吩咐李玄和贾穆派人去长安城筹备,具体事宜由李利的叔父李傕张罗。

    虽然李傕和李利叔侄二人关系很不和睦,李家也因此一分为二,但叔侄乃至亲,血脉相连。李利大婚,李傕岂能置身事外?

    细说起来,李利此次成婚的四个妻子,家世都很一般。

    李欣虽然家学渊源,但那都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她就是庶民之女。

    陈钰出身官宦之家,只可惜家道败落,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哥哥,还是朝廷的通缉要犯,逃亡在外,至今下落不明。

    滇无瑕本应该是身世最好、身份最高贵之人,无奈她是汉人眼中的蛮夷之女,而且样貌异于常人。如此以来,她反倒是四女之中最受外人议论的对象,指指点点,流言蜚语不断。

    蔡琰的家世应该是四女之中最好的一个,但她却是“二婚”。老父亲蔡邕纵然心疼爱女,却也不宜大肆操办。即便如此,她此次再婚还能成为平妻,也是别人口中的谈资,饱受非议。如今在姑臧城还不要紧,没有人敢编排郡守夫人的闲话,等到返回长安之后,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免不了要被人蜚短流长的议论。

    正因为如此,李利此次成婚,并不被人看好。据说朝中公卿大臣有很大一步分人对李利成婚嗤之以鼻,相当鄙视这场婚礼。

    但李利对此却是不屑一顾,常常安慰蔡琰等人,不必理会别人私下里的流言蜚语,有他李利在前面顶着,谁敢说三道四!

    故此,蔡琰四姐妹之间同气连枝,关系很和睦,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这是李利最满意四女的地方。

    别人的闲话并不可怕,人嘴两张皮,人家要说什么,管也管不住;但家庭和睦却十分重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才能万事兴!

 第169章 忆当年,文和拜主

    正月十五,姑臧城。。

    郡府大堂内,李利与李玄、贾诩和贾穆商议前往长安的诸多事宜。

    议事完毕时,李利笑呵呵地对李玄说道:“元忠,欣儿她们这些天一直忙忙碌碌的准备婚事,我看着很心疼啊!所以长安龙骧李府全靠你来张罗布置,今后两年之内,我们的根基仍在凉州,龙骧李府只是暂居之地,往后我们住在那里的可能姓很小。但是,为了不让欣儿她们受委屈,还是我先前的那句话,不要过于铺张浪费,也不能太寒酸,简约而不简单。你要好好斟酌一下。”

    “诺,属下领命!”

    李玄欣然应诺,随即笑着对李利说道:“主公,属下也给欣儿准备了一份嫁妆,不知该如何处理?”

    “哈哈哈!”

    李利闻言开怀大笑,说道:“你是欣儿的亲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哥,都是一家人,何须这般见外。这样吧,准备一份礼单带到长安就行了,实物登记造册后,直接入府库。

    另外,元忠啊,无瑕她们三人的嫁妆也要出现在礼单上,实物由我来出!世俗规矩害死人哪,左手出,右手进,多此一举,却还不得不这么做!呵呵呵??????。”

    李玄闻言后,顿时明白了李利的话外之意,欣然应下。

    此番李利确是首开先河,一次迎娶一位正妻、三位平妻,实在是大汉天下罕见的婚事。而蔡琰、滇无瑕和陈钰三人共同将李玄的妹妹李欣推为正室,李利随之应允,此举让李玄喜出望外,激动不已。

    此前,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利最喜欢之人是休屠公主滇无瑕。

    好在李利早早定下了滇无瑕平妻的名分,否则李玄和军中将领担心滇无瑕会成为武威军的主母、李利的正室。如果迎娶番邦女子为正妻的话,那将有损李利的声誉,对整个武威军将士都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李欣为正室,滇无瑕、陈钰和蔡琰三女为侧室平妻,皆大欢喜。

    只是此举与礼制不合,自古便有三妻四妾之说,很少有人一次姓迎娶四位妻子,毫无根据,有悖于世俗规矩。

    但是李利一言九鼎,执意如此,致使武威军众将领也不敢劝谏。而原本最有发言权的李玄,也因为妹妹李欣意外成为正室夫人,缄默不语,默认了李利的决定。

    如此以来,李利将有一正三平四位夫人。本来滇无瑕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怎奈李利早早定下她的名分,先入为主,久而久之,武威军上下渐渐接受了这个既定事实。

    现如今,四女之中最受争议的便是大儒蔡邕之女蔡琰。

    别看蔡琰的父亲是当世大儒,但蔡琰自身的寡妇身份却无论如何也挣脱不掉,因为她的前夫是河东卫氏家族的嫡子。而卫家确是大汉天下屈指可数的百年望族,与刘氏皇族渊源颇深;即便是时下皇权旁落,董卓权倾朝野,但卫家依旧声名显赫,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天下。

    正因为这样,蔡琰此次再嫁李利为平妻,饱受非议。纵然是她有一个当世大儒的老爹,也挡不住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

    正当蔡琰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李利召集武威郡和张掖郡辖下的各级文武官吏大堂议事,部署他前往长安之后的相关事宜,并当众宣布了李欣、滇无瑕、陈钰和蔡琰四女的名分。

    当时李利语气坚决,掷地有声,神情肃然,霸气纵横,不容置疑。

    自此,姑臧城以及武威和张掖两郡的达官显贵纷纷噤声,不再议论李利的四位夫人。

    ??????????????????

    目送李玄离去,李利请贾诩前往书房叙谈。

    “文和先生此次回乡祭祖可还顺遂?”

    书房中,李利与贾诩相对落座,微笑着问道。

    贾诩饮罢热茶,笑眯眯地说道:“一切顺利,多谢将军挂念。武威郡今时不同往曰,各县乡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李将军平定边境,治军有方,将士与民无犯,功莫大焉!”

    “呵呵呵!文和言过了。李某身为一郡之主,此乃份内之事,何来功劳之说。”李利谦逊地说道。

    随即他端起茶盅,轻吸一口茶,继续说道:“再过十天,我军便起行前往长安。临行前,李某想向先生请教长安城的政局形势,不知先生可否如实相告?”

    贾诩闻言眼底滑过一缕精光,微笑着道:“将军言重了。其实长安城的时局变化断然不会逃过将军的细作耳目,恐怕将军早已烂熟于心,知之甚详。不过将军询问,贾某自当如实相告。

    大半年来,自从将军替董相国镇守凉州、屡屡大捷之后,相国后方无忧,颇为安逸,上朝听政也不似之前那般勤勉,经常住在郿邬之中,月余方才上朝一次。在这期间,朝中一些老臣秉义谏言,冒犯了相国,下狱处死者,有数十人之多,朝中的三朝元老也越来越少了。

    相国在郿邬歇息期间,朝中大小事务,均有中常侍李儒大人负责处理,吕布将军负责拱卫京畿,李傕将军和其他几位中郎将全权负责防守关隘,统帅西凉大军。

    大致情况就是如此,不知将军还有何疑问?”

    李利俯身倾听着贾诩的讲述,神情恬静,目光和煦,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仿佛听得很认真。

    “多谢文和先生不吝赐教。不知本将军的老泰山蔡邕蔡中郎最近可还安好?”

    贾诩闻言微微惊诧地看着李利,应声道:“自从将军离开长安之后,蔡中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贾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不过贾某听说蔡中郎身体无恙,整天沉溺于书简史籍之中,倒也十分清静。”

    “哦,如此甚好!老泰山对我有提携再造之恩,又将爱女托付于我,恩深似海呀!再过几天,我就能再次见到他老人家,再次聆听教诲。”李利饱含深情地说道。

    眼见李利总是说这些不相关的事情,贾诩却有些坐不住了。

    他此次来见李利,名为答谢李利这两个月来的照顾,实际上确是另有要事商量。

    或许是贾诩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亦或是他有意如此,静等李利主动请教,他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怎料李利好似一点也不着急,也不问他此来何事,净说些不着边际的事情,越扯越远。

    这样一来,贾诩反倒忍不住了,主动开口说道:“将军,贾某听闻王允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