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255章

骁骑-第255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马奔行中,窄小蓑衣和斗笠根本遮盖不住桓飞的雄壮身躯,致使他身上的粗布衣已淋湿大半,湿漉漉的衣服贴在身上,还得骑马赶路,端是难受至极。是以他狠狠地挥动马鞭,驾驭战马冒雨疾行,与最前方的李利并驾齐驱,唠so满怀,破口大骂天意弄人。

    在大雨中奔行,李利心境恬然,一呼一吸间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蕴育万物的清新气息。这种雨中跃马挥鞭的情形,让他心中端滋生出一种难以言语的写意,仿佛自己已融入丛林旷野之中一般,感觉格外亲切,身心舒畅。

    对于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后世空气浑浊之人而言,决计体会不到李利此时的心境,更加感受不到这种清新自然的环境,何其难能可贵。

    “呵呵呵!”未语笑先闻。

    李利笑呵呵地扭头看着桓飞身上窄小的蓑衣,笑道:“为将者,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做到不以物喜、不怨天尤人,否则就会丧失准确的判断力。飞虎啊,看来此次让你出来游历一番,着实很有必要;借此机会,好好打磨一下你急躁的xng格,增加见识和阅历,足以令你受益终生!”

    “嘿嘿嘿!”看到李利脸上轻松写意的笑容,桓飞咧嘴而笑,粗犷的面容显现出别样的憨厚与淳朴。随手抹一把鬓角的雨水,他憨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末将不怕大漠风沙,也不怕狂风暴雨,唯独受不了这种不大不小的雨水。主公请看末将身上的衣服,手臂、双肩和下身全都湿透了,只有胸口是还未完全湿透。衣服黏在身上,束缚着四肢,让末将难以驾驭战马纵意驰骋,实在是难受得紧!”

    “哈哈哈!”看着桓飞一副有苦难言的神情,李利朗声大笑,指着桓飞笑声说道:“你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飞虎将军,居然招架不住雨水的浸湿,此事一旦传扬出去,恐怕会让军中将士笑掉大牙!”

    随之李利语气稍顿,笑容迅速收敛起来,神情郑重地说道:“我西凉将士不惧严寒,不畏风沙,却极不习惯南方烟雨朦胧和ho湿的气候,极不擅长临水作战,甚至对江河湖泊有着近乎本能的敬畏。我西凉铁骑素以骁勇善战之名威震天下,纵横大漠,驰骋草原,所向披靡;但我西凉虎将桓飞来到南方之后,却变成了软脚虾!这对我军而言,绝对是个极大的讽刺,本将为此甚为忧虑。

    但是,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西凉自古便是苦寒之地,干旱少雨,常有风沙弥漫,百姓困苦,生计多艰。再加上雍凉地势颇高,境内没有大江大河,颇为缺水,尤其是hun秋两季更为明显。此等恶劣环境造就了英勇善战的西凉将士,蕴育着天下最优良的战马,由此诞生了骁勇敌的西凉铁骑。

    然而,凡事有利必然也有弊,利弊总是相辅相成的。西凉铁骑在北方、西方和东北一带尽皆毫畏惧,一往前,却唯独对气候湿润、遍布河网的江南地区极不适应。正是这种气候差异,造就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也由此形成了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南北格局。上溯至远古时期的轩辕黄帝与蛮尤之战,已至hun秋争霸,再到四百年前的楚河汉界,皆是如此。

    而今天下再度纷乱,汉室将倾,诸侯割据。随着战争逐渐加剧,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占据各地的小诸侯相继被大诸侯势力吞并之后,必将再次上演南北割据之势。到那时,我西凉军必然参与其中,逐鹿中原,攻取江南各州郡。届时,我军不善水战,不喜南方气候的弊端必将显现出来。如不能克服这种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逐渐习惯ho湿多雨的沿江气候条件,我军必败疑,断取胜之机。

    有鉴于此,从前年夏天开始,我军增设了一项训练科目,那便是下河练习潜水。我之本意便是,即便我军将士不能人人习得水xng,也要每年在水里泡上三个月,多多少少也能习得一点水xng,不至于落水之后手足措。尽管这种训练起不到根本xng的作用,仍然法适应瘴气弥漫的江南气候,但至少可以让我军将士不再畏惧江河,站在船上不至于四肢乏力,晕船落水。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军潜水训练就是极有成效的。

    此番游历中原和荆襄各地,我将你桓飞和段煨二人带上,就是想让你们见识一下南方气候和地形地貌,以备不时之需。”'

    李利说话之时,李儒、段煨、李挚和马云萝等人悉数聚在他身后,全都清晰误地听到了这番话。

    “主公英明,着眼长远,属下敬佩之至!”李儒听到李利这番话后,双眼一亮,神情敬佩地恭声说道。

    “啊嘁!”一句话刚说完,李儒便打起喷嚏,既而浑身冷战,身体一斜,从马背上滑落下去。

    李利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李儒倾倒的手臂,托住他的身体,失声惊呼道:“文优,你这是怎么了?”

    “属下、、、属下能,身体孱弱,稍稍淋雨便染上风寒,拖累、、、、、、”脸上极为苍白的李儒,嘴唇冻得发紫,全身战栗,低声断断续续地回话。然而,话语未完,他便双目紧闭,歪倒在马背上,昏厥过去。

    “呃?快、快、快拿蓑衣过来,给文优盖上,抬上他,尽快找个避雨的地方!”眼见李儒昏倒在马背上,李利当即勒马止步,一把托住他的身体,所幸没让他跌落马下。

    “主公,李儒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昏倒?”段煨迅速解下身上的蓑衣盖在李儒身上,惊声问道。

    将李儒抱在身前,扶坐在座骑上,李利接过段煨的蓑衣,再解下自己身上的蓑衣,将李儒遮得严严实实。随即他抬手摸着李儒滚烫的额头,心中大惊,失声道:“好烫!不好,文优淋雨受寒,病倒了。快,迅速赶往最近的小镇,片刻不得迟疑!”

    说话间,只见李利将李儒揽在怀里,单手猛提缰绳,驾驭座骑撒腿狂奔。而桓飞、段煨等人见状亦不多言,策马扬鞭,招呼随行侍卫跟上,风驰电掣地破雨疾奔。

    淅淅沥沥的hun雨,连续下了三天。

    雨过天晴后,长空如洗,山川碧绿。

    溪水河畔,一个宁静的村落坐落在山脚下,层落有致的房屋坐北朝南,临河而居。

    村落东头,一座面积颇大的宅院中,房前屋后伫立着数十名身体壮硕的护卫,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宅院的安全。

    正房门口,段煨搀扶着重病初愈的李儒跟在李利身后走出房门,缓缓来到院中。

    “文优啊,今r雨过天晴,阳光和煦,我让仲明扶你出来晒晒太阳,省得长期躺在榻上,太过憋闷。呵呵呵!”亲手扶着李儒在院中坐下,李利笑呵呵地说道。

    说话间,李利随手接过马云萝早已煮好的香茗,摆手示意段煨和马云萝二人落座,既而给他们面前的茶盅里倒上热茶。

    “多谢主公!”段煨微微起身,双手接过茶盅,恭声说道。

    待李儒准备起身道谢时,李利伸手扶着他,笑道:“文优切莫如此多礼,你我之间何须客套。不知文优感觉身体如何?”

    李儒神情感激地说道:“多谢主公挂怀。承蒙主公和云萝姑娘细心照料,属下已大碍,随时可以起行!”

    李利闻言微微摇头,神情郑重地说道:“此前我等连r奔波,连累你重病至此,我心中甚是过意不去。若是你此番有个好歹,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百身莫赎啊!在我西凉军中,你和元忠、文和三人乃我李利之臂膀也,军政事务全靠你们处理,征讨四方也需你们运筹帷幄,断不容失!故此,我意,文优暂且留在这里继续休养,待病体彻底痊愈之后,便返回西凉,坐镇长安,处理朝堂诸事和三辅政务。此外,我已下令李挚从随行亲兵中挑选五十人,留在这里保护你的安全,并护送你返回长安。不知文优意下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李儒当即摆手拒绝,急声道:“不可呀,主公!此番主公游历中原,属下之所以一路跟随,便是属下对中原各州郡的地形和局势了如指掌,随时可供主公垂询。还有属下对我军分布各地细作据点知之甚详,沿途之中,万一遇到突发事件,属下可以第一时间调集细作人手保护主公的安全。而今属下若是中途返回长安,主公你的安全怎么办?万一主公遭遇袭击,那、、、、、、。”

    “呵呵呵!”李利大笑着摆手打断李儒之言,微微摇头,笑声说道:“此事我心意已决,文优不必多言。此次你大病初愈,短期之内不宜长途颠簸,以免留下病根,伤及元气。是以你留在这里好生休养,不必着急,直到身体恢复之后,慢慢返回长安即可。如今我西凉全境业已步入正轨,r常诸事皆是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不用再行变动。

    而我等一行人游历各州,人数太多,目标太过明显,反倒容易被人发现行踪。所以文优尽管带着亲兵返回,不必替我担忧,我们这些人会注意安全的。”

    眼见主公李利言辞决绝,李儒稍作迟疑后,思量着说道:“这、、、也罢,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属下也不再多言了。只是属下有一个建议,还望主公务必应允。”

    “哦?文优不必顾忌,但讲妨。”李利略显惊愕地看着李儒,微笑着说道。

    “请主公征调元忠随行,沿途之上再招募一些壮丁,以策万全!”李儒殷切地看着李利,恭声道。

    “呵呵呵!”李利闻言开怀大笑,颔首说道:“文优之言与我不谋而合,你我当真不愧是连襟兄弟!三天前,我们初到此地之时,我便派出李挚和桓飞二人各自带着十余名亲兵前往附近乡亭村落招募武勇壮丁,以备不时之需。料想他们今天下午就能办好此事,带着招募的乡勇返回这里!”

    “哦,如此,属下便可放心了!”李儒如释重负地点头说道。

    正如李利所言,当天下午,李挚和桓飞二人果然带着就近招募的近百名身形魁梧的壮丁返回宅院。而且,他们此去还购得七辆马车和一些兽皮、山货等货物,再加上李利一行人随行携带的包袱和闲置战马,正好凑够七车货物。

    如此一来,李利一行商队才算是有模有样,称得上是一个小商队。稍加装扮之后,李利这个少掌柜也算名副其实了,不再像此前那般两手空空,带着百余骑沿途招摇过市,极为惹眼。

    傍晚,村正陈方带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走进李利一行人临时居住的宅院里。

    这处宅院是整个村落中面积最大,环境最好的院落,原本就是陈方老汉的祖宅。

 第392章 老翁托孤

    三天前,李利一行人冒雨进村投宿,村中百姓人敢于收留这群远道而来的彪形大汉。唯有村正陈方看到李利等人的装束之后,仔细打量一番,随即没有多余询问李利一行人的身份来历,便不知何故地全家搬出宅院,将自家祖宅腾出来,让与李利等人居住。

    而且,他还将家中的一斛粮食送于李利等人,还领着马云萝指明自家院子外面的菜地和后院家禽,特意言明可以随意取用。

    一斛粮食便是三千石,加之这处能够容纳上百人居住的陈家祖宅,以及房屋建造格局又颇为讲究,由此不难看出,陈方老汉家底殷实,堪称地方豪富之家。而他本人已年近古稀,双鬓斑白,慈眉善目,却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不似常年务农的庄稼人。他是本村村正,村民们都很敬重他,一见有外人进村,第一时间将他请出来;由此可见,他在村中颇具威望。

    李利等人住进陈家祖宅之后,从侍女、杂役们口中得知,陈方确实是祖籍于此。不过他本人之前曾是汝南郡吏,五年前辞去官职,带着扈从和侍女返回村中,重新修缮陈家祖宅,此后便常住于此。因其见多识广,为人随和,处事公正,时常接济乡邻,遂被村民们举为村正。

    正因如此,陈方老人在村中口碑甚佳,称得上是落叶归根,造福乡梓。

    “哦,陈老伯来了,快请入座!”

    正堂中,看到陈方带着一个猎户装扮的英武青年走进来,李利微微惊诧之余,满脸笑容地起身迎上来。

    “小老儿怎敢劳烦公子起身相迎,公子太客气了!”眼见李利快步走到门口迎接自己,陈方一边说着话,一边急忙拉着身后的年青男子躬身行礼。而那身躯英武的青年脸上似有不愿之se,却又迫于陈方的拉扯,不得不屈身行礼。

    “陈老伯切莫多礼。在下一行人前来贵宝地叨扰,您老二话不说就腾出宅院,又赠送粮食给我们。如此恩情,着实让文昌感激之至,不知如何报答老伯啊!”李利眼疾手快,不等陈方行礼,便俯身托住他,随之扶着他坐下。'

    待陈方落座之后,李利摆手示意英武青年坐下,却见其人居然动于衷,依旧固执地站在正堂zhyng。对此,李利不以为意地微微一笑,当即含笑坐在陈方身旁,和声说道:“此番我等深夜冒雨前来,若不是老伯慷慨相助,只怕我家兄长的风寒之疾便不能及时医治,恐有xng命之危。如今我等客居陈家宅院,鸠占鹊巢,却让老伯寄宿乡邻家中,在下心中着实于心不安哪!”

    “公子言重了。”陈方谦和地连忙摆手,笑容可掬地说道:“公子此次能住在陈家祖宅之中,实乃我陈家与老朽的莫大福分,蓬荜生辉呀!呵呵呵??????”

    李利神情微怔,眼底闪过一抹jng光,拱手笑声说道:“老伯实在是太过抬举在下了,文昌愧不敢当,汗颜之至!”

    陈方闻言后,脸上笑容丝毫不减,反倒愈发浓烈。但见他轻轻捋着一尺长须,笑眯眯地看着李利,意味深长地说道:“老朽此前一直在郡县为官,早年自恃勇武做过县尉、也做过守城小校、军侯等职;年近不惑之龄,方才弃武从文,出任县令。此后连续十余年,做过四个县的县令,随之调任郡府功曹、主簿,花甲之龄还做过一任郡丞。五年前,天下动乱伊始,老朽预感乱世将至,于是带上多年积攒的钱财返回故土。老朽此举,说得好听一些,算是安度晚年;说得直白些,便是避世隐居,苟且偷生。

    纵观过往一切,老朽为官数十载,辞官时也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