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传媒巨人默多克 >

第29章

传媒巨人默多克-第29章

小说: 传媒巨人默多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仅仅是想得到它在美国的出版权。10月 
1日,默多克出去与洛德·布莱肯
汉吃饭。这两个人不大可能是一对,他们的出身背景很相像,但是,布莱肯
汉似乎很满足于他目前的地位,他受到人们的尊敬,领导着一些名门望族高
质量的业务,准备平静地度过这个世纪。而默多克却总是企图将自己描绘成
英国正统势力的敌人。他喜欢变革,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变革。
布莱肯汉告诉默多克:“增加股份是不受欢迎的。”而皮尔森公司也不
打算与任何一个股东过于亲密。默多克说,他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长期的投资
者,并希望支持整个报纸的管理部门。他只是想得到一个意向性的建议,就
是相互合作。
伦敦的这些事情传到了美国。安东尼·刘易斯在《纽约时报》上宣称,
《金融时报》是一份独立的报纸,而默多克的名字与“无耻的新闻界”是同
义词。他引用了刚刚从《星期日泰晤士报》辞职的著名专栏作家彼得·詹金
斯的话,说他看到了“多么好的报纸,一度独立的精神”。他还大加评论默
多克对撒切尔夫人的支持。刘易斯说,那些相信新闻自由的人应当支持皮尔

森公司。
森公司。
整个 
1987至 
1988年冬天,人们仍然在谈论默多克的打算。这时,一个
幽灵出现在瓦平,那就是马克斯韦尔。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使一些人
确信,默多克正在准备将《泰晤士报》卖给马克斯韦尔,以使他自己能够自
由地,无所顾忌地购买《金融时报》。新闻国际公司拒绝了这种说法,它说
《泰晤士报》是不会出卖的。
1988年年初,皮尔森公司宣布它准备购买法国著名的《金融日报》。但
是,法国政府提出反对,理由是默多克会在该报持有股份。皮尔森公司同样
还购人了康拉德·布莱克公司,它是《电讯报》的新老板,并持有加拿大的
报纸《金融邮报》25%的股份。这些购买行动冲淡了默多克在皮尔森公司中
的股份。
到了这时,英国政府似乎改变了原来的立场,它坚持认为,默多克无论
购买什么都要经过审查。默多克本人从阿斯平通过电话告诉《金融时报》说,
他不大可能会收买《金融时报》。然而,他也向皮尔森公司提出警告说,如
果他们仍然对他持有敌意的话,他们也有可能把他确实变成一个对手。
新闻公司集团所持有的皮尔森公司的股票中,大部分是掌握在其子公司
新闻国际公司之手,其余的控制在新闻出版公司的手里。它是在百慕大注册
的一家公司,其百分之百的股份是被新闻公司集团内部的公司所拥有的。1988
年 
2月,默多克减少了它的股份,通过发行价值 
1。47亿美元的优先股份,筹
集了新的资本,同时也使自己所控制的股权比重,减少到了 
20。5%。他可以
随时将皮尔森公司的股票兑换掉,这样就减轻了压力。他准备以最小的代价
迎接皮尔森公司的挑战。
1988年 
4月,默多克与洛德·布莱肯汉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默多
克说他期望建立一种各持一半股份的伙伴关系。他说,《金融时报》应当在
美国每天出售 
20万份。而现在只有可怜巴巴的 
1。7万份。它在亚洲的销售量
更惨,只有 
4500份。
此时,默多克信心十足,他急于在迅速发展中的信息服务领域有更大的
发言权。他计划买下澳大利亚联合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持有路透社的 
13。5%
的股份。他如果控制了该出版社,就可以把这些股份加到新闻公司的帐上。
这样,默多克就成了路透社最大的股东。如果该计划能够成功,默多克就可
以将《金融时报》的内容放在路透社的全球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
络,在计算机屏幕上看报纸。”但是,皮尔森公司组成了更大的联盟来对付
他。这样又拖了两年,默多克决定卖掉他所持有的股份。他终于让步了。
1989年,一场足球惨案给瓦平的《太阳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到瓦平来访问的人,在走出瓦平工厂第 
16层楼的电梯时,映人眼帘的是
一个牌子:“你现在进入了太阳乡村。”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一座真正的“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座”金矿”是默多克在 
1969年“发现”的。
批评默多克的人常说他有野心,说他至少要成为一个像他父亲一样伟大
的报人,能够办出色的报纸,当出色的记者。
在他的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里也有一些泛泛的平庸之辈。然而,《太阳报》

是天才点拨过的报纸。无论是在商业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它都汇集了老
诺斯克利弗的天才和凯思的精神,它将这二者集于一身。
在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期,《太阳报》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语报
纸。它每天都弄出大量的新闻来。尽管这些新闻中有许多不堪人目,但这就
是它的风格。
《太阳报》的主编是加尔文·麦克肯兹。在 
80年代,麦克肯兹使自己得
到了默多克的赏识。在默多克的眼里。《太阳报》的地位可以和《澳大利亚
人报》相提并论,他也感到这份报纸的经营状况不错,并非常满意。麦克肯
兹对他的老板也是百依百顺,在他看来,默多克“在半个小时里做的事让其
他人一整天也敞不到”,简直和孙悟空这个“猴精”一样。
直到 
80年代末,英国成立了一个“新闻委员会”负责监督英国新闻界的
行为。这个委员会是《太阳报》新闻渠道的保证。但许多人指控《太阳报》,
其中包括伊丽莎白女王。而最成功的是流行歌星约翰·伊尔顿,他起诉《太
阳报》并获得了 
150万英镑的赔偿,这在英国是一项记录。
有人认为麦克肯兹是一个蠢才,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也有人认为他
二者都是。与默多克一样,他对“读者”有近乎超人的理解。他对读者群的
理解与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样,是“沉默的多数”。麦克肯兹,也
只有麦克肯兹,理解读者的口味、期望、担忧,他是伟大的鉴赏家。
作为主编,他非常在行,这一点与他的老板默多克一样。麦克肯兹对同
性恋者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
到了 
1990年,当艾滋病对同性恋者的传播危险变得越来越广泛时,“新
闻委员会”曾经指责过《太阳报》,因为这家报纸误导大众。而麦克肯兹的
直觉告诉他,读者们想要的是性、丑闻、电视肥皂剧和皇室的内幕,他不想
去“教育”读者。他的公式中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东西。他却时常地教育他
的记者们,不要在意用粗俗的语言来写作。
除同性恋外,麦克肯兹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工党和贸易联盟,他对它们毫
不留情。皇室同样也常常受到粗鲁地对待。确实,默多克在英国的报纸从来
都没有善意地对待皇室,其他的报纸也差不多。
有时,麦克肯兹甚至比默多克走得还要远,但这也是出于他自己的天性。
他喜欢默多克性格中从他外祖父格林那里继承下来的“嗜赌”的一面,这一
点与在纽约的史蒂夫·登莱维相差不多。麦克肯兹也知道默多克喜欢他“嗜
赌”这一点。
麦克肯兹发现瓦平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再也听不到印刷工人拒绝
印刷的要求。新的技术的使用,对于他这样的“把关”的人来说,非常容易
地修改报纸的版面、稿件的内容。他的新办公室和其他的办公室,编辑部的
负责人都有这样的口号:“快、准。”
几年来,在麦克肯兹的苦心经营和指导下,《太阳报》逐渐赶上了《世
界新闻报》,并削弱了它在英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流行报纸的地位,尽力展示
了名人的性秘密,这是发行量很大的“原料”,但同样也冒有很大的风险。
在 
1987年,也就是这两家报纸转移到瓦平的第二年,他们面对了总共 
55起
法律诉讼案件。在被人们称为“无赖新闻界”,《卫报》的定义是“私人调
查和娼妇之间”时,《世界新闻报》依然是最职业化的,但《太阳报》逐渐
地进入了角色,变得很在行。它的一大进步要归功于温迪·亨利,她是麦克
肯兹的一个很有个性的编辑。

默多克似乎对他的报纸目前的这种办报思想和路子感到满意。1987年 
8
月的一大,他曾经鼓励并奖励了亨利,当时她还只有 
30岁,他提拔她担任《世
界新闻报》的主编。亨利不只是对明星们的性生活感兴趣,几乎所有的其他
各种隐秘的消息也都符合她的口味。默多克的一些好友中有人向他指控,《世
界新闻报》走得太远了。甚至默多克本人也让亨利考虑是否将口味多少提高
一点儿,但亨利拒绝了。在她担任主编的 
15个月时间里,报纸的发行量增加
了 
40万份。但 
1988年的 
12月,默多克让她离开了。离开默多克后,亨利到
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的一家星期日报《人民报》,但她过于低俗的风格始
终没有改变,最终马克斯韦尔也解雇了她。
麦克肯兹多少扭转了这种状况。1988年 
12月,英国流行歌星约翰·伊
尔顿指控国际新闻公司说他是一个同性恋者。默多克本人未被卷人此事,毫
无疑问,罪过要归咎于他所宠爱的编辑。
在英国,有 
300多个议员表示支持就隐私权的问题制定一项立法,限制
这类小报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太阳报》曾经以大字标题在头版刊登“伊尔顿的故事”,这段插曲引
起了一场官司,使新闻公司花去了 
150万英镑作为法律赔偿。
官司没有对麦克肯兹产生影响。这个案子完结后不久,麦克肯兹就将他
的手下召集到他自己的办公室里,问他们对过圣诞节有什么好的想法。
默多克的观点却极富有挑战性。曾经一个美国记者向默多克询问有关《太
阳报》的专门披露敏感问题的事,他说:“英国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合时
宜、落伍,但它的影响还在。”
对《太阳报》的攻击越来越多。1989年 
4月,有 
95个足球球迷死于谢
菲尔德的海瑟堡足球场,是因拥挤而混乱致死。当时人们将这一场灾难归咎
于南约克郡的警察,认为他们没有控制好球场的秩序。麦克肯兹的《太阳报》
一直是为警察说好话的,它将过失归罪于球迷自己,说他们是足球流氓、垃
圾、野兽。《太阳报》在头版刊出一篇题目为《真相》的报道,是这样写的:
“当救援人员试图抢救海瑟堡灾难的受害者时,醉醺醺的利物浦球迷野蛮地攻击他
们,这场事件发生在昨晚。警察、消防人员和医护人员遭到人群中的恶棍们的踢打,一些
坏蛋甚至还翻弄那些受伤的球迷的衣袋。。”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太阳报》所说的这些是真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
为这样的指控出来作证。
在利物浦,《太阳报》的声誉一落千丈,几乎元人问津,它的报道对受
害者构成了伤害。“新闻委员会”很快就追究此事,这一次收到了明显的效
果,默多克在公开场合下,对他的报纸有关海瑟堡事件的报道表示了“深深
的遗憾”。麦克肯兹则在电台采访中表示,头版的报道只是我个人的决定,
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第十四章美国媒体大战
第十四章美国媒体大战
娱乐和电子媒体比新闻和出版更为重要
·进军好莱坞颇费周折
·默多克这样的“新人”受到了不公正的惩罚
·参仪员肯尼迪成为《纽约邮报》的终结者
·周“正统势力”的敌人之间的战斗是无休止的
·成也阿斯平败也阿斯平,夺目的阿斯平
·赌徒默多克和“大使”瓦尔特两个报业巨人为握手
·如果只有一个默多克,有好瞧的了
70年代默多克在美国报界站稳脚跟,之后他渴望开拓更宏大的事业。在
一个新的 
10年来临之际,默多克在美国开始他最为雄心勃勃的进军电影业的
构想,以求从根本上改变他的集团的性质。
默多克长期以来一直对电影业感兴趣。
1980年他和澳大利亚影视业企业家罗伯特·斯蒂格伍德建立了一个合资
企业。这个企业最初的雄伟目标是年产三部故事片。这个计划未能如愿,但
那个企业的确拍摄了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加里波利》,这部由彼得·韦尔
导演的影片取材于默多克的父亲凯思爵士 
60多年前作为记者所报道的那场
战争。鲜为人知的是,1981年默多克还曾筹资,打算购买 
20世纪福克斯公
司的股权。这家电影厂是在 
50年前由传奇式的制片人达里尔·扎纳克创建
的。默多克未得以出价投标。当他看到丹佛石油商马文·戴维斯和雄心勃勃
的纽约商人马克·里奇联手,用 
7。22亿美元收购 
20世纪福克斯公司时,他
只好望洋兴叹。他认为这个出价太高了。
1983年默多克前往好莱坞,当时他正计划推出斯凯班德卫星广播公司。
最初的计划是开设 
5个频道,其中两个是电影频道,另外 
3个频道播放美国
有线电视上最成功的节目。默多克和以往一样,对这个项目极度乐观,尽管
此项目带有巨大的冒险性。1983年 
9月,他对《华盛顿邮报》说:“结果要
么是一片狼藉的战场,要么是一场漂亮仗。”
要使这个项目上马,默多克必须确保能得到稳定的节目来源,尤其是电
影。电视、广播台伴随着有线电视革命,如而后春笋般地在美国大量出现,
随之出现的是对影视产品的激烈竞争。电影厂深知自己处于卖方市场的优势
地位,对后来者是毫不同情的,有了这些问题,加之当时电视卫星技术的局
限,最终使斯凯班德计划搁浅。失败是成功之母,默多克从中明白了,如果
他打算在美国电视业发展,就必须确保有可靠的节目来源。
默多克仍然没有忘怀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并一直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此时该公司所有人里奇和戴维斯都陷入困境。马克·里奇和税务官发生重大
争执。他为躲避国内收入署的追查,准备逃离美国去瑞士。由于急需现金,
1984年里奇被迫将他在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半股份以 
1。16亿美元的低价
卖给了戴维斯。因此戴维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